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江澤民建國家大劇院如巨墳過去幾十年,中共每朝當政者為各自目的,在天安門四周大興土木,蠶食和破壞天安門景觀,特別是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不顧專家學者反對,耗巨資在人民大會堂旁興建國家大劇院,狀如墳墓,敗壞長安街景觀,至今仍受詬病。
江澤民時代興建的國家大劇院形如巨墳,與京城環境極不協調。美聯社
風格迥異 朱鎔基一度叫停
中共 1949年建政後,經 10年拓建,始建成長 880米、寬 500米的天安門廣場,它的寬闊與氣勢乃世界各國的首都廣場望塵莫及,兩側先後建成人民大會堂和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人民英雄紀念碑居中,與天安門城樓渾然一體,被稱為最佳搭配。
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接班人華國鋒,在廣場南側興建毛主席紀念堂,置放毛遺體供人瞻仰,紀念堂風格雖與四周配襯,但佔去廣場近三分之一的面積,令廣場面積大大縮小。近年,內地民間曾有呼籲,要求將毛遺體搬走,將紀念堂位置還給民眾。
江澤民執政後, 2001年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賈慶林為擦他的鞋,在人民大會堂旁興建國家大劇院,並採用法國建築師安德魯( Paul Andreu)設計方案。因方案完全是西方理念,形如巨蛋,被北京市民指為巨墳,與天安門和長安街建築風格迥異,遭建築學界強烈反對。
其時,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多位院士在內, 140多名專家學者們聯名上書反對方案,獲時任總理朱鎔基支持,工程一度擱置。但賈慶林在江澤民支持下,最後仍採用巨蛋方案,並耗資 30多億元人民幣,於 2007年建成國家大劇院。有消息指,朱鎔基曾發誓,決不去國家大劇院看戲。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