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潔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88年3月 至 1998年3月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
1987年6月 至 1997年11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86年3月 至 1988年3月
性別 女
政黨 中國民主促進會
籍貫 廣東台山
出生 1905年9月12日
大清廣東省廣州市
逝世 2011年1月9日 (10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配偶 嚴景耀 (已歿)
學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學碩士
經歷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常務委員
(1956年-1979年)
北京市副市長
(1979年-1983年)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
(1979年10月-1987年6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983年6月-1998年3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5年12月-1990年4月)
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6年3月-1988年3月)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
(1987年6月-1997年11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88年3月-1998年3月)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
(1988年10月-1993年1月)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
(1997年11月-2007年12月)
雷潔瓊(1905年9月12日-2011年1月9日),曾用名潔群,生於廣東省廣州市,祖籍廣東省台山縣。中國著名社會學家、法學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學碩士,北京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社會學,法學,中國人口、婦女、婚姻、家庭、社會保障、老齡問題等。
雷潔瓊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市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燕京研究院名譽董事長,中國老教授協會名譽會長。在民進第七屆五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主席;後連任第八、第九屆中央主席;曾任全國政協第六屆副主席,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執委、副主席等職。
目錄
[隱藏]
1 早年生涯
2 民國期間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4 社會活動
5 家庭生活
6 主要著作
7 參考文獻
8 外部連接
早年生涯
雷潔瓊1905年9月出生於廣州。祖父雷嵩學早年因家境貧寒去美國打工,多年後轉為經商。父親雷子昌留在國內讀書並考取了清朝舉人,後任律師兼報社編輯;因受到維新改良主義的影響,思想開明。所以,雷潔瓊從小就有大量閱讀書籍的習慣。
1913年,她考入廣東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小學部,一直讀到該校師範預科。五四運動時期,曾任該校學生聯合會的宣傳部長參加學運,走上街頭。後在廣州聖希理達教會學校學習英語。[1]
1924年,雷潔瓊赴美國求學。先在加州大學修化學工程,後轉史丹福大學選修遠東問題方面的課。最後在南加州大學以論文《美國華僑的第二代》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並榮獲留學生優秀成績銀瓶獎。[1]
民國期間
1931年回國後,雷潔瓊受聘到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期間她經常帶領學生深入民間進行社會調查,並發表了《平綏沿線天主教會概況》、《兒童福利問題》等有影響的文章,甚至提出過「節制生育」。[2]
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雷潔瓊是燕京大學唯一參加這次遊行的女教師。她和學生們一起,走上街頭,反對日本侵略者[3]。
抗日戰爭爆發後,雷潔瓊辭掉燕京大學的工作,來到江西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婦女運動。她一邊組織培訓婦女幹部,一邊著書辦刊,發動群眾參加抗日。在江西工作期間,雷潔瓊歷任中華民國江西省婦女指導處督導主任,江西省地方政治講習院婦女班主任,江西省婦女生活改進會顧問,江西省傷兵管理處慰勞課上校課長,江西省戰時婦女幹部訓練班主任等職,並曾任江西泰和中正大學。因此,她也結識了許多政界人士,如許德珩、周恩來、蔣經國等。[4]
1941年5月,她離開江西回到上海淪陷區,受聘為上海東吳大學教授,併兼任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華東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1] 同年,雷潔瓊和社會學家嚴景耀結婚。
抗日戰爭勝利後,雷潔瓊重返燕京大學任教。當時雷潔瓊夫婦經常參加上海文化界和工商界人士組織的「星期二聚餐會」。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愛麥虞限路(現紹興路)中國科學社,馬敘倫、許廣平、趙朴初、鄭振鐸等文化界人士與王紹鰲等工商界人士共同發起並創建中國民主促進會。[2]
1946年6月23日,41歲的雷潔瓊作為最年輕的代表,隨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組成的「赴京和平請願團」,在到達南京下關車站時,代表團遭到反對人士的毆打攻擊,雷潔瓊身負重傷[3]。1949年1月,應中共中央之邀,雷潔瓊赴西柏坡訪問,併到拜會了毛澤東和中共其他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6月,雷潔瓊在北京出席了新政協會議,並參與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籌建人之一。1952年起,雷潔瓊擔任北京政法學院副教務長兼教授。
1957年反右期間,她未受直接的衝擊,但許多朋友殃及。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夫婦與政法學院師生一起下放農村改造。[2]
1972年被周恩來點名調回北京,夫婦倆轉任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因無課可教,工作以翻譯資料為主。1976年71歲出任北京市副市長,主管民政、民族和宗教工作。1982年,她主導恢復了北京大學的社會學系,併兼任該系教授和博士導師。[2] 曾歷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中央名譽主席等職。
1983年雷潔瓊當選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8年的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她又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1993年的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已屆八十八歲高齡的雷潔瓊連任了副委員長的職務。
2008年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雷潔瓊被評為第三屆傑出校友獎[5]。
2011年1月9日17時38分,雷潔瓊在北京病逝,享年106歲。[6]
社會活動
雷潔瓊不僅參與了中國許多重要法律的起草和制定工作,還奔波於中國各地檢查執法情況。1985年起,雷潔瓊更是參與領導和制定《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1997年7月1日,91歲高齡的雷潔瓊還親赴香港,出席了「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擔任國家領導人期間,雷潔瓊更是會見來自世界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各界要人;曾出訪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家庭生活
1941年7月5日,雷潔瓊和嚴景耀結婚;二人婚後沒有子嗣。嚴景耀於1976年病故。
主要著作
《中國家庭問題研究討論》(1937年);
《婦女問題講座》(1939 — 1940年);
(三十六年來婦女運動的總檢討》(1941年)
《關於社會學的幾點意見》(1981年)
《社會學與民政工作》(1983年)
《中國婚姻家庭問題》(1985年)
《社會學與社會改革》(1987年)
《新中國建立以來婚姻家庭制度的變革》(1988年)
《改革以來中國農村婚姻家庭的新變化》(1994年)
《雷潔瓊文集》(1994年)
《農村婦女地位研究》
《現代婦女問題與婦女運動》
《老齡問題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等[7]。
參考文獻
^ 1.0 1.1 1.2 「雷潔瓊:先生級別的103歲大姐」,《北京晚報》,2008年9月17日
^ 2.0 2.1 2.2 2.3 「傳奇雷潔瓊:文革時期周恩來點名要她回北京」 鳳凰網
^ 3.0 3.1 卓越的世紀老人 世界華文出版社 - 世界華人名人錄
^ 雷潔瓊簡歷 中國經濟網
^ 北大今日110年校慶 選出十大傑出校友
^ 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雷潔瓊逝世 享年106歲
^ 雷潔瓊 中國學術論壇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B7 ... 1%E7%90%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