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粵武學精粹、共鑄我粵尚武精神
Post a reply

鸿胜馆拳术

Aug 18th, '10, 18:55

鸿胜馆拳术




  鸿胜馆强调学武要讲究武德,师傅既要教武又要育人。这一点,可以从该馆的馆规反映出来。鸿胜馆有馆规10条,即:⒈得师;⒉苦练;⒊当头手不善(不可随便与人动手);⒋节色;⒌补食;⒍要雄捱标打力(要学好扎马和跳跃本领);⒎气长;⒏发响;⒐敌棋逢来不让;⒑日久多磨推不动。馆规包括了为人要求和学艺要诀。

  为严防门徒恃强生事,陈盛除了严格执法外,还注意以身作则。陈盛看到舞狮易生事,就规定鸿胜馆不许设狮。陈盛晚年时有一次被某武馆的拳师开枪打伤了腿部,陈盛的一班徒弟闻风而至,要捉拿惩办,陈盛指着那拳师逃跑的相反方向,只说声没什么事就算了,不愿因自己的受伤而引起争斗。

  尽管鸿胜馆向来强调不与人争斗,但路见不平,往往会挺身而出,特别是对那些穷凶极恶的恶霸和耀武扬威的外国拳师,却毫不客气。鹰沙有一个手下有百多徒弟的恶霸,平时仗势欺压群众,陈盛当时年少气盛,忍无可忍,将他打死。祖庙万福台演戏时前三排一向为圣堂乡人独占,谁不知这陋规就要遭痛打。陈盛有一次站在戏台前看戏,遭到圣堂乡几十人手持长凳围攻,陈盛单人赤手空拳将他们打败,并宣布从此取消陋规,谁先到谁到戏台前看戏。以上事迹,曾在佛山一度广泛流传,深得群众赞许。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列强瓜分、蚕食的目标,国人受尽洋人的欺凌。一些外国拳师更是四处横行,往往设下擂台,耀武扬威。鸿胜馆的拳师奋起抗争,一次又一次扬威擂台,令西洋拳师胆丧,民众振奋,传媒争相报道。

  1900年左右,鸿胜馆被清政府查封,陈盛到香港以卖菜为生,遇到一个常常恃势欺压百姓的英国警察,陈盛便将他痛打一番,被香港当局递解出境。

  有一次,有一个外国大力士在香港设擂台,扬言有人打败他,奉送一盘白银。擂台摆了一个多月,没有一个是他敌手。鸿胜馆的成员刘忠认为有辱中国人,就上擂台比武并把那个大力士打败。

  陈盛的徒弟胡云绰,曾在佛山大戏院与白俄拳师阿伦哥比赛,将其打败。

  谭三的徒弟刘锦东,在广州西关模范戏院将俄国大力士马加诺打败。

  在鸿胜馆的近百年历史中,武林名人辈出,张炎的弟子有陈盛、雷灿、李恩、黄宽、黄四、张三炳、阮系、陈棉、李苏等;第二代弟子中,陈盛门下的有钱维方、李旺、汤锡、陈雄志、黄乐、余告、黄昌、崔章、李昌、许钊、张活、肖二、肖礼、陈艺林等;雷灿门下有谭三等;李恩门下有刘忠、方玉书、孔德光、夏碧慈、蔡一桥、蔡二桥、陈细如;黄四门下有何仪;张三炳门下有莫光、阮福;阮系门下有刘彬等。第三代弟子中,较著名的有钱维方的弟子吴勤;谭三的弟子有谭飞鹏、伦枝、陈年柏、江安、朱德才、马恩;孔德光的弟子孔繁济、孔鎏、孔顺;方玉书的弟子陈汉雄、林少立;蔡一桥的弟子关文经。

  谭三在广州设馆教授鸿胜蔡李佛,擅使连环插捶,与广州另一著名拳师顾汝章齐名,有南拳北腿之称。因武馆设于广州小北,后易名为北胜,成为一大流派。其弟子江安,曾任冯玉祥部武术教官,与北派众多高手比试武功,未尝一败。近数十年来,北胜蔡李佛人才辈出,在蔡李佛拳的推广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蔡一桥的弟子关文经1966年在新加坡设立鸿胜馆,1968年任新加坡国防部人民警卫队大刀队自卫术总教练。现在,新加坡鸿胜馆已是根深叶茂,在新加坡享有很高的声誉。

崔广源(其父崔章为陈盛的弟子)在香港设鸿胜馆多年,推广蔡李佛拳术,弟子多次称雄香港中国国术总会主办的擂台大赛。其弟子陈锦辉,在委内瑞拉任海军宪兵总教练,国防部及警察总部武术教官,曾获该国警察总部、国防部最高荣誉勋章。陈锦辉的弟子在世界拳王大赛中,打败泰国冠军阿叻。近年,陈锦辉还在美国、哥伦比亚等国设馆,积极推广蔡李佛拳。此外,崔广源的弟子肖民龙、朱树棠、李启泽、李智伟等在海外也有不俗的成绩。

潘城先生在香港授拳多年,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计有李冠雄、钟远孰、马家立、张英忠、黄仲豪等。李冠雄在海外授拳多年,影响很大。现在,其传人李绍雄、王达谋、麦显辉、李少明在美国、德国、爱尔兰等地授拳,亦深受欢迎。

  现在,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苏格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鸿胜蔡李佛传人。

  1998年3月,佛山蔡李佛鸿胜馆成立,并在挖掘和整理传统武术、狮艺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在佛山市武术节和全市醒狮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派出代表参加了首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醒狮表演和喜迎2000年佛山秋色大巡游暨秋色欢乐节开幕式,均备受好评。



注释:
[1] 见唐豪着《少林武术秘诀考证》。
[2] 蔡福,据称是隐居在罗浮山的和尚,因头部曾烧伤,人称癞头和尚。还有一种说法,蔡福即“五经”和尚。
[3] 此诗还有另一个版本:大鹏展翼反天乎,魁星踢斗清名留,供拜五湖复四海,日月拱照明当头。

Re: 鸿胜馆拳术

Aug 18th, '10, 18:56

鸿胜馆的繁荣和发展




  佛山武术之所以在中国武术发展史占有重要位置,则主要是清末民初武术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当中,与鸿胜馆繁荣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佛山明清期间工商业极为发达,其繁荣程度一度可与京师、汉口、苏州媲美,人民生活在全国当时来说是较为富庶的。到了清末,佛山手工业受洋货的冲击,以及民初军阀混战等原因而逐渐衰落,工人大量失业,社会动荡不安,人口从道光十年(1830年)约60万,到民国10年(1921年)减至30万。当时,佛山是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资本家为了获取更高额的利润,与黑社会组织一起控制了相当一部分武馆,使之成为欺压工人的工具。普通工人为了不受欺压,就要组织起来,学武防身。而当时的鸿胜馆,从最初的以反清复明为办馆宗旨,逐步转为支持孙中山的同盟会,加入反清革命行列。中国共产党刚成立,鸿胜馆的部分骨干又加入共产党,领导佛山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这样一个进步武术组织,自然成了工人投靠的对象。鸿胜馆定下“官吏不教、土豪恶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的“三不教”戒条,明确提出只收工人和小商贩和劳苦大众为门徒,可看到该馆领导层一方面要保持武馆成员的纯洁性,另一方面又把工人看成是搞革命的主力军,只有依靠他们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得到大量的工人拥护和加入,是鸿胜馆繁荣的主要原因。

  鸿胜馆能够得到繁荣又与馆主陈盛从严而治馆,在武术界有较高的地位有密切关系。

  陈盛(1864─1926)年轻时曾与张炎比武,为张炎所败并收为入室弟子。陈盛在张炎的弟子中很快脱颖而出,自此,张炎将衣钵传给陈盛,由陈盛继任馆主。陈盛不仅继承了张炎的武艺和医术,而且在管理内务和拳术的改革方面也颇有建树。

  陈盛为发展鸿胜馆,制订了严格的馆规,徒弟入门前,要有馆内人介绍,经过调查有正当职业,品行端正,没有触犯“三不教”的诫条才能拜师。平时,陈盛强调“强不犯弱、众不暴寡”,如有徒弟无端闹事、与人争斗,必叫回馆中告诫、惩处。

  鸿胜馆所传授的拳术以青草和尚所传的内外八卦拳为主,共有1080点。这种拳术主要是为了锻炼体力,利于两军对敌时冲锋陷阵。为使拳术易教易学,后来进行了简化、改革,变成长拳360多点,平拳280多点,扣打180多点。另外,鸿胜馆还有内家拳,相传有醉拳、烂拳、睡拳,学习内家拳者除了要求武艺有一定造诣外,还要为人正派。徒弟有资格学习内家拳时,师傅方密告反清复明的宗旨。

  陈盛自成名后,经历多次比武,均屡战屡胜,武艺武德在省港佛武术界一时无两,也是他门徒众多的重要原因。

  1921年,鸿胜馆进入鼎盛时期,全佛山共设有鸿胜馆20多间,分别设在衙旁街、白金街、山紫村、万安街、塔坡街、彩阳堂、南顺街、大桥头、上沙、纶祥巷、太上庙、莺岗、线香街,分布全镇各地。陈盛名下的徒弟有3000多人,而整个鸿胜系统(包括由陈盛任社长的鸿胜馆外围狮会螺涌社等)成员约万人左右。1926年陈盛病故,出殡时前来执绋的鸿胜馆成员也有5000人左右。

  早在50年代,省的一些专家已通过考证撰文称鸿胜馆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武馆,而且是活动时间最长(1851至1949年共98年)的武术组织。

  陈盛去世后,其首徒钱维方继任馆主。当时,钱维方是中共党员,佛山工人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主席。鸿胜馆还有一批骨干担任了工代会特别是工会纠察队的领导,其成员也都加入工代会。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工代会受到反动当局的镇压,钱维方、吴勤等被迫逃亡外地,但一大批成员被杀害。从此,鸿胜馆被迫停止活动,至1937年以鸿胜体育会的名义恢复,但再也没有往日的声势。国共合作抗战,钱维方、吴勤从香港返回佛山,并担任鸿胜体育会名誉董事长,并主持馆务,鸿胜馆的成员又投身抗战洪流。在抗战中,又有一批成员为国捐躯,到1947年鸿胜体育会仅有200多人,解放前夕,更减至70人左右。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