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喺大粵做過一番大事業嘅今古大粵籍名人嘅功過是非進行褒揚同批判
Post a reply

劉永福

Aug 13th, '11, 15:34

劉永福


清朝政府官員,台灣民主國大總統
性別 男
政黨 -
出生 1837年
大清廣東省欽州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
逝世 1917年
中華民國廣東省欽縣
劉永福(1837年—1917年),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祖籍博白東平,中國清朝時的軍事人物,清勇將領。1895年5月25日擁立台灣巡撫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總統,自稱大將軍。同年6月自立為大總統。

目錄

[隱藏]
1 事蹟
1.1 反清退駐越南
1.2 越南抗法被封
1.3 回國解除軍團
1.4 策動台灣獨立
2 評價
2.1 正面
2.2 負面
3 參考資料
4 參見
[編輯] 事蹟

[編輯] 反清退駐越南

主條目:黑旗軍
1857年左右參加黑社會組織三合會響應太平軍、又稱洪兵,在滇桂邊境組織地方武裝反抗清軍。後失利,1865年,率三百人被迫進入越南保勝地區,開山設寨闢田屯兵。成立黑旗軍,以黑底北斗七星為旗號。歷廿年,增至數千人。

[編輯] 越南抗法被封



三宣堂內劉永福雕像。
在法國入侵越南後,1873年末開始,劉永福被越南皇帝邀請、率領黑旗軍抗擊法軍,戰功顯著,被越南任命為「三宣正提督」,一等義勇男爵。劉永福之父死後,越南阮朝曾發給劉永福之父誥封文書,表彰其對法作戰的功績:「承天興運:皇帝制曰:朕惟臣子致身之義,資事父以事君。朝廷錫類之恩,寓勸忠於勸孝揆禮之稱,緣情而推。爾原報捐監生,故劉以來乃領兵權,充三宣軍次副提督,劉永福之父,完此秉彝,食乎舊德。處家樂於善事,愛子教以義方,肆餘慶之所鍾,有乃郎之能仕,宜加顯號,用發幽光。可贈為中順大夫,翰林院侍讀學士,錫之誥命。於覷!克享其隆,既有光於泉壤,尚篤其慶,以長揖於國恩。懿厥潛靈,服此休命。嗣德三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編輯] 回國解除軍團

劉永福在中法越南之戰結束後,1885年接受清廷封號而奉命回國,被迫削減黑旗軍數目、減少武裝實力。

[編輯] 策動台灣獨立

在甲午戰爭開始後,1894年又被清廷派往臺灣協防,並重組黑旗軍。《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劉永福擁立當時的台灣巡撫唐景崧為臺灣民主國總統,自稱大將軍。5月29日,日軍在澳底登陸,爆發乙未戰爭。6月4日,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潛逃。駐紮在臺南府的劉永福自立為大總統,設立議會,發行鈔票以籌軍餉。(1984年後,中國大陸官方說法統一為「『台獨』分子乘機誘勸劉永福搞台獨,遭到痛斥。『台獨』分子又寄恐嚇信恐嚇劉永福,劉永福當即頒布《軍民聯防法》,對台獨骨幹格殺勿論。」[1])由於以李鴻章為首的滿清政府封鎖大陸與臺灣的交通,斷絕一切支援。所以派謝維岳向張之洞等人求援,未獲支持,派遣總統特使告急並電中國沿海督撫乞助餉銀,亦無人接應。面對臺灣大部分地區逐漸陷入敵手,劉永福只能指揮民主國陸軍邊戰邊退,步步設防,但最終彈盡糧絕,轉而向日軍求和,卻遭到拒絕。[2]

最後日軍逼近臺南城時,暗中提出議和,但是被南進軍司令官高島鞆之助拒絕[來源請求],後匆促至城外港邊的安平,乘英國籍輪船「塞里斯號」離開了台灣,內渡廈門。[3]

劉永福離開後,其留下之軍隊失序造成台南城大亂,地方士紳群龍無首,最後推舉英國牧師巴克禮協助日軍和平入城,免於干戈。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劉永福任廣東賜石鎮總兵。

1911年辛亥革命後,以七十二高齡,被推為廣東民團總長、後告老回家。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劉永福要求重上戰場遭拒。

1917年1月,病卒。

[編輯] 評價

[編輯] 正面

一般觀點認為劉永福在對中國和台灣的防衛上有其正面意義,因此在中國和台灣都在不同層面上保持著對劉永福的紀念。

在中國廣西省欽州市劉永福舊居,建有三宣堂,以紀念劉永福,內設有展館,展品包括《中法戰爭歷史文物展覽》,大清光緒皇帝及越南嗣德帝贈劉永福父親的誥封碑,鎮南關大戰捷報等等。

廣東省廣州市有劉永福親建的劉氏家廟,現已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廣州市還有永福村和永福路以紀念劉永福。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校內有黑旗軍原駐地上建造的劉義亭。[4]

在臺灣,紀念劉永福的事蹟在各地亦很常見,例如在臺南市中西區的永福路、永福國小均以劉永福之名命名[5]

劉永福抗日時所發布的檄文,用「臺灣民主國」名義印行的郵票等,已成為稀世的歷史文獻,現收藏在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3]

[編輯] 負面

由於劉永福在日軍逼近台南城後最終放棄抵抗,而乘船離開台灣,此種舉動亦被部分人認為是無心抵抗。

劉永福是台灣民主國的開國元勳,並擔任過大總統。被當代台灣獨立運動視為前輩。

現代台灣民間口語開始流傳有所謂「阿婆仔弄港」[6]之用法,據傳是因為形容劉永福喬裝老婦棄逃台南而來。但此一說法僅有2000年後的台灣報紙和文章首創描述,其中並無引述任何事證來源或參考事實根據,所以此一說法仍待考證和商榷。[來源請求]
[編輯] 參考資料

^ 劉永福故居. 廣州文史館 [2011-6-20] (簡體中文).
^ 中國名將. 新興投資網 [2009-7-16] (簡體中文).
^ 3.0 3.1 黑旗將軍劉永福. 九游網. 2007-12-29 [2009-7-16] (簡體中文).
^ 劉氏家廟. 廣州英烈網 [2010-08-06] (簡體中文).
^ 永福路,當為了紀念劉永福. placesearch.moi.gov.tw [2009-7-16] (正體中文).
^ [1]
[編輯] 參見

黑旗軍
三宣堂
三合會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民主國


前任:
唐景崧 臺灣民主國總統 繼任:
未任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8%98 ... 8%E7%A6%8F
Attachments
劉永福.jpg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