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
簡稱 深
別稱 鵬城
舊稱 寶安,新安
深圳市位於廣東省的位置圖
概覽
省 廣東省
行政區類型 地級市、副省級城市
行政區劃代碼 440300
下級行政區 6個市轄區
設市時間 1980年8月26日
現任市委書記 王榮
現任市長 許勤
政府駐地 福田區
地理
中心坐標 22°32′0″N 114°05′0″E / 22.533333°N 114.083333°E
總面積 1952.84平方公里
- 市區 1952.84平方公里
海拔 0~1548 海拔米
氣候類型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年平均氣溫 22.3℃ °C
人口
總人口(2010) 1036萬人
官方語言 普通話
本地語言 粵語、客家話、大鵬話
經濟
GDP(2010) 9510.91億元人民幣
人均GDP 91804元人民幣
其他
時區 UTC+8
市樹 荔枝、紅樹林
市花 簕杜鵑
郵政編碼 51800
電話區號 +86 (0)755
車牌號碼 粵B
網站: sz.gov.cn
深圳[1] (粵拼:sam1 zan3,潮拼:Chhim tsùn)又稱為「鵬城」,位於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東岸,隸屬廣東省,南鄰香港新界、北接東莞、東接惠州、西部與珠海澳門隔珠江相望,是國務院批准於1980年8月26日正式設立第一個經濟特區。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953平方公里,經過30年的建設和發展,深圳由一個昔日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城市。
目錄
[隱藏]
1 歷史
1.1 名稱來源
1.2 山寨之都
1.3 二奶之城
2 相關條目
2.1 古代
2.2 近代
2.3 當代
3 地理
3.1 位置範圍
3.2 氣候
3.3 山脈與河流
4 行政區劃
5 人口
6 文化
6.1 文化記事
6.2 文化特點
6.3 圖書館
6.4 博物館
6.5 美術館
6.6 年展
6.7 書城
7 宗教
8 綜合競爭力
9 經濟
10 交通
10.1 的士
10.2 公共汽車
10.3 地鐵
10.4 鐵路
10.5 道路
10.6 機場
10.7 港口與口岸
10.8 口岸
11 旅遊
11.1 已開發的旅遊區
11.2 自助旅遊景點
11.3 歷史景點
11.4 購物中心
11.5 百貨公司
11.6 超級商圈
11.7 專業市場
11.7.1 園林及綠化
11.7.2 電子元件及電腦配件
12 體育
12.1 體育場館
12.2 公眾或社區體育場所
13 教育
13.1 學校教育
13.2 校外教育
13.2.1 青少年校外教育
14 衛生保健
14.1 專科醫院
14.2 綜合醫療機構
14.3 保健機構
14.4 疾病控制機構
14.5 殘疾人康復機構
15 著名人物
16 歷任黨、政負責人
16.1 歷屆市委書記
16.2 歷屆市長
17 姊妹城市
18 參見
19 參考資料及註釋
20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編輯] 名稱來源
深圳,又稱為「鵬城」,別稱:「。山寨之都」,「。二奶城」。深圳作為地名最早出現於明代早期(1410年)文獻,深圳在原居民的傳統理解上,只是指現今東門市場一帶即係『深圳墟』。『圳』從字意上為田邊水溝,深圳的意思就是深渠。後因廣九鐵路經過此地並設立站點且比鄰香港從而成為商業中心,1979年後寶安縣改制深圳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特區,『深圳』從此有更廣闊的意義。
[編輯]
山寨之都山寨極有可能侵犯創新者的版權。因投入的研發經費較少,可以較低廉的生產成本打入部分貿易市場,造成不平等的惡性競爭。
2011年07月29日,中國重拳打擊盜版,山寨手機撤離深圳華強北。
美國《華爾街日報》2011年07月30日報導,深圳在由中國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中,有超過97%屬於外觀設計,但大多數隻是打著「創新」的旗號,實際上只是對現有設計進行了微小改變。
[編輯]
二奶之城西班牙《阿貝賽報》2011年6月19以標題《二奶城市》進行的報導。在緊鄰香港的中國南方城市深圳街頭的一幢30層大廈邊上,停了十幾輛香港牌照的車。在周末的下午,這在深圳皇崗地區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這個地方因為居住了數千名「二奶」而出名。「二奶」是中國人對被包養情婦的稱呼,在深圳包二奶的多半是香港富商、中產階級辦事員甚至還有貨車司機,他們從香港過關到深圳只需很短時間。
[編輯] 相關條目
二奶
盜版
山寨機
黑心商品
[編輯] 古代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附圖中的深圳,當時深圳只是羅湖北面的一個細小村落
秦朝以前一直是百越所居之地,甚少受中原文化影響。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 漢朝時屬南海郡博羅縣,於南頭設鹽官,稱為「東官」。 南越國時沿用先前建制。 三國東吳設司鹽都尉。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晉成帝分南海郡地設東官郡,兼置寶安縣,為寶安立縣之始。 隋時改為南海郡轄。 唐至德二年(757年),廢寶安縣,改為東莞縣轄,屬廣州,於南頭設屯門軍鎮。 南漢(大越國)時置媚川都采珍珠,屬興王府。 宋亡,相傳宋帝昺投海死後,遺骸漂流至赤灣,葬於南山腳之下,今有深圳南山宋少帝陵。
明朝統一全國,於南頭城、大鵬城二地設立衛所並築城,負責防衛廣東沿岸海上防務,南頭城遂有「全廣門戶」之稱。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葡萄牙佛朗機人入侵南頭城,爆發屯門海戰。萬曆元年(1573年),於南頭設立縣治,取名新安,喻意「革新鼎安、轉危為安」。 清康熙元年(1662年),為了防止沿海居民與鄭成功軍隊接觸,下令遷界禁海,新安縣一度併入東莞縣,後復界,新安縣恢復。
[編輯] 近代
道光八年(1842年),鴉片戰爭後簽《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予英國,咸豐十年(1860年),簽《北京條約》再割讓九龍半島,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簽《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新界99年,從此香港脫離新安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孫中山於三洲田村一帶發動起義,史稱「三洲田起義」(惠州起義)。民國三年(1914年),全國省市名稱統查後,為避免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改名寶安縣。抗日戰爭期間,縣治曾遷至東莞縣石馬鎮。 1949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寶安縣南頭,寶安縣開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 1953年,縣人民政府考慮到深圳墟連接廣九鐵路,交通便利,便將寶安縣城從南頭搬到深圳墟。
[編輯] 當代
深圳市內夜景
深圳市中心公園
福田CBD一景
當香港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時,這處是香港通往中國大陸的陸路主要關卡。過去香港人前往大陸,都必須在羅湖站下車,然後徒步橫過深圳橋來到深圳。由於對內地政策的恐慌,深圳酒店曾經是港人和廣東省籍親人會面的地方。1979年改革開放後寶安縣易名為深圳市。 1980年,升級為副省級市。並於靠近香港新界的地段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代初期的深圳還是很落後,到處都是菜田,居民以務農為生。當時的深圳火車站十分簡陋。不過由於深圳鄰近香港,所以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當地人民已對境外的事物非常熱心。在當時的火車站,可以買到先前一天的香港報紙。當時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傳閱香港報紙是被禁止的。
1980年代初期,深圳、珠海和廈門相繼被指定為經濟特區,以這三地作為開放的窗口,為開放改革的試點。而深圳也由原來只是寶安縣的一個小鎮升格成為地級市,並反過來吞併了原來寶安縣的地域。經濟發展在深圳漸趨蓬勃,高樓大廈取代農田,多個周邊的開發區引進外地資金,尤其是吸引港資到這裡設廠房。市內的商業活動漸見市場經濟的規模,亦開始開發早期的旅遊點如西麗湖和香蜜湖。深圳證券交易所為天津投資股份公司撤銷之後,首個在中國大陸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在1980年代原本有規劃要發行深圳特區貨幣,後來因諸多原因而擱置,後來就沒有正式發行。
[編輯] 地理
深圳局部地貌
深圳以往水災情景
[編輯] 位置範圍
深圳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6′至114°37′,北緯22°27′至22°52′。地處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東西長81.4公里,南北寬(最短處)為10.8公里,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連伶仃洋和珠江口,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聯,與香港新界一河之隔。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952.84平方公里。
[編輯] 氣候
深圳地處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年平均溫度22.3℃,最高溫度38.7℃,最低溫度2℃。年平均降雨量為1924.7毫米。年平均日照數為206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夏季多為季風低壓、熱帶氣旋所影響,盛行偏東南季風,高溫多雨;其餘季節多受蒙古高壓影響,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燥。每年的7~9月份為颱風多發季節,平均一年4~5個颱風。
隱藏▲深圳 (1971-2000)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19.7
(67.5) 19.7
(67.5) 22.7
(72.9) 26.3
(79.3) 29.3
(84.7) 31.1
(88) 32.2
(90) 32.0
(89.6) 31.2
(88.2) 28.9
(84) 25.1
(77.2) 21.5
(70.7) 26.6
(79.9)
平均低溫 °C (°F) 11.7
(53.1) 12.7
(54.9) 16.0
(60.8) 19.9
(67.8) 23.2
(73.8) 25.2
(77.4) 25.7
(78.3) 25.5
(77.9) 24.3
(75.7) 21.6
(70.9) 17.1
(62.8) 12.9
(55.2) 19.6
(67.3)
降雨量 mm (英寸) 29.8
(1.173) 44.1
(1.736) 67.5
(2.657) 173.6
(6.835) 238.5
(9.39) 296.4
(11.669) 339.3
(13.358) 368.0
(14.488) 238.2
(9.378) 99.4
(3.913) 37.4
(1.472) 34.2
(1.346) 1,966.3
(77.413)
相對濕度 (%) 71.7 76.8 79.5 81.0 81.7 81.8 80.5 81.8 78.8 72.4 68.4 67.1 76.8
平均降雨日數 7.07 10.07 10.77 12.73 15.60 18.47 17.00 18.30 14.83 7.63 5.63 5.97 144.07
日照時數 147.9 98.8 101.4 110.2 149.8 173.6 220.0 188.6 181.2 199.5 184.3 178.5 1,933.8
來源: 氣象百科 世紀氣象 2009-01-25
[編輯] 山脈與河流
梧桐山、筆架山、馬巒山、蓮花山、大南山、七娘山、羊台山
深圳河、淡水河、茅洲河、福田河、新洲河
[編輯] 行政區劃
2007年5月31日,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區,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是光明等片區管理體制的調整,而不涉及行政區劃的變化[2],其性質和坪山新區相同。
2009年6月30日,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坪山新區,管轄坪山、坑梓兩個街道及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原深圳市大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同時更名為深圳市坪山新區管理委員會,其性質和光明新區相同。
2010年國務院批准將寶安及龍崗兩區劃入深圳經濟特區,把特區範圍擴大至深圳全市,並於7月1日實施。至此,長期困擾深圳市的「一市兩法」問題得到解決。
市轄區名稱 建制日期 備註
羅湖區 1979年10月 深圳最早開發的城區,深圳鎮所在地。
福田區 1986年 深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南山區 1990年1月4日
鹽田區 1998年3月30日
龍崗區 1992年11月11日 下轄功能區1個:坪山新區
寶安區 1992年11月11日 下轄功能區1個:光明新區
福田區 光明新區 寶安區 羅湖區 南山區 鹽田區 龍崗區 坪山新區 龍崗區
光明新區、坪山新區屬於深圳市設立的縣級以上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深圳市現轄六個市轄區: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從特區外不能隨意進入特區,而必須在特區與非特區間的檢查站(俗稱「二線關」)接受證件(邊防證)檢查。現在,證件檢查程序已大大簡化,很多時候甚至不檢查,但檢查站仍予以保留。截至2007年12月31日,深圳有新城檢查站、南頭檢查站、布吉檢查站、梅林檢查站、同樂檢查站、白芒檢查站、沙灣檢查站、鹽田檢查站、背仔角檢查站、溪沖檢查站、南光檢查站和福龍檢查站等共17個檢查站。隨著市政建設如南坪快速路的開通,原關內外聯繫越來越緊密,但檢查站的數量將不再增加。由於深圳發展迅速,很多昔日的荒涼之地現在已變成了熱鬧的街區。因此,不同的人在心理上對深圳有不同的概念,這一點在已久居深圳的人士及來深圳不久的人士有很大區別。從深圳建立特區不久來深圳定居的人士,部分人仍堅持認為深圳是東起黃貝嶺,西至華富路,甚至只到上步路的一片狹小區域,因為最初的深圳除這片區域外一片荒涼。深南路的冠名方法,即深圳到南頭的市政路。
由於特區與非特區適用的經濟政策、使用法規不同,造成目前特區內外形成巨大落差。兩種不同的行政區劃,造成特區內土地面積十分有限、經濟開發用地不足,而特區外的規劃建設相對落後,降低了深圳的整體競爭力。另一方面,經濟特區獨有的特區立法權造成「一市兩法」的現象,不利行政管理的統一,也加大了管理成本。要求將寳安區與龍崗區併入特區的建議早於1998年已經被提出,隨後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而將經濟特區範圍延伸到深圳全市的專項調研方案已經在2009年開始。[3]
此外,在2005年,全國政協委員劉家琛提議將惠州市惠陽區、東莞市鳳崗鎮、東莞市清溪鎮或大亞灣區劃入深圳,使深圳有足夠土地空間,發展成產業轉移和工業後勤基地。這消息一度刺激惠陽的房地產市場,成了深圳置業者追捧的目標。有關建議正等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
[編輯] 人口
深圳市人口多數來自外地,因此深圳被稱爲「移民城市」。在成為特區之前,前寶安縣有60萬人,且每年都有大量本地人逃港,經由寶安縣到達香港的人超過200萬。從六十萬到三百萬人口深圳用了大概十五年的時間,但是由三百萬到一千萬則不到十年,進入二十一世紀,深圳已成為全球的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居中國首位。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網站公佈的《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1]》,2010年11月1日,全市常住人口1035.79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700842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349510人,增長47.79%,年平均增長率為3.98%。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3503201戶,家庭戶人口為740241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63人減少0.52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561.40萬人,佔54.20%;女性人口為474.39萬人,佔45.80%。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7.74上升為118.34。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01.88萬人,佔9.84%;15-64歲人口為915.64萬人,佔88.40%;65歲及以上人口為18.28萬人,佔1.7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34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9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5個百分點。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77.90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248.23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456.27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92.0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0.81萬人上升為1.72萬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23萬人上升為2.40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5.22萬人下降為4.41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1.2萬人下降為0.89萬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02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2.6萬人,文盲率由1.09%下降為0.48%,下降0.61個百分點。
深圳的人口政策受到普遍的批評,作為一座人口多元的城市,政府卻不具備對待移民的包容心態。2004年年底,有超過100萬人在市府的清理行動中被「梳理」出去,相當一部份人去到深圳鄰近的城市,一部份則回到鄉下老家。梳理事件引起社會很大的震動,石映照在《中國城市的一千個特點》中對事件作出批判,值得深思的是,據說九成市民支持市府行動,南京,上海政府赴深考察學習。
2011年,爲了應對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市府又一次進行梳理行動,被民眾批評為「清洗太平地」,這次有包括維權律師在內的8萬人被驅逐出深圳,並冠之以「高危人士」的惡名。不少專家學者認為此舉已經涉及違憲。
深圳市各區面積與人口數據(2010年11月1日)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人) 人口密度(人/公里²)
深圳市 1,991.64 10,357,938 5,201
羅湖區 78.75 923,423 11,726
福田區 78.66 1,318,055 16,756
南山區 185.11 1,087,936 5,877
寶安區 569.19 4,017,807 7,059
龍崗區 682.85 2,011,225 2,945
鹽田區 74.64 208,861 2,798
光明新區 155.44 481,420 3,097
坪山新區 167.00 309,211 1,852
[編輯] 文化
[編輯] 文化記事
1981年 深圳博物館建成。
1983年 深圳大學建立,《特區經濟》雜誌創刊.
1984年 海天出版社成立,深圳電視台開播。
1986年 深圳圖書館建成。
1987年 深圳美術館建成。
1988年 《深圳青年》雜誌創刊。
2000年10月,正在深圳藝術學校就讀的李雲迪在第十四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2003年,深圳市提出了「文化立市」的發展戰略,打造未來的「兩城一都一基地」,即:鋼琴之城、圖書館之城、設計之都及動漫基地。[4]
2004年11月18日至11月22日,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在深圳舉行。至今已成功舉辦過四屆。
2008年11月19日,深圳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成為世界第六個,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命名「設計之都」的城市。
[編輯] 文化特點
深圳本地原居民與香港新界大多相同有圍頭與客家兩個民系,客家主要集中在龍崗,圍頭則集中在羅湖 福田。由於地處廣九鐵路中樞位置同時又受到省港兩地文化的影響,加上改革開放之後其他北方省份人口的進入成就了深圳的文化多樣性。深圳文化在微觀上呈現多樣性,在宏觀上呈現南、北兩個文化體系的爭持。
由於深圳特區在千禧年以前經濟上主要依賴香港,而90年代中後期之後香港的影響力降低而來自內地的影響力增強,所以文化上也呈現出北方文化逐漸轉強的情況。同時,由於深圳要走國際化的路線加上臨近的國際都市香港的影響,所以深圳在混雜中國南北文化的同時,也較內地西化。
民間的文化發展有其活力和特色,在布吉自發形成「大芬油畫村」,原先的自然村落每逢節慶都自發舉行別具特色的活動,各地的飲食文化在深圳都有立足之地並不時引起潮流交替。
在深圳的東北、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幾個地區人士比較多,文化上也有所影響。
深圳政府、文化職能部門、官員等也想在文化領域上有所作為,可惜效果並不理想。究其原因與深圳文化的複雜多樣的特點有關,也與政府方面過於急功近利、迫切想造成影響、出成果有關,但最關鍵的是缺乏自由的文化傳載系統,深圳廣電集團公然對三家香港電視臺(翡翠臺,本港台,鳳凰台)進行政治性屏蔽,以寶安電視臺最為嚴重。每涉及異議人士,反對聲音,敏感歷史,電視臺都會插播廣告掩人耳目,通常插播提前錄製好的香港公益廣告。除此以外,也對這三家電視臺進行商業性屏蔽,用本地商業廣告代替原有的廣告,召斂不義錢財。曾有深圳知識份子召開聯合座談會商討應對措施。市民普遍表示反感,感覺受到侮辱,有市民每到插播時間便轉臺以示抗議。 隨著中國改革進入縱深階段,深圳經濟特權將會消失,而文化上的自由應該逐漸顯現出來,如果連香港媒體的節目都要屏蔽,大量人才將會對於是否在深圳發展重新考慮。
顯示▼深圳文化設施
顯示▼與深圳有關的藝術作品
[編輯] 宗教
仙湖弘法寺
下梅林清真寺
下梅林基督教堂
香蜜湖天主教堂
[編輯] 綜合競爭力
現居大陸城市第六位。 地價高企,2011年2月房價已升至均價¥22000/平方米,更有高達¥14萬/平方米的樓盤出售。深圳房價在向香港北區的粉嶺看齊,這使不少香港居民在權衡交通開支及住房支出後迴流到香港居住。
[編輯] 經濟
深圳會展中心(圖中的平頂建築)
2004年,深圳全市GDP為4282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為7000美元。
2005年,深圳全市GDP為4926億元人民幣,全年經濟增長速度為15%,人均GDP為7300美元。
2006年,地區生産總值達5813.56億元,增長16.6%;人均GDP達到8815美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2007年該市生産總值預期增長目標為13%。
2007年,國家統計局年鑒數據顯示,該市經濟總量達6802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0.1%、50.1%、49.8%。[6]
2008年,深圳本地GDP增幅為12.1%,達到7806.54億元(來源於深圳市統計局2009年3月24日發布的深圳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深圳人均GDP達13150(以深圳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日當天中國銀行最後一次人民幣兌美元牌價計)美元,超過中上等國家收入水平標準。
2009年,據深圳市統計局公佈的《深圳統計年鑒2009》數據顯示,深圳全市GDP達8201.32億元人民幣,增長10.7%;人均GDP達到92772元人民幣(按當年平均匯率折合13581美元)。[7]
[編輯] 交通
主條目:深圳市交通
[編輯] 的士
深圳的士 行駛範圍 起步價格 起步里程 超出起步里程後價 等候收費 夜間起步價(23時—6時)
紅的 深圳全境 10元 2.0-3.0公里 0.6元/250米 0.8元/分 16.0元
黃的 南山,福田,羅湖,鹽田 10元 3.0公里 0.6元/250米 0.8元/分 16.0元
綠的 寶安,坪山,光明,龍崗 6.0元 1.5公里 0.6元/250米 0.8元/分 7.0元
[編輯] 公共汽車
目前深圳共有公交及軌道線路1040條(2012年)。現有其中深圳巴士集團下屬1-245、J1、N1-N20夜間巴士,機場4─10線共250條線路居首位。
[編輯] 地鐵
主條目:深圳地鐵
深圳地鐵目前有五條地鐵線,包括羅寶線、蛇口線、龍崗線、龍華線和環中線,五線路於2011年6月底全線開通。深圳地鐵近期(2011-2016)規劃中,還將興建光明線、西麗線、鹽田線、內環線和機場線。[8] 深圳地鐵建設速度之慢廣受市民詬病,且報站聲音小,有市民因此常搭過站。
[編輯] 鐵路
京九鐵路
廣深鐵路
廈深鐵路 (2011年開通)
平南鐵路
平鹽鐵路
廣深港高速鐵路 (廣深段2011年開通)
廣深城際線 (規劃中)
深莞城際線(規劃中)
深江城際線(規劃中)
深惠城際線(規劃中)
廈深鐵路西延段(規劃中)
西部深港城際線(規劃中)
[編輯] 道路
主條目:深圳市道路
深圳市的道路全長約2174公里。並按道路大小來命名,深圳道路以「大道」、「路」以及「街」作為後綴。「XX一路」,「XX二路」這種道路很普遍。連接兩地的道路,有時會取兩地地名進行命名,例如深(圳)南(頭)路。
由於深圳市區為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狹長地帶,所以深圳市區的主幹道大多都是東西走向的。羅湖區的道路,由於歷史、地形和擁有舊城區的原因,道路的方向性顯得不強。在其它五區,大部分道路都是正南北和正東西走向的。立交橋在市內隨處可見,但架在道路上的高架橋卻極少。
[編輯] 機場
主條目: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編輯] 港口與口岸
顯示▼深圳港口與口岸
[編輯] 旅遊
東門步行街
信興廣場(地王大廈)
深圳圖書館及音樂廳
大鵬半島上西涌的著名海灘。
深圳的旅遊資源吸引了海內外大量遊客來此觀光度假休閒。由於深圳地處粵、港邊境,再加上港澳個人游計劃的參加者大多數在深圳出境,使不少出境的旅客都願意花一點時間在深圳購物消費,或到各主題公園休息遊玩。
顯示▼深圳旅遊景點及購物中心
[編輯] 體育
深圳市將於2011年舉辦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深圳足球俱樂部是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創會球隊之一,並於2004年奪得中超元年冠軍。中國球隊在亞洲足球冠軍聯賽中的最好成績也是由深圳隊取得的(2005年亞冠四強)。
[編輯] 體育場館
大運中心
深圳市體育中心
寶安區體育中心
深圳灣體育中心
羅湖區體育中心
福田區體育中心
坪山體育中心
龍崗國際自行車賽場
神仙嶺網球中心
[編輯] 公眾或社區體育場所
[編輯] 教育
Nantou Middle School
顯示▼深圳教育機構
[編輯] 衛生保健
顯示▼深圳醫療衛生機構
[編輯] 著名人物
由於深圳是1980年才建立的城市,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因此以下多是指在深圳有過重要經歷和影響的人物,而不只是本地出生的深圳人。
政界人物
袁庚
李灝
厲有為
張高麗
梁湘
王炬
林嘉祥
商界人物
王石
馬化騰
任正非
王傳福
馬明哲
秦曉
馬蔚華
文化界/娛樂界人物
李雲迪
但昭義
胡曉梅
叢飛
方放
丘英宏
郁秀
周筆暢
陳楚生
劉惜君(出生於深圳)
陳國坤(籍貫為深圳)
咼中校
體育界人物
易建聯
[編輯] 歷任黨、政負責人
顯示▼深圳黨、政負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姊妹城市
深圳市已經分別正式與下列十八個國際省份和城市互相結為姊妹城市:
1986年3月11日與美國休斯敦市──美國第四大城市
1991年11月12日與義大利布雷西亞省
1992年6月22日與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市──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最大海港
1993年7月30日與波蘭波茲南市──波蘭經濟、科技、文化和金融中心
1994年10月28日與法國維埃納省
1995年3月5日與牙買加金斯敦市──牙買加首都
1996年6月7日與多哥洛美市──多哥政治、經濟、商業和文化教育中心
1997年5月27日與德國紐倫堡市
2003年10月12日與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
2004年6月9日與日本筑波市
2004年10月11日與韓國光陽市
2006年7月與馬來西亞新山—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
2006年與俄羅斯彼爾姆
2007年1月12日與義大利都靈市——義大利第五大城市、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座首都
2007年2月與羅馬尼亞蒂米什瓦拉市
2007年9月與埃及盧克索市
2007年11月與英國羅德翰姆市
2008年4月30日與美國雷諾市
2009年5月與馬來西亞亞庇市
[編輯] 參見
深圳交通
深圳地理
世界上貨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列表
[編輯] 參考資料及註釋
^ 「圳」的台灣華語讀音為「ㄗㄨㄣˋ」或「ㄓㄣˋ」。但一般都跟從官方發音為zhèn。
^
http://sz.people.com.cn/GB/channel2/4/2 ... 23736.html^ 深圳規劃合併關內關外 取消區級政府
^
http://www.zhongman.com/Article/Class1/ ... 30007.html^
http://gb.cri.cn/27564/2010/04/09/4945s2812133.htm^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8/indexch.htm^
http://www.sztj.com/main/xxgk/tjsj/tjnj ... ogId=14497^ [1]
^
http://www.szka.gov.cn/ywgz_id.asp?id=294[編輯]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深圳市
深圳政府在線
深圳之窗
深圳新聞網
深圳分類信息網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7%B1 ... 3%E5%B8%82
- Attachments
-

- Subdivisions_of_Shenzhen.png (10.44 KiB) Viewed 2403 times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