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封禁嘅熱論同要聞
Mar 26th, '10, 06:06
營運中心擬遷印度 戴爾也考慮退出
繼 Google和 Go Daddy撤出中國市場後,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製造商戴爾(Dell)也考慮將亞洲採購營運中心由中國遷往印度。
移師到更安全經營環境
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周二在新德里接見到訪的戴爾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米高.戴爾(Michael Dell)後,向傳媒透露,「米高.戴爾告訴我,他們向中國採購了總值 250億美元(1,950億港元)的設備和零件,有意移師到更安全的經營環境,亦即法律制度有助保障企業發展的環境」。
但戴爾發言人表示,公司沒有立即退出中國的打算,暫時也無意轉移零件採購計劃。
事實上,戴爾設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第一座廠房,年產 100萬部電腦,首批電腦已出口外銷到中東市場。由於印度提供減稅優惠,戴爾從印度外銷電腦到中東、非洲與歐洲,比由中國出口更便宜。
英國《每日電訊報》
Mar 26th, '10, 06:12
內地審查港Google 網民成功「翻牆」
Google將在中國的搜尋網站轉接到香港,但內地網民經香港 Google搜尋敏感字眼時,仍會出現「未能顯示」。 Google證實,香港 Google網站都被中國政府審查,但網上已傳出破解方法,內地網民證明有效,反映無論中國政府監控如何強,內地網民仍有力「翻牆」。
Google美國總部的高層前日(周三)出席國會眾議院聽證會時強調,即使 Google撤出中國市場,但沒有一個企業可以獨自對抗網絡審查,其他國家亦應採取應對行動,以保障網絡資訊自由流通。
美國智囊組織 The Ethisphere Institute,周一公佈年度全球 100大最有道德企業排行榜, Google連續四年上榜。可是不少中國公司為表態愛國,急着與 Google劃清界線。英國《金融時報》昨天引述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說:「我們願意和任何遵守中國法律的公司合作,目前我們和 Google沒任何合作關係」,意味中國聯通將會把新手機中的 Google搜尋功能刪除。
美國廣播公司/法新社
Mar 26th, '10, 06:21
外資出走潮隨時爆發
中國的龐大巿場看似肥豬肉,但外資在華營商限制多,經營困難。隨着 Google退出中國,可能引發更多外資出走潮,以行動向中國的橫蠻作風說不。
拒再對中國忍氣聲
德國《經濟周刊》指出,過往在華的西方企業為保商機,一直不敢公開批評中國侵犯知識產權、人權和人民幣滙率問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兩年前接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德國車廠戴姆勒(Daimler)就無法在中國取得進口許可,戴姆勒要用行賄和送禮才取得合約。
忍氣吞聲,本是外資拓展中國巿場的手段,但 Google公然與北京對抗,令滿腹牢騷的外資一下子決堤。一間德國醫療器材公司表示,若中國繼續逼他們交出產品設計和軟件原始碼,他們只好退出中國,許多英國公司也打算今年撤出中國。美國商會調查也發現, 38%美國企業覺得在華不受歡迎,較三個月增加了 12個百分點。
分析指弄至這個田地,是因為金融危機重創歐美,令中國領導人自以為強大,認定西方企業必須依賴中國巿場,所以定下一大堆條件。歐洲外交官說:「中國正面臨失去唯一的真正夥伴,就是外資企業。」
中央社
Mar 26th, '10, 22:13
蘋論:推動中國網絡革命的新視角一場由美商起義引爆的中國互聯網革命,風起雲湧。繼 Google將中國內地網民的搜尋導向香港不設審查的站點之後,網絡域名服務商 GoDaddy及 Network Solutions也宣佈削減在華業務,不再提供新的「.cn」域名註冊。隨着越來越多的資訊公司加入反抗中國網絡審查的行列,中國的網絡自由能否實現突破?
更值得關注的是, Google公共政策主管戴維森( Alan Davidson)在美國國會作證時,呼籲各國政府制訂新的貿易規則,來應對網絡審查這類貿易壁壘。這種觀點明顯不同於與以往將網絡審查完全視為政治問題,所反映的不只是網絡服務商態度的轉變,也將在推動網絡自由方面,提供新的視角和動力。
自 Yahoo(雅虎)在 2005年被揭把用戶電子郵件資料提供給中國當局,以致內地記者師濤等人被判囚之後,配合中國當局進行網絡審查、向中國當局提供用戶資料的網絡服務商廣受國際輿論譴責,除 Yahoo之外,也包括 Google(谷歌)、 Microsoft(微軟)和 Cisco(思科)。美國國會人權委員會更點名批評這四間美國公司「將經濟利益凌駕於言論自由之上」。
可以說,當時網絡服務商開始有限地減少與中國當局在網絡審查上的合作,只是迫於輿論壓力,事實上仍寄望於以政治上的合作換取商業利益。但是,當網絡服務商明白,網絡審查不只是對用戶的政治限制,也是對服務商的貿易限制時,網絡服務商的反抗已由被動轉為主動,因此才爆發美商的連串起義,同時向國會、政府施壓,要求當局更積極地利用貿易協定、貿易工具和貿易外交來促進資訊在互聯網上自由流動。
網絡服務商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去對抗中國當局的網絡封鎖、審查,顯然比基於維護言論自由、維護人權的輿論壓力去採取行動,要來得更積極和主動,也相信會更有方法和成效。不過,北京似乎並未意識到這種轉變,以為急於分享中國市場大蛋糕的美國網絡公司仍會屈服於其政治要求,其對抗行動只不過是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充當美國國會、政府的棋子。
北京官方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針對 Google事件,發表題為〈世界不歡迎白宮的谷歌〉的社評,指「谷歌對中國發動的帶有政治性質的突然襲擊,使其作為商業公司的獨立性受到嚴重質疑。美國政府、議會在事件中為谷歌撐腰的舉動,加重了人們的懷疑」。這種論調被內地網民譏為色厲內荏,「動輒使用些『我們、人民、廣大』之類,以壯行色。如今越發越大了,改用『世界』。此種文筆,與其說是文風,不如稱為黨霸。」
在網絡商為求突破貿易壁壘而起義之際,要推倒中國審查、封鎖網絡的長城,的確還需要國際社會的合作,需要世界貿易組織、歐美政府和議會、國際傳媒,從維護貿易自由、維護人權等角度多管齊下,在輿論上、在網絡技術上繼續支持內地網民的勇敢抗爭。周一至周六刊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 ... id=6453400
Mar 26th, '10, 22:38
「北京官方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針對 Google事件,發表題為〈世界不歡迎白宮的谷歌〉的社評,指「谷歌對中國發動的帶有政治性質的突然襲擊,使其作為商業公司的獨立性受到嚴重質疑。美國政府、議會在事件中為谷歌撐腰的舉動,加重了人們的懷疑」。這種論調被內地網民譏為色厲內荏,「動輒使用些『我們、人民、廣大』之類,以壯行色。如今越發越大了,改用『世界』。此種文筆,與其說是文風,不如稱為黨霸。」」
Mar 27th, '10, 14:12
天呀,丹尼王子,你太厉害啦,
我支持你既努力!!!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