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佑我粵、神愛世人
Post a reply

廣州海幢寺

Sep 19th, '11, 17:20

廣州海幢寺


所在
廣州市海珠區
分類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清
登錄 1993年
海幢寺(幢之粵音:tong4),位於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和南華中路之間的海幢公園內西側,佔地面積1.97萬平方米。是廣州四大名寺(光孝寺、華林寺、長壽寺和海幢寺)之一,建於清初,距今300多年(曾毀於桂系軍閥岑春煊之手)。該寺以保存有大量珍貴歷史文物而聞名於世。寺里保存有澹為和尚的墨跡與詩稿。澹為本是崇禎進士,後削發為僧,在該寺長住。他的詩稿有反清情緒,當時無法刊刻,原稿完整無缺,至今仍成為該寺的法寶之一。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建築及特色
3 現狀
4 公共運輸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海幢寺正在復建的寺院牌坊
海幢寺地處萬松嶺,該嶺在歷史上也建造過不少名寺,但已先後頹毀,其原址南漢時稱為「千秋寺」。明末,萬松嶺被人購置用來建造別墅。所建別墅清初被平南王尚可喜佔用,打算改建為王府。材料已準備齊全,但清朝政府不批准,尚可喜迫於無奈,只得將全部材料用來改建海幢寺。康熙五年(1666年)開建,康熙十一年(1672年)建成,遂成為廣州「四大叢林」之冠。1932年闢為「河南公園」,1933年更名為「海幢公園」。日軍侵華時期園內設施為日軍盡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公園進行過多次修葺。文化大革命期間,海幢寺慘遭浩劫,文物古迹盡遭破壞,各種佛像等藝術精品均無一倖免。1993年3月起經廣州市政府批准,海幢寺開始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並投入近千萬元復建了大雄寶殿,重建了天王殿、塔殿、放生池和7層的僧舍、藏經閣綜台樓等。1997年又在大雄寶殿前空地東側新建一座名為寶嚴塔的石塔。

[編輯] 建築及特色



海幢寺天王殿
該寺的大雄寶殿及塔殿,均坐南朝北,面對珠江。寺內的天王殿,原有四大金剛和三玄佛像等。四大金剛,以高大威猛,元神畢露而聞名,不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了,現已重塑神像。該寺的石造舍利塔構造別緻,不失為歷史珍品。寺里有活了300多年的鷹爪蘭一株,據說是明末郭岳龍「蘭園」的遺物,年代比海幢寺還要久遠,因而有「未有海幢,先有鷹爪」之說,此花現被鐵欄杆保護著,當黃花盛開時,香氣襲人。原寺里還有金魚池、巨石等陳設。該巨石原為清代富商伍某購贈,石狀如「猛虎回頭」,極具有欣賞價值。抗戰期間,日軍已準備將它運往日本,已經搬動,但未辦成,日本就宣布投降了。1951年,該石歸回海幢寺,是不幸中之大幸。



海幢寺對免門票報導的澄清
[編輯] 現狀

由於歷史緣故,海幢寺被闢為公園,而當時海珠區政府與寺院議定以綠籬為界,劃分海幢寺和公園。此外,當時公園內還建有兒童遊樂園、酒家等。然而寺內卻沒有鼓樓、山門、牌坊等建築,形成了「寺不像寺,園不像園」的尷尬局面。[1]2006年海幢寺得到海珠區政府的批准將寺交回海幢寺恢復寺院管理,並在2008年11月中旬起開始施工,重建寺門、牌坊和鐘樓等建築,並複名海幢寺,不再使用海幢公園這一地名。[2]但同時《羊城晚報》、《信息時報》等媒體報導海幢寺因此而免門票[1][2],後海幢寺澄清並非免門票,而是記者誤解海幢寺免門票只是針對持有合法證件、真正皈依佛門的人士[3]。

[編輯] 公共運輸

巴士:海幢公園站
渡輪:海幢碼頭
[編輯] 參考資料

^ 1.0 1.1 廣州一公園改為寺廟(海幢寺),不需再購門票,信息時報
^ 2.0 2.1 海幢公園更名「海幢寺」,新浪轉載羊城晚報
^ 海幢寺澄清「免收門票」一說 稱之前媒體報導有誤! 普通人燒香拜佛,2元門票不能免!羊城晚報報導
[編輯] 外部連結

海幢寺簡介-中國廣州網
《南方都市報》:海幢寺 擾攘百年溺紅塵,終是佛世界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5%B7 ... 2%E5%AF%BA
Attachments
海幢寺大雄寶殿.JPG
海幢寺正在復建的寺院牌坊.jpg
海幢寺天王殿.JPG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