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討論同優秀網文轉載
Post a reply

支那时代将近?美国真在衰退?

Apr 27th, '11, 10:44

支那时代将近?美国真在衰退?

2011年04月27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最近预测:根据PPP(购买力平价)指标,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世界将进入中国时代。不过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如果中国经济出现“爆胎”,IMF这个预测可能会出错。

IMF:2016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越美国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根据PPP指标,中国经济的规模将从今年的11.2万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9万亿美元。而美国经济的规模将从15.2万亿美元增加到18.8万亿美元。这将使美国经济在全世界产出的比重下降至17.7%,跌至现代史上的最低水平。而中国在全球经济产出中的份额将升至18%,且还会继续上升。

华尔街日报的报导同时指出,如果像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的那样,中国经济出现“爆胎”,IMF这个预测可能就会出错。

末日博士:2013年后中国经济将遭遇硬着陆

“末日博士”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近期对中国进行“两次访问”后,对中国经济给出了毁灭性的预测。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鲁比尼在报业联盟(Project Syndicate)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事实上所有与过度投资有关的历史场景——包括上世纪90年代的东亚地区所发生的一切——都会以一场金融危机或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

文章分析说,“中国内部到处充斥着在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的过量投资。在一个访问者眼中,证据就是那些光鲜靓丽却旅客寥寥的机场和高速列车(这将减少45个计划兴建中的机场的客流量),通往偏僻之地的高速公路,数千座高大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建筑,空无一人的新城区,以及被迫关闭以避免引发全球价格下跌的崭新铝冶炼厂。”

他认为中国对过度投资的沉迷最终将造成巨大浪费并导致未来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他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发展速度,足以在将50%的GDP重新投资的情况下最终避免遭遇巨大的产能过剩和令人忧心的不良贷款问题。”

“继续沿着这条投资导向的道路走下去,将使已经暴露出来的制造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产能饱和现象进一步恶化,并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无法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加剧未来的经济放缓。但直到2012-13年领导层换届之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或许都能在继续罔顾可以预见的巨额成本的情况下,维持一个高增长率。”

鲁比尼以准确预测出美国住房市场崩盘及随后的全球信贷危机而闻名,那么这次他会不会再捧回一个诺查丹玛斯预言奖呢?美国经济真的像IMF预测的那么衰吗?

美国真的在衰退吗?

“美国衰退论”时下很流行,不过,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兰德公司知名的国际经济学研究负责人沃尔夫(Charles Wolf Jr.)认为,“衰退论”者的告诫并非事实。4月25日他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军事实力和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因素,根据他的分析,美国过去10年增长趋势明显。

沃尔夫说,2000年至2010年间,尽管有2001年网络泡沫的破裂以及2008至2009年大衰退造成的严重下滑,但以不变价格计算,美国GDP还是增长了21%。2010年美国的军费支出比2000年高出了55%,达到6,970亿美元。2010年美国人口数量为 3.1亿,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10%。

但美国在一些指标上也出现了显著下滑。2000年,在二十国集团中,美国GDP占其余19国GDP总和的61%。到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2%。2000年,美国GDP规模是中国的八倍多一点,但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跌落至不到三倍。

另一方面,美国军费开支大幅增加。2010年美国的军费支出是北约其它所有成员国总和的2倍多,而2000年时这一数字还只有1.7倍。2010年美国的军费支出是俄罗斯的17倍、中国的9倍,而2000年时,这组数据分别只有6倍和7倍。

人口方面,2000年美国人口为2.82亿,占全球人口4.6%。到了2010年,美国人口上升至3.1亿,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也扩大至4.9%。2000年时,美国人口相当于欧盟15个成员国人口总和的59%。但到了2010年上升至78%(还是以2000年时那15个国家统计)。如果算上2004年至2007年新加入的12个成员国,这一比例仍高达62%。

2000至2010年,美国人口增幅比日本高10%,比俄罗斯高13%。由于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规模巨大(分别为13亿和12亿),同期美国人口增幅仅比中国高0.16%,比印度稍低。

沃尔夫据此分析指出,从GDP、军费支出和人口增长三个明显指标看,按绝对价值计算,美国增长势头明确。但按相对价值计算,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尽管过去十年按实际价值计算美国GDP大幅增长,但和二十国集团的总体GDP对比,美国GDP下降了19%。和中国相比降幅就更为明显。

沃尔夫认为,一些数字体现了增长,一些数字说明了衰退,还有一些数字则能说明两方面的问题。

这些数字也遗漏了包括激励或阻碍创造力、创新、创业精神的社会或制度因素。同时也忽略了文化、产权、法律和政治自由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数字本身也无法预言中国所谓“红色资本主义”和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元老长期竞争的结果会如何。

沃尔夫最后说,整体情况远比衰退论者描述的要复杂。现实世界总是复杂的,单一维度的描述不是反映现实,而是扭曲了现实。

美国的软实力

正如沃尔夫指出的,数字的分析遗漏了创新创业精神、社会、制度以及文化、法律和政治自由等重要的因素。而正是在这些方面,美国具有他国难以企及的优势。

IT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IT企业在传统的制造方面因价格等因素被欧洲及亚洲企业压制,在手机和电脑等IT成品市场上几乎被挤出局。但是,正如苹果推出iPhone、iPad等产品一样,美国企业的创新彻底颠覆了市场版图和趋势,重新使美国成为IT产业的全球霸主。

苹果公司主导智能手机市场后,高通等移动处理器(AP)生产商、通信用晶片企业、移动网络伺服器相关企业以及通信企业的业绩也随之提高。以iPhone和iPad为首,音乐、游戏、互联网等文化信息产业、通信服务、通信用晶片等各种领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拉动美国整个IT行业同步发展。

以创新和企业精神取胜的美国公司还有很多,GOOGLE、FACEBOOK等等,这些公司都具有很高的利润率(超过20%)。反观亚洲企业,主要还是靠硬实力(制造),即使像三星电子这样的知名企业,其利润率也远低于10%。

社会制度和政治自由的因素也很关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事务资深顾问车维德(Victor Cha)说,中国的亚洲邻邦早已认识中国缺失公民自由和法制的危险。他说,该地区大多数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指望着美国的庇佑,它们认为美国可制衡中国,还认为美国在过去半个世纪表现出的霸权是相当善意的,而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却不友好,具有掠夺色彩,北京不是一个友善的政府。

Re: 支那时代将近?美国真在衰退?

Apr 27th, '11, 14:44

中国五年超美低估美国制度优势

美国之音

2011年4月25日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长期话题。一个权威国际机构周一做出更加大胆的预测,认为这个历史转折点可能最早在五年内发生。不过,专家对此心存疑虑。

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让预言家们忙得不易乐乎。中国何时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预测在最近几年是一个接着一个,把这个话题炒作的热闹非常。4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胆预测,认为这个赶超的日子最早会在2016年到来,媒体的中国热再掀高潮。

*IMF:中国在2016年超越美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是11.2万亿美元,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将会增加到19万亿美元。而与此同时,美国的GDP将从现在的15.2万亿美元增加到18.8万亿美元,略低于中国,把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称号转交给中国。

到2016年,美中两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也会发生变化。中国的比例会从现在的14%增加到18%,而美国的份额将会从现在的略低于20%下降到17.7%,稍低于中国,名列世界第二。

*对PPP的争论*

美国财经咨询公司MarketWatch的专栏作家布莱特·阿伦兹(Bret Arends)撰文指出,一直以来,许多专家预测都认为,中国超过美国这一天迟早是要来到的,但是那将是10年或者20年以后的事情。他们的预测大都是依据汇率做出的。

阿伦兹说,汇率变化太快,而中国的汇率尤其不可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更能够反应经济规模的真实变化。

不过,经济研究机构环球透视公司世界经济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萨拉·约翰森(Sara Johnson)女士对此表示质疑。她对美国之音说:“要评估商业机会,市场汇率反映出的GDP规模要比PPP更为准确。如果要了解人均收入和国民生活水平,PPP应该是一个更好的工具,但要用PPP来评估GDP的总量,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环球透视自己的预测就是采用市场汇率的方法。预测的日期是2019年,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晚了四年。约翰森女士说,他们的预测主要依据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通胀走势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她说,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从东部沿海转向了内地和西部,生产率还在提升,人口优势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总体上,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将能够赶上并超过美国。但这需要的时间比国际基金组织预测的会更长一些。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加里·施密特(Gary Schmitt)赞成约翰森女士的看法。他表示,PPP的准确性比较差,跟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当年用PPP计算东德的GDP就出现了很大的误差。柏林墙倒了之后发现先前的计算和实际情况差得太远了。

*红色资本主义PK自由市场资本主义*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间的快速发展和美国经济的相对迟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80年代,美国的经济规模大于中国10倍以上。既使是在10年前,美国还是中国的3倍(按PPP计算)。但是,从200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扩大了一倍,而美国的份额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快速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说,从1980年到2016年,中国经济规模扩大了30倍。美国经济在这个阶段只扩大了2.7倍。

美中两国发展速度的对比开始让一些人怀疑美国这个自由市场老大可能面对来自中国“红色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施密特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个人的看法是,从长期看,自由市场制度的表现要强于‘红色资本主义’。就中国的特殊例子来说,中国的发展收益于多种因素,如人口庞大、全球化。在这些条件下,中国要是不增长才是说不过去的。”

施密特指出,尽管如此,中国的工资水平已经提高,发展优势,如人口红利等,开始减弱,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施密特说,2008年中国通过加大投资躲过了经济大幅度滑坡的危险,但这些投资加剧了本来就存在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大量的呆帐。他认为,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有它的优势,但它所具有的危险也是不能忽视的。

*美国总能够走出困境,继续增长*

《中国崛起》一书的作者施密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还强调,人们对于美国可能过于悲观,对于中国可能过于乐观。

他说:“美国并不是在持续衰落。美国经济现在是比较困难。90年初就遭遇了网络泡沫破裂,但我们从中走了出来,进入了增长阶段。当然,美国有一些长期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社保福利债务。美国的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的衰退、危机和风险,但美国的制度有很大的灵活性,总是能够摆脱危机,保持增长。”

施密特同时也认为,人们在看待中国的时候则可能过于乐观。经济发展从来都没有直线进行的。有顺利的时候也会有困难的时候,关键是看这个制度的效率和灵活性。在这方面,自由市场制度对国家主导的垄断经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Re: 支那时代将近?美国真在衰退?

Apr 29th, '11, 14:51

俄國佬都仲喺到吃緊蘇聯老本,美國人衰到貼地都仲有好幾十年玩,中國撈頭有冇本事啪心口話佢可以穩定過幾十年?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