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農業及水利事務、自然保育政策制定同食品安全管理
Post a reply

廣東中心漁港、一級漁港名單

Jun 1st, '11, 16:32

廣東中心漁港、一級漁港名單


大粵主要漁港一覽:

download/file.php?id=2674&mode=view


廣東中心漁港、一級漁港名單(2004年)

  (按地理位置从东到西排序)

  一、国家中心渔港(10个):云澳渔港、海门渔港、汕尾渔港、蛇口渔港、莲花山渔港、东平渔港、闸坡渔港、博贺渔港、硇洲渔港、乌石渔港;
  二、国家一级渔港(12个):柘林渔港、三百门渔港、达濠渔港、神泉渔港、碣石渔港、新湾渔港、崖门渔港、溪头渔港、沙扒渔港、通明渔港、龙头沙渔港、草潭渔港。

  附:国家级中心渔港、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标准(试行)

  (1)国家级中心渔港。渔港年渔货卸港量在8万吨以上,可满足8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40-50万平方米和2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10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600米,码头前沿陆域纵深不少于1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以上,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

  (2)国家一级渔港。渔港年渔货卸港量在4万吨以上,可满足6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30-40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8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4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以上,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

-------------------

广东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划定(2011年)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划定381个功能区。

  (一)渔港区89个,功能区面积共6482.0公顷。
  属于国家、省重点建设的渔港共40个,有柘林渔港、三百门渔港、海山渔港、云澳渔港、靖海渔港、地都渔港、神泉渔港、甲子渔港、碣石渔港、汕尾渔港、马宫渔港、鲘门渔港、小漠渔港、港口渔港、新湾渔港、新垦渔港、莲花山渔港、崖门渔港、沙堤渔港、横山渔港、东平渔港、对岸渔港、闸坡渔港、溪头渔港、河北渔港、沙扒渔港、东山渔港、博贺渔港、水东渔港、博茂渔港、北潭渔港、江洪渔港、外罗渔港、通明渔港、流沙渔港、乌石渔港、海康渔港、龙头沙渔港、草潭渔港、企水渔港。
  其它渔港共49个,即前江渔港、后江渔港、北港渔港、坝头渔港、南港渔港、广澳渔港、达濠渔港、汕头渔业基地码头区、古埕渔港、资深渔港、澳角渔港、湖东渔港、金厢渔港、大湖渔港、霞涌渔港、北扣渔港、澳头渔港、南澳渔港、沙鱼涌渔港、盐田渔港、蛇口渔港、宝安渔港和公务舱用海区、沙田先锋渔港、十九涌渔港、横门渔港、担杆头渔港、外伶仃岛渔港、庙湾渔港、桂山渔港、万山渔港、东澳渔港、湾仔渔港、白藤头渔港、南水渔港、荷包渔港、广海渔港、北津渔港、青草渡渔船避风停泊区、港门渔港、乐民渔船避风停泊区、硇洲渔港、调顺渔业基地、黄略渔港、三吉渔港、海安渔港、南渡河口渔船避风停泊区、仕尾渔港、营仔渔港、水尾渔港。
  (二)养殖区113个,功能区面积共128783.8公顷,不包括海水池塘养殖区和大量因个体面积小而在省级区划中未反映的养殖区域。部分贝类养殖区与贝类增殖区重叠用海。至2010年,海水养殖总面积将达到25万公顷。
  重点养殖区共46个,港湾养殖有金厢角鲍鱼养殖基地用海区、翠亨港湾养殖区、都斛港湾养殖区、赤溪港湾养殖区、南边滩港湾养殖区、汶村港湾养殖区、埠场港湾养殖区、大垌港湾养殖区;滩涂养殖区有澄海滩涂养殖区、牛田洋滩涂养殖区、白沙湖滩涂养殖区、梅陇滩涂养殖区、考洲洋滩涂养殖区、范和港滩涂养殖区、大亚湾珍珠养殖区、长沙湾滩涂养殖区、北山滩涂养殖区、横琴岛南部滩涂养殖区、赤溪东部滩涂养殖区、广海湾滩涂养殖区、南边滩滩涂养殖区、海陵堤东滩涂养殖区、北汀湾滩涂养殖区、儒洞滩涂养殖区、大榜-鸡打港滩涂养殖区、博贺滩涂养殖区、雷打沙滩涂养殖区、附城滩涂养殖区、遂溪北部滩涂养殖区、龙头沙滩涂养殖区、草潭—港门滩涂养殖区、三丫港滩涂养殖区、乐民-江洪滩涂养殖区、徐闻珍珠贝养殖区、覃斗珍珠贝养殖区、企水珍珠贝养殖区、流沙港珍珠贝养殖区;浅海养殖有大埕湾西施舌养殖区、柘林湾浅海养殖区、考洲洋浅海养殖区、草堂湾浅海养殖区、上川岛北部浅海养殖区、上川岛南部浅海养殖区、独湾浅海养殖区、下川岛北部浅海养殖区、大角海浅海养殖区。
  其它养殖区共67个,港湾养殖有乌坎海马养殖基地用海区、黄埠港湾养殖区、赤岸港湾养殖区、好招楼港湾养殖区、范和港港湾养殖区、威远岛南面港湾养殖区、杨寮角港湾养殖区、烽火角港湾养殖区、甫草港湾养殖区、盘皇山岛港湾养殖区、深井东部港湾养殖区、白鹤洲港湾养殖区、那扶港湾养殖区、北陡港湾养殖区、恩平港湾养殖区、平冈港湾养殖区、大墩港湾养殖区、程村港湾养殖区、大地-白土港湾养殖区、北港港湾养殖区、北栋湾港湾养殖区;滩涂养殖有羊屿滩涂养殖区、地都滩涂养殖区、马宫滩涂养殖区、沙埔滩涂养殖区、淇澳岛滩涂养殖区、中门海滩涂养殖区、盘皇山岛滩涂养殖区、鹅斗排滩涂养殖区、陡门圩滩涂养殖区、那扶滩涂养殖区、恩平崎石龙滩涂养殖区、埠场滩涂养殖区、神前湾滩涂养殖区、溪头滩涂养殖区、丰头河滩涂养殖区、沙扒滩涂养殖区、东里滩涂养殖区、外罗滩涂养殖区、车板滩涂养殖区、江洪滩涂养殖区;浅海养殖有白沙湾浅海养殖区、广澳后江湾浅海养殖区、田心西施舌浅海养殖区、神泉浅海养殖区、湖东浅海养殖区、甲子浅海养殖区、甲东浅海养殖区、田尾浅海养殖区、碣石浅海养殖区、大湖浅海养殖区、小星山浅海养殖区、赤沙珍珠浅海养殖区、大鹏澳浅海养殖区、南澳—鹅公湾浅海养殖区、东山海浅海养殖区、直湾岛浅海养殖区、青洲浅海养殖区、大襟岛海水养殖区、大湾浅海养殖区、通明海海水养殖区、北莉口海水养殖区、海康海水养殖区、江洪—企水浅海养殖区、特呈岛浅海网箱养殖区、蜘洲湾深水网箱养殖区、闸坡网箱养殖区。
  (三) 增殖区61个,功能区面积共391566.2公顷。
  重点增殖区共29个,贝类增殖有海山—大埕湾贝类增殖区、南澳海域贝类增殖区、神泉港贝类增殖区、陆丰浅海贝类增殖区、红海湾浅海贝类增殖区、矾石贝类增殖区、青洲水道西贝类增殖区、北津港贝类增殖区、博贺贝类增殖区、东海岛东岸贝类增殖区、东海岛南岸贝类增殖区、廉江浅海贝类增殖区、遂溪浅海贝类增殖区、雷州西部贝类增殖区;海珍品护养有杉洲—平洲海珍品护养区、放鸡岛东部海域海珍品护养区;浅海增殖有莱芜—广澳浅海增殖区、海门湾—企望湾浅海增殖区、红海湾浅海增殖区、东山海浅海水产增殖区、二茅浅海增殖区、广海湾浅海增殖区、川岛浅海增殖区、溪头浅海水产增殖区、吴川浅海增殖区、新寮浅海增殖区、青洲海域水产资源增殖区、水东渔业资源增殖区、通明海-北莉口水产资源增殖区。
  其它增殖区共32个,贝类增殖有柘林湾浅海贝类增殖区、后江湾贝类增殖区、小径湾贝类增殖区、鹅洲贝类增殖区、南边灶贝类增殖区、蜘洲列岛浅海贝类增殖区、桂山连岛浅海贝类增殖区、青洲—头洲浅海贝类增殖区、濑洲—大杧岛贝类增殖区;海珍品护养有莱屿海珍品护养区、担杆岛沿岸海珍品护养区、二洲沿岸海珍品护养区、直湾岛沿岸海珍品护养区、细担岛沿岸海珍品护养区、外伶仃岛东南岸海珍品护养区、北尖岛沿岸海珍品护养区、横岗岛南岸海珍品护养区、黑洲沿岸海珍品护养区、隘洲沿岸海珍品护养区、竹洲—横洲沿岸海珍品护养区、贵洲沿岸海珍品护养区、白沥岛海珍品护养区、东澳岛东南岸海珍品护养区、大小万山岛海珍品护养区、前山海珍品护养区、龙塘海珍品护养区。浅海增殖有大鹏半岛东部浅海增殖区、虎头门浅海增殖区、大鹏半岛西南浅海增殖区、南山海浅海增殖区、排尾角增殖区、中央列岛水产资源增殖区。
  (四)捕捞区25个。
  有广东近岸季节性捕捞区、广东近海捕捞区、粤东台湾浅滩渔场区、汕头渔场区、甲子渔场区、粤东垠口渔场区、汕尾渔场区、担杆—大星针渔场区、泥口渔场区、珠江口二门外渔场区、珠江口渔场区、珠江口万山底渔场区、珠江口上六十渔场区、珠江口中八十渔场区、南鹏—上下川渔场区、沙堤口渔场区、放鸡—海陵渔场区、粤西粗平尾渔场区、七洲渔场区、抱虎渔场区、广东外海捕捞区、粤东外海捕捞区、珠江口外海东部渔场区、珠江口外海西部渔场区、东沙岛采捕场区。
  (五)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17个。
  全省性海洋鱼虾幼苗保护区共13个,有汕头港外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区、碣石湾—后表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区、红海湾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大鹏湾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外伶仃岛—大襟岛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台山沿海幼鱼和幼虾保护区、阳江沿海幼鱼和幼虾保护区、茂名沿海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吴川沿海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外罗港—鉴江口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安铺港—流沙港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区、韩江口蓝圆鲹和沙丁鱼幼鱼幼虾保护区、红海湾蓝圆鲹和沙丁鱼幼鱼幼虾保护区。
  经济鱼类繁育场共3个,有伶仃洋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崖门口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广海湾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
  禁渔区1个,即南海机船底拖网禁渔区。
  (六)人工鱼礁区69个,功能区面积共18831.2公顷。
  重点人工鱼礁区共32个,有乌屿人工鱼礁区、平屿人工鱼礁区、莱芜人工鱼礁区、广澳人工鱼礁区、海门人工鱼礁区、惠东大星山人工鱼礁区、惠东小星山人工鱼礁区、大辣甲南部人工鱼礁区、灯火排人工鱼礁区、青洲人工鱼礁区、三门岛人工鱼礁区、东涌-西涌人工鱼礁区、杨梅坑人工鱼礁区、鹅公湾人工鱼礁区、背仔角人工鱼礁区、中山人工鱼礁区、庙湾人工鱼礁区、隘洲-三门列岛人工鱼礁区、竹洲-横洲人工鱼礁区、三牙排人工鱼礁区、大碌细碌人工鱼礁区、东澳人工鱼礁区、三杯酒岛人工鱼礁区、小襟岛人工鱼礁区、穿龙塘人工鱼礁区、踏沙湾人工鱼礁区、上川椰子咀人工鱼礁区、围夹岛人工鱼礁区、下川东湾人工鱼礁区、漭洲人工鱼礁区、草潭人工鱼礁区、遂溪石角人工鱼礁区。
  其它人工鱼礁区共37个,有溜牛礁人工鱼礁区、南铲人工鱼礁区、大旗角人工鱼礁区、靖海人工鱼礁区、前詹人工鱼礁区、神泉人工鱼礁区、甲子麒麟山人工鱼礁区、湖东三洲澳人工鱼礁区、碣石田尾山人工鱼礁区、金厢南人工鱼礁区、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遮浪西人工鱼礁区、莱屿岛人工鱼礁区、捷胜龟龄岛东人工鱼礁区、捷胜龟龄岛西人工鱼礁区、鮜门鸡心石东人工鱼礁区、鮜门芒屿岛人工鱼礁区、鮜门鸡心石西人工鱼礁区、三点金人工鱼礁区、头芦排人工鱼礁区、西帆石人工鱼礁区、大角湾东人工鱼礁区、大角湾西人工鱼礁区、南山岭人工鱼礁区、月亮湾人工鱼礁区、竹洲岛人工鱼礁区、放鸡岛人工鱼礁区、第一滩外海人工鱼礁区、茂名茂港区人工鱼礁区、硇洲东人工鱼礁区、南三岛东人工鱼礁区、硇洲南人工鱼礁区、新寮外人工鱼礁区、南三岛人工鱼礁区、徐闻西海岸人工鱼礁区、徐黄角人工鱼礁区、乌石人工鱼礁区。
  (七)休闲渔业区7个,功能区面积共55582.2公顷。
  重点休闲渔业区共3个,有万山游艇休闲渔业区、东澳岛马宗湾休闲渔业区、观鱼洲海域休闲渔业区。
  其它休闲渔业区共4个,有坪洲海域休闲渔业区、王府洲海域休闲渔业区、漭洲海域休闲渔业区、鸭姆排休闲渔业区。

Re: 廣東中心漁港、一級漁港名單

Aug 21st, '11, 20:18

农业部公布的广东省渔港名称表(1990年)

表2-4
 
序号
港  名
地  址
公布部门
公布年月日
公布文号  
1
汕头渔业基地
汕头市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2
广州渔业基地
广州市海珠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3
湛江远洋渔业基地
湛江市赤坎区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4
柘林渔港
潮州市饶平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5
三百门(汫洲)渔港
潮州市饶平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6
海山渔港
潮州市饶平县
农业部
1995.05.22
(1995)农渔函[1995]21号  
7
汕头港渔业港区
汕头市区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8
后江渔港
汕头市南澳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9
云澳渔港
汕头市南澳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10
达濠渔港
汕头市达濠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1
广澳渔港
汕头市达濠区
农业部
1995.05.22
农渔函[1995]21号  
12
南港港口渔港
汕头市澄海市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3
莱芜渔业港区
汕头市澄海市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4
海门渔业港区
汕头市潮阳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5
地都渔港
揭阳市揭东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16
靖海渔港
揭阳市惠来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17
资深渔港
揭阳市惠来县
农业部
1995.05.22
农渔函[1995]21号  
18
澳角渔港
揭阳市惠来县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19
神泉渔业港区
揭阳市惠来县
农业部
1995.05.22
农渔函[1995]21号  
20
湖东渔港
汕尾市陆丰市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21
金厢渔港
汕尾市陆丰市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22
甲子渔港
汕尾市陆丰市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23
碣石渔港
汕尾市陆丰市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24
乌坎渔港
汕尾市陆丰市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25
汕尾港渔业港区
汕尾市城区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26
马宫渔港
汕尾市城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27
遮浪渔港
汕尾市城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28
鲘门港渔业港区
汕尾市海丰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29
小漠港渔业港区
汕尾市海丰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30
大湖港渔业港区
汕尾市海丰县
农业部
1995.05.22
农渔函[1995]21号  
31
港口渔港
惠州市惠东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32
稔山(范和)渔港
惠州市惠东县
农业部
1995.05.22
农渔函[1995]21号  
33
盐州渔港
惠州市惠东县
农业部
1995.05.22
农渔函[1995]21号  
34
澳头港渔业港区
惠州市惠阳市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35
三门(大三门)渔港
惠州市惠阳市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90)农(渔政)字第7号  
36
东山渔港
深圳市龙岗区
农业部
1999.10.13
农渔发[1999]9号  
37
坝光渔港
深圳市龙岗区
农业部
1999.10.13
农渔发[1999]9号  
38
南澳渔业港区
深圳市龙岗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39
沙鱼涌渔港
深圳市龙岗区
农业部
1999.10.13
农渔发[1999]9号  
40
盐田渔业港区
深圳市盐田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41
蛇口渔业港区
深圳市蛇口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42
沙井渔业港区
深圳市南头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43
南头渔业港区
深圳市南头区
农业部
1993.02.24
(1993)农(渔政)函字第7号  
44
新湾渔港
东莞市虎门镇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45
新渔村渔港
东莞市虎门镇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46
先锋渔港
东莞市沙田镇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47
红峰渔港
东莞市虎门镇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48
新洲渔业港区
广州市海珠区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49
莲花山渔港
广州市番禺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50
新垦渔港
广州市番禺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51
横门渔港
中山市南朗镇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52
坦洲(大冲口)渔港
中山市坦洲镇
农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53
香洲渔港
珠海市香洲区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54
湾仔渔港
珠海市湾仔区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55
桂山(十五湾)渔港
珠海市桂山镇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56
万山渔港
珠海市万山镇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57
外伶仃渔港
珠海市担杆镇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58
庙湾渔港
珠海市担杆镇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59
三灶渔港
珠海市三灶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60
南水渔港
珠海市南水镇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61
荷包渔港
珠海市南水镇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62
井岸渔业港区
珠海市斗门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63
白腾头渔业港区
珠海市斗门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64
三虎渔业港区
珠海市斗门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65
天生河渔业港区
珠海市斗门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66
黄金渔业港区
珠海市斗门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67
矿山渔业港区
珠海市斗门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68
南门冲口渔业港区
珠海市斗门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69
沙堤渔港
江门市台山市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70
广海渔港
江门市台山市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71
横山渔港
江门市台山市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72
三洲渔业港区
江门市台山市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73
崖门渔港
江门市新会市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74
东平渔港
阳江市阳东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75
闸坡渔港
阳江市海陵区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76
对岸渔港
阳江市江城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77
江城渔业港区
阳江市江城区
农业部
1995.05.22
农渔函[1995]21号  
78
溪头渔港
阳江市阳西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79
河北渔港
阳江市阳西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80
沙扒渔港
阳江市阳西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81
博贺渔港
茂名市电白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82
东山渔港
茂名市电白县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83
水东渔港
茂名市电白县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84
陈村渔港
茂名市电白县
农牧渔业部
1987.10.10
(1987)农(渔政)字第7号  
85
博茂渔港
湛江市吴川市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86
王村渔港
湛江市吴川市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87
通明渔港
湛江市麻章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88
湛江港渔业港区
湛江市霞山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89
硇洲(淡水)渔港
湛江市硇洲镇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90
龙安渔港
湛江市东山镇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91
乾塘(三合窝)渔港
湛江市坡头区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92
大王庙渔业港区
湛江市南三镇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93
草潭渔港
湛江市遂溪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94
江洪渔港
湛江市遂溪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95
北潭渔港
湛江市遂溪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96
石角渔港
湛江市遂溪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97
乐民渔港
湛江市遂溪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98
下六渔港
湛江市遂溪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99
杨柑渔港
湛江市遂溪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0
黄略渔港
湛江市遂溪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1
山海港湾渔港
湛江市徐闻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2
角尾渔港
湛江市徐闻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3
三圹渔港
湛江市徐闻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4
海安渔业港区
湛江市徐闻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5
外罗渔港
湛江市徐闻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106
赤坎仔渔港
湛江市徐闻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7
三座渔港
湛江市徐闻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8
海康港渔港
湛江市海康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09
乌石渔港
湛江市海康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110
流沙渔港
湛江市海康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111
企水渔港
湛江市海康县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112
三吉渔港
湛江市海康县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13
龙头沙渔港
湛江市廉江市
农业部
1990.06.23
(1990)农(渔政)字第13号  
114
营仔渔业港区
湛江市廉江市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115
清城渔业港区
清远市清城区
农业部
1990.12.27
(1990)农(渔政)字第19号  
注:渔港名称用语的含义:  
  (1)渔港:主要为渔业生产服务和供渔业船舶停泊、避风、装卸渔获物和补充渔需物资的人工港口或者自然港湾。 
  (2)渔业港区:综合性港口中渔业专用的码头、水域、渔船专用锚地的总称。
  (3)群众渔港:主要为集体、个体等群众性渔业提供停泊、卸销渔获物和补给物资服务的渔港。
  (4)国营渔业基地:主要为国营渔业公司的渔业船舶提供停泊、修理、装卸渔获物和补给物资服务的渔港。通常国营渔业基地是渔产品加工、冷藏和渔船修造等配套设备比较完善的渔港。 
 
二、重 点 渔 港
  本省的重点渔港是指经国家批准立项建设的国营海洋捕捞渔业公司基地和经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一级群众渔港的港口或渔业港区。  
(一)国营海洋捕捞渔业公司基地  
  1987年海南建省之前,本省的国营海洋捕捞渔业公司基地共有4个,即汕头海洋渔业公司基地、广州市海洋渔业公司基地、湛江海洋渔业公司基地和国营南海水产公司基地。海南建省之后,除国营南海水产公司基地划归海南省管辖外,其余3个渔业公司基地仍属广东省。上述各个渔业公司基地的基本情况,本章第五节将作详细介绍。  
(二)国家一级群众渔港  
  按农业部有关文件的规定,群众渔港按其服务范围和吞吐能力划分为三级:几省(区、市)渔船共用或常有外籍渔船停靠,年卸港量在两万吨以上的为一级渔港;主要供本省(区、市)渔船使用,年卸港量在1万吨以上、两万吨以下的为二级渔港;一般属本县(市)渔船停泊,年卸港量在1万吨以下的为三级渔港。中央主要对一级渔港建设给予适当扶持,所需投资列入国家基建计划。但一级渔港建设应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有完整的港区总体建设规划;二是港权确定;三是地方配套资金、措施落实。  
  根据上述规定的条件要求,本省在1990年经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一级群众渔港的有:海门港渔业港区、甲子渔港、汕尾港渔业港区、港口渔港、蛇口港渔业港区、香洲渔港、崖门渔港、沙堤渔港、东平渔港、闸坡渔港、博贺渔港、湛江港渔业港区、企水渔港等13个,1999年农业部渔业局《关于调整国家一级群众渔港的批复》一文,对广东省(含深圳市)国家一级群众渔港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本省国家一级群众渔港仍为13个,分别是云澳渔港、海门港渔业港区、甲子渔港、汕尾港渔业港区、港口渔港、蛇口港渔业港区、沙堤渔港、东平渔港、闸坡渔港、博贺渔港、湛江港渔业港区、硇洲(淡水)渔港、企水渔港。两次共15个渔港。  
  1.云澳渔港  
  云澳渔港位于北纬23°24′、东经117°05′,地处南澳县云澳镇南台村。水产加工厂1间,年加工量0.2万吨。该渔港年吞吐量4万吨,1999年被农业部渔业局批准为一级渔港。  
  2.海门港渔业港区  
  海门港渔业港区位于北纬23°11′,东经116°36′。东北距汕头港27公里,有公路可通,西南水路距甲子75公里。  
  海门港渔业港区是潮阳县唯一的沿海渔港,始建于1963年,1990年被农业部确认为一级群众渔港,年吞吐量达到57.5万吨。该港位于海门湾东侧的练江出海口,港口东岸是海门镇,西岸是井都镇。  港内水域:水产品加工企业有30家,年鱼品加工量6000吨。  
  渔业生产:海门渔业港区2000年有捕捞渔船638艘、44240吨位、105775马力,海捕产量7万吨,产值2.6亿元。加上许多外港渔船前来本港卖鱼、补给,年进出港船数达3.48万艘次,水产品市场交易量8万吨,交易额3亿元。  
  3.甲子渔港  
  甲子渔港位于北纬22°50′,东经116°04′,所在地陆丰甲子镇。西与汕尾港相距90公里,东与汕头港相距110公里,与资深、碣石渔港东西相距各38公里和42公里。有公路通往陆丰县城(53公里),可连接汕头、广州等处。港湾的口门向西南。  
    800吨级冷冻厂1座,水产加工厂1家,年加工水产品1.8万吨, 1990年经农业部批准定为一级渔港。2000年港口吞吐量达23.5万吨,基中水产品5.9万吨。  
  本省甲子渔汛即以甲子渔港为中心,六七十年代,每年渔获物高达3~4万吨,本省各渔港同时还有福建等省一些渔船前来作业和卸鱼、补给、避风。以春汛为旺汛,渔汛期进入该港停泊补给渔船达700~800艘。到1995年,甲子镇渔业人口已达64203人,出海劳力8606人,本港渔船达389艘、41371马力,年产量30576吨;外港渔船205艘,年产量18288吨;总产量(登陆量)48864吨,产值235456万元。  
  4.汕尾港渔业港区  
  汕尾港渔业港区位于北纬22°46′,东经115°22′30″,地处红海湾东北部,所在地汕尾市区,是本省东部沿海的重要港口之一,是国家农业部1990年批准颁布的一级渔港。该港东距甲子渔港85公里,西距港口渔港60公里。有公路通海丰县城,并可连接通往汕头、深圳、广州等地的高速公路。水产加工厂10家、年加工量1.8万吨。港区年吞吐总量1782万吨,其中水产品6万吨。  
  该港外海即为汕尾渔场,六七十年代渔汛期外港渔船聚集在该港区生产的达400~500艘。到2000年,全港渔船已达1000多艘,总功率10万多千瓦,外港渔船300多艘。  
  5.港口渔港  
  港口渔港位于北纬22°34′、东经114°53′,所在地惠东县港口镇。东北距汕尾港50公里,西北距澳头港42公里,有公路通往惠东县城和惠州。  
  港口渔港是一个天然渔港,港门向西,南及东南方有大星山作屏障,水产加工厂5间,渔港年吞吐量5.58万吨,其中水产品0.3万吨。  
  该渔港的外海即为平海横、大星针、泥口等渔场,多为底拖网作业,也有围网作业,以秋汛为旺季。过去在渔汛期外港渔船到该港停泊的多达300~400艘,后因港口淤浅,外港渔船已少到,据统计,1975年全渔港有渔业人口7976人,劳动力2062人;有机帆渔船76艘、5648马力;风帆渔船48只、139吨;年捕捞产量5220吨,收购量2894吨。1996年年产量1.12万吨,收购量9042吨。  
  6.蛇口港渔业港区  
  蛇口港渔业港区位于北纬22°29′、东经113°55′,所在地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该渔港地处珠江口东侧的深圳湾北岸的蛇口湾上,面对香港九龙半岛,相距仅8公里,隔海相望,属边防前哨。有公路通深圳(30公里),水路距广州96公里,距香洲渔港45公里,经高速公路直达广州也很方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该渔业港区距珠江口和万山渔场较近。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港澳流动渔民常来该港停泊补给,最多时每日达800~900艘。据1975年调查,蛇口渔港三个渔业大队人口1200人,有机帆渔船19艘、3900马力、1010吨位,渔业产量3452吨,水产品收购量7500吨。另香港流动渔船的渔业人员1.02万人,机动渔船1050艘、1.15万马力。此外,本港另有养蚝的国营养殖场一个,蚝业大队两个,蚝民510人,每年产蚝约350吨。  
  7.香洲渔港  
  香洲渔港位于珠江出海水道下游右岸的珠海市香洲区香卢湾,中心位置北纬22°18′、东经113°35′,东隔珠江口与香港相距62公里,南与澳门陆路相距10公里,有高速公路通中山市石岐、广州,地处珠江出海要冲,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方便。  
   该港由于毗邻港澳,外海即为珠江口渔场,流动渔船经常来港停泊。据统计资料记载,1974年,本港渔业人口2958人,劳动力1513人,有机帆渔船56艘、7853马力,渔业产量10552吨,收购量7670吨;另流动渔船的渔业人口10259人,劳动力4706人,机动渔船1073艘、155153马力,交售鱼货量14294吨。1975年渔业产量和收购量分别为10948吨、8512吨。改革开放后,香洲渔港机动渔船和渔业生产迅速发展,本省外港和港、澳、台众多渔船常年到港进行补给、装卸、渔货交易和避风,年进出港渔船达4万多艘次,渔港年吞吐量13.5万吨,成为珠江口渔货交易的集散地。  
  8.崖门渔港  
  崖门渔港位于北纬22°13′、东经113°05′,所在地新会县崖南镇。东北距银洲湖3公里,东南距荷包岛28公里。有公路通新会县城(33公里)、江门(57公里),可接通广州等地。   
  该港港外有广阔崖门口、大襟口、荷包三浪、万山、广海口、沙堤口等中浅海渔场。一年四季均可生产。1974年全渔港渔业人口6053人,劳动力2927人;有机帆渔船92艘、6944马力;风帆渔船532只、1250吨位;渔业产量6834吨,收购量2369吨。1975年渔业生产量和收购量分别为6120吨、2100吨。  
  9.沙堤渔港  
  沙堤渔港位于上川岛西南方的沙堤村,北纬21°35′、东经112°43′,北距大陆的广海渔港约48公里,东距万山渔港105公里,西距闸坡渔港96公里,是台山的主要渔港。本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口门向西南,港湾近似袋形,可供大量船舶停泊。但港湾西南方向面临开阔的海域,缺乏掩护,西南季节风或台风旋转南向时波浪对港内的干扰很大,渔船需进入港内的避风塘才能避风。另一方面,该港港池较窄,港内有大量的养殖网箱占用港池、锚地,影响渔船进出港。  
   该港外海,即为著名的沙堤口乌猪围峡渔场,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捕捞作业。本港由于接近渔场,每年渔汛期外港渔船聚集在该海区作业的最多达1000艘,很多都来本港停泊补给。据统计,1974年和1975年,沙堤港的捕捞产量分别为4300吨、5350吨,收购量分别为6300吨、8055吨;渔业人口2400多人,出海劳力1400多人,有机帆渔船58艘、3351马力、1019吨位,风帆渔船116只、620吨位。改革开放后,除本县的渔船外,还有港、澳、台和省内外的渔船前来停泊,每天进出港的渔船达150艘次。  
  10.东平渔港  
  东平渔港位于北纬21°46′、东经112°12′,所在地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东距上川岛70公里,西距放鸡岛110公里,南距南鹏岛25公里,与闸坡渔港相距45公里,有公路通阳江,连接高速公路可通广州、湛江等地。  
  东平渔港包括旧港和新港两部分。水产加工厂两间,年加工量600吨。本港年吞吐总量为28.64万吨,其中水产品2.36万吨。  
  该港的外海,东至上川岛、西至放鸡岛、南至南鹏岛一带,水深在43米以内,均属沿岸渔场,过去,较小的渔船鲜拖、流刺网多在该渔场作业,较大的渔船如机帆、七榜等随渔汛期远至汕头外海、南澳岛东部、北部湾等渔场作业。1974年东平渔港渔业人口13991人,出海劳动力2953人,机帆渔船145艘、8597马力、2846吨位;风帆渔船143只、1554吨位。1974年和1975年,渔业产量分别为19668吨、2.1万吨;收购量分别为9437吨、9800吨。从80年代初开始,东平渔港根据渔业资源的变化,把向外海发展作为技术改造的方向,指导渔民积极发展具有稳性好、航速快、能进行多种作业等优点的标准化刺钓渔船,使中深海刺钓作业成为该港的主要作业方式。  
  11.闸坡渔港  
  闸坡渔港位于海陵岛西南部,即北纬21°35′、东经114°49′,所在地为阳江市闸坡镇,水路东距东平渔港45公里,西距博贺渔港65公里。有公路通阳江(45公里)与省公路干线相接,可通广州、湛江等地。港湾的北、东北、西南几个方向有炮台山和陆地掩护,南有蝴蝶洲小岛作屏障。口门在蝴蝶洲与炮台山之间,宽约900米,口门的轴线向西,对岸距离约15公里,其西南编南方向的对岸距离较大,约为230公里。  
  闸坡渔港从1959年开始至1999年经过五次扩建、两次改建、三次维修,总投资386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50万元,地方投资3515万元,1993年以后渔港建设都经过立项审批。2000年,渔港总面积304.5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70万平方米,陆域面积25.5万平方米。港池面积140万平方米,平均水深-2.1米,最大水深-3.9米,可停泊船舶1500艘,其中30总吨以上900艘、30总吨以下600艘。其他锚地面积1300万平方米,平均水深-6.45米,最大水深-9.6米,可停泊30总吨以上船舶100艘。航道长度1200米,平均水深-3.9米,最小水深-2.7米,主航道宽度120米,最小宽度80米,没有主要障碍物。突堤码头长度170米,面积0.204万平方米,防波堤和护岸堤长度分别为806米和1315米。港池回淤程度为6厘米/年,主要回淤物是泥和沙,最大潮差为3.92米,平均潮差1.56米。渔港可避热带气旋12级。  
  该港的外海,从海陵岛南至南鹏岛、西至放鸡岛、东至上川岛一带,水深在43米以内均属沿岸渔场,较小的渔船多在该海区作业,较大的渔船随渔汛期远至汕头外海、七洲洋、北部湾等渔场作业。该港为全省较大的渔港之一,70年代中期渔船数和渔业产量居全省各渔港前列。1974年渔业人口为13624人,出海劳动力3553人;有机帆渔船79艘、9345马力、3646吨位;风帆渔船154只、4839吨位。1974年和1975年的渔业产量分别为34663吨、33399吨;收购量分别为22299吨、23281吨。  
  80年代之后,外地渔船(包括港、澳、台渔船)进入闸坡渔港的逐渐增多。2000年闸坡渔港进出港船数达1.8万艘(次),其中本地渔船1.32万艘(次),外地渔船4800艘(次)。渔港有两个大型固定油库,每次最大可贮油7000吨。有6间冰厂和两艘制冰船,每次最大可贮冰2200吨,冷藏每次1050吨,渔港有两座油库和23艘大小供油船,每日可供油840吨。顺岸码头有3间冰厂和海上有6艘水船,日供水量为210吨,供油、供冰、供水、供电情况正常,完全可补给本港渔船和外港渔船生产需要。渔业通讯联络主要有电台、单边带、电话等。渔港年吞吐量65.67万吨,其中水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量30691吨,年交易金额6065万元。共有渔具加工厂11间,其中8间渔业机修厂,3间渔网厂。水产品加工厂1间,是闸坡鱼肝油厂,年加工量为100吨。修船厂两间,船排4个,上排最大吨位350吨。  
  12.博贺渔港  
  博贺渔港坐落在电白县博贺半岛,位于北纬21°30′、东经111°16′,水程东距闸坡渔港65公里,西南距硇洲岛90公里,有公路通电白县城水东,与广州至湛江的省公路干线相接。港湾的口门向南稍偏西,口门的东西两侧均为沙质海岸,渔港位于口门以内约5公里处。  
  博贺渔港从1975年开始至1999年经过5次扩建,1次改建,两次维修,共投资3059万元,其中地方投资939万元,集体(单位)投资2340万元。1993年经省八届人大议案要求疏浚博贺渔港,1998年立项实施。到2000年底,渔港总面积83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800万平方米,陆域面积32万平方米。港池面积360万平方米,平均水深-3.2米,最大水深-5.5米。可停船数1000艘,其中30总吨以上500艘、30总吨以下500艘。其他锚地面积440万平方米,平均水深-4.5米,最大水深-8米,可停30总吨以上船舶100艘、30总吨以下船舶200艘。航道长7400米,平均水深-5.5米,最小水深-2米,主航道宽120米,最小宽度60米,主要障碍物是礁石。护岸堤长度1721米,为石堤结构。港池回淤程度为6~8厘米/年,主要回淤物是悬沙物质。最大潮差2.91米,平均潮差1.75米。渔港可避10级热带气旋。  
  博贺渔港贮备补给能力有3座油库,21艘小型油船,总贮油量3700吨,日供油量500吨;有4间冰厂,每次最大贮冰量1800吨,冷藏每次1500吨;有一间自来水厂和10艘供水船,日供水量4000吨。供油、供水、供冰、供电情况正常,完全可以满足本港渔船和外港过港生产渔船的需要。渔业通讯联络主要有渔业电台、单边带、对讲机和电话。渔港年吞吐量88万吨,其中水产品10万吨,其他78吨,鱼市场年交易量8万吨,年交易金额4亿元。全港有渔具加工厂16间,其中渔业机修厂13间,网具厂3间。有水产品加工厂4间,年加工量6300吨。有修船厂4间,船排(坞)两个,上排最大吨位500吨。  
  博贺渔港的外海从放鸡岛至硇洲岛一带均属近海渔场,本港及不少外港渔船都到该渔场生产,并进入本港装卸渔获物,补给渔需物资以及进行船舶维修保养,从而使本港成为全省较大的渔港之一。1974年,渔业人口为11017人,出海劳动力3707人;有机帆渔船64艘、7670马力、3571吨位;风帆渔船175只、6370吨位。1974年和1975年,捕捞产量分别为31750吨、34376吨;收购量分别为21800吨、24876吨。1979年之后,博贺渔港海洋捕捞生产发展较快,至2000年,机动渔船已达近千艘、14万马力,年产量超过10万吨。2000年以后,每年进出港船数达1.68万艘(次),其中本地渔船13440艘(次),外地渔船3360艘(次)。港口年吞吐总量88万吨,其中水产品达10万吨。  
  13.湛江港渔业港区  
  湛江港位于雷州半岛东北侧,介于东海岛、南三岛和西侧大陆之间。是集商港、军港和渔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主管机关是湛江海事局。湛江港渔业港区位于湛江港中部西侧的霞山区群众渔业基地东侧,中心位置北纬21°11′、东经110°25′,南北长555米,东西宽380米,港区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  
  因此,每年有本港籍渔船和包括粤西、海南、广西及港澳等地的外港籍渔船2.5万艘(次)进出和停泊于渔业港区,年吞吐总量6.15万吨,其中水产品2.05万吨。  
    14.硇洲渔港(淡水)  
  硇洲渔港位于湛江市硇洲岛西南部,北纬20°55′、东经110°35′,扼广州湾的门户,是广州、湛江、海南岛间海运交通要冲。本港距博贺渔港43.2海里,距海南岛清澜港81海里,距湛江市霞山区25海里,距东海岛东南码头4海里。港的口门向西,面对雷州半岛,港湾呈狭长形。  
 有水产加工厂9家,年加工量1.6万吨。渔港年吞吐量7万吨,其中水产品3.1万吨。  
  硇洲岛外海是近海的良好渔场,离著名的海南岛东部的七洲洋铜鼓渔场也近。硇洲岛周围礁盘盛产鲍鱼、龙虾、海参等海珍品,附近海域盛产黄花等优质鱼类。1975年渔业人口16860人,出海劳力3105人;机帆渔船100艘、5302马力、2054吨位;风帆渔船345只、2448吨位。    
  15.企水渔港  
  企水渔港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的海康县企水镇内,即北纬20°35′、东经109°45′。水路北距江洪渔港32公里,南距流沙渔港47公里,西距北部湾的涠洲岛70公里。陆路有公路通海康县城。港湾的东侧为陆地,西侧为南北向的沙洲,形成口门和港池,口门向西南偏南,港湾呈狭长形。  
  有水产加工厂6间,年加工量两万吨。全港年吞吐总量11万吨,其中水产品5万吨。  
  该港的外海为著名的北部湾渔场,多为底拖网作业,每年以秋汛为旺汛,历年渔汛期,除本地渔船外,外港有不少渔船前来停泊补给。1974年,本港渔业人口5161人,出海劳力1879人;机帆渔船38艘、3865马力、1727吨位;风帆渔船143只、1382吨位。1974年渔业产量和收购量分别为1.02万吨、6934吨;1975年渔业产量和收购量分别为11840吨、8041吨。改革开放之后,企水渔港渔船不断增加,生产不断发展。随着渔港建设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各项设施的不断完善,企水渔港将逐渐成为北部湾功能比较齐全的中心渔业基地港。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