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封禁嘅熱論同要聞
Post a reply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今年支那糧食必減產 支共“维稳”更艱難

Feb 15th, '11, 19:32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今年支那糧食必減產 支共“维稳”更艱難

2011年2月15日

由于中国近期食品价格飙涨,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2011年中国一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能达到5.3%。如果粮价持续上涨,将成为中共在2011年面临的大问题之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特约撰稿人白鹤鸣,在11号刊登的专栏文章中指出,这个月9号晚间,一场人造雪虽为华北带来了长达一百多天以来的第一场雪。但在长期干旱与雪量不足的情况下,干燥的土壤一搓就碎,冬小麦的麦苗长势明显不如去年。尽管已经用地下300米或400米抽上来的井水進行灌溉,仍有超过一亿亩(1.12亿亩)的耕地受损严重,这庞大损失的后果在今年六月中收成季节就会看到。

文章指出,如果粮价持续上涨,将成为中国政府在2011年面临的大问题之一。中国城镇家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比例,今年很可能会超过40%。而几天前让埃及穆巴拉克政府跨台的示威游行,跟官方未能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提供民众足够的廉价面包有关。这等于告诉中共政府,一旦粮价失控,「维稳」将会越来越困难。

而且国际情势难以乐观。去年十月俄罗斯宣布,停止出口粮食的禁令将全面延长到今年七月一号,美国玉米产量也下降。由于中国近期食品价格飙涨,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2011年中国一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能将达到5.3%。

面对新一代炒作民生物价的主力不是家庭主妇,而是手握庞大资金的投机客,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如何增加粮食产量,但文章指出,中国大陆继续增产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去年中国粮食产量虽达到5.04亿吨,但这一切是在机械化农业和化肥催化下完成的。回顾过去几十年来,中共政府以消耗环境资源的方式实现的粮食产量,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光是水资源一项就十分惊人,河北的地下水位从十几米下降到几百米,而且还在持续下降。相较之下,美国农业为了环保,也为了食品健康,一般只用机械,少用化肥和农药,小麦亩产量虽然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却保存了自然环境与资源。

最后,作者指出,今日农业已成为一种需要长期投资、经营的重要产业,民众需要的是能在农产歉收,或粮价大跌时填补农民损失的「农业保险制度」,但是因为保险公司赔的太多,「农业保险制度」在中国大陆已渐渐消失了。

Re: 支那粮价飙升 支共“维稳”更艱難

Feb 15th, '11, 19:35

旱情危及小麦产量 支那通胀压力大

2011年2月15日

中国大陆物价节节上升,中共为了维稳,竭力要稳定食品价格以控制通货膨胀。然而,中国北部降水量稀少,严重旱情得不到缓解,夏季小麦产量面临危机;而旱灾也有向南部蔓延的趋势,影响全国农作物收成。中共抑制粮价维稳恐怕无效,物价上涨压力仍将持续。

自去年9月底以来,山东大部分地区近140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发生严重的秋冬春连旱。9月底到今年1月底,山东省累计平均降水量仅12毫米,比常年偏少85%。大陆媒体报导,如果到2月底仍然没有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将达到200年一遇,部分城市会达到500年一遇;如果三月底仍无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等级或达到千年一遇。

据了解,2月9号到11号,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将有雨雪天气,但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这带地区降水量比较小,对旱区旱情缓解的作用十分有限。

安徽阜阳的农民对海外记者表示,当地有四个月不降雨,原本是盛产小麦的地方,如今小麦被渴死,麦田如荒地。当地没有水库,目前大大小小的沟、河都已经干枯见底,农民面临小麦绝收,倒贴本钱购买粮食的境况。

雪上加霜的是,北方的麦区旱情正向南方省份蔓延,湖北省农业厅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为止,湖北省已有800多万亩农田受旱。自去年11月以来,湖北省西北、东北、江汉平原北部降雨量仅13到24毫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六到八成。

美国《纽约时报》8号报导,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发出警告,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中国正面临严重干旱,而这可能给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影响。如果中国被迫从国外進口粮食,将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巨大冲击。

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报告说,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升,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峰值,为1990年以来最高,粮农组织并就中国干旱可能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发出预警。


今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粮食期货大幅上涨,小麦期货更是出现了罕见的涨停行情。玉米和稻谷期货跟随小麦上涨,其中玉米主力合约单日上涨2.23%,早秈稻上涨2.31%。随后的两个交易日,资金炒作农产品的热情不减。

而《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湖北省农业厅办公室的官员表示,目前「油菜灾情」比小麦严重。

据《广州日报》消息指出,粮食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到了终端饭馆、市民餐桌上。去年每斤1.98元的东北大米,今年已经涨了三成,卖到了每斤2.65元。而一袋面粉价格由半年前的70多元涨了15%,达到80多元。

中证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麦兆铭也认为,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易涨难跌。而短期粮价的暴涨可能导致1月份的消费者指数(CPI)可能超过5%。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