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Cantonia!康頓尼亞!我哋粵人嘅世居祖根之地!粵民族嘅真正祖國!
Sep 19th, '11, 18:38
崇左市
廣西 崇左市
崇左市在廣西的位置
市政府駐地 江州區
面積 17,440平方公里
人口 233萬人
方言 粵語/壯語
行政級別 地級市
電話區號 0771
郵政編碼 532200
車輛牌照 桂F
市政府
http://www.chongzuo.gov.cn/崇左市 (壯文:Cungzcoj)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左江沿岸,湘桂鐵路沿線。東與南寧,東南與防城港,北與百色相鄰,西南與越南接壤。2004年由南寧地區析出設地級市。
[編輯] 行政區劃
現轄1市轄區、5縣、1縣級市。
市轄區:江州區
縣:寧明縣、龍州縣、扶綏縣、大新縣、天等縣
縣級市:憑祥市
[編輯] 人口
崇左市各區(縣、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崇左市 17,345.47 2,368,946
江洲區 2,951.44 345,338
扶綏縣 2,836.09 434,674
寧明縣 3,695.21 366,957
龍州縣 2,311.19 423,126
大新縣 2,742.13 414,598
天等縣 2,159.23 276,406
憑祥市 650.19 107,847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4%87 ... 6%E5%B8%82
Sep 25th, '11, 16:37
江州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總面積為290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33萬。
[編輯] 行政區劃
江州區轄7個鎮、2個鄉。
[編輯] 外部連結
崇左市江州區簡介
-------------------
寧明縣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左江支流明江流域,是崇左市所轄的一個縣。花山崖畫為著名勝跡。
總面積為377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39萬。
[編輯] 歷史沿革
元置思明州,清改寧明州,1912年改寧明縣。
[編輯] 行政區劃
寧明縣轄4個鎮、10個鄉。
[編輯] 外部連結
崇左市寧明縣簡介
-------------------
龍州縣
龍州縣典型地形,七月拍攝於崇左-龍州二級路,遠處是左江。
龍州縣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邊境,是崇左市轄縣。東部和南部與廣西大新縣、崇左市江州區、寧明縣、憑祥市接壤,西部是越南高平省,邊境線長184千米,面積2317.8平方千米。
目錄
[隱藏]
1 地理
1.1 植被
1.2 氣候
2 歷史
2.1 近現代軍事史
3 人口
3.1 語言
3.2 宗教信仰
4 行政區劃
5 交通
5.1 公路
6 經濟
6.1 建築
7 飲食
8 文化教育
9 外部連接
[編輯] 地理
西北高,中南低。以喀斯特地形石山為主,很多獨立的小山峰陡而散碎,連綿的有下凍和彬橋之間的「大青山」,主峰海拔1045米,儘管在地形圖上看大體是統一的綠色,但實際上還是以山地為主。地下多暗河,發源於越南的水口河、平而河、明江於境內匯合成為左江(珠江水系),但左江龍州段本地一般稱為「麗江」。麗江兩岸風景類似桂林,但山體更大,多崖壁。
中北部有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喀斯特地形原始地貌,有保護動植物白頭葉猴、黑葉猴、金花茶等。據說還有雲豹、華南虎。東部與寧明縣處有瓏瑞自然保護區。
主要自然災害為地下暗河堵塞會形成內澇。
[編輯] 植被
[編輯] 氣候
龍州屬副熱帶氣候。1月平均氣溫 14.0 °C,7月平均氣溫 28.2 °C,全年均溫 22.2 °C。
隱藏▲龍州縣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18.3
(64.9) 19.5
(67.1) 23.0
(73.4) 27.7
(81.9) 31.6
(88.9) 33.0
(91.4) 33.4
(92.1) 33.0
(91.4) 31.8
(89.2) 28.8
(83.8) 24.8
(76.6) 21.4
(70.5) 27.2
(81)
平均低溫 °C (°F) 11.1
(52) 12.8
(55) 16.2
(61.2) 20.3
(68.5) 23.1
(73.6) 24.7
(76.5) 24.9
(76.8) 24.6
(76.3) 23.1
(73.6) 19.8
(67.6) 15.5
(59.9) 11.7
(53.1) 19.0
(66.2)
降雨量 mm (英寸) 33.4
(1.315) 33.0
(1.299) 53.3
(2.098) 86.7
(3.413) 184.5
(7.264) 217.8
(8.575) 221.5
(8.72) 216.6
(8.528) 121.7
(4.791) 77.7
(3.059) 38.1
(1.5) 19.8
(0.78) 1,304.1
(51.343)
相對濕度 (%) 79 80 80 80 79 82 83 84 82 80 78 76 80.3
平均降雨日數 (≥ 0.1 mm) 11.3 11.7 14.3 13.8 15.2 16.9 18.0 17.1 12.3 10.9 6.9 5.9 154.3
日照時數 65.7 51.9 58.2 91.8 162.8 171.7 198.0 188.5 181.7 158.3 135.9 118.2 1,582.7
來源: 中國氣象局 2011年2月25日
[編輯] 歷史
歷史有一千二百餘年,《明史》卷三百十九列傳第二百七「廣西土司三」有「龍州」一條,記洪武至嘉靖年間土官趙氏。
唐置龍州,治所在今龍州北;元改為萬戶府,移治今龍州;明洪武初復改為龍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廢除;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置廳,1912年升為龍州府;1913年改為龍州縣。
現縣檔案館修有《龍州縣誌》,敘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
[編輯] 近現代軍事史
清末,尤其是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後,成為法國勢力在中國廣西的一個據點,法國人在龍州鎮修建了法國領事館、機場、火車站(因中法軌距不同而流產)、教堂。1929年鄧小平等人到龍州,利用國民黨桂系和蔣介石的矛盾,為起義做準備,1930年2月1日,由俞作豫和李明瑞等人領導了龍州起義,建立了紅八軍,和左江蘇維埃政權,一度驅逐了法國領事館人員和傳教士。縣城今有紅八軍軍部舊址。後來這個蘇區因為當時中共中央不切實際的」解放南方「的指示而在1931年被國民黨消滅。鄧小平沒有具體參加起義,也沒有執行攻打柳州的指示,而是帶著越來越少的隊伍去了江西井岡山和毛澤東會合。同時龍州也是中共和越盟從早期直至越南抗法抗美救國時期接觸的管道之一,縣城有胡志明與中國展覽館,水口鎮有中越烈士墓園,紀念在兩國各自革命戰爭和對日、法、美戰爭中互相支援的中越軍民。1979年,龍州和憑祥市、靖西縣、那坡縣成為中越戰爭廣西方向的前線,廣州軍區部隊和本地支前民兵曾在這裡作戰、進出越南,現在水口鎮闢為景點的311高地是當時戰場之一。其後十幾年零星衝突的時有發生。1992年中越敵對結束後,重新開放邊貿,現在縣城街頭有很多印在紅紙上的」越語培訓「廣告。很多住在中越兩邊的居民都有親戚關係。
[編輯] 人口
人口29.3萬(2007年),人口密度115人/平方千米。壯族佔95%,但西北部武德、金龍地區一些村屯的人自稱為傣族,未獲官方承認。
[編輯] 語言
壯語:通用壯語的左江土語(本地人用漢語時稱之為「土話」),基本不使用拼音壯文。和邊境的越南人沒有語言障礙。
漢語:縣城也通用漢語普通話和粵方言的白話。由於小學教育和電視的普及,鄉村青壯年都能用漢語進行交流。而在一些鄉鎮、村、屯中如果和老年婦女講話,漢語可能無效。
[編輯] 宗教信仰
龍州縣內設有天主教堂以及基督教堂,其天主教堂因建築風格及規模顯著而知名度稍廣。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信徒覆蓋面比較廣泛,從國家公務員至平頭百姓乃至鄉下村民均有分布,宗教活動影響力最大的是天主教堂的平安夜宗教活動,吸引了大批居民前來參觀。本縣天主教與基督教具體信徒數量尚且不明。
[編輯] 行政區劃
縣政府駐龍州鎮
13個鄉鎮,鄉鎮以下是村,村以下是(自然)屯,屯的漢語名稱多為壯語音譯,如「板靠」、「板叫」、「那電」、「那豆」、「隴萬」、「隴其」等,大屯幾十戶,小屯幾戶。
(中部)龍州鎮、霞秀鄉、彬橋鄉
(東部)上金鄉
(北部)上龍鄉、響水鎮、逐卜鄉、金龍鎮、武德鄉
(西部)下凍鎮、水口鎮
(南部)上降鄉、八角鄉
有國家一類口岸水口口岸、二類口岸科甲口岸(武德鄉政府駐地),及三個邊民互市點。
[編輯] 交通
[編輯] 公路
龍州縣城可直達:各鄉鎮、崇左市區、寧明縣、憑祥市、天等縣、大新縣、南寧(每天往返,3小時到埌東站)、廣州(每天往返,據說6小時到芳村和窖口站)、越南高平
縣城有兩個長途車站。天黑後只有計程車可以下鄉。
縣城內有兩路公共汽車。出租三輪摩托價格一般3元。
省級路:南寧-友誼關高速公路的龍州夏石支線二級路,崇左-龍州二級路、龍州-水口二級路、邊境(金龍-科甲-水口)二級路。
縣鄉級路:不同方向上的兩個鄉鎮有可能不能直達。本縣道路目前大體為以縣城為中心向四個方向輻射狀,有一些山地河流阻隔和盲端。某些土路搓板現象嚴重。一般村屯裡還有專人養馱馬走山路運小宗貨物和柴禾,該種馬身材矮小。摩托車作為家庭交通工具比較普及。
個別屯不通公路,只能徒步前往。
龍州縣內沒有鐵路和民航設施,但這裡曾經有廣西第一個火車站(未通鐵路,原計劃修建的鐵路通往憑祥。)和廣西的第一個機場。
[編輯] 經濟
農作物:甘蔗、水稻、木薯、烏龍茶、劍麻、八角、龍眼、玉米
畜牧水產:
工業:製糖、電力、水泥、木材
特產:桄榔粉、木菠蘿、峴木砧板。
小型農機很普遍,水牛作為畜力也很普遍,黃牛很少。
[編輯] 建築
縣城沒有十層以上高樓。鄉政府所在村多數為磚房,其他村屯多數是文革時期建的黃色磚牆瓦頂房,個別村還有土房,壯族傳統的干欄式房已不多。
[編輯] 飲食
以正餐主食米飯、早餐米粉、米粥為主,白話居民菜式風格屬粵菜。有豬、雞、鴨肉,鄉村地區還喜歡吃馬肉,牛肉不多。常見蔬菜是空心菜。習慣中午喝粥(天氣炎熱時),晚上煮新米飯。八月十五吃生魚片,當地稱為」魚生「。
[編輯] 文化教育
縣城有南寧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當地簡稱」師專「,現已更名為廣西民族師範學院。是崇左市(原稱南寧地區)唯一的高等院校。
高中有龍州中學、龍州一中、職業專科學校。
每個鄉鎮有一個中學,只設初中。部分村有一個小學。縣城有幼兒園。
縣城有一個中山公園、一個圖書館、三個革命歷史紀念館(紅八軍部、龍州起義、胡志明與中國)、兩個新華書店門市部(以教材教輔為主),一個早已關門的電影院,還有很多網吧。
[編輯] 外部連接
龍州縣網站http://www.gx.xinhuanet.com/wq/longzhou/index.htm
用Google Earth軟體製作的龍州地形圖,標有英文地名(因故只留下了截圖,沒有動態)[1]
同上,龍州在廣西的方位[2]
-------------------
扶綏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所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287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41萬。
[編輯] 行政區劃
扶綏縣轄8個鎮、3個鄉。
[編輯] 外部連結
崇左市扶綏縣簡介
-------------------
大新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所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2756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為36萬。
[編輯] 行政區劃
大新縣轄5個鎮、9個鄉:桃城鎮、全茗鎮、雷平鎮、碩龍鎮、下雷鎮、五山鄉、龍門鄉、昌明鄉、福隆鄉、那嶺鄉、恩城鄉、欖圩鄉、寶圩鄉、堪圩鄉。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
[編輯] 旅遊景點
德天瀑布
[編輯] 外部連結
崇左市大新縣簡介
-------------------
天等縣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是崇左市所轄的一個縣。
總面積為215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40萬。1952年由鎮向縣、龍茗縣合併為鎮都縣,1957年改天等縣。
[編輯] 行政區劃
天等縣東接隆安、平果縣,南部大新縣,西接靖西縣,西北靠德保縣,北界田東縣。縣城天等鎮直線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25公里,西南部縣界距中越邊境最近處9公里天等縣境東西最大橫距6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3公里。全縣總面積323.88萬畝,其中山地面積276.16萬畝,佔85.48%,耕地面積38.56萬畝,佔11.93%.共有4個鎮、9個鄉:天等鎮、向都鎮、龍茗鎮、進結鎮、把荷鄉、東平鄉、都康鄉、馱堪鄉、福新鄉、進遠鄉、寧干鄉、上映鄉、小山鄉。
[編輯] 食品
天等米粉是天等人民喜歡的早餐。
[編輯] 外部連結
崇左市天等縣簡介
-------------------
憑祥市
面積 650平方千米
人口 10萬人(2002年)
行政級別 縣級市
郵政編碼 532600
電話區號 0771
憑祥物流園兼報關檢驗檢疫大樓
憑祥市,位於中國廣西南端的邊境線上,是一個口岸城市,隸屬於地級崇左市,與越南的諒山接壤。
[編輯] 歷史延革
宋代始命名此地為憑祥,明代先後設憑祥鎮、縣、州,清改土州。清末改土歸流設憑祥廳,民國初改縣。1953年併入寧明縣。1956年析設市,此後曾短暫撤銷,但旋即恢復。
[編輯] 氣候條件
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376毫米。
[編輯] 經濟概況
憑祥是湘桂鐵路的終點,口岸外向型經濟是這裡的主體經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雖因中越戰爭而中斷貿易,但自九十年代以來,憑祥的邊境貿易額就一直高速增長,目前已經是廣西最主要的兩個邊境口岸之一,其對外邊境出口口岸有友誼關口岸、浦寨口岸、弄懷口岸等。此外憑祥還有水稻、甘蔗、木材生產等工農業,並設有林業實驗所。而目前也有浙江商會等在此設立分會。
[編輯] 旅遊景點
位於邊境線上的友誼關,原名鎮南關,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也是唯一位於南方的名關。曾發生馮子材指揮的中法戰爭鎮南關大捷和孫中山、黃興領導的同盟會鎮南關起義等。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