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郡
合浦郡,漢至唐的行政區劃名。轄境大致包括今廣西北部灣沿海和廣東湛江地區。
目錄
[隱藏]
1 漢
2 三國-晉
3 南北朝
3.1 南朝宋
3.2 南朝齊
3.3 南朝梁
4 隋
5 唐
6 參考文獻
7 參見
8 外部連結
[編輯] 漢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國,划出原南海、象郡交界處設置合浦郡,郡治徐聞(今廣東省海康縣地域),隸屬交州。有15,398戶,人口78,980人。下轄五縣:徐聞縣、高涼縣、合浦縣、臨允縣、硃盧縣。
班固所著《漢書·地理志·第八下》[1]載:
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開,莽曰桓合。屬交州。戶萬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萬八千九百八十。縣五:徐聞,高涼,合浦,有關,莽曰桓亭。臨允,牢水北入高要入郁,過郡三,行五百三十里。莽曰大允。硃盧,都尉治。
東漢時,合浦郡轄五縣:合浦縣、徐聞縣、高涼縣、臨元縣、朱崖縣。23,121戶,人口86,617人。
晉司馬彪著《後漢書·第二十三·郡國五》[2]載
合浦郡武帝置。雒陽南九千一百九十一里。五城,戶二萬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萬六千六百一十七。合浦徐聞高涼臨元朱崖
[編輯] 三國-晉
合浦郡隸屬交州,郡址在合浦縣城(今浦北縣舊州)。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歸廣州管轄。
黃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稱珠官郡,同年划出合浦縣南境設官縣,與合浦同屬珠官郡。
太元二年至太平(252年-258年)復稱合浦郡。
永安三年(260年),划出合浦縣西北部設置昌平縣(今橫縣),隸屬合浦郡。
太康元年(280年),撤珠崖郡,併入合浦郡,同年划出合浦縣東北部設盪昌縣(今容縣)。
建武元年(317年),析合浦縣地置新安縣。
唐房玄齡等所著《晉書·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3]載:
吳黃武五年,割南海、蒼梧、鬱林三郡立廣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為交州……平吳後,省珠崖入合浦。交州統郡七,縣五十三,戶二萬五千六百。合浦郡漢置。統縣六,戶二千。合浦南平蕩昌徐聞毒質珠官……永安六年,複分交州置廣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領之。
[編輯] 南北朝
[編輯] 南朝宋
永初元年(420年)起,合浦郡屬交州。
元嘉九年至大明八年(432年-464年),划出合浦縣東北部置臨漳郡,合浦郡屬廣州。
泰始七年(471年),划出廣州臨漳郡和交州的合浦、宋壽二郡,同時增設百粱、龍蘇、安昌、南流、永寧、富昌六郡,統稱越州。越州和臨漳郡駐地在今廣西浦北縣泉水鄉境內。合浦郡管轄合浦、徐聞、盪昌、朱官、朱盧、晉始、新安6縣。郡治在合浦縣城。
南朝梁沈約等著《宋書·卷三十八·志第二十八·州郡四》[4]載:
合浦太守,漢武帝立,孫權黃武七年,更名珠官,孫亮復舊。先屬交州。領縣七,戶九百三十八。去京都水一萬八百。合浦令,漢舊縣。
[編輯] 南朝齊
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遷徐聞縣。合浦郡轄徐聞、合浦、朱盧、新安、晉始、盪昌、朱豐、寧廣等9縣。
永明六年(488年),划出合浦縣東北部置北流郡,屬越州。合浦郡駐地由徐聞遷合浦縣城。
南朝梁蕭子顯著《南齊書·卷十四·志第六·州郡上》[5]載:
越州,鎮臨漳郡,本合浦北界也。夷獠叢居,隱伏岩障,寇盜不賓,略無編戶。宋泰始中,西江督護陳伯紹獵北地,見二青牛驚走入草,使人逐之不得,乃志其處,雲「此地當有奇祥」。啟立為越州。七年,始置百梁、隴蘇、永甯、安昌、富昌、南流六郡,割廣、交朱緌三郡屬。元徽二年,以伯紹為刺史,始立州鎮,穿山為城門,威服俚獠。土有瘴氣殺人。漢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輒避處高,今交土調和,越瘴獨甚。刺史常事戎馬,唯以戰伐為務。
合浦郡:徐聞合浦朱盧新安晉始蕩昌朱豐宋豐宋廣
[編輯] 南朝梁
天監元年(502年)後,撤銷臨漳郡及其屬縣,並歸合浦縣。越州治所遷合浦縣城。
[編輯] 隋
開皇九年(589年),合浦郡併入越州。
大業元年(605年),越州改稱祿州。
大業三年(607年),祿州與合州(今雷州半島)合併,稱合州。同年合州改稱合浦郡,隸屬揚州,轄11縣,郡治在合浦縣。
唐魏徵著《隋書·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6]載:
合浦郡舊置越州。大業初改為祿州,尋改為合州。統縣十一,戶二萬八千六百九十。
合浦舊置合浦郡。平陳,郡廢。大業初置郡。南昌北流大業初廢陸川縣入。封山大業初廢廉昌縣入。定川舊立定川郡。平陳,郡廢。龍蘇舊置龍蘇郡。平陳,郡廢。大業初又並大廉縣入。海康梁大通中,割番州合浦立高州,尋又分立合州。大同末,以合肥為合州,此置南合州。平陳,以此為合州,置海康縣。大業初州廢,又廢摸落、羅阿、雷川三縣入。抱成舊曰抱,並置郡。平陳,郡廢。十八年改曰抱成。隋康舊曰齊康,置齊康郡。平陳,郡廢,縣改名焉。扇沙舊有椹縣,開皇十八年改為椹川,大業初廢入。鐵杷開皇十年置。
[編輯] 唐
合浦郡屬嶺南道。
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稱越州。同年析合浦縣部份轄地設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縣,同屬越州。
貞觀六年(632年),在今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營盤鎮境內設珠池縣。划出大都縣隸屬白州(今博白縣)。
貞觀八年(634年),越州改稱廉州。
貞觀十二年(638年),撤安昌、珠當二縣,並歸合浦縣。
天寶元年(724年),廉州改稱合浦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稱廉州,轄合浦、封山、蔡龍、大廉4縣。駐地在合浦縣城。
至此「合浦郡」之稱在中國行政區域劃分中消失。現保留有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
宋歐陽修等著《新唐書·卷四十三上·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7]載:
嶺南道,蓋古揚州之南境,漢南海、鬱林、蒼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等郡。
[編輯] 參考文獻
^ 《漢書·地理志·第八下》
^ 《後漢書·第二十三·郡國五》
^ 《晉書·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
^ 《宋書·卷三十八·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 《南齊書·卷十四·志第六·州郡上》
^ 《隋書·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
^ 《新唐書·卷四十三上·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
[編輯] 參見
南海郡
交州
合浦縣
[編輯] 外部連結
(簡體中文)合浦縣人民政府公共信息網:合浦歷史沿革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0%88 ... 6%E9%8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