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
葉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葉洵,字希夷,中國廣東惠陽秋長人[1][2][3]。北伐名將,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新四軍軍長。
目錄
[隱藏]
1 生平
1.1 早期生涯
1.2 北伐期間
1.3 武裝起義和退出共產黨
1.4 抗日戰爭
1.5 飛機失事和被追認中共黨員
2 家庭
3 逸事
4 影視作品
5 參考文獻
6 外部連結
7 參見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期生涯
1914年12月,葉挺到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攻讀軍事知識。
1918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19年,追隨孫中山革命,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國粵軍,並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0年,孫中山命令建國粵軍攻打桂系軍閥莫榮新,黃皮徑戰役,葉挺一舉擊潰了四倍於己的敵人,聲名大振。同年十月就任工兵營副營長。
1921年,調任孫中山之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
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的部隊炮轟總統府,葉挺奉命守衛總統府前院,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
1924年,在蘇聯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學習。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編輯] 北伐期間
1925年9月,回國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處處長,後任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團長,1926年1月中旬參加國民革命軍進擊海南島的行動,由於第四軍軍長李濟深於五月電令第四軍第十二師參加北伐,並命令張發奎派葉挺的第三十四團先行開撥,因此將三十四團改編為第四軍獨立團,向湖南開撥。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擔任先遣隊,從肇慶、新會出發,向湖南前線挺進,討伐吳佩孚。6月5日,獨立團經過兩天的戰鬥,攻佔湖南攸縣城,7月3日,從海南趕來的獨立團所屬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部及三十五、三十六團與其在攸縣會合成完整的十二師,此後參加了如下戰鬥:
7月20日攻佔瀏陽。8月,攻佔湖北咸寧汀泗橋。隨後連克桃林鋪、印斗山等地,8月30日佔領賀勝橋。9月,率部圍困武昌。10月10日,率部攻入武昌。葉因此被譽為「北伐名將」,第四軍也被稱為「鐵軍」,此時,第四軍軍長為張發奎。
1927年1月,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辦公,國民革命軍進行了擴編或改編,葉挺被任命為第二十五師副師長,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兼任第十一軍副軍長。
1927年5月,寧漢分裂,夏斗寅發兵攻打國民黨左派控制的武漢,葉挺率部擊潰夏斗寅。
[編輯] 武裝起義和退出共產黨
1927年8月1日與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南昌起義,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起義軍進入潮州、汕頭地區,在寡不敵眾而遭失敗的情況下,葉挺等護送病中的周恩來轉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葉挺從香港回到廣州領導廣州起義,出任工農紅軍總司令。
1928年廣州起義失敗後經香港、馬來西亞、日本至蘇聯。由於先後受到李立三、王明的無端指責而決定退出共產黨,加入由國民黨左派鄧演達、陳友仁、宋慶齡發起組織的「第三黨」。先後流亡德國、法國等地,以翻譯德文文章為生,成為素食主義者。
1932年到澳門隱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幫助蔡廷鍇、蔣光鼐等人在「福建事變」後成立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濟深、陳銘樞等組織的以抗日為主旨的中華民族革命同盟。
[編輯] 抗日戰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1月出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被授予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主要任務是與第三戰區協調和從國民政府討要軍餉。由於當時葉挺不是中共黨員,所有與新四軍核心機密有關的中共黨委會議都不能參加。
1938年,葉挺親率部粉碎了日軍對皖南的「掃蕩」,得到了蔣介石的致電嘉獎。
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之後入獄五年。在獄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編輯] 飛機失事和被追認中共黨員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葉挺獲釋。葉挺參加了國共談判三人軍事會議。4月8日,他乘美軍的飛機由重慶回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遇難身亡,同機遇難的有美軍飛行員和顧問還有王若飛、博古、鄧發以及葉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兒揚眉和幼子阿九。
死訊傳出後,毛澤東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悼詞說:「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朱德提詞:「為全國人民和平民主團結而犧牲。」周恩來寫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由於葉挺在遇難前表達過願意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願,在飛機失事後被追認中共黨員。
[編輯] 家庭
1925年,葉挺與李秀文結婚。
長子葉正大
二子葉正明
四子葉華明
長女葉揚眉
二女葉劍眉
七子葉正光,媳董桂芝。
八子葉啟光
九子葉阿九
[編輯] 逸事
葉挺與北伐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少將副師長張發奎是好友,當時十二師下轄三個團:葉挺的第三十四團,朱暉日的第三十五團,黃琪翔的第三十六團,據張發奎稱:葉挺當上三十四團團長還有一段故事,當葉挺與張發奎都當營長時,葉挺在廣州認識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在她姐姐出閣前,父母不讓妹妹先行出嫁,她姐姐是個麻臉,葉挺追求經年,一直不成功,在失望之中,他剃光了頭髮。在張發奎於1925年升任師長時,葉挺在第四軍軍部擔任參謀。當時他女友的姐姐已經出嫁,但其准岳父又提出新的條件:葉挺必須當上團長,才同意嫁女。葉挺只得請求張發奎幫忙以成全他的婚事,並說就是婚後立即免職也可以,就這樣,張發奎推薦他當上了三十四團團長。
據說1927年廣州起義時,起義部隊指揮沒有接受他的意見而導致大部人馬被包圍,葉挺及聶榮臻及時撤走部分隊伍,保存了部分生力軍。但是,葉卻因而受當時左傾的黨中央的責難。之後,葉遠赴歐洲,與黨中央失去聯繫。
在創建新四軍時,蔣介石要求由國民政府派遣軍長,而中共要求由中共人員擔任軍長,折衷的結果是由退出中共的黃埔系葉挺來擔任軍長。葉挺的主要任務是與第三戰區協調和討要軍餉,而新四軍的實際指揮權始終集中在中以副軍長項英為首的中共黨委手裡,由於當時葉挺不是中共黨員,所有與新四軍核心機密有關的中共黨委會議都不能參加。葉挺多次要求拉部隊和日軍大打,而被中共黨委以機密為由拒絕,無中共黨委批准葉挺連一個連也調動不了,氣得葉挺曾一度脫離新四軍。
1946年,葉挺由於長期被國民政府監禁而在獲釋次日即致電中共,要求加入中共,後來飛機失事,同行的王若飛、博古、葉挺夫人及二名子女同時遇難,葉挺飛機失事後被追認中共黨員。
[編輯] 影視作品
《葉挺將軍》
[編輯] 參考文獻
^ 央視電視劇《葉挺將軍》誤為淡水周口村
^ 現惠州市惠陽區政府所在地為淡水鎮。葉挺故居在惠陽區秋長鎮。時人以淡水代惠陽,亦會有人籠統稱葉挺故居在淡水。
^ 周田村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6%E6%8C%BA
- Attachme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