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
出生 1893年10月1日
大清廣東省佛山鎮
逝世 1972年12月2日 (79歲)
英屬香港
配偶 張永成
親屬 師: 陳華順、梁壁
長子: 葉準 (1924年生)
次子: 葉正 (1936年生)
庶子: 葉少華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2日[註 1]),原名葉繼問,祖籍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譚頭村,早年居佛山,後移居香港。師承陳華順,在1950年代在香港發揚詠春拳,傳人有梁相、駱耀、徐尙田、黃淳樑、李小龍、梁挺、長子葉準、次子葉正、姪子盧文錦等人,他們都遵照其遺志把「詠春拳」發展至世界各地,故葉問逝世後獲譽為「一代宗師」。
妻子為張永成。
目錄
[隱藏]
1 簡介
1.1 佛山-吳仲素詠春拳
1.2 家庭出身
2 香港教拳生涯
2.1 積極前期(1950-1954年)
2.2 消沉中期(1954-1962年)
2.3 半退休時期(1963年後)
2.3.1 鄧生成立體育會
2.4 關門弟子(1968年)
2.4.1 梁相與詠春四虎
2.5 大壽
2.6 長子葉準
3 詠春體育會
3.1 主要意義
3.2 合久必分
4 電影1
5 參考資料
6 註解
7 參考
[編輯] 簡介
葉問生於桑園大街葉家莊,莊內有芸草書塾,葉問在此啟蒙開學。葉家莊左邊大祠堂租予陳華順,所以在五歲那年得以跟隨名師陳華順習武並得到二師兄吳仲素指導,從此對功夫極度熱愛。可惜兩年後陳華順中風,鄉間休養;吳仲素遷到普君墟綫香街設武館,葉問追隨他學習。
葉問有姐允媚嫁與香港龐姓商人,當時因為政局不穩定,其父於1917年將時年18歲的葉問送到香港聖士提反書院與表兄們一起讀書,在港期間巧遇師公梁贊之子梁璧(葉問稱其為師伯),盡得其傳。廿餘歲(1922?)時曾到日本神戶兄的家,等待到民初政局穩定後再返回佛山,和張永成結婚。
因衣食無憂及對詠春極富熱忱,閒來與二師兄吳仲素及幾位同好互相研習,亦師亦友。空閒時間,吳葉兩人時常在姚氏開設的鴉片煙館聚會,所以和很多富家子弟相熟,在此曾見證幾次較技,葉問等人開始聞名。
中日戰爭不久之前,葉問加入了國民政府的花捐局(向妓院收取花捐稅)工作。戰爭開始後,參加了國民政府舉辦的情報訓練班,曾於1940年到貴州省中部的息烽軍官訓練學校受訓。畢業後回到已淪陷的家鄉佛山做情報工作,職銜是佛山偵緝大隊的書記,後隨伍蕃任廣州防務稽查長。
[編輯] 佛山-吳仲素詠春拳
位於廣東佛山祖廟的葉問半身像
對日抗戰初期,留在佛山執行抗敵工作。1938年,日本軍隊佔領佛山,偽政權南海縣長兼警務長李道軒強取桑園葉家莊作為官邸,改名「軒盧」[1]。
因為不滿日軍政權的關係,葉家生活十分艱難,於1943—1945年間,晚上到佛山富商周雨耕與周清泉父子在永安路139號的「聯倡」花紗店,傳授詠春拳予人稱六仔的周光裕及外甥周倫佳。其間,在對面的糖麵店工作的郭富經過大半年的要求,葉問也終於答應傳授武功。當時在佛山所授的詠春拳,從小念頭開始,黐手、散式及樁拳,即陳華順式的詠春拳(吳仲素所傳)。
教拳兩年。戰後任警察局刑偵隊隊長,升督察長、代理局長,最後於1949年出任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由於葉問之父擔任過運送鴉片的船長,葉家房子在一次與當地居民的糾紛中被大火吞噬,Yuen Chong Ming 與葉問之父之間友誼甚篤,便將葉家接至阮家,並讓幼子阮奇山跟隨葉問練習在吳仲素門下學過的黐手。(阮奇山後人傳說-沒有佐證)
[編輯] 家庭出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因先前曾加入國民黨並擔任國軍上校隊長,害怕被清查及連累家眷,暫時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兒女,乘夜利用通行證與大女兒先到澳門,後再到香港,是年五十歲。其生前從來不說大陸淪陷前的事業,甚至連兒女都不知。來港後換取身分証時,改名「葉溢」,報稱生於1893年。
葉問來到香港後一直與家人保持聯絡,以安排家人日後來港定居。妻子及兒女亦曾於1950年到香港領取身份證後返回佛山,可惜中港同時於1951年元旦宣佈封鎖邊境,從此永遠分別 。[2]
1962年,兩子重返香港定居,對於葉問與上海女子相好並育有一名私生子(即葉少華)相當不諒解。兩子常早上出門工作,晚上方才返家,與父親鮮少交流互動。1976年,改革開放之後,一篇刊登於星島體育署名湘文的文章在報紙上才提及了葉問的出身。
葉問的髮妻張永成是名人張蔭桓的親屬後輩[3],於1960年病逝佛山。
[編輯] 香港教拳生涯
[編輯] 積極前期(1950-1954年)
來港之初,得到好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祕書李民(天培)的介紹,先安頓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授拳,大師兄為該會主席梁相,二師兄駱耀。不料卻自此將詠春拳發揚光大。1952年,梁相連任失敗,葉問遷往海壇街授徒。
葉步青、黃淳樑(於1953年初)加入海壇街習武。1954年,梁相重掌飯店總會,又搬回。因公會只可於工餘使用,所以眾師兄弟約在1955年相議設立固定館址,終於利達街設帳,李小龍此時加入。
這時所傳的詠春拳有其系統,符合科學解釋的所謂梁贊式(梁壁所傳)。梁贊兩子自小追隨父親學習拳術,但梁春早逝,而梁壁本身對拳術發展並無興趣,亦沒有學習其他武術,純粹是父親由易至繁所授的拳術技巧,集合順序編排成現有系統。葉問亦未有習其他派別功夫,亦聲明不會改變傳統拳套。
[編輯] 消沉中期(1954-1962年)
不幸葉師開始再次吸食鴉片,繼續戰前時期的嗜好,並與有共同嗜好的上海女子相好。自此時開始,葉問開始無心教授,梁相和駱耀等時常好言相勸,最終(1955年)導致徐尚田以書面勸說,當時的主要弟子除了伍燦之外,都在信中簽署聯名。
當時的梁相、駱耀、徐尚田和葉步青一起在上海街葉步青家中學至木人樁中段。葉步青在香港是第一個學習木人樁者。在其家安裝的木人樁亦是問公來港所接觸的第一台木樁。
葉問看到書信後,一言不發,並找到伍燦幫助,即日遷移到上海女子位於李鄭屋邨的住處,且生了一名兒子葉少華。
梁相身為大師兄,葉師認為徐尚田上書一事,必是梁君計策。梁於是離港到澳門工作一年,事件平定後再回來解釋。
其他弟子都來交心並願意追隨終身,全套108式樁法和八斬刀法皆在此時傳出。李小龍和梁紹鴻是此處的早期學生,伍燦為助教,鄰近巴士職工多人來習武,鄒子傳於此時加入。由於李鄭屋邨住處地方狹窄,並無處可放置木人樁設備,這時期的學生鮮能接觸木樁長棍。60年代,李小龍回港後,欲重金給與問師學習木人樁不果。
1962年,得悉兩名兒子來港,又在一群弟子關懷之下,決心戒掉鴉片煙,並遷到大埔道興業大廈。仍然與上海女子保持關係和來往,直至1968年上海婆去世。
[編輯] 半退休時期(1963年後)
兩名正室兒子葉準和葉正於1962年到港,晚間居於父親教拳處,日間出外工作,當時相處並不和睦。鄧生探長得到師父王柱(梁相大弟子──四虎中的短腳虎)引見執弟子禮,當時觀塘警務人員亦有多人學習詠春,這時葉問的生活較為好轉,可是教拳已稍微有心無力。鄧生、彭錦發和籃賢等弟子發起成立聯誼會,在會中教拳,待經費自給自足之餘,部分與老人家退休生活。
[編輯] 鄧生成立體育會
鄧生認為詠春拳是值得發揚的實用武術,故倡議組織及規劃整理詠春拳的內容,並聯絡師公梁相及各位師叔公輩會面,望能成立聯誼會。並選擇年青有現代教育根基可以代表詠春派的新一輩教練,意圖推廣與青少年和學生們。因為利益和輩份的問題,選擇誰人主理總教一職,困難重重。
[編輯] 關門弟子(1968年)
於1965年遷到二子葉正位於通菜街的居所(有傳是鄧生的物業,葉準結婚遷入,稱要付出租金),這時只教相熟好友,郭強(梁相第二弟子-四虎中的長腳虎,梁挺二師兄)於1968年介紹梁挺與師公,見證梁挺行過拜師禮[4]。吳華森亦在亞皆老街設館,這幾個徒孫(亦是梁相的徒弟)時常與師公飲茶。
於1969年葉問首次及唯一一次出席浸會學院由梁挺主辦的詠春拳表演大會,列席嘉賓包括同門鄧生、吳華森、布建華(歷任詠春體育會拳術班教練)和古生等人。
[編輯] 梁相與詠春四虎
梁相於1952年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改選落敗,故葉問要遷往海壇街。梁相本職廚師,約於1954年開始業餘授拳,後來被油麻地廟街大發財麻雀學校聘任為火頭〈廚師〉。此時在麻雀館工作的鄭氏兄弟相隨學拳。梁相當時亦跟隨葉問在學習當中,時常與四虎一同與師公見面。鄭北(笑面虎)和鄭福(玉面虎)因為工作情況,很多機會與人交手,故有廟街二虎之名。雙番北(鄭北在麻雀館的別號)在1950年代一晚離開麻雀館遭遇數人(懷疑出千)突襲,可幸隨手取得長竹,三兩招內,凶徒四散。六點半棍,開始聞名。至今舊麻雀館前的攤販老人仍然時常當掌故說出。
梁相曾於1955年至1956年在澳門工作,四虎寄業問公。梁相56年回港,在自由道正式設帳。
廟街二虎正是梁挺的舅父。1960年鄭福引領梁挺向梁相拜師,此期師兄弟包括鄭傳勳,布建華,稍後有吳華森,張國基和梁冠等。
[編輯] 大壽
分別於62年時慶祝61歲大壽,72年於油麻地彌敦道平安酒樓慶祝71歲大壽,故其出生日期及追隨華公時的年齡引起爭議。
[編輯] 長子葉準
葉問長子葉準,生於1924年農曆7月25日,日治後期(1941-1945年)即父親留守佛山授拳期間在廣州工作,於1972年父親逝後始教功夫。
他曾於2010年上映的電影《葉問前傳》中飾演梁璧。
[編輯] 詠春體育會
主條目:詠春拳
葉問宗師晚年最大的心願便是集合同門組織成立一個聯會以發揚『詠春拳』。詠春體育會在1966年向香港警務處註冊成立社團,於彌敦道成立詠春體育會,後遷往自置會址旺角水渠道,1974年正式註冊成為非牟利的有限公司。
[編輯] 主要意義
詠春體育會其實是鄧生所擬議的,他恐怕師公葉問年老生計無依,為了解決問公的退休生活而成立的。可以說另一目的是供養師公葉問,與1954年各大師叔輩於利達街成立永久館址的意義相同。
[編輯] 合久必分
問公過世30年後,各大師叔伯亦相隨而去,後來者漸次演變成輩份和利益意氣無謂之爭,對前輩無理中傷和有計劃破壞名聲,無日無之。在世和知情者只有痛心。
[編輯] 電影1
由甄子丹飾演葉問的葉問系列電影於2008年開拍,至現時為止共拍攝兩集,包括《葉問》及《葉問2》。
另一套以葉問為主題的電影《葉問前傳》則由杜宇航飾演少年葉問。
[編輯] 參考資料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葉問
1972年2月號『新武俠』武術雜誌,葉問宗師訪問記,記者力士。
1976年1月24日,星島體育第十版,湘文。
李民文章
詠春傳正統,第四集,葉問宗師,梁挺
葉問·詠春,匯智
詠春善戰者,伍志堅著
[編輯] 註解
^ 生年或為身份證上的虛報年齡,實際生年或在其後六至七年
[編輯] 參考
^ 詠春傳正統第四集:葉問宗師 P56 梁挺著
^ 讀書﹕《葉問II》與葉問現象解讀 葉準師傅對談錄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424/4/ho1z.html^ 讀書﹕《葉問II》與葉問現象解讀 葉準師傅對談錄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424/4/ho1z.html^ 2010年5月30日、香港蘋果日報A6版 身為……師兄的郭強……表示,在1968年時親眼見證梁挺向葉問下跪拜師,呈上利是。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1%89%E5%95%8F
- Attachments
-

- 葉問.jpg (16.13 KiB) Viewed 299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