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粵武學精粹、共鑄我粵尚武精神
Post a reply

“冯了性药酒” 的由来与发展

Aug 18th, '10, 18:51

“冯了性药酒” 的由来与发展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是佛山市制药一厂的传统名牌产品,创制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9年),原名发汗药酒,主治风湿兼跌打。据介绍,制酒药材有三十种之多,其中以丁公藤、麻黄为主药,因药性迅速,疗效显著,而名闻遐迩。但此酒药力猛烈,切勿恃量过饮,有俗语曰; “识饮冯了性,唔识饮误了命!”。
关于冯了性跌打药酒的由来,曾有过一个这样的传说:冯了性是一个好酒的风瘫和尚,家里储备了很多酒。一次,一条毒蛇爬到酒缸里去:他无意中喝了这缸酒,风瘫病逐渐好了,后来他才发现酒缸里有一条死蛇,于是,他研究了其中的奥秘,就创制了冯了性药酒。


其实,冯了性药酒并不是由冯了性本人创制,而是由冯了胜的父亲冯炳阳创制的。冯炳阳是新会县荷塘乡龙田村人,本人并不深通医道,只因在当地经营药店多年,懂得一些药性,又喜欢研究,因此,几经试验,配制了风湿跌打药酒,因药效显著,这种药酒便逐渐出了名声。冯炳阳死后,他的儿子冯了性继承了父业,看到此药酒有发展希望,便来到佛山镇,在正埠渡头地方(即今汾宁路山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明清时工商业相当发达,人口逾五十万,交通方便,各省办庄云集,沟通南北贸易,不少地方还在这里开设会馆;二、粤剧艺人聚于佛山,他们十分讲究武功训练,武林中人亦在此设馆教武,因而,常有伤筋断骨事故发生;三、佛山冶炼业发达,工伤事故频繁。所以对跌打药酒的需求日益增多。各地跌打名医,见跌打药物有利可图,便相继到佛山设店。冯了性风湿跌汀药酒顺着这个潮流得到不断发展。冯了性先是拆了棚子盖瓦房,不久,又在广州归德门内小街市(即今解放中路一带)开设分店,继之,在上海和港澳等地遍设分店,共有十余家之多。据已故冯了性第九传孙冯翰1964年6月谈话中透露,现在广州、上海各生产的冯了性药酒,其处方基本上照原日佛山的。


三百多年来,冯了性药酒因为疗效显著,售价低廉,所以盛销不衰。在《验方新编》上有过生动神奇的描绘:“有人瘫痪,四肢不能转动,百药无效,后服冯了性药酒一钱,浑身出汗,上吐下泻,半日后稍能举动,继续用冯了性药酒调理,霍然痊愈,神验非常……”在二十年代,营业额每年逾二十万,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是相当大了。并且在很早以前就远销美洲和东南亚各国。抗日期间,因交通中断,销路锐减。光复后,又因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医药受到排斥,生产不但一落千丈,还曾有几年中断。五十年代,公私合营高潮时,冯丁性药酒厂并入佛山联合制药厂(即今佛山市制药一厂),聘请李广海为技术指导,为与各地区别,命名为汾江牌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多年来锐意改革,既重视保持传统制作方法,又结合现代科学进行工艺改革,己取得显著的效果。1983年产量居全省第一,并荣获广东省优质产品光荣称号。1984年又荣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称号。


汾江牌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以辛温解表、活血祛湿,温里祛寒等药组方,临床应用于风湿骨痛、手足麻木、四肢痪软,腰痛、跌打撞伤及积换肿痛等症,效果明显。1983年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实验门诊对58例复发性风湿病、风湿性多肌病、坐骨神经痛、肌键劳损、外伤性关节炎所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者给予汾江牌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做治疗试验,口服疗程28天,结果大都能止痛,有效率达86.21%;消肿有效率为76,92%;功能恢复有效率为85.11%;疗效总评价有效率86.21%。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