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粵武學精粹、共鑄我粵尚武精神
Post a reply

龙形拳

Aug 18th, '10, 19:14

龙形拳




  龙形摩桥拳术是我国拳术形派之首。由于它具有气势凶猛异常,进退矫健灵巧兼之身形起伏十分鲜明,故此在很早以前龙形摩托车桥拳术即已著称武术界了。但由于它有其独特风格,要求难度较大,身形手法变化无穷,故此对于初学龙形摩桥拳术者,确有难学难精之感。所以如果没有信专、志恒的决心即不可能得到此拳艺的精华深造。

  广东龙形拳术相传源于福建南少林寺杏隐禅师之徒五枚大师(五枚师太)。五枚大师将龙形拳传于广东罗浮山首台大玉禅师(大玉师)。大玉禅师为弘扬龙形拳,广收门徒,其中较著名的有高雄民、马鉴、陈华、林合、林庆元等。 在近代粤港龙形拳的传播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就是林庆元之子,被誉为“东江老虎”的林耀桂(1874—1965)。

  林耀桂是博罗县汝湖埔头村人,六岁起随父亲习武,因其聪颖嗜武,十六岁就开始授拳,二十岁时在罗浮山下授徒。 有一年应邀在当地神诞上献艺,华首台大玉禅师的弟子们见到林耀桂表演的龙形拳与他们同出一源,于是约林有空到华首台一趟。林耀桂第二天即上华首台拜访。当时大玉禅师已不在,只有师伯高雄民、马鉴、陈华在。林拜过师伯们后请求深造,师伯们感其诚,准备教他,但为了解其功夫根底,要其与师伯们比试,结果马、陈二师败下阵来(主要是年纪大了),最后高雄民亲自出马,林使出全身本领,都被高师伯一一化解,。经过这番较量,高师伯认为林功底好,是可造之材,于是纳为门下,并将“花拳小马”等授之,并与林一起上山采药,教授跌打之术。数年林得师真传后,别师下山,仍在东江一带设馆授徒,击败多名当地名师。据理力争1923年广州《越华日报》载文说林耀桂:“二十年前常称雄东江一带,所向无敌”。又据1947年广州国华报《搏斗大会英雄谱》一文说林“历年授徒,数以万计。自谓港粤二地,未逢敌手。”

  佛山龙形拳传人曾根,就是林耀桂师傅晚年的徒弟。曾根是由佛山精武会早期领导人之一李佩弦介绍认识林耀桂的,五十年代初曾根开始同林师傅学习,同时学习的还有马齐、廖文新、陈季权等。曾根现年76岁,10岁开始学蔡李佛拳,抗战后又学鹰爪拳,解放初兼习龙形拳,是1988年成立的广州龙形拳研究会的主要骨干之一,也是佛山蔡李佛鸿胜馆的名誉馆长。他文武兼收,练拳的同时,非常重视武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他修武习文孜孜不倦的精神,尤其值得后人学习。

  1966年,曾根来到佛山祖庙公园授徒传技,掀起了一股学习龙形拳的热潮,使龙形拳和白眉拳一样,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拳种,曾根在佛山较有名的徒弟有罗强、利棠、彭江、梁球等大批传人,他们对龙形拳在佛山的推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龙形拳主要拳术套路有:十六动、三通拳、鹰爪、龙形摩桥、碎桥、五马归槽、梅花七路、花拳小马、画眉跳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黄龙穿心棍、大刀、双刀、龙形刀、龙形剑等。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