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農業及水利事務、自然保育政策制定同食品安全管理
Aug 22nd, '10, 16:28
珠江历史上的洪水灾害
美丽多姿的珠江,水资源十分丰沛,几千年来哺育着沿江两岸世世代代的人民,清清珠江水从古至今滋润着我国南方广袤的大地,给珠江流域勤劳勇敢的人民带来丰收、欢乐和希望。然而珠江流域水资源虽然丰沛,但由于时空分配不均,致使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尤以中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据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自汉代以来,流域性的洪灾发生了400多次,近百年发生的较大洪水灾害就有1915年、1968年、1988年、1996年、1998年的西江洪水和1959年东江大洪水、1982年北江大洪水、1991年南、北盘江大水等。洪水出现的机率日渐增大,洪灾造成的损失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加重。据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1988-1998年近十年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873亿元,平均每年损失184亿元。
1915年7月,西、北江下游同时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洪水,西江梧州站洪峰流量54500立方米每秒,遭遇北江横石站洪峰流量21000立方米每秒,且东江大水,适值盛潮,致使珠江三角洲堤围几乎全部溃决。两广合计受灾农田93.3万公顷,受灾人口约600万人,其中珠江三角洲被淹农田43.2万公顷,受灾人口378万人,死伤逾10万人,广州市被淹7天。若1915年洪水近年重现,估计洪灾损失将超过1000亿元。
1947年6月,西江中下游发大水,梧州站洪峰流量39700立方米每秒,接近10年一遇,与北江石角站洪峰流量10300立方每秒的常遇洪水基本相遇,致使珠江下游三角洲25.1万公顷的农田受灾。
1949年7月,西江发生50年一遇的大洪水,梧州站洪峰流量48900立方米每秒,西江中下游干支流沿岸及西北江三角洲遭受严重水灾,柳州、桂林、南宁、梧州等市被淹,两广受灾农田39.3万公顷,灾民达370万人。
1959年6月,东江中下游发生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博罗站还原洪峰流量14100立方每秒,沿岸堤围普遍溃决,受淹农田15.9万公顷。
1982年5月,北江出现20年一遇洪水,受灾农田13.2万公顷,受灾人口22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4亿元 。
1988年8月,西江中下游发生20年一遇洪水,受灾农田22.5万公顷,受灾人口46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9.8亿元。
1991年6、7月,西江上游南、北盘江发生大水,云贵两省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
1994年6、7月,西、北江同时并发50年一遇大洪水,适值大潮期,致使两广受灾农田近125万公顷,受灾人口达13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32亿元。
1996年7月中旬,西江的重要支流柳江发生柳州市有史料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此次洪水给全市造成经济损失97.4亿元,其中工业损失35..08亿元、农业损失29.58亿元、流通部门损失6.5亿元、城市建设交流损失10.1亿元、其他损失16.14亿元。
1998年6月,广东德庆县发生建国后最大的一场西江洪水,洪水来势凶猛,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致使漫顶崩决万亩以下堤围35条;受灾农作物15万亩;受灾群众15万人。造成经济损失30326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4311万元。
每年5至10月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季节,在强台风袭击下,时而导致暴潮,使珠江三角洲滨海潮区的海堤溃决致灾。如1964年第2号和第15号2次台风暴潮,造成125条海堤溃决,近20万平方公里农田受灾;1983年第9号台风,溃决海堤70多条,受灾耕地6.7万公顷。
珠江流域受洪潮威胁的耕地面积有92.7万公顷,占流域耕地总数的20%,影响人口约24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6%,洪潮灾害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河谷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受威胁的耕地69.5万公顷,人口约1500万,广州、南宁等20多座大中城市集中在这里,为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的精华所在。在全国七大江河中下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中,其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和农业产值均居首位,单位土地面积工业产值仅次于太湖流域而居第二位。珠江中下游地区在流域经济乃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