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討論同優秀網文轉載
Oct 9th, '09, 16:09
米勒解構
偷運手稿出國 拒效力秘密警察
米勒被譽為羅馬尼亞獨裁者壽西斯古治下的良心文學家,把獨裁統治下的艱苦生活,用生動文筆揭露出來。她從沒想過會贏甚麼獎項,只是我手寫我心,對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發聲明說:「我感到很驚訝,至今仍然無法相信。我此刻真的不知說甚麼話。」
米勒由出生至成長,都過得陰暗。她 1953年 8月 17日,在羅馬尼亞出生。父親是德裔人,曾當德國納粹黨衞軍。二戰後,母親被送到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勞改營。 1973年至 1976年,她在蒂米什瓦拉大學讀德文和羅馬尼亞文學,畢業後在一間機械工廠擔任繙譯員。但秘密警察看中她,要她替當局工作,她拒絕,結果工作不保。
個性硬朗的米勒,靠教幼稚園和向私人教授德語餬口,之後投身寫作。 1982年推出處女作,是短篇故事《低地》,卻遭當局審查,要將手稿偷運到德國才出版。她在作品中批評壽西斯古,秘密警察經常滋擾她,甚至向她發死亡恐嚇,迫使她 1987年隨丈夫瓦格納( Richard Wagner)移民到西德。
在西德,她可全情投入寫小說、散文和作詩。 1986年出版並於 1989年繙譯成英文的《 The Passport》、 2001年有英譯本的《 The Appointment》,都以一名女子遭秘密警察傳召問話下作背景,寫出她對共產極權的焦慮不安。儘管壽西斯古倒台 20年,米勒依然以獨裁政權作背景,她解釋只因「德國的簡樸生活始終無法抹去我過往經歷」─遭極權迫害的經歷。
美聯社
Oct 9th, '09, 16:16
極權統治 窮奢極侈
壽西斯古自取滅亡壽西斯古 1965至 1989年統治羅馬尼亞,下台時身兼共黨總書記和國家總統,當權期間實施獨裁統治,大搞個人崇拜,走極端民族主義路線,在國人打壓異己,透過秘密警察監視國人,嚴控公眾言論及傳媒,對反對聲音零容忍。個人權力為大,壽西斯古不理民間疾苦,國人捱飢抵餓的時候,他和妻子過着窮奢極侈的生活,甚至斥巨資興建現時的國會大樓,掏空國庫。
下令開槍鎮壓
1989年 12月,當局企圖以煽動種族罪名為理由,驅逐一名匈牙利牧師,觸發示威。示威之後演變成反壽西斯古示威,蔓延羅馬尼亞全國多個城市,但大獨裁者壽西斯古竟下令開槍鎮壓,血腥殺害數百人。但那裏有鎮壓那裏有反抗,暴政嚇不退群眾,群情更是洶湧。壽西斯古夫婦最終乘直升機逃離總統府,結果被拘捕, 12月 25日在軍事審訊被判種族滅絕、非法斂財等罪名成立,同日被槍決。本報記者
壽西斯古 1989年 12月 21日在共黨總部露台發表講話,企圖平息民憤,但最終仍被推翻和處決(圖)。美聯社
Oct 9th, '09, 16:21
今年諾獎女性大豐收
米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女性來說,別有意義。她不但是歷來第 12位女文學獎得主,更是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公佈以來第四位女得獎者,打破了 108年來女人取得最多獎項的紀錄,令今年成了諾貝爾獎女得獎人的豐收年。
居禮夫人兩度獲獎
諾貝爾獎自 1901年頒發以來,獲獎者大多是男性,截至昨天,男得獎者有 760人, 39名女性獲過 40個獎項,當中居禮夫人( Marie Curie)是唯一獲獎兩次的女得獎者。女性在諾貝爾獎項,從未試過像今年那樣光芒四射,有四人獲獎,打破了 2004年有三個女人獲諾獎的舊紀錄。
除了米勒,今年獲諾獎的女性,還有同獲醫學獎的布萊克本( Elizabeth Blackburn)和格雷德( Carol Greider)及化學獎得主約納特( Ada Yonath)。至於 2004年,美國女科學家巴克( Linda B. Buck)取得醫學獎,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 Elfriede Jelinek)獲文學獎,肯雅環保主義者馬塔伊( Wangari Maathai)獲和平獎。
過去 108年,女小說家和女科學家先後獲得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但始終未有女人取得經濟學獎,女經濟學家能否取得零的突破,還看下周一經濟學獎結果公佈。今年是否有女人取得和平獎,今天(周五)會揭曉。
德新社
歷屆文學獎女得主
2009年 米勒( Herta Mueller)
2007年 萊辛( Doris Lessing)
2004年 耶利內克( Elfriede Jelinek)
1996年 希曼斯卡( Wislawa Szymborska)
1993年 莫里森( Toni Morrison)
1991年 戈迪默( Nadine Gordimer)
1966年 薩赫斯( Nelly Sachs)夥拍男作家阿尼奧( Shmuel Agnon)
1945年 米斯特拉爾( Gabriela Mistral)
1938年 賽珍珠( Pearl Buck)
1928年 溫塞特( Sigrid Undset)
1926年 德萊達( Grazia Deledda)
1909年 拉格勒夫( Selma Lagerloef)
Oct 9th, '09, 16:26
文學得獎名單防外洩 代號稱呼候選人瑞典皇家學院每年都將各諾貝爾獎項候選名單保密,但去年文學獎得獎人選外洩。曾在軍方情報機關任職的學院常任秘書英格倫( Peter Englund)表示,今年採取了多項措施防止資料外洩,但他拒絕透露詳情。
傳統上,學院成員在電郵中或在公眾地方討論候選人時,都會用代號稱呼,像 2005年得獎人品特( Harold Pinter)的代號是哈利波特( Harry Porter)、前年得獎人萊辛( Doris Lessing)叫 Little Dorrit。
但無論有甚麼保密工夫,都難阻提名人外洩,有丹麥教授就自爆提名了美國詩人卜戴倫。美聯社
05年得獎人 Harold Pinter(圖)被稱為哈利波特。
過去五屆文學獎得主
2008年 克萊齊奧( 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
•作品是文學新開端,有詩意的創新,感性的癡迷,對文明主宰的人性上下求索
2007年 萊辛( Doris Lessing)
•小說以懷疑主義、激情和想像力,審視被割裂的文化
2006年 帕慕克( Orhan Pamuk)
•小說追求故鄉憂鬱靈魂的同時,展現文明衝突和交錯新象徵
2005年 品特( Harold Pinter)
•劇作擅長將殘暴和平凡事物湊合在一起,強迫觀眾進入充滿壓迫感的密封空間
2004年 耶利內克( Elfriede Jelinek)
•小說揭露人性陰暗面,《鋼琴教師》赤裸裸地探索性與暴力、偷窺狂和虐待狂的病態《蘋果》資料室
Oct 9th, '09, 16:43
香港《太陽報》
德國女作家 奪文學諾獎【綜合外電報道】瑞典文學院宣布,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羅馬尼亞裔的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奪得。瑞典文學院指米勒作品兼具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一無所有、無所寄託者的境況。這位作家早年因批評鐵幕政權而遭到迫害,她今次奪得諾獎,反映評審的政治取向。
「我很震驚,現在仍難以置信。我目前不能再說甚麼。」五十六歲的米勒昨日透過出版社,發表了簡短的得獎感受。米勒生於羅馬尼亞巴納特的德語小鎮,畢業後在一家機械廠任翻譯,後因拒絕當秘密警察的線人而遭革職,並不斷受到當局滋擾。她在一九八二年寫下短篇小說集《低地》,但在羅馬尼亞遭到審查。這部處女作的無刪減原裝版被偷運到德國,兩年後於當地出版。
從羅馬尼亞移居德國
米勒同年亦在羅馬尼亞發表《暴虐的探戈》,在這兩部作品中,她描寫了一個德語小鎮的腐敗和壓迫。羅馬尼亞很多出版社不敢碰這些作品,反而德國出版社十分歡迎。米勒亦因公開批評政府而被禁止出版。一九八七年,即壽西斯古政權倒台前兩年,她與丈夫移居德國,現居柏林。她在一九九五年起成為德國語言和詩歌科學院成員,著作包括小說、詩歌和隨筆。
評審之一的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恩隆德盛讚米勒:「她寫的東西都有股不可思議的力量,有種十分獨特的風格。」雖他否認今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米勒,是刻意紀念鐵幕政權倒台二十周年,但連米勒的出版社亦表示:「這顯示大會認同米勒這位作家,共產主義非人性一面不會被遺忘。」米勒前年曾在報紙專欄直指壽西斯古是只有四年級學歷的暴戾者、史太林之後最邪惡的獨裁者、個人崇拜可與北韓匹敵。
米勒的父親在二戰時曾為德國黨衞軍効力,戰後大量羅馬尼亞人被流放蘇聯,米勒的母親就在其中,被送往勞改營勞役五年。米勒新作《呼吸擺動》,就描寫了這批流放者的生活,成為本年度德國圖書獎的提名作品。http://the-sun.on.cc/cnt/china_world/20091009/00423_001.html (有片)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