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港澳反支殖新訊
Oct 18th, '09, 02:40
或成首位遭廉署調查特首
【本報訊】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昨日要求廉政公署介入調查曾蔭權涉利益衝突事件。據了解,廉署認為只要有足夠資料,便可調查任何貪污指控,意味曾蔭權或會成為首名遭廉署調查的特首。廉署發言人拒絕評論個別事件。
梁國雄昨表示,慳電膽事件清楚反映曾蔭權涉及利益衝突,明顯是「自己人益自己人」,遂決定向廉署投訴,要求廉署介入調查,「曾蔭權明知呢樣嘢會益佢親家,佢應該喺行政會議申報,或者話畀(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聽,但佢冇做到」。梁引述廉署職員稱,要向廉政專員湯顯明提交報告,才能知道是否接受投訴。
蓄意疏忽屬違法
目前普通法、《基本法》及去年立法會通過的《 2008年防止賄賂(修訂)條例》均可規管特首的行為。以今次慳電膽事件為例,廉署可循普通法中「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行調查曾蔭權。
根據終審法院對前高級警司冼錦華案的判詞,公職人員在與職責有關的情況下,蓄意作出或不作出某些行為,便構成行為失當,例如蓄意疏忽或不執行其職責等,但又不能提出合理辯解。法庭又會就被告的公職、涉及職責的重要程度、涉及行為的性質及失當程度等因素作考慮,如涉案行為屬嚴重失當,即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最高可被判入獄 7年。
若涉貪污可彈劾
廉署調查後,若有理由懷疑特首或已干犯《防止賄賂條例》罪行時,亦可將個案轉介律政司司長研究。若律政司司長有理由懷疑特首干犯貪污罪行,可將相關事宜轉介立法會。立法會考慮是否根據《基本法》第 73條採取行動,即由全體立法會議員四分之一聯合動議,指控特首有嚴重違法或瀆職行為,便可委託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組成獨立的調查委員會跟進調查事件。
如委員會認為有足夠證據構成指控,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便可提出彈劾法案,然後報請中央政府決定是否罷免特首。
Oct 18th, '09, 02:44
拆局
嚴人寬己 政治敏感度零蛋
特首曾蔭權以合乎現行利益申報制度為藉口,死撐未有申報姻親關係完全沒有問題。不少政界人士認為,曾蔭權經常要求下屬提高政治敏感度,要掌握民意,卻完全不了解公眾要求政府高官、特別是特首應有更高政治道德操守,反過來拿沒有違規做「擋箭牌」,令人無法接受。
有立法會議員指出,由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到近日梁展文退休後出新世界高職引發的政治風暴,政府官員均以程序沒有問題作解釋,但民意及輿論完全無法接受,顯示公眾要求政府官員應有更高政治道德操守。
枉自稱「政治家」
他補充,合乎制度並不一定代表沒有錯,必須同時考慮政治因素及民意反應,「唔係冇違反制度就代表可以做,曾蔭權自己都成日講要考慮民意,唔係使乜引入副局長同政治助理?佢自己使乜搞政治化妝術?係咁做民調?」
最諷刺的是,從競逐特首起自稱「政治家」的曾蔭權,今次竟完全沒有考慮民意反應,出問題後反而以沒有違規作擋箭牌,相信何市民也無法接受,「親家係『慳電膽大王』,你又提出送慳電膽消費券,係市民都覺瓜田李下,但佢自己反而覺得冇問題,有冇人會接受?」
本報記者
Oct 18th, '09, 02:47
高官護主 邱騰華「攬上身」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被揭發涉嫌向姻親輸送利益,引起公眾嘩然,負責環保政策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將責全部「攬上身」,指慳電膽現金券建議由環境局提出,事件中環境局「責無旁貸」。
邱騰華昨日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時,滙報施政報告的相關政策措施,議員甫發問即炮轟他未有主動解釋特首在慳電膽現金券事件涉及利益輸送。邱指是環境局提出建議,其間特首與其他官員曾參與討論,達成派發慳電膽現金券決定,又稱環境局在事件中責無旁貸。
唐英年:毋須申報
民主黨議員劉慧卿要求邱騰華交代特首在商討政策,以及行政會議討論期間有否作出申報。邱騰華未有正面作答,只強調政府有申報機制。其後陳偉業再質疑,「局長都唔知道特首有冇申報?」邱承認特首個人申報的事項,不能代他回覆。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早上出席電台節目時替特首辯護,指市面上有很多慳電膽供應商,政府政策公平公正,公眾利益是唯一考慮,政府也有利益申報機制;由於特首非受益人,故毋須申報利益。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出席立法會會議時稱,政府必須提供公平競爭環境,不會為個別公司提供方便。
Oct 18th, '09, 02:56
回收配套不足 被轟黑箱作業
政黨促撤回慳電膽券【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宣佈向每個住戶派發 100元慳電膽現金券,引發涉嫌向姻親輸送利益的政治風波。慳電膽券政策引致電費每度調高 0.5至 0.6仙、回收配套未盡全面等憂慮,各政黨昨紛紛要求政府考慮收回政策,或將政策擴闊至其他環保產品。環保組織則建議政府定出取締鎢絲燈泡的期限,達到既避嫌又環保的效果。記者:蔡建豪、麥志榮、蔡朗清
政府派發慳電膽現金券政策出爐後,住戶需多付電費讓兩電收回成本,已引起廣泛不滿,加上特首涉嫌輸送利益的醜聞,令社會更添疑問。公民黨立法會議員余若薇直言對政策弄巧反拙、令有需要的市民未能受惠感到遺憾,昨日已去信特首曾蔭權,希望他採納該黨的綠色經濟建議,優化原來的慳電膽券政策。
公民黨建議政府向全港住戶派發 2,000元的綠色經濟券,在慳電膽以外提供更多選擇,購買慳電插蘇、拖板、熱泵或太陽能熱水器等節能家電。余若薇認為建議可避免電費加價,也可剔除特首存在利益衝突的指控。
學者恐演變環保災難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期間,社民連議員陳偉業直接質詢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是否考慮現階段撤回派發慳電膽現金券建議。陳偉業炮轟現金券令電費增加,令全港市民受影響,環境局推出政策前,應搜集各慳電膽供應商市場佔有率及利益等分析數據,而非現在的黑箱作業、全無透明度。
處理棄置慳電膽也是另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許樹源警告,政府貿然推出慳電膽現金券計劃,聲稱慳電膽環保,其實只計算節省的耗電量,卻完全忽略了處理棄置慳電膽所需成本,若未有完善配套,最後可能成為環保災難。
許樹源解釋,慳電膽壽命完結後,需要回收處理有毒的水銀及電子廢料,但本港現時回收慳電膽的系統並不完善,大部份市民不清楚回收地點。即使政府可改善回收系統,亦無法處理慳電膽內的水銀。現時全港唯一可處理水銀廢料的青衣化學品處理中心,每年只能處理 80萬個慳電膽。若消費券計劃令慳電膽用量激增,估計每年需回收處理近 1,000萬個慳電膽,大大超出青衣處理中心的容量。未能妥善處理的慳電膽,最終可能全部棄置在堆填區,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立法會議員昨宴請政府高官,曾蔭權(左)及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右)同坐一桌。
李家皓攝
澳洲直接派發慳電膽
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前提下,環保組織近年一直主張政府立法取締鎢絲燈泡。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指出,不少國家已經或準備停用鎢絲燈泡,政府若肯立法劃定取締鎢絲燈泡的死線,市民自然會轉用更節省能源的慳電膽。他指出仍有很多方法達到既環保又避嫌的效果,外地也有不少推廣使用慳電膽的成功例子,如澳洲直接向每個住戶派發一個慳電膽;上海則向比之前一年節省能源的住戶,派發兩個慳電膽作獎勵。
Oct 18th, '09, 02:59
03年電線槽改建 規定用貴價膠管
七成學校幫襯特首姻親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被翻舊賬,有人懷疑早於 03年他已向姻親莫錦泉輸送利益。有參與學校工程的人士指出,當年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與莫結成姻親後,政府工程便改用昂貴逾一倍的塑膠槽管代替傳統鐵喉槽管,安裝電腦及電線等,莫的公司是本港主要塑膠槽管供應商。
莫獨家代理一種膠管
一名參與政府工程逾 10年的人士向本報稱,以往政府包括學校均使用價廉的鐵喉槽管安裝電腦及電線。但 03年曾蔭權長子曾慶衍與莫錦泉的女兒莫蔚淇結婚後,同年建築署便規定所有學校的電線和電腦改建工程,均需改用價格高昂的塑膠槽管。
本港市面的塑膠槽管由三間主要公司供應,包括 Dietzel Univolt、 MK、 Tehalit,其中 Dietzel Univolt由莫錦泉開設的超滿有限公司( Supermoon Ltd)獨家代理。
該人士稱,除了外表較美觀,塑膠槽管與鐵喉槽管無太大差別,兩者同具防火等功能,但塑膠槽管昂貴一倍以上,「連工包料,以每米計算,塑膠管平均要 80至 100蚊,但鐵管只係要 30至 40蚊。」而且塑膠槽管必須裝設原裝配件,「例如入牆電插頭,一個就要 10蚊,但鐵喉槽管就可以用其他牌子,一個只係 1蚊。」
他指出,所有政府工程均由建築署制訂工程物料要求,據他了解,現時六至七成學校工程均使用 Dietzel Univolt塑膠槽管,他懷疑曾蔭權向姻親輸送利益,「坦白講,原本我都唔係太為意,但爆出慳電膽事件後,令我懷疑政府改用塑膠槽管都係特首益親家。」
建築署:無訂明牌子
建築署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自九十年代後期,該署開始在學校工程使用 PVC線槽和導管。但該署只會在標書中訂明物料的規格及效能要求,並不會訂明任何牌子,承建商投標時可自行選擇物料。建築署強調,沒有與 Supermoon有任何合約上的交往,也不會參與承建商選擇物料供應商的過程。
Oct 18th, '09, 03:16
因減得加
利潤跌 兩電加價有藉口
施政報告提出強迫市民買慳電膽的計劃,學者都批評計劃難於監管及不公平。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更擔心,市民被迫用慳電膽,用電量下降令兩間電力公司收入減少,反而會成為兩電加價的藉口。
利益分配不平均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批評,由兩電向住戶派發慳電膽現金券,之後再每度電調高 0.5至 0.6仙收回成本,「完全冇問過市民係咪願意,根本係搵市民笨。」更令人擔心的是,當市民全部被迫改用慳電膽,令耗電量大降,兩電就會以收入下降為藉口,按准許利潤再次加價,市民完全得不到任何好處。政府應該先計算全民使用慳電膽後用電量的轉變,與兩電先就是否加電費達成協議,然後諮詢市民是否願意接受。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由兩電派慳電膽現金券確有問題,政府及公眾無從監管兩電會否獲益,例如膠袋稅都是由超市代收後轉交政府,不會由超市自行處理。而且市民用慳電膽是為了省錢,如果又容許兩電加電費,便會削弱慳電膽的吸引力。
中文大學財務學碩士課程主任蘇偉文指出,慳電膽計劃可令社會整體得益,但利益分配並不平均,大部份家居的耗電量應會減少,但部份早已使用慳電膽的大公司及大型食肆,卻不能因計劃而進一步節省用電,反而會因電費加價而增加開支。
本報記者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