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石油、核能、電力及交通運輸事務
Post a reply

海南島東環高鐵2010年12月30號投入運營 開啟海南高鐵時代

Feb 6th, '11, 18:26

海南島東環高鐵2010年12月30號投入運營 開啟海南高鐵時代


万众瞩目的海南首条高速铁路——东环铁路12月30日上午正式开通,它用250公里的时速和90分钟的时间,将海南东部犹如“珍珠”般的6个市县串了起来。标志着海南没有电气化铁路、没有城际轨道交通历史宣告结束,海南从此昂首迈入高铁时代。

东环铁路等级为I级双线,是一条以旅游客流和城际客流为主的密集型、快速型、公交化的快速客运铁路。东环铁路全长308.11公里,北起海口,途经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终点为新三亚站,与西环线共同形成环岛铁路。全线计划设15个站,初期设10个站,包括海口站、海口东站、美兰站、文昌站、琼海站、博鳌站、万宁站、陵水站、田独站和三亚站。长流站、秀英站、城西站、和乐站、神州站5个站暂未开办客运业务,海口站和三亚站为海南西环线的接轨站。

海南东环高铁通车运营后,初期计划开行动车组10对,从海口东站出发三亚方向的动车最早开车时间为早上7点,最晚开车时间为晚上20点30分。从三亚站始发海口东站方向的动车最早开车时间为早上7点,最晚开车时间为20点10分,海口东站到三亚实现1小时22分到达,较高速公路平均行车时间3小时缩短一半,海口三亚将形成一个半小时生活圈。

东环铁路建成通车填补了海南东部地区铁路空白,与拟建的海南西环快速铁路线共同构成环岛旅游观光快速铁路,形成环岛快速铁路网之后,游客大约用3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环岛一周。同时,通过粤海铁路通道与全国铁路网有机连接在一起,除了改善海南交通区位相对边缘化状况,极大便利海南与内地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更多的是给海南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是闻名世界的热带海滨旅游度假胜地。以海口、三亚为中心,文昌、万宁、琼海、陵水为支撑点的海南东部沿海城市带人口聚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是海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沿线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旅游景点数量占全省已开发数量的78%,年接待旅游人员占海南90%以上,是海南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经济产业带。

据悉,被誉为海南“一号工程”的东环铁路全长308.11公里,北起海口,南至三亚,总投资202.24亿元,是海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个项目。该工程于2007年9月29日开工建设,原计划2011年9月完工通车。从开工之日起,最终仅用39个月就全部完成这一重大工程,比原定的48个月缩短了9个月。

--------------------

海南东环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新建西环铁路工程奠基,标志着海南环岛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海南东环高铁开通运营后,与既有西环线形成环岛铁路,并通过粤海铁路轮渡与全国铁路网衔接,必将大幅提升岛内及跨海铁路输送能力。新建海南西环铁路,与东环高铁衔接配套,将形成环岛高速铁路,对于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Attachments
01.jpg
01.jpg (31.83 KiB) Viewed 363 times
02.jpg
一列动车组驶过东环铁路分界洲段.jpg
“和谐号”动车组穿行于海南青山绿水间。海南日报.jpg

Re: 海南島東環高鐵2010年12月30號投入運營

Feb 6th, '11, 18:28

  一条银龙,纵贯南北。308公里旅游轴线和250公里1小时的时速,东环高铁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也正在成为海南旅游新格局裂变的力量。

  传统“带状游”将衍变为时尚“点状游”

  高铁浓缩时空,美景触手可及。从东环高铁有关规划中不难发现,沿线15个站点几乎全部分布在当地旅游片区中心——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意的设计。

  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海南旅游实际上是“半岛游”、“东线游”,“三点一线”是最常规的旅游线路:海口、三亚,中间再串上一个兴隆或博鳌。

  “东环高铁开通,是海南整体升级的一个标志。”我省旅游专家杨哲昆认为,东环高铁对海南旅游格局将产生重新洗牌式的影响:以半小时生活圈为辐射,将产生游客分化现象,出现更加“琼北化”或“大三亚圈化”的现象。旅行社必须揉合旅游方式和旅游天数重新设计产品,尤其围绕东环沿线辐射设计一些中线产品,如万泉河漂流可以配套“一日游”,由此形成众多“一日游”小产品,使之成为“三日游”的升级版。

  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认为,东环高铁对海南旅游产品格局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它将打破以往“带状”旅游格局,形成一个点一个点的重点游——即以沿线火车站为中心形成若干个“点状”旅游,一个火车站就是一个小型的旅游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将配套旅游车等各种旅游设施。同时,游客的自主选择权将更大,自助游、散客游将形成强大趋势,这对传统观光游将是巨大的冲击,并将引发一系列连琐变化,包括旅游团队的组团方式、旅游车运营方式、今后的旅游产品等。

  “小时生活圈”实现资源共享

  东环高铁首发动车当天,本报记者来回体验了高铁速度:海口直达三亚,75分钟;三亚直达海口,74分钟。

  无论“一个半小时生活圈”,还是“半小时生活圈”,都已是城市化的概念。杨哲昆认为,海口、三亚及东线其他市县将彰显强大的同城效应,“海南村”的概念会更加明显。

  在全省旅游格局中,海口长期以来扮演着一个旅游通道的角色。东环美兰站直通美兰机场,意味着游客可能直奔琼海、万宁、三亚等地而去。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说,“乐观地说东环高铁开通能够让更多的人进入海口;但如果海口不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发展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没准连海口人也会坐高铁下市县过周末。”

  三亚酒店房价”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将成为历史。陈耀认为,白天到三亚游玩,夜晚在海口住宿,这已经不是梦想。越来越多由高铁联系的区域将实现同城化,东线的旅游市场均可平缓旺季时三亚酒店一房难求的局面。旅游资源的竞争将加剧,演变成服务、资源、组合产品的综合竞争。

  “让海口和三亚互动起来!”海南南海假日旅行社喊出了这句响亮的口号。南海假日旅行社副总经理梅杰认为,“同城效应”将使旅行社受益颇多,最主要的是准时和降低成本。旅游旺季遇到三亚航班紧张时,可引导部分客源从海口进入,然后乘坐高铁到三亚。

  全新区域竞争即将引发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贵认为,东环高铁的建成,能促进海南东部地区初步形成五大主体功能区:海口商务娱乐消费区、文昌航天基地、琼海博鳌论坛、陵水国家岸线、三亚旅游综合服务区。当空间距离不再是主要障碍,东环沿线各市县也面临一个问题:能否成为人们向往的目的地?毋庸置疑,全新的区域竞争即将引发。“每个区域都应让特色更加鲜明起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何升华认为,互补将成为一种基调,各市县都应彰显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良性竞争,力争把该留下的游客留下来。

  “我认为受益最大的是文昌。”在杨哲昆看来,文昌现在通过东环高铁将已成功融入了东部大旅游圈,文昌应该借助声名鹊起的航天城来设计旅游产品。

  杨哲昆建议,万宁可打“华侨牌”,在已形成浓郁华侨文化、拥有良好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向重点打造华侨城市转型;三亚则应考虑借用海口,利用海口的医疗、教育、商品供应与自己形成互补,蓄集力量将自身的度假特色打造得更加鲜明;海口在充分发挥工商贸优势之余,可以“生态市”概念整体打造骨架,重点考虑与三亚互补。

  如果说东环是经线,那么还需精心打造一条条纬线,使从沿线各站点至各市县旅游区域的旅游线路四通八达,织出一张真正的“黄金之网”。杨哲昆认为,各市县要充分意识到东环高铁产生的竞争格局与变化,尽快编制能够放大自身特色的恰当规划,从容不迫地融入海南高铁时代。

Re: 海南島東環高鐵2010年12月30號投入運營

Feb 6th, '11, 18:29

海南东环高铁“和谐号”动车组穿行于椰风海韵之中,窗外婆娑椰林、翠绿山峦尽收眼底,俨然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高铁在带给人们美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其独特的“生态价值”——这是一条节能环保的“绿色通道”:

  双线城际铁路与一条16车道的高速公路运输能力相当——省地;动车组一次可运载645名旅客,相当于10多部大巴的运量——运能大;动车组以电力牵引,不排废气,听不到刺耳的“哐当”噪声——环保……

  东环高铁,一条绿色之路,生态之路,环保之路。

  生态省呼唤“绿色交通”

  夕阳西下,海口市灵山镇农民陈大妈正在田间劳作,不经意抬头,忽见东环“和谐号”动车组从田间呼啸而过。“真神啊,火车跑得飞快,车头也不冒烟。”陈大妈不解。

  “那是动车,用电的,不烧煤。”陈大妈儿媳的一句话让陈大妈释然了。

  动车组运行不排污,环保,这是东环高铁凸显的一大亮点。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曾在公开场合给大伙算东环铁路的经济效益账、发展机遇账,还有一笔“环保账”:

  科学测算显示,东环铁路在占地、运能、环保、节能等方面具有其它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大幅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一条双线城际铁路与一条16车道的高速公路运输能力相当,占地仅为公路的1/8,单位运输量能源消耗仅为公共汽车的3/5,私人用车的1/6。与公路相比,铁路可年减少污染物排放1万吨,也就是减少97.8%的污染。

  从这笔账不难看出,东环高铁是大运能、占地少、环保节能的“绿色通道”。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岳平说:“东环高铁属电气化铁路,动车组以电力牵引,运行中不排放废气,无污染,噪声也减少了,是典型的‘绿色交通’。”岳平还向记者透露说,日本新干线每年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东京郊外工厂排放量的总和。

  省生态办办公室主任金羽博士说,海南是全国首个生态省,生态良好,发展绿色环保型交通是生态省建设的要求。动车组一次可运载645名旅客,相当于10多部大巴的运量,跑一趟就相当于减少10多部车的废气排放。减少碳排放,这本身就是对生态省建设的贡献。

  据东环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勇介绍,东环铁路全线大量采用桥梁和隧道来代替道路,全线桥隧比例为42.5%,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铁路建设用地集约化。“铁路经过农田时,大多是修桥穿过,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周勇说。

  坐过东环动车组的乘客都有同感:传统老火车的“哐当”噪声没了。周勇解释称,东环铁路采用的是先进的无缝钢轨,避免了传统铁路的轮轨碰撞声,加上动车技术先进,重量较轻,减少摩擦了噪音。这样,有效控制了噪声污染,体现了高铁的环保。

  铁路施工为环保让路

  “开发与保护并重,施工为环保让路。”这是东环高铁建设中恪守的一条原则。

  省动植物保护管理局高工苏文拔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东环铁路设计阶段,根据设计单位的选线方案,铁路要穿越万宁境内的茄新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铁路建设对区内植被的破坏,设计单位几次上门与林业主管部门协商,最后决定以隧道形式穿越保护区,隧道洞口位于保护区边界外,区内无地面工程。

  “设计这样的走线,对保护区内植被影响较小,体现了东环建设的‘绿色环保’理念。”苏文拔说。

  “生态是海南的本钱,我们有义务保护好海南的一草一木。铁路选线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我们的目标是铺筑一条绿色环保路。”周勇说。

  记者日前乘坐动车组沿途体验时看到,沿线路基边坡均建起了防护设施,披上了绿装,草、灌结合,宜林地段建起了绿色通道,沿线郁郁葱葱,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极目远眺,满眼绿色。

  周勇说,铁路沿线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控制项目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减小对地貌的破坏。东环公司要求所有拌和站进口均设置清洗池,车辆进站必须经过清洗,拌和站污水设立沉淀池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在路基施工中,他们在施工前建立地貌电子文档,满足施工条件时,尽量不破坏原地貌,竣工后尽可能地恢复地表,使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中铁4局东环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翁赋勇介绍说,在该局负责施工的沿线各区段,施工人员在进行土方施工时,均在周边拉起特制的防护网罩。各分部还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便道和易产生扬尘的区段进行洒水降尘,减少粉尘污染。

  “减少施工粉尘污染,除减少对百姓生活影响外,主要是保护百姓的农作物不受污染。因为水果等作物开花时不能受粉尘的侵袭,否则就会减产,甚至绝收。”翁赋勇说。

  另据周勇介绍,铁路经过人口密集区均设置了声屏障,以减少噪声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

打造景观长廊

  动车快速如飞,窗外美景掠过。青山绿水,椰风海韵……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308公里的旅途,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一次舒心畅快的生态之旅、环保之旅,和谐之旅。

  远处的自然美景令人叹为观止。而线路两旁的景观也毫不逊色,独具热带海岛特色的景观绿化,沿线景观与周边的城市景观、自然美景和谐相融,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尽显椰风海韵、碧海蓝天的独特海岛风光。

  “这景色太美了,坐在动车组里游览沿途秀色,就好比在看一部海南风光纪录片。”江西游客梅女士赞不绝口。

  周勇说,东环高铁带给人的不仅是快捷,还要营造特色鲜明、和谐的线路景观,建成一条“生态铁路”、“景观长廊”。

  东环高铁是海南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而且穿越美丽的东海岸景区带,为此,早在两年前,海南提出要将东环建成全国第一条景观铁路。

  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编制的《海南东环铁路综合景观概念规划》提出,要依附“海洋之心,城际之旅”的整体规划构想,打造一条具备热带风光、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际铁路风景带,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长廊”。

  依照这一思路,东环高铁借助东线沿途的独特风光,以海南旅游轴线为骨架,进行景观建设,设计以站区为节点,线路为纽带,重要站点结合地域文化和环境特色进行重点设计,线路景观保持沿线周边的城市景观和谐自然,实现和田野、山丘、河流、大海等自然风景的融合,重要地段特别注重生态平衡,保持有特色的绿化;在整体景观形象上,展现了海南独特的地域风光和铁路建设的自然生态旅游新概念,目的是打造一条高铁旅游线。

  金羽博士说,为保护海南原生态,环保部门要求每个站台绿化尽量使用本地物种,按生态理念设计,体现生态省特色。

  乘坐动车沿途游览,各具特色的景观带映入眼帘:湿地农田景观、椰林农田景观、自然保护区及度假区景观、民俗文化及热带滨海度假区景观。

  翠绿山峦、椰林婆娑、蕉田碧丘……眼前的一切让人感受到了“人坐动车上,如在画中游”的优美意境。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