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3th, '10, 01:05
美元继续贬值 “货币战争”阴云难驱
美元兑欧元和日元周一再度贬值,令“货币大战”的阴影更加浓重。上周末召开的全球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未能使各主要经济体就协调汇率政策达成协议,市场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局将继续采取货币定量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复苏。
美元近日不断贬值导致其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均达致八个月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对美元汇率周一(10月11日)一度突破1.40美元,美元兑日元也一度跌到15年来最低的81.39日元。
战争阴云
“货币战争”的危害在于各国放弃合作协调原则,展开汇率贬值竞赛。这样,一国通过压低汇率赢得的短期出口优势很快会被其他国家的类似政策抵消。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金融教授张志超告诉BBC中文网,所谓“货币大战”,是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一个方面。
据BBC报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末开会未能就避免“货币大战”的措施达成共识,但承诺将继续致力于舒缓全球经济不平衡状况。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中国不愿意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说,依赖出口的国家应该改变它们的政策,否则全球经济增长将变慢。但是中国官员认为主要责任在富裕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保持低利率造成金融市场的紧张。
与此并行的另一条线索是IMF投票权的变动。他认为,在IMF投票权新结构确定后,国际金融体系的新格局可以说基本稳定。而在此之前,货币战或汇率摩擦,乃至相关的贸易对抗,都难以避免。
IMF负责人斯特劳斯-卡恩上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在金融危机期间一些重要经济体之间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的协作愿望现在大为消退,不少国家政府试图通过汇率政策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IMF同意由总干事斯特劳斯-卡恩将在目前的纠纷中担任裁判和仲裁人。
局部战火
当前欧美主要经济体仍然受困于经济疲软、失业率攀升、公共财政失衡等问题,进口需求萎缩,出口动力增强。这决定了国际贸易可能进入争端高发期。在此敏感时刻开打“货币战争”,可能刺激一些国家压缩进口配额和提高关税,从而引发贸易战,损害各方利益。
目前一个普遍看法是“货币大战”仍未全面爆发,但阴云密布,局部冲突已经时有所闻。亚洲许多没有中国式资本控制的国家面对美元贬值深感担忧。
日本、韩国、巴西、哥伦比亚、南非、泰国等不少国家最近一段时间都先后采取措施压低本国货币,以保护出口业不受冲击。
包括花旗集团在内的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注意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和台湾在市场上买入美元以控制本币升值。印度是尚未采取干预市场压低本币的国家,但德里当局对卢比的坚挺开始感到不安,并声言如果大量海外资本涌入印度“干扰了”印度经济,当局将出手干预。
如此这般的种种情况引发“货币大战”的揣测和分析。
美国“定量宽松”
美国《华尔街日报》预言,如果货币战争果真爆发,可能会在2011年,美联储的定量宽松幅度明确之后。
韩国总统李明博周一警告说,如果各国无法就货币政策纠纷达成妥协,保护主义势头将明显高涨,全球经济复苏将严重受阻。
虽然货币贬值意味着消费者将不得不为进口商品付出更高的代价,但同时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却可因此而变得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在失业问题的困扰下,有专家认为货币贬值可以刺激出口经济的增长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有的国家更多出于防范热钱冲击导致危机的目的采取防御性干预措施。
下个月20国集团(G20)峰会将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李明博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只盯着本国利益。
人类历史上不乏“货币战争”的惨痛教训。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多个主要经济大国放弃金本位,从狭隘利益出发,施行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加剧了危机破坏性,毒化了国际经贸关系,成为诱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
20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