對喺大粵做過一番大事業嘅今古大粵籍名人嘅功過是非進行褒揚同批判
Post a reply

反支英雄儂智高

Feb 8th, '11, 17:36

反支英雄儂智高


侬智高(壮文:Nungz Cigaoh,1025~1055)是中国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今靖西、田东一带)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事的发动者。在壮族历史上,侬智高是受壮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当今壮族地区,纪念侬智高的神庙、颂扬侬智高的传说、追悼侬智高的活动比比皆是。

中文名: 侬智高
国籍: 中国
民族: 壮族
出生地: 北宋广源州
出生日期: 1025年
逝世日期: 1055年
职业: 军事将领
主要成就: 建立“大历国”、“南天国”
重要事件: 横山寨之战,邕州之战

简介
  
侬智高(1025—1055年),北宋时期广源州人。 广源州“在邕州(州治在今广西南宁)西南,郁江之源”,是邕州所属四十四个羁縻州之一,隶左江道。该州物产富庶,尤以金矿为最,其“地产金一两,直一缣。” 自从宋初交趾(今越南)自立为国后,“广源虽号邕管西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如1039年夏,广源州一次就被迫“献”给交趾一块重达一百一十二两的生金。“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人苦之。”
家世

韦、黄、周、侬四大姓称雄于广源州,在相互争夺中,侬姓占了上风。宋初,侬氏家族与宋政权交往密切。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广源州的侬民富威望日高,被宋朝封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至侬智高之父辈, 其势力在兼并斗争中进一步壮大。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又作“侬存福”、“依存勗”)原为傥犹州(今广西扶绥)知州。为了扩充地盘,他曾杀掉弟弟侬存禄、妻弟侬当道,并占有他们管辖的万涯州(又作“万崖州”,今广西大新县境) 和武勒州(今广西扶绥)。大概是广源州实力较为雄厚的缘故,有云傥犹、万涯、武勒州“皆属广源州”。另一方面,为了取得宋朝的信任和支持,侬全福还自动归附宋朝。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宋朝授侬全福邕州卫职,但“转运使章戚罢遣之,不受其地。存福乃与其子智高东掠笼州(今广西扶绥),有之。”侬全福发挥自己的号召能力,利用当地的优越条件,“招诱中国及诸洞民,其徒甚众,”藉以开发金矿资源,并“由是富强”。此前,“田州(今广西田阳)酋长请往袭之,知邕州者恐其生事,禁不许。”侬全福势力日长,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为“明德皇后”,封其子为“南衙王”,改其州为“长生国”(一曰“长其国”),缮甲治兵,坚城自守,拒绝向交趾奉土称臣。于是“交趾恶之,遣兵袭虏之。”为了搭救被抓去当人质的侬全福等人,“智高不得已,岁输金货甚多。”但交趾统治者竟刀下无情,太宗李德政(越史作“李佛玛”)下诏曰:“朕有天下,率土皆臣,诸藩奉贡。傥犹存福妄自尊大,建国僭号,骚扰边氓。朕龚行天讨,师广源,俘存福等五人,尽平其地,遂皆斩之于都市。”时在1039年,即交趾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

  侬智高之母阿侬为武勒州人,后转至傥犹州,被侬全福娶为妻。当交趾举兵捕捉侬全福时,阿侬与年仅十四岁的侬智高逸走幸生。

起义背景
  
侬智高“能属文,尝举进士,不第。”(17)仕途不顺利与亲人被杀的怨恨集于一身。1041年(交趾李太宗乾符有道三年),侬智高母子出据傥犹州建立“大历国”。交趾统治者不容侬氏家族的后代东山再起,出兵讨伐,侬智高力不匹敌,被擒,并传至交趾京师。李德政见其父被诛,并未能征服侬氏势力,便把他释放回籍,又授以广源州知州衔,划雷、火、戚、婆四洞及思琅州(又作“思浪州”,今广西龙州金龙以西的越南境)归其管理。两年后又给他赐都印,拜为“太保”。(18)但是,侬智高没有臣服交趾,反因屡受凌辱而“内怨交趾”,并在被释后四年占据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公社),建立“南天国”,改年“景瑞”(一说国号“南天大理国”,年号“天瑞”或“启历”)。(19)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侬智高逐渐占领、控制了右江地区田州一路的少数民族地区。(20)同年,他以勿恶洞(今广西靖西东南)为根据地,开始同交趾决裂。交趾命太尉郭盛溢前往征讨,兵败而还。(21)打退郭盛溢的军事进攻之后,侬智高于宋仁宗皇佑元年九月乙巳(1049年10月 4日)首次试兵广南西路重镇邕州,宋仁宗赵祯诏江南、福建等路以备。是年十二月甲子(1050年1月1日)还派高怀政督捕进入邕州的侬智高部众。(22)
  次年二月丙戍(1050年 3月24日)广南西路钤辖司请于邕州罗徊峒(今广西龙州西北)置一寨,作为阻扼侬智高的屏障,得到宋廷批准。(23)不久,交趾又发兵攻打侬智高,侬智高寡不敌众,率部遁伏山林。当广南西路转运上报这一情况时,宋朝采取防范措施,“诏本路严备之”。(24)
  
侬智高研究资料集

同年,广西转运使肖固命邕州指挥使亓赟前往“刺候”侬智高的情况。(25)亓赟“欲邀奇功”,背地里自开兵衅,为侬智高所擒。亓赟深恐自己会在侬智高刀下丧命,撒谎道:“我来非战也,朝廷遣我招安汝耳。不期部下人不相知,误相与斗,遂至于此。”(26)侬智高亲自为之释缚,引坐赐酒,席间用试探的口吻询问:“大丈夫何以郁郁久为人奴?方今交趾,经略失驭,边吏养安,孤欲北并衡湘,西荡瓯骆,然后乃策进取,即不能跨有南海,剖符通使,亦与国也。朝廷其许我平?”亓赟见其直言相告,便发表己见:“足下以弹丸之地,崛起逆命,天兵所加,譬犹灶上扫尘;且夫顺天者顺,昧时者蹶,何如卷甲束身,纳土请命,不失封侯之赏,孰与夫首领不保,妻子为戮乎?”听了此番述说,侬智高认为甚有见地,高兴地笑道:“吾固念之,事在公矣!”(27)当即“遣其党数十人随赟至邕州”,奉表请求归属宋朝,但遭拒绝。宋廷还以亓赟战败偷生,妄许侬智高朝贡,为国生事为名,黜为全州(今广西全州)都指挥使。(28)皇佑三年(1051年)二月,侬智高再向宋朝请求内属,宋廷“诏本路(广南西路)转运使、提点刑狱、钤辖司具利害以闻。”(29)侬智高没因此气馁,又“以驯象、金银来献,朝廷以其役属交趾,拒之。”(30)并令广西转运司、钤辖司以本司名义作复;“以广源州本属交趾,若于其国同贡,即许之。”(31)翌年四月,侬智高继续向宋廷“贡方物,求内属”,宋廷还是没有接受。侬智高附宋之心未死,“后复贡金函书以请,知邕州陈珙上闻,亦不报。”(32)此外,侬智高还多次向宋廷求投官职,“以统摄诸部”。(33)第一次,他求补田州刺史,宋廷没有答应;第二次,他又请当一个地位更低的教练使,仍然得不到批准。第三次,他官位不求了,只求北宋政府赐给袍笏官服,作为宋官的象征。宋朝还是没有同意;第四次,他索性只求每当宋朝举行南郊大典时,贡金千两,换取同邕管互市的待遇,宋朝照样没有允许。(34)北宋朝廷这一系列行动,点燃了侬智高起兵反宋的导火线。

广源起兵

  正当侬智高求附遇拒,万分觖望之时,他召集部众,语之曰:“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我纳,无所容,止有反耳!”于是频繁活动于左、右江一带,暗中探察宋朝官军的实力,又在邕州寻找充当内应的人,作好起兵反宋的准备。(35)其间他“擅山泽之利,遂招纳亡命。”为了麻痹宋朝的地方官吏,他“数出弊衣易谷食”。传播“峒中饥,部落离散”之言,邕州的官老爷们认为侬智高力量微弱,不足为敌,故不防备。而侬智高却与广州进士黄玮(又作“黄纬”)、黄师宓及其党侬建侯、侬志忠(又作“侬智忠”)等日夜合谋,制定进攻邕州的计划。准备就绪,侬智高即于一天傍晚“焚其巢穴,给其众曰:‘平生积聚,今为天火焚,无以为生,计穷矣。当拔邕州,据广州以自王,否则兵死!”(36)就这样,一场“五岭骚然”、(37)“天子为之旰食”(38)的反宋斗争在宋朝将官不知不觉之中爆发了。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率五千(或云七千)响应者沿着郁江源头之一的右江东下,首先攻下了右江上游的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平马镇)。为了激发斗志,取得下层群众的支持,侬智高就地劫富济贫,“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39)
  横山寨既破,邕州知州陈珙“虑起事而失阁门使也,皆寝不奏,亦不为备。”(40)这为侬军的顺利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年五月乙巳(1052年 5月31日),侬智高来到邕州城下,陈珙见事不妙,急忙布置防军,命通判王乾佑守来远门,代理都监李肃守大安门,指使武吉守朝天门。此外,广西都监张立还率部队从宾州(今广西宾阳北)来增援。援军一到,陈珙即在城上犒劳军士,正值他们兴高采烈饮酒之时,侬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城而入。这与侬智高事先在城内安插内应者配合行动有关,故时人云“城中之人为内应”,(41)“城中皆应之”。(42)其时,守卫南门的司户参军孔宗旦“为书召邻兵,欲拒之;”(43)史传被侬军“断其首,尸不仆,犹奔马而还”的传奇人物宋士尧也曾率兵与侬军作战,(44)但终于无法挽救邕州的危局。一场恶战,宋朝官军战死一千多,陈珙等一批重要官员被俘虏。攻占了邕州城,侬智高阅军资库,发现他以前所上金函,便怒不可遏地质问陈珙为何不上呈他请求内属的函件,陈珙狡辩说已经上奏,但宋廷不同意。侬智高即命人搜寻奏草,终未见,于是将陈珙这个“病目”知州推出斩首。占邕州城后,侬智高在此建立“大南国”,自称 “仁慈皇帝”,年号“启历”(一说“端懿”)(45),沿循宋朝制度封官建政,强化其统治权。同时大赦境内。部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兵员顿增至一万多人。(46)

挥师东进

  居邕不久,侬智高即离城辟地,沿着郁江大举挥师东下。由于当时“岭南州县无备,一旦兵起仓卒,不知所为,守将多弃城遁,故智高所向得志,”(47)很快就占领了广西东部以及广东西部的大片地区:皇佑四年五月癸丑(1052年6月8日),侬军进入邕州下游的横州(今广西横县)、知州、殿中丞张仲回,监押、东头供奉官王日用弃城而走。五月丙辰(1052年 6月11日),侬军进占贵州(今广西贵县),知州、秘书丞李琚不战而逃。
  侬军曾否攻下浔州(今广西桂平),史籍记载不一。 《宋史》 、《宋朝事实》、《文献通考》、《宋会要辑稿》、《孙威敏征南录》等肯定之,且云破浔州于克龚州(今广西平南)之后,但无陷城日期。而《宋史纪事本末》以及记述侬智高事最详细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等并无此说。据方志载,孙抗曾当浔州知州,他治州颇力,转饷无缺,又以余力督守吏治城堑,修器械,属州多完,师以有功。”(48)宋人王安石为之所撰墓碑亦谓:“侬智高反,君(孙抗)即出兵二千于岭,以助英(今广东英德),韶(今广东韶关)。”(49)按此,侬智高似未进入浔州。再,侬军沿江而下,若破浔州,当在克龚州之前而非在其后。真相若何,俟考。
  五月庚申(1052年 6月15日),侬智高率军入龚州,知州、殿中丞张序弃城而遁。次日,侬军进藤州(今广西藤县),知州、太子中舍李植逃之夭夭。继之,侬军轻易地占领梧州(今广西梧州),知州、秘书丞江镃不予抵抗,弃州城而逃生。当地有个“弃妻子,儒衣,常持一大翣,行坐独语”的潘盎,侬智高闻其异,召而问之,皆得恶言以复,侬智高怒而杀之。而自称“虎翼兵”的谢福被俘后,向城内官兵呼告侬军将火攻西门,要梧州守城将士备水以待;次日,侬军“果以硫黄聚草烧西门,赖水扑灭,贼(指侬军)方解去。”(50)随后,侬智高踏进广南东路地界,猛攻封州(今广东封川),遇到都监陈晔的抵抗,封川县(今广东封川)县令还带乡兵、弓手迎击,但侬军以数百倍的绝对优势,胜利奋进,陈晔败走,乡兵溃退,知州曾觐从卒决战,不胜,被执,(51)但有的记载说曹觐不予抵抗,改装民服,藏匿于老百姓家中,侬智高把他搜查出来后,认为可以利用,延坐与食,语之曰:“尔能事我,我以尔为龙图阁学士。(52)“从我得美官,以女妻汝,”遭到曹觐的痛骂,侬智高“犹惜不杀,徒置舟中,”企望他能回心转意,然未如愿,曹觐绝食两日,侬智高见其无降意,方才斩之。(53)有的史籍则说侬军到后,曹觐“乃易服遁去,未十余里,为贼(指侬军)所擒。贼首谓曰:‘尔乃好骂我南人作“蛮”者也,今日犹不拜邪?’曹竟不屈,至晚,积薪燔死于江壖。”(54)处决曹觐之后,侬智高继续向康州(今广东德庆)进军。此前,知州赵师旦派人刺探军情,他们还报诸州守将皆弃城逃亡的消息,赵师旦严厉质问:“汝亦欲吾走耶”?旋即大加搜索,“得谍三人,斩以徇。”而此时侬智高已经兵薄城下,赵师旦只好带领仅有的三百守兵,开门迎战,尚颇得力,侬军损折数十人,战至天黑,无法进城,被追稍加退却。赵师旦心里明白,他无法抵挡侬智高的上万大军,便让其妻携带州印和儿子外逃躲藏,自己领兵作战。 五月壬戍(1052年6月17日)天亮之后,侬智高恃众急攻,终于破城而入,赵师旦和监押马贵被处死。(55)前人记载此役,略有不同,有的说赵师旦用以抵御侬军者止“羸兵二百余人”。(56)有的还说侬军到后赵师旦“率弱卒不满百御之, 半日,城陷,赵与监兵者皆死之,士卒得免者无一二。”(57)五月癸亥(1052年6月18日),侬军进据端州 (今广东肇庆), 知州丁宝臣惊魂落魄,不顾州城,仓皇逃命。王安石为丁氏写墓志铭时说他曾“出战,能有所捕斩,然卒不胜,乃与其州人皆去而避之。”(58)后人认为这不过是“饰说”罢了,不足置信。(59)
  在短短的个多月里,侬智高“所过如破竹”,(60)相继攻破沿江数州。时人论及州县官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指出:“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61)当时确有这样的情况,侬智高起事之前,广西转运使肖固曾“请择将吏,缮兵械,修城郭,”但未能引起重视,奏“至六七皆不报”。(62)侬智高发动军事进攻后,有些地方官员还对其行动作错误的估计,说他“止期得邕、贵而已,岂肯离巢穴远来耶?”这种错误判断的结果,遂有将帅解散守军之举。(63)更重要的是侬军的英勇善战和宋朝官兵的昏庸腐败。史籍称侬军在战斗中“用蛮牌、捻枪,每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枪夹牌以杀人,众进如堵,弓矢莫能加。”(64)他们“略地千里,弄兵安行,无一能拒,虫飞蝇营,拏而不散。此官滥束庸,招其所以侵也。”(65)“官吏皆成贪墨不法,惟欲溪洞有边事,乘扰攘中济其所欲,不问朝廷安危,谓之‘做边事’,涵养以至今日。”(66)“南军不习斗,部校争长,连战辄北。”(67)这就是侬智高发难前期顺利的主要原因。

围困广州

  侬智高占领端州之后,继续督军东征,于皇佑四年五月丙寅(1052年 6月21日)抵达广州城下,开始了起事以来最艰苦、历时最长的围城作战。此前,知州仲简不相信侬智高会袭击广州,把前来告急报信的人囚禁起来,还“榜于衢行路,令民敢有相扇动欲逃窜者斩。”(68)侬军临城下,仲简才开城门令民入城,来不及进城者全部加入侬军,使之军势更壮。广州城既被围,“性愚且狠”的仲简留兵自守,不敢出战,“又纵部兵馘平民以幸赏”。险些被激怒了的官吏斩首。仲简还“阴具舟欲与家属逃去,僚属以为不可。”(69)贪生怕死的广东钤辖王锴更是畏惧重重,竟然杀了主战的海上巡检王世宁。(70)以后还发生过疲极的守将诱士卒开城门投降侬军未遂案,为都监侍其渊制止之。(71)六月甲申(1052年7月9日),广、端州都巡检高士尧在广州市船亭同侬智高进行了一次军力较量,为侬智高所败。(72)六天而后,侬军又在广州城下击败出战的武日宣、魏承宪。(73)但是,由于广州城坚防严,守军又得到外援,侬智高久攻坚城不下,给宋朝集中兵力南下以时间,面对着日益紧张的形势,侬智高只好解除长达五十余日的广州之围。侬军退出广州,遇上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苏缄在四十里长的路上布设槎木、巨石为碍,被迫绕道由沙头渡江,北上清远县,向连州(今广东连县)、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进军。攻贺州不下,在这一带转战一个多月,取得白田、路田、太平场三役之胜,打死宋军头目张忠、蒋偕等人。太平场战后,宋军溃走山林,劫掠地方。柳州司理参军陶弼深忧这些败卒会倒戈附侬,便取来白旗数面,大书“招安”其上,遣人持徇,才收得一千多残兵。(74)九月庚申(1052年10月13日),侬军西攻昭州(今广西平乐),知州柳应辰弃城逃走。这是离开广州后首次攻下的州城。该州有几座岩洞,可容纳数百人,老百姓避战于此,侬军误以为宋兵,焚死。(75)

连毙名将

  侬军开始北伐时,依然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他们首先攻陷了清远,在开抵英州时,在那里守备的杨畋因怕被围攻,竟然采用了坚壁清野的办法——弃地烧粮。起义军绕过该城,继续向北进军韶州。这时宋军早有防备,侬智高吸取了死围广州的教训,不再屯兵城下,转战湟州(今广东连县),直指桂中、桂北。那里的守军溃不成军,闻风披靡。广西贺州很快被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起义军在那里取得极其辉煌的战绩:接连击毙了两个著名宋将——广南东路钤辖张忠及广南东西路钤辖蒋偕这两个高级将领(据《太平治迹种类》)。
  宋朝廷极为惊恐,仁宋赵祯孤注一掷——任命了枢密院(宋朝最高军事机关)副史狄青为征南节度使,统领二十万大军(包括一支骠勇的西夏吐蕃骑兵),从京都日夜兼程南下镇压起义。宋军的先锋即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传人杨文广(《宋史·杨文广传》)。
  九月十二日,侬军在龙岫洞歼灭了桂、宜、柳三州巡检李贵的队伍,随后进击昭州(今平乐县),九月十八日破城,知州逃离。
重创杨文广
  按原计划,起义军是要在向湘荆进军后,便打算以主动的地位与宋朝廷议和的,然而,侬智高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着比起义部队强大近十倍的敌军,他们是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的。因此,在占领全州后,和黄师宓等人进行密议后,毅然作出回师邕州的重要决定。班师南下时,侬军兵锋仍然很锐,一路攻破桂州(今桂林市)、柳州,又派部队去攻打宜州。
  正在此时,狄青的先头部队开到了,先锋杨文广率兵在桂州附近与起义军正面相遇,战斗十分激烈,结果宋军受创,杨文广被困得脱。
  侬智高班师抵邕州时,兵力仍盛,知州宋克隆闻风弃城逃了。
  重据邕州后,智高清醒地认识到:与宋廷已无妥协余地,但当前自身力量不足,正准备返回广源,聚合三十六洞壮族等少数民族土酋,巩固好后方,然后再兴师北上。他在邕时,曾题下一联曰:帝业未成人已老;王封申锡国同休。
  上联表达了他无奈的感叹,下联则点明了他的部属和大南国休戚与共的关系。
班师西折
  “智高所用为内应者”曾为他逾岭北伐作了情报方面的准备,后被查获,情报不得送达侬智高手中。(76) 侬智高自度北伐无望,遂班师西折。西陷宾州之后,侬智高于十月甲申(1052年11月6日)再度进入他于此称帝建国的邕州。二驻邕城,侬智高仍以胜利者自居,对汹涌南来的宋军置若罔闻,既不在根据地建设上费心,又不做军队组训等巩固政权工作,而是把拿下广州作为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日夜伐木治舟楫,扬言更趋广州。”(77)十二月壬申(1052年12月24日),广西钤辖陈曙发动金城驿(今广西南宁东北)之战,被侬军击败。为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侬智高亲自写信给实力强大、地理条件优越的结洞酋长黄守陵,内容有: 1.陈述自己“长驱至广州,所向皆捷”,“中国名将如张忠、蒋偕辈,皆望风授首”的消息; 2.认识了自己同宋朝派来的骑兵作战输赢未卜的现实问题; 3.提出了若能战胜宋军即“长驱以取荆湖、 江南”的战略计划,并以授邕州地换取黄的支持;4.作出了战败的打算:即寓居结洞,“休息士卒,从特磨洞(今云南省境)借马教习骑战,候其可用,更图后举。”黄守陵对此十分赞赏,“运糯米以饷智高”。后因桂州(今广西桂林)知州余靖派邕州人石鉴前往结洞摇唇鼓舌,挑拨离间,黄守陵渐疏侬智高。(78)余靖还招邕州各洞“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79)溪洞联系断绝,宋朝又已兴师动众,加上侬智高在战略战术上的许多失误,最后给自己引来了惨败的结局。

归仁铺之役

  自侬智高事起,“朝廷忧之,君臣为之旰食。”(80)在一再调兵遣将,师久无功的情况下,宋仁宗赵祯接受了宰相庞籍的推荐,给时任枢密副使的狄青加了一大串官衔,派他统军南来镇压侬智高。狄青筛选精锐部队南下,同孙沔、余靖所部合并,从桂州开往宾州驻下,计官军、土丁共三万一千多人。(81)为了统一军纪,狄青斩了擅自攻击侬智高的败将陈曙等三十二人,“诸将股栗,莫敢仰视。”(82)接着,狄青始行疑兵之计,按兵不动,下令调集十天军粮,名为“休军”。侬智高据侦察兵报告,信以为真,懈怠不备。狄青却于次日发三军急速行进,来到天险昆仑关(今邕宾公路之邕宁、宾阳交界处)下,借上元节之机大张灯烛,分宴将校,侬智高仍未看出破绽。其实,狄青已经冒大风雨,夜度天险,派军候“传语诸官:请过关吃食。”(83)并列阵于归仁铺。(今邕宾公路二、三塘之间),示意与侬智高决一雌雄。
  皇佑五年正月戊午(1053年2月8日),侬智高亲督全军排成三列锐阵,他们手执大盾、标枪,身穿绛衣,望之如火。当侬军掷镳杀死狄青所仗为先锋的王简子时,狄青“汗出如雨”。(84)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宋军占了优势。侬智高的麻痹轻敌酿成了归仁铺之败,其军被斩首二千二百级,官属死者五十七人,还有五百余人被俘,侬智高不得不撤退。次日黎明,狄青按兵入邕州,砍下黄师宓等侬军首领的头颅,悬于州城,并把五千三百四十一具尸体筑京观于邕城北隅,狄青为之写了《京观志》,内含长达四十二句的四言铭文。(85)又在露布中称:“元凶已絷于槛牢,余党合尸诸市肆”云云,(86)这是出于某种目的之言,所谓“元凶”尚未抓到,狄青心里明白。他们开进邕城,有人发现尸堆中有一具穿金龙衣的尸首,认为就是侬智高,欲上奏报功,狄青阻止。事实是,侬智高撤到邕州城内,见大势已去,立刻弃城,直遁至少数民族居住的大理(辖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等地)作重整旗鼓,寻机再战的准备。

合家遇害

  侬智高退出邕州后,狄青如何行动,史传不一。有的说其部下建议穷追,狄青却“以为趋利乘势入不测之城,必非大将事,”故未采纳;(87)有的则说狄青遣“裨将于振追之,过田州,不及而还;”(88)民间传说与方志不甚相同。
侬智高:历史的幸运儿与弃儿
侬智高在失败之前,作过长远打算;用厚赠、联姻等办法,同“西接大理、地多善马”的特磨寨酋长侬夏诚建立联系,并在该处筑宫备退。归仁铺战败后,侬智高即携其母、弟、妻、子落脚特磨。(89)智高母阿侬到特磨寨后,在侬夏卿胁作之下,收余部三千多人,习骑练战,企图再同宋朝作战。(90)但新任的邕州知州肖注“帅师往讨,获一裨将。引至卧内,与之语,具得贼(指侬智高)情。”(91)军事机密泄露了,依附侬智高的西山六十族族人也被余靖派去的杨元卿间离了,侬智高留下亲人,“自将兵五百及其六妻六子奔大理国,欲借兵以攻诸侯。安道(即余靖)使元卿等十人发诸侯陈充等六州兵袭特磨寨,杀押衙,获其母、弟、子以归。”其时阿侬年高六旬有余,侬智高之弟侬智光二十八岁,长子侬继封十四岁,另一儿子侬继明八岁。(92)时为皇佑五年十二月。(93)
  抓到阿侬等人后,余靖欲处以酷刑,烹杀解恨,然广西转运司怀疑当地少数民族妄执冒充领赏,于是余靖摒弃故欲,上奏请将阿侬等解往京师囚禁,待擒获侬智高后,再辨其母等真伪。宋廷批准了这个奏请。(94)宋仁宗至和初年(1054-1056年),侬智高的亲人们被槛至北宋京城。(95)过了几个月的监狱生活,仍智光身染神经疾,殴打守兵,企图越狱。有人认为“养之无用,请戮之,”宋仁宗愤怒地回答:“余靖欲存此以招智高,而卿等专欲杀之耶?”此后大臣们再也不敢提及此事。而亲自缉获阿侬等人的杨元卿,本想入京分食阿侬之肉以泄忿,但宋廷却因阿侬通晓少数民族语言,要杨元卿“若孝子之养亲”般地侍候阿侬。气得他多次向上司“涕泣求归”,终未得到允许。(96)
  侬智高后事如何?壮族民间传说大都以其身亡结束,但致死原因、时间、地点各异。(97) 《文献通考》 、《宋史》则各有相戾之载,既云“智高不知所终”,(98)“其存亡莫可知也”,(99)又说“侬智高败奔大理, 其国捕之以闻,”(100)“(肖注)募死士使入大理取智高,至则已为其国所杀,函首归献。”(101) 从现有资料看,侬智高死于大理较可信,宋人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曾巩的《隆平集》、苏辙的《龙川别志》、明人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王守仁的《泗城土府世系考》、清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 等都执此说。 不久前在云南大理五华楼发现的《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为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02)据司马光《百官表·大事记》载,侬智高遇害时间为至和二年四月。(103)推知其享年三十一岁。
  侬智高既已见诛, 以其母、弟、子诱降的对象不复存在,宋廷乃于至和二年六月乙巳(1055年7月15日)并戮之。

侬智高兵法

  侬智高起兵反宋,声势浩大,先后建立“大历国”、“南天国”。侬智高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从史籍记载中可以一窥他的用兵之道,确实不同凡响,极具军事辩证思想,宋人余靖于《武溪集•宋故狄令公墓铭》中说“智高 勇而善用兵”,即可资一证。“侬智高兵法”于战术上概括起来约有四点:一为自断后路。李攸《宋朝事实》卷十六载:“一夕,焚其巢穴,给其众曰:‘平生积聚,今为天火焚,无以为生,计穷矣,当拔邕州,据广州以自王。否则,死于兵刃之下。’”他的这种“自断后路”的言与行,无疑与老子主张“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的思想、项羽的破釜沉舟之举和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为故意示弱。《宋朝事实》卷十六说:智高“数出敞衣易米。绐言:‘本洞饥,部落散’,珙信其微弱,不设备。”侬智高故意放出的这个因遭饥荒,部落离散的烟幕弹,不但麻痹了宋武臣陈珙,还让当时宋朝派驻广西的许多官吏们信以为真。后来,这些官吏皆因不察之失而获罪。故意示弱是为了乘敌不备而出奇制胜,这与老子倡导“弱者道之用”、“柔弱者生之徒”的思想以及《孙子兵法》中的 “虚则实之”之策殊途同归。三为深入探敌。《涑水记闻》载:“是时,武臣陈珙知邕州,智高阴结珙左右,珙不之知。”侬智高起兵之前广泛交结对手之友从而探取敌情的“深入探敌”之策,显然又与《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之策不谋而合。四为三人小组。《孙威敏征南录》载:“闻贼之长技,用蛮牌捻枪,每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枪夹牌以杀人。众进如堵,弓矢莫能加,大为南患。”这就是侬智高独树一帜的“三人小组”集体战法。具体战法是:将部队全体战斗人员分为若个小组,以小组为基本战斗单位,每组三个人。作战时,每人手持藤牌(它优于盾牌之处在于能从孔隙中看见对手的一举一动)护身;二人持枪夹牌只管奋勇前进杀敌,另一人则专门手持藤牌掩护,兼而割取被杀之敌的首级(古时作战以砍下的人头数来计功)。所以,三人小组前进时像一堵墙,宋军飞箭标枪碰墙即落,无策为破,一败再败,一退再退,最后连宋军大将张忠、蒋偕等都成了起义军的刀下鬼。诚如宋官吏李觏于《寄上孙安抚书》中所言:人人都认为侬智高的起义军如同“鬼将神兵,非人可敌,故锋刃未交,而心胆已碎。后败甚于前败,今日甚于昨日,徒使狂童,谓天无网!此所谓我失于速也。”这种三人小组战术的特点是:人与武器配备合理,三人之间相互照应,配合密切,攻防兼备,进退自如。“三人小组”集体战法,系侬智高将秦汉以来壮人善用的游击战术用于正规阵地战的创举。明代田州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俍兵赴江浙征讨倭寇所用的“岑家兵法”,就是从侬智高的三人小组战术发展而来的。[104]

起义意义

  侬智高败回邕城,狄青军则乘胜追击至城北,于现南宁人民公园处扎下大本营,直逼大南国城下。侬智高突陷于寡不敌众的处境,不得已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八日——亦即是在举义后不满10个月时,一把火烧了营房,弃离帝都邕州,遁回广源,后到了大理国(今云南大理自治州境),两年后死在那里(见《宋史记事本末》)。
  壮族领袖人物侬智高的反对宋朝廷的起义,无疑是一场反对内外统治集团的压迫剥削的完全正义的战争,并得到沿途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至今还流传在桂、滇、贵等地的许许多多歌颂侬智高反宋朝廷的诗歌、民间故事等,就是明证。
  虽然,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狠狠地教训了宋朝赵祯统治集团,在平侬后,更改了对广源等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并新设了土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另一方面,宋朝廷对交趾国(今越南北部)新兴统治者的庸懦苟安的方针,依然故我。以至令交趾国侵略中国的野心愈来愈大,终于在19年后的1071年,酿成了交趾国大举进犯广西,并屠城邕州,残暴地杀害了成千上万邕城百姓之罕见的历史惨案。(见《南宁日报》)
  到了元丰二年(1079年),宋神宗赵顼竟以“荒远”、“瘴疠”为由,把好端端的广源州(此前不久宋朝曾将其更名“顺州”)双手奉送给交趾,大宋江山从此少了一隅,侬智高死不瞑目。[105]
流传故事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南宁这片溶岩遍布、民族众多的土地上,因为有了叛逆和反抗,有了刀光剑影,而显得格外的壮美和神秘。侬智高是这一片土地出现过的叛逆者,曾经率领以壮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对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将他们的鲜血,洒在这片边远的疆土上,写成了一段让后人咏叹不已的历史。[106]
  当历史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当年焚城的火光已经幻化成七彩霓虹;厮杀时的呐喊已经为流行音乐所替代。翻开尘封已久的史册,寻找当年侬智高的足迹,我发现,侬智高被描写成一位可怕的叛逆者,充满着野性和桀骜不羁。我知道,史书往往是按照胜利者的意愿书写的。但无论如何,侬智高应该是一位值得后人关注的人物。笼统地说造反有理或造反无理都是不负责任的,客观地、真实地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研究
  侬智高死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御用史家皆将他视为“叛逆”或“蛮寇”,极尽诬蔑之词。1962年4月2日,壮族名史家黄现璠在《广西日报》上发表《侬智高起兵反宋是正义的战争》一文,第一次以史料为据,从学术上论证了侬智高起兵反宋的正义性。继而黄现璠又撰写了《侬智高》一书。(107)正如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于书序谓:“《侬智高》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壮族历史人物的专著,澄清了封建王朝近千年来强加在侬智高身上的历史污名。”(108)专家们则这样评价道:“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对广西历史上著名的壮族人物侬智高及其起兵反宋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深入研究,科学地评价了侬智高起义的性质和影响……”。(109)“辩证了国内外史学界对侬智高的国籍、起兵性质和历史作用等问题的偏误之说”。(110)

评价

争议
  智高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系北宋广源州壮族首领。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党犹州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次击退交趾入侵,但再三请求归附宋朝未果。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破邕州,改国号为大南国,年号启历,数败朝廷征剿之兵。次年正月,侬智高败于狄青,后流亡大理,不知所终。
国籍不明
  侬智高是属中国,还是属越南?是英雄,还是盗贼?学术界很有争议。观点的对立,恰好反映了历史观和历史文本表述的差异。
  认为侬智高是属越南者,其逻辑是,侬智高是广源人,广源州是现在越南境内的广渊县,所以,侬智高是属越南的。其逻辑推理清晰明了。但是,历史问题不能单凭逻辑推理来解决,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事实。谭其骧曾批评这种不顾历史事实的治学态度:“今天这种反历史观点的论述历史方法在某些领域仍然在流行。例如在讲到有关疆域和民族的历史事件时就是如此。凡是在今天中国疆域以内的地方,都要说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反之,凡是今天邻国的地方,历史上尽管曾经设置过郡县几百年上千年,也不许提,硬要把当时内地与边区的关系说成是国际关系。”
定义不明
  侬智高是民族英雄,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认为侬智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者,更多是从封建王朝的统一立场出发:侬智高举兵反宋,便是反封建进步,反“大一统”。这种认识十分荒唐,因为侬智高起兵反宋从无分裂的意图,而且为维护着祖国边疆的领土完整不惜生命奉献满腔热血。如果这种认识成立,那么中国数千年反封建反专制的农民起义或反抗起义领导者都可视为“盗贼”、“叛贼”,这显然不合历史事实和逻辑。看待历史问题不能运用双重标准,即汉族历史上的反封建反专制的起义领导人皆为正面正义的领袖,到了少数民族的反封建反专制起义领导人便成了“盗贼”。这种认识已经缺乏基本的政治伦理和道德是非标准。因此,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必须站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立场,才能得出较为公正的结论。
  今天,我们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往往由于过于强调“统一”而忽略了对“多民族”的表述,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被完全的纳入了“统一”的叙述范围,而未受应有的表述关注。于是,当把侬智高表述为民族英雄时,便面临了诸多的争议和挑战。藏族的松赞干布,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满族的努尔哈赤等,把他们表述为中华民族英雄,之所以无可非议,原因是他们都维护“统一”。而壮族的侬智高的历史地位则颇受争议。
记载不明
  其实,我们应该质疑的不是侬智高,而是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现行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过于强调“大一统”,而历史发展的“多民族”性则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何平衡历史文本中“统一”与“多民族”的表述?关键是在于,应该充分肯定在多民族互动发展中少数民族的本土经验对统一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侬智高也就不应当受到太多的争议,而应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作为一名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骚扰,力图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因此,侬智高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壮族首领,而且也是一名中华民族英雄。[111]

纪念碑碑记

  作者: 侬芸青、侬兵、侬国权、侬正章
  上联:傥犹州智高顶天立地反抗压迫御外侵勋盖当代名声远
  下联:大历国侬帝兴稷安民争来通商赢办学惠及后人恩泽长

  侬智高是我国古代壮族领袖、民族英雄。傥犹州乃侬智高出生地。此处靖西县坡州侬智高洞,系侬智高据傥犹州称帝建大历国及抗击外敌入侵的主要据点遗址。侬全福任傥犹州知州时与武勒州知州侬当道胞姊阿侬结婚,公元1015年生侬智高。侬氏累世威武显荣,侬智高祖父、广源州大首领侬民富,受北宋诰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官职,并荣膺左江最高首领称号。侬智高出世不久,侬民富辞世,其长子侬全福继任父职,侬智高全家随之移居广源州。全福之弟全禄仍知万涯州。其时,交趾反动势力暴侵日频,广源州首当其害,侬全福屡据理上奏,宋廷置若罔闻,智高父子只得孤军御敌。继交趾兵掳去邕、钦、廉三州人口、寇太平寨杀寨主李绪和寇凭祥杀登碗镇将之后,1039年交趾王掳杀侬全福及其五子智聪,并攻占广源州。侬智高时年廿四,遂与母复据傥犹,1041年称帝建大历国,抗敌安民。随后,傥犹州沦于交趾,侬智高移居安德州,1045年建立南天国,年号景瑞。侬智高秉承祖训,文武全才,勇而善用兵,经数年厉兵秣马,终于在1048年击溃外寇,收复广源、傥犹二州,继续统制左右江,声威大振。但宋廷昏庸,丧权辱国,仍视侬智高为异己,一再拒附。不许朝贡,严禁互市,同时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左右江各溪峒首领如黄守陵、韦老宏等均与侬智高结盟,救亡图存。侬智高顺应民心,于1052年农历四月初六在安德州举旗起义,以战逼附。义军五千,浩浩荡荡,破横山寨,开仓济民。五月初一攻占邕州,严惩宋赃官知州陈珙,建大南国,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继而乘胜东进,两旬内连破横、贵、浔、龚、藤、梧、封、康、端等九个州郡,夺三水,一路人心归附,队伍猛增至四万余人。攻广州五十七日不克,遂调兵回邕,沿途击败宋军,陷清远,破杨畋部八千士卒于英州,杀张忠、蒋偕两员大将于贺州,歼桂、宜、柳三州兵马于龙岫峒,重创杨文广兄妹所部于桂北,消灭陈曙部八千精兵于金城驿,大将陈曙毙命,桂州知州余靖龟缩避战,邕州知州宋克隆弃城逃遁。侬智高逐鹿千里,战果辉煌,威震华夏。
  侬智高在节节胜利之际又第七次向宋廷上疏求附,内向之心可鉴。然宋仁宗偏信馋言,陷害忠良,令狄青率几十万官兵征剿,侬军同几十倍于已之敌鏖战于昆仑关,1053年元宵节,侬军防守失利,狄青偷越险关得逞,导致归仁铺仗败,智高之二弟、侬军大将智忠以及谋主黄师宓等文武要员五十七人罹难,损失惨重。侬智高四弟智会和大将许然、伍赫利、次子宗旦和大将卢貌、黎顺等同心协力,转战于左右江流域,侬智高亲自率余部入滇,1054年在特磨道与追敌交战,相继击退宋军石鉴、杨文广等部的屡次进犯,随即将兵五百直驱大理,以图重整旗鼓。奈因叛徒出卖,致使留守特磨道的母亲阿侬、三弟智光、长子继封等人被捕,1055年春在汴京午门英勇就义。侬智高闻讯,椎心泣血,率众遥祭于大理之野。此后,对侬智高的去向有多种传说,一说被害,一说病逝,一说不知所终。
  侬智高领导的民族起义,是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战争。义军仗败南撤,狄军五十万入城掳掠烧杀,尸积不下十万。狄青退兵时,掠去白银三百余万两,足见宋军平南,实为一场对壮族人民大屠杀、大掠夺、大镇压的不义战争,侬姓族人受害尤为惨重,宋廷下令剿灭侬族,滥杀无辜,侬氏族人被迫改为农氏,部分改为赵氏或其他姓氏,此桩冤案史书无载,但有壮族人民祖传口碑为证。
  侬智高正义之师,有侬、韦、黄、周、白、伍、许、卢、黎等姓氏,既有百越优秀儿女,也有汉族仁人志士。起义失败后,侬族子弟及侬军将士散居于桂西、滇南、安南一带,据说相当多人迁居暹罗、老挝等地。起义虽遭失败,但客观上,却迫使宋廷接纳边地内附,为壮族人民争得了设市通商和设校办学等权利。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边防,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起了积极作用。侬智高起义为壮族人民谱写了一部惩腐恶、抗外侮、争自由、求生存的英雄史诗。侬智高有功当代、遗泽后世,历来受人崇敬。
  侬智高之事迹流传甚广,其遗迹遍布边寨壮乡,此处侬智高洞仅是其中之一。洞内水源不竭,底层还出土了石器、古代的稻谷、木炭、夹沙陶、螺壳、钙化石粟壳饰物和北宋钱帛、器皿等遗物,岩壁上人像逼真;洞外清泉涓涓,场地广阔,练兵场、阅兵台、山口寨门等营盘遗址历历在目,护城墙基依稀可辨,当年风雷犹萦耳际,此壮族先民生息之地,诚为侬智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所,侬智高洞之得名并非虚传。由于历史被扭曲,如此胜地文物却无碑文标志,实为大憾。值此盛世,铭文纪念,让侬智高之业绩彪炳千古,其爱国主义精神感召后人,实为爱我中华之义举也。
  侬智高永垂青史!
  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年冬立碑

  备注:本“碑记文”已载入1、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优秀论文集》。2、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改革创新发展——国际优秀新思想新学术论坛”评为国际金奖。3、人民日报社主办的《跨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并荣获优秀科研、学术成果特等奖。4、《创新、实践、发展优秀论文集》特等奖。5、《优秀论文集》并荣获特等奖。6、《中华优秀论文(作品)集》特等奖(2004年)。 7、《精选论文集》特等奖。8、《中国现代理论创新与实践优秀论文精选》获特等奖。9、“新世纪优秀论文奖”获特等奖并载入《当代理论创新成果文集》。 10、《理论·创新·发展》特等奖。11、《中国科学发展战略文库》特等奖。12、《中国管理科学理论从书》并获特等奖。13、《前进的中国——中国理论发展研究与实践特辑》并获特等奖。14、《中国当代优秀论文精选》特等奖。15、《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特等奖。16、《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成果精选》并获壹等奖。17、《中华优秀论文(作品)集》并荣获一等奖(2003年)。 18、“市场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交流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中国新思想新学术获奖成果精粹》并荣一等奖。2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模·文论卷》并荣获一等奖。21、《中国改革创新发展成果报告》一等奖。获“中国改革之星”荣誉金奖。22、《中国现代管理成果汇编》一等奖。23、《中国改革与发展精典论著》一等奖。24、《中国基层优秀人才科研成果精选》壹等奖,授“中国基层十大文化领袖人才”特别提名奖。25、获“当代世界功勋名人优秀成果”壹等奖并获“当代世界功勋名人”荣誉金奖。(2005年)26、《当代学术前沿精典文丛》壹等奖。27、中国英模研究院,中国英模文化学习促进会评《侬智高出生地纪念碑碑记》一文为“共和国创新英模优秀创新成果”壹等奖并授予“共和国十大杰出创新英模”荣誉称号。28、首届“全国文化创新理论成果”壹等奖并授予“全国十佳优秀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29、获“首届国家创新论坛优秀理论成果”壹等奖并授予“全国十佳先进创新工作者”荣誉称号。30、《中华全国理论创新》贰等奖。31、《广西南古今》。32、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中国人十年优秀文选》。33、《走向辉煌》特授予“中华精英”荣誉金奖。 34、《华夏名人论坛》。35、《中华名人文论大全》。36、《盛世中华·理论动态篇》。37、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理论与发展优秀论坛精典》。38、《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成果汇编》。39、《全国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理伦探索篇论文卷)。40、中共中央党校《党旗飘场》。41、《当代中国科教文集》。42、《建国五十五周年优秀论文获奖文库》。43、《国际学术交流杂志》和《中国新时期学术论文经典》。44、《中国当代优秀领导理论文选》。

历史形象

  由于侬智高引起的战乱严重的极大损害了岭南汉族的利益,因此在汉族史书中,侬智高往往被描写成为恶魔或者邪恶巫师形象。
  最早为侬智高鸣不平的学者是黄现璠。1962年4月2日,黄现璠在《广西日报》上发表《侬智高起兵反宋是正义的战争》一文,后又撰写了《侬智高》一书,尝试全面论证侬智高起兵反宋的正义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主席韦纯束以及一些学者相继评价。

注释

  (1) 据越·潘清简《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二卷”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二月”条载侬智高之父于1039年为交趾所虏;另据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十三卷云,是年智高十四岁,则其生年当为1025年。又: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八O卷“宋仁宗至和二年六月乙”条称侬智高卒于至和二年四月,是为1055年。
  (2)(36)(98)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七·西原蛮》三三O卷 2587、2588页。王云五总编“万有文库”本。
  (3)元·脱脱《宋史·地理志六·广南西路》九O卷2240页,中华书局1977年版。
  (4)(7)(12)(14)(15)(26)(28)(35)(41)(52)(68)(69)(78)(88)(89)(94)(96)《涑水记闻》十三卷139至147页。
  (5)(51)(75)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仁宗平侬智高》十卷1、3、7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
  (6)越·佚名《越史略·阮纪·太宗》二卷7页,“守山阁丛书”本。按:该书篇目“阮纪”实为“李纪”,此所记系越南李朝太宗皇帝事。
  (8)《宋史·太宗本纪》四卷55页。
  (9)(30)(47)(77)(81)(90)(95)(99)《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四九五卷14215至 14218页。
  (10)(16)《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二卷“李太宗通瑞五年十二月”条、“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二月”条。
  (11)(20)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五卷170至171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13)(21)越·史馆钦奉编定《大越史记》本纪二卷“李太宗通瑞五年十二月”条、“李太宗天感圣武五年九月”条。
  (17)(27)清·苏士俊《南宁府志·杂类志·驭蛮》四O卷12至13页,清乾隆七年(1742年)版。
  (18)越·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二卷“李太宗明道二年九月”条。
  (19)(86)宋·李攸《宋朝事实·兵刑·平广南蛮贼侬智高》十六卷253、 255页,“万有文库”本。
  (22)《宋史·仁宗本纪》十一卷227页。
  (23)(24)《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六八卷“宋仁宗皇佑二年二月丙戍”条、“五月戍申”条。
  (25) 同(9)按亓赟之“亓”,《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丌”,《宋朝事实》作“元”,《涑水记闻》作“( )”,《文献通考》作“并”,《宋朝事实类苑》作“邢”,此依《宋史》校点本。
  (29)(31)(45)(9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一九八册“蕃夷”五之61、62、 64。
  (32)同(5)2页。按:“陈珙”,一作“陈拱”。
  (33)(53)(55)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五二卷“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乙巳”条、“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癸丑”条、“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壬戌”条。
  (34)(64)宋·滕元发《孙威敏征南录》2、4页,“续金华丛书”本。
  (37) 宋·余靖《武溪集·大宋平蛮碑》五卷3页,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下同。
  (38)《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四九五卷14214页。
  (39) (42)(43)宋·曾巩《曾南丰文集·与孙司封书》五卷3页,清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会文堂粹记版。
  (40)宋·魏泰《东轩笔录》十二卷11页,“禆海丛书”本。
  (44)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宋士尧传》二六一卷3页,清同治四年(1865年)补刊本。
  (46)(60)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集贤校理丁君(宝臣)墓表》二五卷207、208页,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元刊本。
  (48)清·魏笃《浔州府志·宦迹志·良循·孙抗》十九卷2页,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刊本。
  (49)宋·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广西转运使孙君(抗)墓碑》八九卷555页,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无锡孙氏小渌天藏影宋本。
  (50)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忠孝节义·潘盎、谢福》五四卷6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4)同(50)《忠孝节义·曹觐》五三卷692页。
  (56)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忠孝》四卷36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57)同(50)《忠孝节义·赵师旦》五三卷691页。
  (58)同(49)《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宝臣)墓志铭》九一卷572页。
  (59)同(23)一七三卷“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癸亥”条之注。
  (61)同(49)《桂州新城记》八二卷519页。
  (62)宋·王铚《默记》下卷4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63)宋·曾巩《隆平集·儒学行义·孔宗旦》十五卷16页,清康熙刻本。
  (65)宋·宋祁《宋景文集·上仁宗论河北及岭南事宜》拾遗九卷3页,“湖北先正遗书”本。
  (66)同(62)上卷11页。
  (67)同(65)《高观文(若讷)墓志铭》六O卷3页。
  (70)同(23)一七四卷“宋仁宗皇佑五年正月庚申”条。
  (71)同(50)《将帅才略·侍其渊》五五卷724页。
  (72)(73)宋·杨仲良《通鉴长编织事本末·广源叛蛮》五O卷5至6页。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雅书局刻印本。
  (74)宋·李挚《忠肃集·东上閤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公(弼)墓志铭》十二卷159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76)同(23)一七六卷“宋仁宗至和元年四周庚申”条。
  (79)《宋史·余靖传》三二O卷10410页。
  (80)同(37)《大宋平蛮京观志并序》五卷4页。
  (82)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侬智商》三一卷18页,“万有文库”本。按:狄青斩败将数,《宋史·狄青传》云三十人,《武溪集·大宋平蛮碑》曰三十一人,《默记》上卷作三十余人,略有出入,确数俟考。
  (83)同(40)四卷1页。
  (84)宋·刘延世《孙公(升)谈圃》上卷4页,“说库丛书”本。
  (85)见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南宁府部·艺文》一四四五卷一七五册1至2页,中华书局影印本。
  (87)同(11)《权智》十三卷88页。
  (91)(101)《宋史·肖注传》三三四卷10733页。
  (92)同(4)143页。按:侬智高被捕之子,《宋史·广源州传》四九五卷14281页,《隆平集·侬智高传》二O卷15页(清康熙版)均书之为继宗、继封,明·李文凤《越峤书》四卷23页(广西第二图书馆藏油印本)则作继宗、继隆,各说不一,是非待辨。
  (97)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壮族文学史编辑室编《壮族民间故事资料》三集2至13页,1959年铅印本。
  (100)同(2)《四裔考六·南诏》三二九卷2586页。
  (102)见王云、方龄贵《大理五华楼新发现宋元碑刻选录》15至18页,1980年中国元史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油印。
  (103)同(23)一八O卷“宋仁宗至和二年六月乙巳”条之注所引。
  (104)参见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黄现璠等著《壮族通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105)见黄振南:《壮族英雄侬智高》,《南国早报》,2009年7月11日。
  (106)凌春辉:《论壮族民间传说中的侬智高》,《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107)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
  (108)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韦纯束撰“序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109)《民族文献提要1949~1989》第627页,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
  (110)《广西民族研究》本刊编辑部撰《开拓壮学 真诚奉献——纪念壮族著名教授黄现璠诞辰100周年》,载《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111)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罗彩娟:《侬智高研究综述》,《广西民族研究》 2009年第3期。
Attachments
侬智高.gif
侬智高画像.jpg
侬民纪念侬智高活动.jpg
侬民纪念侬智高活动.jpg (16.16 KiB) Viewed 490 times
侬智高活动地—靖西.jpg
侬智高活动地—靖西.jpg (9.11 KiB) Viewed 490 times
侬智高东征、北伐、回师路线图.jpg

Re: 反支英雄儂智高

Feb 8th, '11, 17:38

侬智高(壮文:Nungz Ciqgau,1025年—1055年)是壮族首领(北宋帝國广西广源州,今靖西、田东一带),儂智高起事的发动者。

出身
侬智高早年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能寫文章,曾考进士不中[1]。其父侬全福为当地势力最大的部族首领,于1029年后在当地建立“长生国”(一曰“长其国”),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阿侬为“明德皇后”,封侬智高为“南衙王”。侬全福一度依附大越李朝,但不久又宣布独立,不接受越南的宗主地位。1039年(李太宗通瑞五年),大越军队突袭长生国,虏走侬全福。

繼位
侬智高继位后,向大越请求释放其父,李太宗却杀其父于昇龍。侬智高遂奉行依附北宋的策略,七次奉上黄金要求内附,但北宋担心此举将激怒大越,未予以答应。侬遂于[[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自立为王,国号“大历国”。这招致了大越又一次军事进攻,侬智高被俘。但是,侬智高在表示愿意臣服于大越之后,李太宗将其释放,希望能够借其手反对北宋。1045年(庆历五年),侬智高占领安德州,宣布建立“南天国”,年号景瑞,再次与大越决裂。1048年(景瑞三年),侬智高打败来犯的大越军。次年,侬智高开始袭扰北宋,希望能在北宋和大越之间建立一个独立势力。

侬智高其后仍多次向北宋求取官职,均被北宋地方官员拒绝,在此情况之下,侬智高决定全力反宋,希望能乘宋军主力不在南方之机迅速控制岭南地区,并以此为基本与北宋议和。

起事
1052年四月初六,侬智高以五千人起兵。五月初一(5月31日),攻占邕州,守将张日新等战死,邕州指挥使元斌贝被侬智高生擒。侬智高在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国号“大南”,年号启历,一应官制都按照中国规制设立,兵员增至一万余人[2]。

五月初九,侬率主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一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枪以杀人,众进如堵,弓矢莫能加”[3],连下横(今广西横县)、贵(今广西贵港市)、浔(今广西桂平县)、藤(今广西藤县)、梧(今广西梧州市)等州,1052年6月21日(五月廿六)进围广州。由于广州城池坚固,侬智高又缺乏攻城器械,被迫在围攻57天不克后撤围北上。此时,侬智高全军已发展为5万人。其后,侬智高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并计划北上攻打湖南。

1052年10月(是年九月),宋仁宗被迫撤回西夏前线的主力,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率兵南征侬智高[4]。狄青為提振軍心,在桂州城南一庙宇內撒出百板銅錢,結果百枚铜钱字面无一不朝上,全军欢声雷动[5]。狄青先锋杨文广于年底抵达桂州,与侬军相遇,作战不利,一度被困。1月30日(己酉),狄青为整顿军纪,將擅自出兵大败而溃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宾阳交界处)的广西钤辖陈曙等三十一人處斬,孙沔、余靖相顾愕眙,陈曙是余靖的部下,余靖上前谢罪说:“曙之失律,亦靖节制之罪也。”狄青回答说:“舍人文臣,军旅之责非所任也。”[6],於是“兵将股栗,咸思用命”[7]。

1053年初,狄青主力抵达广西。侬智高中狄青的缓兵之计,被狄青偷袭昆仑关得手,被迫与狄青决战于归仁铺战役,侬智高军的特点是标枪与蛮牌互为弥补,在歸仁鋪的平原上,無法抵擋宋軍骑兵的冲击[8]。是役宋军追奔十五里,斩首二千二百余级,生擒五百余人,尸甲如山,积于道路,将相死者五十七人。大南國黄师宓、侬建侯、侬志忠均战殁于阵。侬智高率残兵退入邕州,当晚纵火烧城遁去[9]。邕州城破之时,侬智高依附于特磨寨(又称特磨道或特磨峒,在今云南广南县一带)之侬夏卿,练习骑战,以图东山再起[10]。侬智高很早就知道難以抗衡狄青的騎兵,他在寫給结峒酋长黄守陵的信中,坦承自己的军队如与宋军的骑兵作战,其取胜的可能性不大[11]。不久,侬智高率兵五百及六妻六子逃奔大理国,被安置于元江流域。皇佑五年十二月(1054年),余靖以杨元卿、陈充等人率六州之兵袭击特磨寨,生擒侬智高之母阿侬、弟侬智光、二子侬继封、侬继明[12]。次年,儂智高因故被大理國朝廷處決[13]。

歷史形象
由于侬智高引起的战乱严重的极大损害了岭南汉族的利益,因此在汉族史书中,侬智高往往被描写成为恶魔或者邪恶巫师形象。

最早为侬智高鸣不平的学者是黄现璠。1962年4月2日,黄现璠在《广西日报》上发表《侬智高起兵反宋是正义的战争》一文,後又撰写了《侬智高》一书,尝试全面论证侬智高起兵反宋的正义性。[1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主席韦纯束[15]以及一些学者相继评价[16][17]。

注释
^ 苏士俊:《南宁府志·杂类志·驭蛮》
^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集贤校理丁君墓表》
^ 滕元发:《孙威敏征南录》,载《续金华丛书本》。
^ 余靖《大宋平蛮碑》
^ 蔡绦:《铁围山丛谈》,载《裨海叢书》。
^ 余靖《大宋平蛮碑》
^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
^ 沈括:《梦溪笔谈》
^ 余靖《大宋平蛮碑》
^ 《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
^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
^ 司马光《涑水记闻》
^ 侬智高的下場,各史籍记载不一: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四裔考七·西原蛮》说“不知所踪”,《文献通考》的《四裔考六·南诏》又说“侬智高败,奔大理,其国捕之以闻”;《宋史·蛮夷传三· 广源州》说“其存亡莫可知也”;《宋史》的《肖固传》说:“(肖固)募死士使入大理以取智高,至则为其国所杀,函首归献。”
^ 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
^ “《侬智高》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壮族历史人物的专著,澄清了封建王朝近千年来强加在侬智高身上的历史污名。”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韦纯束撰“序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对广西历史上著名的壮族人物侬智高及其起兵反宋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深入研究,科学地评价了侬智高起义的性质和影响……”《民族文献提要1949~1989》第627页,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 “辩证了国内外史学界对侬智高的国籍、起兵性质和历史作用等问题的偏误之说”。《广西民族研究》编辑部撰《开拓壮学 真诚奉献——纪念壮族著名教授黄现璠诞辰100周年》,载《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Re: 反支英雄儂智高

Feb 8th, '11, 17:39

在壮族历史上,侬智高是受壮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

  侬智高出生的年代,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与侬智高同时代的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记载,侬智高的父亲去世时,侬智高14岁。考越南有关史籍,侬智高的父亲是在1039年被交趾(今越南)王李德政俘获杀害的,由此可推知侬智高生于1025年,这一年是宋仁宗天圣三年。

  交趾杀父,躲过劫难

  侬智高的父亲侬存福(又作存勗、全福),原为傥犹州(今广西靖西县境内)知州。随着侬氏势力的扩展,侬存福将广源州(治今越南高平省广渊社,辖境包括今中越边境一带)及附近一些州洞纳入旗下,请求归附宋朝。归附也叫归属、内属、内附,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生存策略,即通过进贡方物,表示辖境、属民是封建朝廷的王土、臣民,避免周边势力的侵扰。侬存福归附后,被宋廷授予邕州卫职、广源州知州。

  但是,广西转运使(掌一路之财赋,兼管刑讼、官吏考核等事)章频到任后无端“罢谴”侬存福,“不受其地”。为了生存,侬存福继续扩大地盘,建“长生国”(一说“长其国”),称“昭圣皇帝”,藉以保境安民。

  看到侬存福的迅速崛起,刚刚脱离宋朝自立为国的交趾虎视眈眈,视侬存福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翦除侬氏势力、吞并其辖地。看到宋朝地方官遗弃臣民,交趾王李德政便发兵抓获侬存福等5人。为了营救父亲,侬智高被迫向交趾交了不少赎金。但交趾就是不罢休,将侬存福杀害了。

  无依无靠的侬智高,与母亲阿侬躲过一劫,逃出魔掌。在他心中,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保境自卫,被俘获释

  侬智高继承父志,在智勇双全的母亲协助下,于1041年到当年父亲主政的傥犹州谋求发展,练兵保境,抵御交趾的侵凌。

  交趾统治者见到侬氏势力东山再起,再次派兵杀伐。侬智高没有足以抵抗交趾的力量,兵败之后,被俘往交趾京师。

  俘获侬智高后,交趾王李德政想到,诛杀侬存福并不能彻底征服侬氏势力,再杀侬智高只会增添仇恨。于是变换手法,释放了侬智高,还让侬智高任广源州知州,并划拨附近一些地方归侬智高管理。

  这时候,广源州是宋朝广南西路邕州(治今南宁市)左江道下辖的一个羁縻州(不向朝廷交纳贡赋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作为宋朝的邻国,交趾无权在别国领土上任命官员。但是,中国历史上以软弱著称的宋朝,却对交趾的行径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任凭其在南疆兴风作浪,蹂躏疆土,鱼肉百姓。在君臣昏庸、国力不振的多事之秋,侬智高就这样被无情地抛弃了,前程黯淡,渺无际涯。

  抗击外侵,归附被拒

  脱离虎口后,侬智高把地盘拓展到安德州(治今靖西县安德镇),并在那里建立“南天国”(此前侬智高曾在傥犹州建立“大历国”),作为抵抗交趾的根据地。

  接着,侬智高继续扩充实力,将右江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地聚拢到自己手中。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羽翼渐丰的侬智高在勿恶洞(今靖西县东南)树起反抗交趾的大旗。交趾统治当局派太尉郭盛溢前来擒杀侬智高,反被侬智高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击溃交趾的进攻后,侬智高意识到,一时击败交趾并不能永保境土安全,有强大的祖国支撑才是上策。他效法当年父亲恳求归附宋朝的决策,于宋仁宗改元皇祐当年(1049年),派兵东进邕州,以引起广西当局的重视。这时,邕州人殿中丞(掌管皇帝生活起居的殿中省属官)昌协曾上奏请求接纳侬智高内附,但朝廷没有反应。

  交趾第一次被侬智高打败后,耿耿于怀,于皇祐二年继续派大军攻打侬智高。侬智高寡不敌众,率部突围,遁入山林。

  侬智高的试探和交趾多次侵袭,终于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在加强边境防范的同时,广西转运使萧固命令邕州指挥使亓赟前往打探侬智高的虚实。亓赟违背上司的旨意,擅自出兵攻打侬智高,却为侬智高所逮。亓赟谎称自己奉命前来招安,是部下误会以致与侬部发生冲突。归附心切的侬智高觉得正是大好机会,亲手为亓赟松绑,置酒款待亓赟,席间以建国对抗交趾征询亓赟的意见,亓赟见其坦诚,便以纳土请命相劝。亓赟所言,正中侬智高下怀。侬智高情不自禁,急切万分地说:“吾固念之,事在公矣!”

  得亓赟劝导,侬智高便派人随亓赟到邕州上表请求归附。可是,侬智高被拒绝了。朝廷还以擅许侬智高入贡内附、为国生事为由贬黜亓赟。好事未成反获罪,亓赟想不通,离开了邕州。

  侬智高并没有气馁。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他又一次提出同样的请求,广西转运使萧固曾建议给侬智高授予官爵,让侬智高去对付交趾。但宋仁宗要萧固保证交趾不再争夺侬智高、侬智高不再用兵,方能授官。萧固自然不敢做这样的保证,此事也就黄了。

  时隔一月,侬智高继续向朝廷进献驯象、金银,宋朝统治者却以侬智高“役属交趾”为由加以拒绝。回想当年为从交趾手中营救父亲,被迫向交趾交纳赎金,现在却成了朝廷拒不接受自己归附的理由,侬智高有苦难言。这还不算,朝廷还在一些文书中将广源州侬智高“役属交趾”写成“本属交趾”,在一字之差中侬智高被推出国门之外。

  像屈原对楚国忠贞不二一样,侬智高心寒而志不退。又过了一个月,他又一次向宋朝进贡方物,请求内附,昏聩的宋仁宗还是不答应。侬智高治地盛产金矿,他便通过邕州当局进献金货和函书,知州陈珙扣押在军资仓库里,藏匿不报。

  事业未竟,英雄不死

  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内附,又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拒绝,侬智高振臂一呼:“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我纳,无所容,止有反耳!”在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人的策划下,侬智高于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初六树起了以兵戎进逼朝廷保卫疆土的大旗。

  占领右江上游重镇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后,侬军如卷残云,沿江东下,迅速攻下岭南名镇邕州,继而沿邕江、郁江、浔江一路东下,势如破竹,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连破沿江9个州城,进而围攻重镇广州。顿时岭南骚然,朝野震惊,宋仁宗寝食不安,忧心忡忡。

  本来,侬智高反复请求内附,用他自己的话说,旨在“求一官以统摄诸部”,以抵御交趾对宋朝边境地区的蚕食,而非禄蠹官迷。故起兵之后,他念念不忘夙志,从广州回师邕州途中提出只要被任命为“邕、桂七州节度使”便停止进兵的请求。在派出一拨又一拨战将南下镇压均不奏效的情况下,宋仁宗的神经被触动了。但在准备接纳侬智高之时,枢密副使(掌管全国军事机关的副职)梁适极力反对,侬智高的宿愿又未能实现。

  恰在此时,另一枢密副使狄青主动请战。重兵压境,扼守邕州的侬智高麻痹轻敌,痛失天险昆仑关,兵败归仁铺(今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三塘街),被迫逃往大理国特磨道(今云南省富宁县),最后在宋朝的高压之下被大理国杀害。

  到了元丰二年(1079年),宋神宗赵顼竟以“荒远”、“瘴疠”为由,把好端端的广源州(此前不久宋朝曾将其更名“顺州”)双手奉送给交趾,大宋江山从此少了一隅,侬智高死不瞑目。

  至今,在壮族地区,纪念侬智高的神庙、颂扬侬智高的传说、追悼侬智高的活动比比皆是。英雄不死,可见一斑。

Re: 反支英雄儂智高

Feb 8th, '11, 17:46

探讨侬智高的历史


侬智高,北宋时期广源州人。的确是一个中国人~~ 侬智高之父是侬民富的弟弟,而侬民富当时是北宋的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可谓极为显赫~~ 侬智高有努儿哈赤那老包皮不可比拟的家史,但他的官瘾极大,历史记载有五次: 一,侬智高“能属文,尝举进士,不第。” 二,求补田州刺史,宋廷没有答应;三,又请当一个地位更低的教练使,仍然得不到批准。四,官位不求了,只求北宋政府赐给袍笏官服,作为朝廷命官的象征。宋朝还是没有同意;五,他索性只求每当宋朝举行南郊大典时,他去进贡金千两,以显示地方大员的待遇,宋朝照样没有允许。 侬智高急火攻心,点燃了起兵叛宋的导火线~~ 开始侬智高玩得挺疼快,一会就打到广州城下了,但都监侍其渊坚守不出,被迫西返,其间侬智高屠了好几个城池,杀了几十万汉人,也虏了几百个汉人美女玩,倒也逍遥,呵呵.. 不过,太张扬了就引起了宋廷的关注,于是就派了狄青南下来打他.. 那个狄青可不得了,带了各类二流军队计官军、土丁共三万一千多人,就将侬智高的号称二十万大军打得魂飞魄散,并把五千三百四十一具尸体于邕城北隅筑成京观,此为历史上有名的"归仁铺之役" 侬智高后事如何?壮族民间传说大都以其身亡结束,但致死原因、时间、地点各异。(97)《文献通考》、《宋史》则各有相戾之载,既云“智高不知所终”,(98)“其存亡莫可知也”,(99)又说“侬智高败奔大理,其国捕之以闻,”(100)“(肖注)募死士使入大理取智高,至则已为其国所杀,函首归献。”(101)从现有资料看,侬智高死于大理较可信,宋人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曾巩的《隆平集》、苏辙的《龙川别志》、明人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王守仁的《泗城土府世系考》、清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 等都执此说。

1、侬智高作为一个部族首领,理当拥有适当的职位,宋朝不愿封侬智高出于对交趾国的惧怕,当时交趾国提出了领土要求并趁辽国南侵北宋之机大局进犯,宋朝甚至不敢承认侬智高及其族人为华族,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专家甚至说侬智高是越南人,这就是延续了宋庭的这种懦弱思维。 2、侬智高在抗击交趾国北侵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您有机会到靖西县灵通大峡谷风景区一游,那里有当年侬智高带领族人抗击交趾国的旧战场及相关介绍。 3、侬军作战是很强悍的,半个月就从广西西部的靖西县打到广州城下,将广州城围了一个月,由于时值夏日多雨,又刮台风,补给困难,于是弃广州北上,下韶州(今韶关),又克桂林、贺州、柳州、打回南宁。期间曾击败并杀害宋朝两员大将(姓名不详),并曾与狄青部队的先锋、杨家将后代杨文广部交手,杨文广部被围全军覆没,杨文广幸运逃脱。说狄青带的是二流军队是没有根据的,狄青这样的大将怎么会带二流军队?相反,狄青带的是一支精锐的部队。

迁往越南的是侬智高的第五个儿子 。 当时农克隆分头从大理国返回广西那坡县边区与侬智会隐居, 后来迁往越南保乐一带定居. 居越南者,不仅是宋代的农克隆,清代还有农克明两支,农克昌三支迁往越南,与农克隆的后裔相杂居,越北的何广,何安, 高平,广渊,原平,天独,代兄,保乐等地的农姓就是他们的后裔.清代保乐州土官农氏就是农克隆的子孙。 侬智高的长子侬兴球(后改为农克刚)1053年正月战败于归仁辅后,侬智高安排他和白医生到大理求援,后来被人投毒昏死,复活后改为赵姓,假装痴人,逃到大理山区隐居, 十多年后又被人家识破是侬人,又返回广西德保燕峒一带隐居.二子农克峻从大理国返回广西崇左县与堂叔侬全兴一起隐居于太平边区.三子农克盛从大理国返回广西靖西县边区.四子农克昌从大理国返回广西天等县高州,改为空姓,至元朝其裔出任都结州土官才改为农姓. 你说侬智高是越南人是没有根据的!

侬智高的老家在广西靖西县安德乡特摩村!北宋时的广源,包含现在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即越南现在的广渊省!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