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30th, '10, 20:34
支共宽松货币政策造成通膨问题
2010年11月30日
中国大陆通货膨胀问题造成民众生活成本不断升高。瑞士信贷银行表示,中国已错过控制通膨的最佳时机,预计明年的6、7月之间,中国大陆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恐将突破6%。而英国《金融时报》则在报导中指出,中国不断激增的货币供应和再度抬头的通胀,主要都是“中国制造”的。
29号,中国《证券时报》报导,瑞士信贷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中国将面临新一波的通膨压力,明年恐将面临通膨失控危机,预计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在2011年中飙升到接近6.3%,甚至更高。通膨将成为2011年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
深究中国通膨问题原因,虽然中共抨击美国推出6000亿美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造成海外资金涌入中国。不过,《金融时报》旗下的《中国投资参考》主编金奇(James Kynge)在专栏报导中指出,早在2009年,中国银行贷款总额已飙升到9.6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共官方公布2010年前10个月,银行放贷总计也高达6.9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金奇还指出,更让人担心的是来自于非正规「地下金融」领域的通涨压力。
据了解,中国庞大的地下金融巿场资金,包括,几乎没人监管的「私人基金」,可能管理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而国有银行的「表外贷款」,也就是帐面上看不到的「黑贷款」,至少已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加上「地下钱庄」今年的放贷总额可能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据估计,中国「地下金融体系」的总资产很可能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
金奇认为,如果加上2010年官方放贷上限7.5万亿元人民币,可看出2009年中国创记录的放贷热潮,绝不是「单一现象」。因为热钱正不断从中国银行体系中流出。
金奇表示,中共政府或许觉得,把通膨问题推给美国,从政治上来说较为有利。但持续涌入巿场的人民币,推动10月份中国通膨率同比上升了4.4%,中国(共)深知,无法在不损及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规范那些庞大、未受监管的地下经济体系,而且,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货币供应问题,就无法成功平抑通涨。
因此,他认为,通涨之所以让北京方面如此头疼,却是他“土生土长”的本质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