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運動
香港獨立運動,簡稱港獨運動或港獨,是指讓香港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的運動[1]。更多指的是1997年中英交割之際,很多香港人害怕中共,擔心主權移交後會失去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部分港人想成立類似新加坡的華人城市國家。根據多項資料統計,現在有獨立傾向的香港人大約佔23%-25%,不認同獨立的約佔64.7%,另有33%的市民認為如中國繼續由共產黨領導則傾向港獨。[2]
目錄 [隱藏]
1 背景
2 成因
2.1 中英聯合聲明
2.2 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董建華政府
2.4 人大釋法
2.5 二十三條立法
2.6 意識形態差異
3 香港人的身份與政治認同
4 政治影響
5 相關團體
6 其他團體
7 參考資料
8 參見
9 外部連結
背景
港獨人士常使用英屬香港旗幟作為標識
現今的香港特區區旗
香港自1842年開始受英國統治,而香港土地並非一次性的割讓予英國,而是分為三次。1842年8月清廷於鴉片戰爭中戰敗,簽訂南京條約,香港島自此由清朝手中割讓給英國;1860年,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因為北京條約, 再割讓予英國;到了1897年,深圳河以南的新界土地,租借予英國99年,即由1898年7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
香港人口當中包括了一些土生土長的華人及大量1930年代至60年代其間因逃避二戰、中國國共內戰和中共政權統治的華人[3]。 他們在香港落地生根,由於都是華裔,他們多數也會視自己為「中國人」[4],但這裡指的「中國人」是指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並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故出現希望香港成為一個獨立國的思想,既不想受英國統治,也不想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希望香港成為一個實體國家。
1946年12月16日,聯合國決議香港、新加坡等作為殖民地的地方可以獨立,脫離宗主國統治。1960年12月14日,聯合國通過讓殖民地自決獨立的1514號決議[5]。至1972年3月8日,剛取代中華民國,接替中國席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香港、澳門是英國及葡萄牙的佔領地,不屬於殖民地,英國於12月14日提出抗議,反對聯合國大會把香港決議為中國領土,但由於受到中方壓力,最後還是與中國簽訂條約,把整個香港主權移交中國。
成因
中英聯合聲明
1984年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英國答應將整個香港,包括租借部份和割讓部份,一併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六四天安門事件
1989年6月4日發生的「六四事件」,事件動搖了部份香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信心,愈來愈多香港人懼怕中共政權,直接造成了回歸前的港人移民潮。
董建華政府
董建華擔任行政長官期間的施政多番失誤,使港人不滿。除了有人認為董建華本身領導能力有問題外,亦有部份人認為他是因為受制於中國中央政府,未能自由發揮,才令施政失誤。[6][7]
人大釋法
由於2001年及2005年分別發生人大釋法事件,加上中央人民政府強調香港權利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給予,令部份香港人認為北京方面干預香港事務,香港自治承諾未有兌現。[8][9][10][11][12]
二十三條立法
2002至03年間,港府提出修訂原有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方案。據當時提出的草案,警方將被賦予極大權力,包括無須向法庭申請搜查令,即可強行進入「懷疑恐怖份子」住宅搜查。此舉引來香港社會極大反響,市民甚為擔心日後港人一向擁有的自由被收窄,最終導致2003年七一遊行的爆發,政府最後擱置草案。
意識形態差異
中港兩地的差異之一在於經濟模式與政治制度,香港自1980年代已發展為資本主義的國際城市,即使有《基本法》作為法理依據,並訂明資本主義制度將保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在香港實施,以及維持香港高度自治等,但一些香港人仍然懼怕在中共的統治下香港永不會有民主。
香港人的身份與政治認同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13]2010年12月對1013位香港民眾的民意調查發現,認同自己是「香港人」(Hong Kong Citizen)的佔35.5%,認同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Chinese Hong Kong Citizen)的佔27.6%,認同自己是「香港的中國人」(Hong Kong Chinese Citizen)的佔13.8%,認同自己是「中國人」(Chinese Citizen)的佔21.1%。換言之,認為自己是廣義「香港人」(Hong Kong Citizen)的高達63.1%,認同自己是廣義「中國人」(Chinese Citizen)的只佔34.9%。這種對香港的認同並未與時俱減,反而是2000年後最高的,顯示港人對中國的高度不認同,即使香港已移入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口。[14]
同樣來自香港大學於2010年12月的民意調查顯示,若10分代表絕對認同,0分代表絕不認同,5分代表一半半,香港民眾對香港人身分的認同感(Strength Rating)是8.12 [15],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分的認同感(Strength Rating)只有6.27 [16]。
關於六四事件,港大於2009年所作民調顯示,認為北京學生做法正確的被訪者比率是56%、做法錯誤的比率是19%;認為中國政府處理正確的被訪者比率13%、處理錯誤的比率是69%。[17]2011年,被問到「你覺得中國需要經濟發展多些或民主發展多些?」31.6%回答經濟多些,42.7%回答民主多些。[18]
此外,2011年,香港人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只有三成[19]。
政治影響
香港獨立主義至今未受到廣泛關注和支持,各政黨均未提出香港獨立的主張及政治思想。絕大多數港人認為香港獨立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原因是在於香港人認為關注民生、發展經濟才是首要目標。再者,人們認為政改方案受阻和劉曉波事件使中國邁向真正民主仍有一段距離,況且改變現狀所付出的代價太高,一動不如一靜,但近年香港七一遊行中打出英屬香港旗幟的遊行人士有增加的趨勢。
2010年1月21日公社兩黨提出的五區公投,又名「變相公投」,被港澳辦及前人大常委曾憲梓、劉夢熊等人指意圖是走向「港獨」,該公投於同年5月16日完成。此外,亦有一些親北京和左派報紙將民主運動與港獨扯上關係[20]。
相關團體
我是香港人連線提出的香港旗幟,圖案類似現有的區旗,但代表中國的五顆星被移除。[21]
主條目:我是香港人連線
我是香港人連線是一個主張香港獨立的組織,其主要目標是鼓吹香港人的獨立意識,認為全民投票、獨立建國是香港最終的理想。該組織亦鼓吹香港應仿傚全球各地的反殖民化運動,舉行全民公決決定香港的未來。[22]
其他團體
香港李登輝之友會
中國泛綠聯盟
香港本土力量:被認為帶有港獨思想
參考資料
^ 安平,「港獨」暗流涌動網際 與各路分裂勢力關係密切,中國新聞網,中新社香港,2005-02-06
^ [1]《香港大學民意網站》「香港、台灣、澳門、沖繩民眾文化與國家認同國際比較調查」2007
^ 中國大陸遷入香港的人口研究 李若建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研究大學服務中心 2008/08/30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香港觀察 譚衛兒 第一段:若別人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人,我們不會否認。
^
http://daccessdds.un.org/doc/RESOLUTION ... penElement^ 誰能發動50萬人上街?兼談大遊行對香港政治傳播的衝擊,陳韜文教授、鍾庭耀博士,2003年7月25日
^ 反23與反董是7.1遊行的共同目標,陳韜文教授、鍾庭耀博士,2003年7月15日
^ 香港人權監察對居權證的意見
^ 湯家驊於中央政策組論壇發言稿
^ CCPR/C/SR.2351 英文版
^ 香港人權監察向人權委員員會說明香港1999年人權狀況
^ 香港民主黨向人權委員會說明香港1999年人權狀況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
^ 你會稱自己為 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 13-16/12/2010
^ strength of identity, 13-16/12/2010
^ strength of identity, 13-16/12/2010
^ 六四事件週年調查結果, 19-22/5/2009
^ 你覺得中國而家需要經濟發展多些定係民主發展多些?, 16-18/5/2011
^ 整體黎講,你信唔信任北京中央政府呢? (按次計算), 13-16/6/2011
^ 張炳良指內地憂港獨思潮. 香港蘋果日報. [2007-06-11]
^ 未來的香港.
^ 我們的未來.
參見
安南獨立,939年安南(越南)從中國獨立。
外蒙古獨立,1945年外蒙古(蒙古國)從中國獨立。
新加坡獨立,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
兩廣獨立運動
西藏獨立運動
新疆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年表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外部連結
我是香港人連線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8%AF%E7%8D%A8
- Attachme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