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範圍在其近八百年的歷史中常有變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國廣西的一部分。有時還包括現在的中國廣東、海南。
目錄
[隱藏]
1 漢代
2 三國
3 晉、南朝
4 隋唐
5 後續歷史
6 參見
7 參考文獻
[編輯] 漢代
西漢時,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漢平南越國,在原南越國地方設交州,是漢代十三州之一,也是漢朝最南部疆域。交州設有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九個郡[1],其中在今天的越南部分交州有三郡:交趾(一作交阯,今越南東京,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乂安省、河靜省、廣平省,即越南中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順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縣。州治在廣信蒼梧即今梧州,後孫權分交州為廣州和小交州,小交州州治在交阯郡龍編(今越南北寧省)。
東漢初年當地人在徵氏姐妹的帶領下起義建立了三年獨立的政權,後被馬援平叛。東漢末年(192年),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日南郡象林縣令,從中國獨立,佔據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區(越南中部),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婆國,和中國以順化為界。
[編輯] 三國
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如許靖、袁沛、鄧小孝、徐元賢、張子云、許慈、劉巴、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這對於漢人中原文化傳入交州有很大的助益。這些交州的人才之後很多到三國各政權中位居高官。交州作為益州、荊州、揚州的南鄰而被曹操、劉表、劉備、孫權等勢力爭奪。
211年(漢獻帝建安十六年),趁劉備西征益州之際,東吳派遣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東吳的勢力範圍。士燮將兒子收至東吳為人質,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孫權加封其為左將軍。
220年(漢獻帝延康元年)呂岱代步騭為交州刺史。223年劉備死後,士燮誘導益州豪姓雍闓反叛歸附東吳。諸葛亮平叛繼而佔領南中之後派李恢領交州刺史,企圖染指交州。226年士燮去世後,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以今天廣西北海市合浦為界,以北廣州,以南為交州。呂岱、戴良分別為廣州、交州刺史,士燮的兒子士徽為九真太守。士徽不服反叛,呂岱帶兵攻入交州、九真,之後重新把廣州和交州合併。
263年,蜀漢滅亡之後,次年(魏元帝咸熙元年)交州呂興等造反,試圖得到曹魏的支持,但被很快鎮壓。西晉繼承曹魏之後,通過益州、南中派楊稷等領兵到交州,大破吳軍。東吳大都督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等率兵擊敗西晉,重新掌握交州。
[編輯] 晉、南朝
280年晉朝統一中國,陶璜等降晉。之後交州依附於南朝各朝代。542年龍興(今越南太平省)人李賁起義。544年建國號為「萬春」,即越南前李朝。次年,梁朝大將陳霸先將起義鎮壓。之後陳霸先班師回朝篡位,建立陳朝。
[編輯] 隋唐
571年李賁的兄長李天寶手下李佛子佔領交州。後來因李佛子不願去朝覲隋朝被隋朝軍隊擊敗俘虜,押解回朝。交州歸隋朝統治。
唐朝唐朝分嶺南為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和交州五個都護府,簡稱嶺南五管。交州轄今越南等地。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改稱都督府,679年(唐高宗儀鳳四年)又改為安南都護府。從此交州便正式被稱作安南。
[編輯] 後續歷史
交州或交趾的名稱在此之後又出現了幾次。939年當地軍人吳權起兵,擊敗中國五代十國時的南漢軍隊。968年新興勢力領袖丁部領建立「大瞿越國」,兩年後自稱皇帝並使用年號,取得事實上的獨立。但後來先後接受宋朝的冊封為「交趾郡王」、「安南國王」。
13世紀蒙古帝國多次大規模入侵該地但均失敗。
明代明成祖時期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氏篡奪,國內混亂,明應陳朝的遺臣請求推翻胡氏政權。1407年至1428年明軍佔領越南。之後明在此進行直接統治,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在越南推動儒學,並強迫當地人民易髮更服,激起了越南的反抗行動。在成祖駕崩不久,1428年越南後黎朝擊敗明軍重新恢復獨立,但仍維持與中原政權的宗藩關係。
之後越南的政權幾經分裂、合併、擴張,吞併了占婆和下高棉,取得了除了從前交州之外的今天越南的中南部和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
19世紀初阮朝的阮福映被清代嘉慶帝冊封為「越南國王」。
在經歷法國的殖民統治和同美國的越戰之後成立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編輯] 參見
交趾支那
越南歷史
廣州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A4 ... 2%E9%83%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