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
海口市天際線
漢語拼音 Hǎikǒu shì
別稱 椰城、椰子市
海口市在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 海南省
行政區類型 省會、地級市
下級行政區 4個市轄區
設市時間 1926年12月
現任市長 冀文林
現任市委書記 陳辭
政府駐地 濱海大道長濱路
毗鄰 澄邁縣、定安縣、文昌市
地理
中心坐標 20°01′24″N 110°12′11″E / 20.0234°N 110.2030°E
總面積 2304.84平方公里
海拔 最高222.2米
東西寬度 60.6公里
南北長度 62.5公里
氣候類型 熱帶海洋氣候
年平均氣溫 23.8 °C
年降水量 1664毫米
年日照時數 2225.2小時
人口
總人口(2007) 179.45萬人
人口密度 778人/平方公里
經濟
GDP(2008) [1]443.18億元人民幣
- 排名 海南省地級行政區第1位
人均GDP 約23,900元人民幣
3573美元(標準)
其他
時區 UTC+8(東八區)
市樹 椰樹
市花 三葉梅
郵政編碼 570000
電話區號 +86 (0)898
車牌號碼 瓊A
網站: haikou.gov.cn
海口市是海南省省會,位於海南省東北,南渡江入海口,鐵路輪渡入口,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雷州半島相對望。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地理
2.1 地形
2.2 氣候
3 行政區劃
4 人口
5 交通
6 經濟
7 旅遊
8 教育
9 友好城市
10 畫廊
11 參考文獻
[編輯] 歷史
漢代時期,海口屬珠崖郡玳瑁縣地,隋代以後為瓊山縣地直至民國十五年建市。唐朝設白沙津,為瓊州城(府城鎮)外灘,設有古渡驛站,為當時瓊州與雷州海渡和貿易的港口。南宋時海口浦,範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街道與海口市區。之後「海口浦」便逐漸代替「白沙津」,成為海南渡海和物資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1271年元朝設置番營;1368年明朝設置守御千戶所,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5年)開始築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製為所(稱「海口所」或「海口區」);相傳今海口市的得勝沙路一帶,古稱「外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遭外寇入犯,激烈戰鬥後,最後得勝外寇於外沙,得名「得勝沙」。清朝咸豐年間根據《天津條約》規定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清光緒元年(1875年)設置海口海關,對外貿易開始形成與發展。民國初期「海口所」改稱「海口鎮」;1926年12月自瓊山縣析建「海口市」。1950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海口,國民黨政權退敗,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1956年,國務院將海口市劃為廣東省的地級直轄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複海口、瓊山兩市合併,成立新海口市。
[編輯] 地理
[編輯] 地形
海口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隔18海里與廣東省海安鎮相望;東面與文昌市相鄰;南面與文昌市、定安縣接壤,西面鄰接澄邁縣。海口市東起大致坡鎮老村,西至西秀鎮撥南村,兩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鎮五車上村,北至大海,兩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積2304.84平方公里。
[編輯] 氣候
海口處海南島北部,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秋季熱帶風暴頻繁。年平均氣溫23.3°C。1月平均氣溫17.7°C。極端最低氣溫2.6°C。7月平均氣溫 28.3°C,極端最高氣溫38.1C。平均年降水量1686.4毫米,雨季一般集中在8~10月。
隱藏▲海口(1971至2000)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21.0
(69.8) 22.3
(72.1) 26.0
(78.8) 29.7
(85.5) 31.9
(89.4) 32.9
(91.2) 33.1
(91.6) 32.3
(90.1) 30.7
(87.3) 28.4
(83.1) 25.1
(77.2) 22.0
(71.6) 28.0
(82.4)
平均氣溫 °C (°F) 17.7
(63.9) 18.7
(65.7) 21.8
(71.2) 25.2
(77.4) 27.4
(81.3) 28.5
(83.3) 28.6
(83.5) 28.1
(82.6) 27.2
(81) 25.3
(77.5) 22.3
(72.1) 19.0
(66.2) 24.2
(75.6)
平均低溫 °C (°F) 15.4
(59.7) 16.4
(61.5) 19.1
(66.4) 22.4
(72.3) 24.5
(76.1) 25.5
(77.9) 25.5
(77.9) 25.3
(77.5) 24.6
(76.3) 22.9
(73.2) 19.9
(67.8) 16.7
(62.1) 21.5
(70.7)
降雨量 mm (英寸) 19.5
(0.768) 35.0
(1.378) 50.6
(1.992) 100.2
(3.945) 181.4
(7.142) 227.0
(8.937) 218.1
(8.587) 235.6
(9.276) 244.1
(9.61) 224.4
(8.835) 81.3
(3.201) 34.9
(1.374) 1,652.1
(65.043)
相對濕度 (%) 86 88 86 85 84 83 82 85 85 83 80 81 84.0
平均降雨日數 (≥ 0.1 mm) 8.4 10.6 10.1 11.5 16.5 16.0 15.0 14.9 14.3 12.5 7.9 7.3 145.0
日照時數 109.1 98.7 137.3 167.9 218.1 222.8 251.3 217.7 193.8 176.7 144.8 131.3 2,069.5
來源: 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2009-03-17
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指標 (2004年)[2]
城 市 可吸入顆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空氣質量達到及
好於二級的天數
(PM10) (SO2) (NO2) (天)
海口 0.033 0.007 0.013 366
[編輯] 行政區劃
海口市行政區劃圖
秀
英
區龍
華
區瓊
山
區美蘭區
龍華區
秀英區
瓊山區
美蘭區
[編輯] 人口
2006年底,海口市常住人口176.68萬人。其中,美蘭區54.34萬人,瓊山區40.86萬人,龍華區46.91萬人,秀英區31.62萬人。
海口市各區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海口市 2,304.84 1,794,500 1,529,352
秀英區 495.67 269,124
龍華區 274.84 412,778
瓊山區 953.30 370,446
美蘭區 581.06 477,004
[編輯] 交通
海口世紀大橋
鐵路:粵海鐵路、東環鐵路
公路:223國道、224國道、225國道
高速公路:東線高速公路、西線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
民航: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大英山機場(停用,已改建為國興大道西段)
渡輪:廣東湛江市徐聞縣海安港-海口
[編輯] 經濟
國家統計局年鑒數據顯示,海口市2007年經濟總量達394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6.8%、28.2%、65%。
橡膠工業
椰子加工
旅遊業
汽車工業
醫藥加工業
[編輯] 旅遊
海口風光秀麗,名勝古迹多,加之近年新開發了不少旅遊區和景點,遊覽內容十分豐富。比較著名的有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秀英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園、海口兒童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遊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海口體育館等景點,雖格局不太大,但也各具一定特色,且位於市內,交通方便,遊人可參看《海口市旅遊示意圖》尋蹤遊覽。並且海口、瓊山地域相接,旅遊景點參錯一體,遊人可參看兩市旅遊示意圖,隨趣選擇多種旅遊路線,以足遊興。
海口的土特產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醬、香蕉、菠蘿及菠蘿蜜等熱帶水果。
近幾年來海口市政府努力加強海口市建設,為打造國際旅遊島的首府投入眾多資金和大型工程。
海瑞墓
蘇軾故居
五公祠
[編輯] 教育
海南大學
海南師範大學
海南醫學院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海口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海南中學
海南華僑中學
瓊山中學
海口第一中學
海口實驗中學
[編輯] 友好城市
英國珀斯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奧克拉荷馬市
波蘭波莫瑞省格丁尼亞
澳洲北領地達爾文
[編輯] 畫廊
濱海路南眺
橫跨南渡江的海口世紀大橋
海口萬綠園
海口國貿地區
萬綠園東眺
海關大樓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海口市
[編輯] 參考文獻
^ 2007年海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海口. 2008-02-26 [2009-10-03] (簡體中文).
^ 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指標 (2004年). 中國統計年鑒—2005 [2011-04-01].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5%B7 ... 3%E5%B8%82
- Attachment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