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農業及水利事務、自然保育政策制定同食品安全管理
May 26th, '11, 20:14
拥有鱼类资源1600多种,海南渔港经济潜力巨大
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海南渔业强县——临高县渔业生产再次搏得“满堂红”。
数据显示:全县渔业总产量44.9万吨,占全省渔业产量的1/3强,连续13年稳居全省第一,其中海洋捕捞产量达40.9万吨,增长12.2%。深海网箱养殖1200口,增长50%。
“全县力争到2015年海洋捕捞产值突破50亿元,基本建成以新盈、黄龙渔港为中心的渔业产业园区,成为南海渔业资源开发服务的综合保障基地和渔业物流中心。”临高县县长郑柏安说。
事实上,临高渔业的快速发展是我省渔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依托全省现有的43座渔港,海南渔港经济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只要解决渔港投资体制问题,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海南渔港经济仍大有潜力可挖。”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展计划处相关负责人郭焱生认为。
成为我省经济重要支柱
如果说“四方五港”奠定了海南水上交通运输分布格局,那么沿着海南岛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的43处渔业港湾,则是海南近50万渔业人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细观海南岛沿岸渔港布局现状图,不难发现,43处规模大小不一的渔港宛若一颗颗嵌入海岸线上的珠子。
渔港是我省沿海渔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具有为渔船提供避风停泊、渔货装卸、物资补给等直接服务功能,还具有带动加工贸易、休闲旅游业发展和促进渔区人口集聚、城镇建设等多重功能,是渔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
目前我省海岸线上分布有可供开发的渔业港湾68处,其中被列入农业部渔港名录的渔业港湾共43处,包括中心渔港6座,一级渔港6座,二级渔港13座,三级渔港17座和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1座。目前我省已获批复立项的渔港有11座。
省海洋与渔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琼海潭门中心渔港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东方八所中心渔港项目东港区的防波堤、护岸、港池疏浚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正组织验收;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临高新盈中心渔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三亚崖州中心渔港、万宁港北、海口沙上一级渔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已通过农业部的专家评审;澄迈玉苞一级渔港的前期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昌江海尾一级渔港、儋州白马井中心渔港、乐东岭头一级渔港等项目也都取得不同程度进展。
目前,海南平均152公里海岸线上有1座一级以上渔港,港区年渔货卸港能力约65.3万吨,可锚泊大小渔船2.65万多艘,有效缓解了沿海渔船避风难、安全保障低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0年海南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235亿元和145亿元,2006年至2010年分别平均增长9%和10%,渔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我省农业经济和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
基础配套设施长期滞后
我省大部分渔港是在长期渔业生产活动中,渔民习惯停靠和避风的天然港湾基础上建成的。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有的渔港已发展成配套功能相对齐全的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具有渔船避风、装卸补给、加工流通、渔船修造等综合功能。但大部分渔港仍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与现有经济形势不相适应;而且较之沿海兄弟省份,海南渔民收入排名靠后。
数据显示,2009年海南渔业人口人均纯收入仅为4188元,而2008年福建渔民人均收入达7795元,江苏渔民人均收入达8960元,浙江渔民人均收入达1.1万多元。
“由于海南建省时间较晚,财政实力长期薄弱,导致渔港建设滞后,较之沿海兄弟省份,海南有相当一部分的渔港仍属于资源性港湾状况,渔港基础设施、渔船、配套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渔民观念也相对落后。”郭焱生说。
省海洋与渔业厅此前专门出台对全省渔民新购造80吨吨位以上的大船每艘补贴10万元的优惠政策。东方市也于2007年出台鼓励渔民购造大船补贴方案,对渔民造大船一次性补贴扶持资金10万元或20万元。但直至今年2月28日,东方市墩头村渔民符保忠新造的2艘均为120吨的大渔船才下水开捕。其他市县情况也和东方类似,能增添100吨以上大船的渔民屈指可数。
此外,目前海南平均152公里海岸线才布局建设1座一级以上渔港,其密度低于国家平均每100公里布局建设1座一级以上渔港的标准。海南是台风多发的地区,但现有避风能力较好的渔港仅有15座,平均每122公里海岸线才有1座;半数以上渔业港湾无渔业码头,陆域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大部分渔业港湾没有补给、交易物流及加工等渔业生产配套设施,防波堤建设平均长度不足300米;我省渔船吨位普遍较小,抗风能力较差,生产作业区域只能局限于近岸海域。
郭焱生认为,制约海南渔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投资体制问题,由于许多地方财力偏弱,配套资金跟不上,导致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滞后。“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都出台相关政策,有效保障了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我省应当尽快拓宽渔港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十二五”发展机遇可期
海南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拥有着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海洋渔业自然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岛近海拥有鱼类资源600多种,西、南、中沙海域鱼类1000多种。
刚刚颁布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渔港为依托,做大做强现代海洋渔业。
省海洋与渔业厅也已在征求发改、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意见后,完成了海南渔港布局及“十二五”建设规划。根据规划,海南渔港总数将在“十二五”期间增至46座,其中中心渔港12座、一级渔港9座、二级渔港12座、小型渔港8座、避风锚地4个及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1座。
规划布局后,海南岛海岸线将实现平均每87公里有1座一级以上渔港,每55公里有1座二级以上渔港,能够为近2.7万艘渔船提供服务,满足约3万艘渔船避风需要,全省一级以上渔港年卸港能力达到132万吨,基本满足海洋捕捞生产和渔船避风锚泊的需要。
“渔港经济既能消化富余劳动力,促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又能出口创汇,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渔港经济都很发达,其经验可资海南借鉴。”郭焱生说。
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以中心渔港为龙头,一、二级渔港为骨干,小型渔港为基础,避风锚地为补充的渔港体系,并依托中心渔港和一、二级渔港发展休闲渔业,促进渔港经济发展。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