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海外粵僑社區、緬懷海外粵僑開拓者嘅艱苦辛酸
Post a reply

司徒美堂

Sep 20th, '11, 18:01

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1868年4月3日-1955年5月6日),原名羨意,字基贊,廣東省開平人,著名旅美僑領,中國致公黨創始人。

目錄

[隱藏]
1 生平
1.1 早年生活
1.2 政治活動
1.3 逝世及身後
2 參考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年生活

司徒美堂出生於廣東省開平縣赤坎中股溜堤洲牛路里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喪父,靠母親撫養。1875年起在私塾讀書4年,後輟學到新會縣當搓線香學徒。1882年3月到美國務工,時年14歲。最初在唐人餐廳當廚師。

1885年,加入華僑反清組織洪門致公堂,後曾因鬥毆致人死亡入獄10個月。1895年春,到美國軍艦「保魯磨」號當下級廚師。

1894年冬,在波士頓成立「安良工商會」,簡稱「安良堂」,隸屬於致公堂總堂。其口號為「拗強扶弱,除暴安良」,司徒美堂本人被擁為「大佬」,尊稱為「叔父」。

[編輯] 政治活動

抗日戰爭期間周恩來、董必武等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接見司徒美堂
1904年,司徒美堂在波士頓會見了以「洪門大哥」身份出現在美國的孫中山,並擔任其保衛員兼廚師。同住5個月期間,孫中山得到了司徒美堂對其革命活動的支持。

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同盟會急需經費。司徒美堂將加拿大的多倫多、溫哥華、維多利亞三地的四所致公堂大樓典押,籌到了所需款項15萬元。武昌起義後,司徒美堂通電孫中山支持其成為中華民國總統。

1924年初,孫中山北伐時,亦得到司徒美堂的大力支持。

抗日戰爭爆發後,司徒美堂為了支持國內抗日,參與組織了「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積極發動華僑捐款。募捐的名目有多種,其中「額捐」(每人每月捐15美元)總額有1400萬美元,平均每個華僑捐出670到1000美元。

1941年6月皖南事變後,司徒美堂通電蔣介石表示要「反對分裂、堅持團結;反對投降,堅持抗戰」。

1945年初,洪門致公堂改稱「中國洪門致公黨」,司徒美堂被選為該黨全美總部的主席。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回到中國,以致公黨的名義進行活動。

1948年10月26日他返回美國,並在香港各大報刊發表《司徒美堂擁護中國共產黨召開新政協的聲明》,並以洪門老人身份,號召洪門兄弟聲援中國致公黨。1949年9月17日,他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籌備會第二次會議,時年83歲。9月30日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編輯] 逝世及身後

1955年5月8日下午,司徒美堂因腦溢血去世。享年87歲。

1986年,在其家鄉開平建成了「司徒美堂紀念館」。

(2008年 二月27號) 司徒美堂的家業由兒子Edward Soo, 和孫子David Soo及Philip Soo繼承,他們全部住在美國紐澤西州。

[編輯] 參考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司徒美堂
開平文化網 本文的主要資料來源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8 ... E%E5%A0%82
Attachments
司徒美堂.jpg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