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16th, '11, 14:10
英《金融时报》:三大政策失误 支那通胀远高6.4%
2011年07月16日
中共官方新近发布的CPI高达6.4%,超过了经济学上定义的“严重通胀水平”。不过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这一数字乘以2大概才能反映真实情况。中国通胀失控风险正在急速上升,高通胀或将全面裹挟中国经济。
据《金融时报》报导,经济学家许小年7月9日在其新书发布会上公开说,现在的通胀不可能只有6.4%,这一数字乘以2大概才能反映真实情况。
报导认为,通胀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共当局不愿承认过往金融政策、农村政策和产业政策已经犯错的事实。任由市场经济倒退,权贵资本主义发酵,政府干预越多。
信贷大跃进
报导指出,过去十年,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两三年的信贷大跃进,基础货币量在短时间内跳升,为恶性通胀的发酵创造了条件。然而在举国对货币超发已经渐渐形成共识之际,货币政策仍然是处于名义上紧缩,实际仍然宽松的状态。
尽管央行几乎月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偶尔也提提存贷款基准利率,负利率依然高达2%以上,M2增速仍然维持为16%左右,远超GDP增速,月度新增贷款动辄五、六千亿元。现在中国M2高达78万亿元,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两年后就将跨过百万亿元大关,M2与GDP之比、信贷与GDP之比只会愈发离谱。
农村经济凋敝
报导认为,猪肉价格之所以动辄以50%以上速度飙涨,本质的原因是农村经济的凋敝。多年来由于过于关注城市化,政府漠视“三农”,使得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幅度下挫,土地出现大量的荒芜,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多不留在农村。本应成为城市粮食、蔬菜和食品的主要提供者的农村,已成为农产品需求者,使得供求关系加速失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的,已经千疮百孔的农田水利设施,但依然是抗旱、蓄洪的主体工程。县级以下官僚系统,渐渐地趋于腐败化和庸态化使得农村基础建设更难推进。
产业空心化
过去十年,房地产长期霸占支柱地位,不仅仅祸害了金融系统,蚕食了民众的创造性,最直接的恶果是造就今日高通胀。由房价泡沫带来的地租式通胀、产业空心化,已经成为拉升物价不断攀升的重要力量。
由于大量企业逃离实业,不断炒高产品价格,而制造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社会总供给趋于缩减。成本推升和供给减少,两个因素叠加,使通胀形势更为严峻。
报导认为,持续大幅加息,彻底逆转货币环境的治本性政策,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经济的“硬着陆”,恶化中小企业生存状态,但如果不这么做,只会进一步固化目前的“豪赌恶性通胀、依赖投资和房产泡沫”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
暫時剔除2000幾萬殖粵支撈勞工唔講字,先講大粵本土粵民內部。
支殖大粵本土至少中其中兩樣:
1:農村空殼化,啲友仔有田唔耕出嚟大城搵工,結果畀市民造成嚴重就業競爭之餘,農村經濟尤其係農業生產普遍凋零,現時大粵多種農產品包括主糧作物稻米嘅供應更加冇辦法實現自給,嚴重依賴支那輸入。
2:製造業開始外移,四鄉後生一輩嘅農民而家出嚟更多嘅唔係認真打工,而係成日諗著“做生意”(以我睇嚟純粹係不務正業),充斥著四鄉農民嘅大粵大城市,早幾年就成日嗌著產業升級,要發展商務同服務業,結果就係換嚟而家嘅工業實業後退、無根“產業”泛濫嘅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