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78年 - 198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任國防部部長
1975年 - 197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首任院長
1957年10月 - 1972年10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首任政治委員
1957年10月 - 1972年10月
性別 男
出生 1897年4月28日
中國廣東梅縣
逝世 1986年10月22日 (89歲)
中國北京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語言 漢語
軍隊
滇軍(1917-1924)
中國國民革命軍(1924—1927)(1937-1946)
中國工農紅軍(1927-1937)
中國人民解放軍(1946-1985)
政黨 中國共產黨
軍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親屬
第一任妻子:早年包辦婚姻,姓名不詳
第二任妻子:馮華
第三任妻子:曾憲植
第四任妻子:危拱之
第五任妻子:吳博
第六任妻子:李剛
兒子:葉選平、葉選寧、葉選廉
女兒:葉楚梅、葉向真、葉文珊
養女:戴晴
孫子:葉新福、葉弘
孫女:葉靜子、葉明子
學歷
雲南講武堂
戰爭經歷
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中國土地革命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
勳章獎章
中華民國抗戰勝利勳章(194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
哥倫比亞特級大十字民主勳章(1982年)
軍銜記錄
1937年被授予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軍銜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宜偉,字滄白,廣東梅縣客家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
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 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等職。
目錄
[隱藏]
1 簡歷
2 生平
3 評價
4 家族
5 參考文獻
6 外部連結
[編輯] 簡歷
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後任四軍參謀長。1927年參加領導廣州暴動。1928年赴莫斯科學習。1930年回國,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福建軍區司令員,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和軍委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被授予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在南京、漢口、長沙、重慶等地做統一戰線工作。1941年任中央軍委參謀長。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成為首批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授予抗戰勝利勳章的軍事將領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廣東軍區司令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
文革期間,葉劍英出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等職,成為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之一。
毛澤東去世後,華國鋒即密謀粉碎四人幫,葉劍英與李先念、汪東興等均為參與其事的主要人物。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葉劍英當選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成為了僅次於華國鋒的中共第二號大人物。
1950年在廣州創辦南方大學,任校長。
[編輯] 生平
1897年4月28日出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下虎形村。
1914年創辦梅縣私立東山中學。
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
1920年夏,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驅逐桂系軍閥之役。
1926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初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攻克南昌後,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後任四軍參謀長。
1927年7月,經李世安介紹、周恩來同意,秘密加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2月,率領所部教導團參加廣州暴動,任軍事指揮部副總指揮。
1928年冬赴蘇聯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特別班學習。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長,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西北軍委會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瑞金衛戍區司令,閩贛及福建軍區司令員。
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任紅一方面軍和軍委參謀長。
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參謀長。10月,任八路軍駐南京代表。
1941年2月返回延安,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兼十八集團軍參謀長。
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參加中共代表團,赴重慶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進行停戰談判,出席政治協商會議。
1946年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首席代表。
1947年返回延安後,任中共中央後方委員會書記、軍委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參與領導全國範圍的人民解放戰爭。
1948年5月,任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
1948年12月,任北平市市長兼軍管會主任、北平市軍管會物資接管委員會主任。
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書記。
1949年8月,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此後先後擔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華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代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等職務。1949年底至1953年,他領導了華南地區的剿匪鬥爭、經濟建設以及廣州的市政建設等各項重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950年1月任廣州南方大學校長。
1950年4月任廣東省政府主席。
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廣東省政府財經委員會主任(兼)。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4年6月,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
1955年與朱德、彭德懷等人同時被授予元帥軍銜,並稱「十大元帥」。
1956年,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再次被選為中央委員。
1958年3月任軍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兼政委。
1965年1月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66年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5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秘書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8月在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73年,中共十大後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5年,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兼任國防部長。
1976年2月,被毛澤東下令養病休息,10月,協助華國鋒,汪東興,李先念等人於懷仁堂拘捕四人幫,標誌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3月—1983年6月,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83年6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85年9月,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前,因健康問題辭去黨政軍所有職務。
1986年10月22日凌晨1點16分,病逝於北京。
[編輯] 評價
葉劍英對鄧小平在文革後重新出山起主要作用。
解放後為南方的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 家族
父親葉鑽祥(1871-1921),自幼隨二哥葉欽祥習武,曾考取梅縣武秀才。
母親陳秀雲(1872-1944),共生有4男4女,存活2男2女。即葉宜偉(葉劍英)、葉宜導(葉道英(1906-1989))、葉才英(女)、葉順英(女)[1]。
6任妻子:
早年在家鄉有一門包辦婚姻,無子女;
1924年初,在廣州與醫務工作者馮華結婚。當年11月,生下長子葉選平(全國政協副主席),後又生了長女葉楚梅;
1927年,在廣州與曾憲植(1910-1989)結婚。曾憲植高祖曾國荃就是曾國藩的弟弟。二人生有一子,即葉選寧(曾任總政聯絡部部長);
1937年,在延安與長征女幹部危拱之(1905-1973)結婚,二人無子女。
1940年,在重慶與吳博結婚。吳博上海人,畢業於吳淞中學,投奔新四軍軍部參加抗日工作。1939年2月由周恩來把吳博從新四軍速記訓練班調到中共南方局重慶紅岩機關任機要員。1941年吳博生下女兒葉向真,即著名影片《原野》的導演凌子;
1948年末,在北京良鄉與華北軍政大學學員李剛結婚,生子葉選廉,女兒葉文珊。1955年二人離異。
兒女列表
馮華生:子葉選平(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廣東省長)、女葉楚梅(丈夫鄒家華,國務院副總理,作家鄒韜奮之子)
曾憲植生:子葉選寧,又名岳楓,曾任總政聯絡部部長,凱利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吳博生:女葉向真,筆名凌子,前夫著名鋼琴家劉詩昆(文革中離婚),後來嫁給錢壯飛的外孫羅丹,定居香港。
李剛生:子葉選廉(中國保利集團下屬凱利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圳國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女葉文珊(海南華僑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丈夫余秋里之子余方方)
養女
戴晴(1941年1月8日-),原名傅小慶、傅凝,生於四川重慶,是中國的一名作家和持不同政見者。
侄子
葉選基(1940,葉道英之子,夫人呂彤岩是呂正操上將之女,中信香港集團總經理,正天科技集團控股公司董事長)
孫輩:
孫子葉新福,葉選平之子,1992 年在香港創立萬信證券。[2]
孫子葉弘,葉選寧之子,(妻[余江寧])。
孫女葉靜子(1975),葉選寧之女,丈夫是王京陽,王兵的兒子,王震的長孫[3]。
孫女葉明子(1979),葉選廉之女,2009年9月9日,葉明子北京太廟成婚,引起關注[4]。
[編輯] 參考文獻
^ 葉劍英元帥鮮為人知的親情
^ 聯合早報:國葉擬收購寶雅科技借殼上市
^ 家族故事:王京陽回憶自己和爺爺王震相處的日子
^ 葉劍英孫女葉明子9月9日北京太廟成婚
[編輯] 外部連結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
葉劍英
葉劍英紀念館
華南師範大學天河校區(原南方大學)內的葉劍英雕像
官銜
前任:
李揚敬
廣州市政府市長 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1949年-1952年 繼任:
何偉
前任:
林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1975年-1978年 繼任:
徐向前
前任:
宋慶齡
(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代委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78年-1983年 繼任:
李先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78年-1983年 繼任:
彭真
政黨職務
前任:
誰
(中共廣東地下黨組織負責人) 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1949年8月-1955年7月 繼任:
陶鑄
軍職
前任:
首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
1957年10月-1972年10月 繼任:
宋時輪
前任:
首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
1957年10月-1972年10月 繼任:
粟裕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6 ... 1%E8%8B%B1
- Attachme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