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乐平大旗头
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古建筑群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是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它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该村是一个方形的布局规整建筑群,总面积10000平方米。全是姓郑的一个家庭聚居,故又名郑村。
该村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晒坪、广场、池塘兼备,聚族而居,布局协调,风格统一。建筑群均采用硬山顶锅耳式封火山墙,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
村内的“
古锅耳屋群”现存的清末民居约有200余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因屋墙形似铁锅之锅耳而得名。整条村统一兴建,规划整齐,部分大宅更以双层花岗岩石筑成,中间夹有铁板、铁枝。其坚固程度,耗资之大,构思之巧,令人叹为观止。置身其中,追古抚今仿如时光倒流,令人流连忘返。
最突出的一座建筑是"振威将军家庙",主人是清代的一员武将。家庙前临半亩方塘,汇集整个村的地下水,取四水归塘之意。塘基砌以石坎,突出部分形如壶嘴,塘边建一个笔形古塔,名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3尺许,形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形成一组"文房四宝"的景观。该村的建筑群密集而规整,内部布局是当地常见的三进深院落,外部以小巷分隔,纵横交错如棋盘。内巷均以条石铺砌,排水眼都统一凿成钱眼的模样,排水孔下连"渗井",泄入暗渠,流进池塘,地下排水系统相当合理。
全村建筑分三部分,村头为象征“文房四宝”的文塔、水塘、地堂、大地,村前为郑氏宗祠、建威第、郑氏亲祠和振威将军家庙及宽阔的麻石广场、水井,其后是住宅区。整个建筑群为水磨青砖建筑,巷道全为花岗岩石板铺砌。其建筑、排污、防盗、逃生等方面的规划相当合理,令人称奇。据悉,该村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现在村里面还有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牌匾。
大旗头村是位于广东省三水市乐平镇的古建筑群,是粤中地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现已被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第一批12个名村之一)及国家历史物质文化遗产。
大旗头古村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这条古村是清光绪兵部尚书衔、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和四子及家族的故宅。郑绍忠生前颇得慈禧太后器重,1894年当其六十大寿时,慈禧赐寿仪。2003年10月9日大旗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授予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该村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二廊”式。前临半庙方扩,扩基砌以石坎,突出部份状如壶嘴;扩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宫”之意。
大旗头村的建筑群密集而整齐,小巷纵横,棋盘式的建筑布局具有便利交通,又有防火通道的作用。每小巷建有闸门楼,是防盗设施。
大旗头村的下水道排水系统非常合理,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由“渗井”泄入暗渠,经暗渠全部排入水扩。小巷全部以条石铺砌,方便清理暗渠和疏浚作下水道。
大旗头村的房堂全部建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分房”过程,这体现了粤中民居的家族繁衍的历史。随着一房一房分下去,每分一房人建一幢房屋建了房屋又建祠堂,家庙,久而久之,形成一片整齐、统一、密集的村落建筑群组。 整个古建筑面积约有14000平方米,是清代的水师提督郑绍忠建的,村里面还有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牌匾。
- Attachme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