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18th, '10, 18:53
佛山精武会的组成和发展
1909年,霍元甲与卢炜昌、姚赡伯、陈公哲、郑灼臣、陈铁丝等爱国青年,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弘扬国术,在上海闸北始创“精武体操会”。1910年改名为“精武体育会”(以下简称“精武会”)。它是一个以技击为根本,以武德为皈依,并辅有体育、音乐、游艺的民间武术组织积,极宣传体育救国,振兴中华,得到全国各地热爱武术人士的响应。汉口、广州、佛山、梧州、南宁等地的精武会相继成立,并影响至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华侨聚居较多的商埠。十余年间,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群众武术组织。精武体育精神,传扬中外。
1920年春,陈公哲倍同胞妹与上海精武会主任陈士超到广州,参加广东精武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之后陈公哲返回上海。陈士超则应佛山炮竹行实业家任孝安之邀请,与广东精武会干事黄硕海等人到佛山游览。陈士超等即不失时机地在佛山展开了精武体育救国的宣传,并登台表演武术。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仍然根深蒂固,部分守旧人士认为,习武会助长殴斗,造成社会混乱,女子练武更是有伤风化。而一些有识之士却看到,提倡体育,强种强国,振奋民族精神,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复兴中华的希望。因此积极响应,努力筹组。
1921年7月6日,成立佛山精武筹备会,会址暂设于汾水西街5号。发起筹备者共四十—人,多为工商界、医学界及教育界人士。并请上海中央精武会杨深伦、梁少田,广东精武会罗啸敖、黄砺海等前来指导开办手续7月10日,佛山精武会在清平戏院召开成立大会。当日,广东精武会派出武术教员、音乐教员、舞蹈演员等表演武术及游艺节目助兴。上海、广州、香港及本市各界人士共约二千人参加了这次盛典。历届董事会、总理事会、董事共24人,推举钟妙真任董事长。任孝安为国操主任。其余蔡勉卿、萧剑农、霍雍民、黎鸣楷、罗达卿等均为董事,首批应征入会者共144人。8月1日,会址迁往莲花地9号。
佛山精武会秉承上海中央精武会的办会宗旨,提倡:德要其重,修心养性,以求人格完善;智要其博,充实智力。以明辨是非;体要其健。强身健体,以承担重任的德、智、体三育,培养智、仁、勇兼具的精武新人。会内初设国操、文学、游艺、编述、交际、纠察、庶务、会计、医务共九个部门。
1922年10月10日,精武董事会改组,由热爱武术,热心公益的花纱行实业家梁敦远任董事长。他是创会会员,得精武体育之功效,治愈了多年的顽疾。因而对精武会有更深厚的情意。每事一马当先,不遗余力,连任至抗战前。任期内会务十分兴盛。
由于会员日增。莲花会址不敷使用。1923年10月25日,佛山精武会会所迁往长兴街39号莲峰纸行会馆内。馆内有一个固定的演武台,可供表演武术及各种游艺、粤剧、话剧之用。重新调整会内各个部门,具体有以下四个部门:
1.总务部—二主任:梁敦远,副主任:萧剑农,下设会计、文牍、交际、庶务、会医各员;
2.国操部——主任:李佩弦,副主任:蔡丽秋,卢贺年,招沃生;该部下设:国操教练及专管制服、器械、衣柜各员。
3.游艺部——主任陆志文。下有:音乐、乐器、舞蹈、新剧、围棋、军乐各负责人
4.文事部——主任:罗啸敖、冯明庵。下设:月刊、国语、英语、图画、国画、雄辩、书报、摄影各科教员。
经过几年的发展,精武会内已拥有一定数量的会员。1923年11月,佛山精武女子体育会,假座清平戏院举行成立大会,举定各职员独立办事。会址仍在长兴街精武会内。
精武会在长兴街发展会务共十二年,会员最多时达三百余人(学生除外)。精武会办公用地从汾水西街到长兴街,全靠热心的商会和商人的鼎力支持。1933年,由梁敦远、李佩弦、陆志文等组成的董事会,商讨建立一所属于本会的永久性会址。遂向当时的南海县政府申请,经县长李海云,佛山南海行署主任李道轩批准,拨中山公园内二百五十华井土地兴建新会所,经费由社会热心人士捐助。最初的规划是兴建三座东、西横向排列的互联建筑:中座为礼堂内有演武大厅、戏台、餐室、贮藏室和冲印胶卷的黑房,门前有演武台以及可供干人集会的操场。东、西两座与礼堂互通,各有侧门,东座设传达室、办公室、图书馆、会客厅、会议厅和衣帽处两间;西座设化装室、乒乓球室、音乐院、男女更衣室、浴室和厕所。会内各项设施考虑周全。无奈因经费不足,到1935年只建成礼堂一座,耗资三万余元。其中,李众胜堂(佛山保济丸老字号)后人李赐豪,以先父李兆基先生名义捐资一万元,为出力最多者。及后,梁敦远董事长个人捐建西座作为精武国术学院,1937年落成并开班授课,聘请上海精武会创办人之一卢伟昌先生任国术学院院长。精武会第21、22届副会长黄颖心老师当年曾为该学院学生。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南侵。1938年,佛山沦陷。精武会址被日寇占用作粮仓,精武会务全面停顿,会员星散。梁敦远先生亦在避难广西梧州时遭日机炸死,所有文书档案荡然无存。在此期间,佛山精武会澜石石头部分会员,曾参加过乡民自发组织的抗击日寇的战斗,在枪林弹雨中,表现出精武爱国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
抗战胜利后,由陈君颐、源伯禧、丘公实、李佩弦、何心平、林君选、麦大华、区荣钜等重组精武董事会,积极恢复会务。他们有如此感慨:经过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精武会依然 屹立不倒,此乃本会之幸、国家之幸,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强健体魄之成者,首倡体育事业之加强,为实现精武会“专精惟一,乃武乃文”的宗旨,于精武国术学院原址创办元中中学(又称“健社”)。杜若莲为首任校长,194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1947年,杜若莲辞校长职。继任校长为卢正心。由于学生增加,整个会址亦移作校用,精武会改在筷子路精华楼内办公。解放后,元甲中学与佛山联合中学合并,会址曾改为中山公园展览馆,后由棉纺厂使用,由于社团整顿,精武会务曾一度停歇。
1986年,在市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精武会经重修后复办,由麦大华、黄颖心、黎日晴、区荣钜、曾坤等组织日常工作。设一会务部,会员数十人。1991年正式办理社团注册手续。1993年至1998年,精武会在会长王增榴,副会长黄颖心、曾坤、罗润作、郑玲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会成员和教练们的共同努力下,会务突飞猛进,先后成立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太极拳研究活动中心、咏春拳研究活动中心、木兰拳研究活动中心、白眉拳研究活动中心和龙狮活动中心。会员最多达1300人,为佛山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