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中嘅傻撚――楊光
• Posted by 鐘雙羽 • 12 January, 2011 • (0) Comment
要了解杨光,就先要了解67暴动。呢次暴动发生系香港1967年。我现摘录下维基百科中关于呢次暴动嘅一段描述:
六七暴动,亦称六七左派工会暴动、香港五月风暴,当时参与及支持者称之为“反英抗暴”,于1967年5月6日日发动,同年10月份基本结束。当时香港亲中共左派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对抗英国殖民地政府(港英政府)的暴动。由最初的罢工、示威,发展至后来的暗杀、炸弹放置和枪战。在事件中,所有警员取消休假候命,多次与暴徒对峙,作出驱散、镇压和拘捕行动。暴动期间,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员殉职在内的52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员在内的802人受伤,1936人被检控。事件中共涉及1167个炸弹。[1]死亡人数仅次于1956年双十暴动。六七暴动可算是香港发展的分水岭,部分香港人对中国共产党政权失去信心及反感,亦间接促使当时的港英政府改善施政。[2]
目录
[隐藏]
1 前奏
2 经过
3 影响
4 部分相关人物
5 相关条目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链接
[编辑] 前奏
参见:天星小轮加价事件及一二·三事件
1966年4月,由于天星小轮船票加价,引发九龙区出现天星小轮加价事件,在殖民地政府治下的香港社会内,充斥着不安定的情绪。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展开。中国国务院负责港澳事务的廖承志在8月指示不在香港发动文化大革命。同年9至10月,各地红卫兵四出串联。同年12月3日,澳门发生一二·三事件。一单警民冲突事件,引发澳门左派到澳督府示威,要求警方道歉下台。澳葡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导致十多人死亡,百多人受伤。翌年1月初,澳门左派发动罢市,中国更断绝澳门食水供应。葡萄牙政府最后屈服,接受左派的要求,并一度提出即时交还澳门。香港的左派到澳门祝贺,同时学习澳门左派的斗争经验。月中,负责港澳事务的廖承志被红卫兵夺权。
[编辑] 经过
1967年4月,位于九龙新蒲岗大有街的香港人造花厂分厂发生劳资纠纷。当时工厂颁布了极为严苛的规定,包括损坏生产机器的工人不会获发工资和厂房不允许工人请假等等。劳资双方谈判不果,于是演变成抗议。[3]
同年5月5日,工潮开始恶化。部分工人阻止工厂出货,场面紧张。5月6日,警察训练分遣队到场戒备,但在厂外工人不但没有散去,还与在场警员发生冲突,21名工人被警队逮捕,还造成多名工人受伤,聆讯后更有八人被判入狱,工会代表前往警署亦被扣押。5月7日,工人、工联会代表与其他支持者上街集会示威。示威者仿照中国大陆文革的做法,手持《毛语录》,高喊中国共产党口号。警察训练分遣队施放催泪弹及木弹驱散示威者,拘捕127人。5月11日,新蒲岗塑胶花厂工潮演变成暴动,工人囤驻在新蒲岗街道,与警员对峙,又用石头和玻璃樽袭击警员。警队开枪镇压。当局鉴于事态严重,于当晚宣布东九龙实施宵禁,所有警员取消休假候命,事件中有百多人被捕,并造成两人受伤。5月13日,九龙新蒲岗暴动蔓延至黄大仙东头徙置区和土瓜湾,大批群众在街上聚集,暴徒放火烧车及黄大仙徙置区职员宿舍,又攻入新区办事处和学校捣乱。当局出动大批英军和警察训练分遣队镇压,又将宵禁时间提前至傍晚六时开始。及后北京报纸称“港英政府行为是民族迫害,镇压群众是野蛮的法西斯暴行”,并且表示支持“香港市民上街抗暴”。5月15日,北京外交部向英国代办提出抗议,并发动北京群众在英国驻华代办门外示威。香港左派报章报道北京支持的消息,由左派学校学生在街头向路人派发;中国银行亦在中环总行的屋顶安装上扬声器,进行革命宣传。5月16日,香港的亲共左派宣布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对港英迫害斗争委员会,由工联会理事长杨光出任主任。斗委会随即以“反英抗暴”为口号,联合各亲共团体数百人,手持《毛主席语录》前往港督府示威游行,并在门外张贴大字报。港督府一度成为集体抗议示威的主要目标。港府重申要维持秩序,限制到港督府请愿人数,抗议行动于是转到中环花园道和皇后像广场一带。港九各地陆续有集会和示威,参加者除工人外,亦有学生及其他群众,期间拱北行政府新闻处旧址(今长江集团大楼)播放欧西流行曲去镇压示威者。5月21日,暴动蔓延至中环并进一步恶化,警察训练分遣队发射催泪弹镇压。5月22日,中区的骚乱更加严重,示威者与警员发生流血冲突,167人被捕。暴动的工人及学生以左派报馆、银行、国货公司、学校等为据点,出动示威,袭击警员及行驶中的公共交通。防暴警察到场以催泪弹驱散后,示威群众即迅速撤回据点,让警员疲于奔命,当局最后要在香港岛区实施宵禁,是香港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次宵禁。5月23日起,巴士、电车、煤气公司、天星小轮等亦开始出现定时罢工。
同年6月3日及10日,《人民日报》刊登支持香港左派反英抗暴的社论。6月24日,左派工会发动联合大罢工。约六万名工人响应。政府及公共交通工具公司强硬对付罢工,将旷工雇员即时解雇。6月27日,左派学校罢课一天。6月29日,左派发动联合大罢市,副食品价格一度上涨。
同年7月2日,罢市停止。7月8日,沙头角枪战发生,此时香港出现传言指北京准备收回香港。7月10日,周恩来传达毛泽东指示对香港“不动武”。7月初后,左派的暴力行动进一步升级,开始以罐头罐制造土制炸弹及珠江汽水的汽水瓶来制造燃烧弹袭击警署,并以镪水(盐酸和硝酸的混合物)从高处袭击经过的警车及公共交通,左派学校的实验室成为了炸弹的制作工场。港府则对左派还击,首次出动英军搜查左派工会。之后陆续派军警搜查各左派据点,使用紧急法例权力,拘捕及关押部份左派份子头目,将他们拘押在摩星岭白屋的政治部囚室,部分人之后被逮解出境。7月12日,港英政府同时于港九两地同时实施宵禁,是暴乱爆发两个多月来的第一次。同日下午五时,大埔乡事会会所首次发生土制炸弹爆炸。[3]
8月4日,政府出动访港英军航空母舰上的直升机从天台降落,上下夹攻左派在北角的据点、位于英皇道与糖水道交界、大型国货公司华丰国货所在的侨冠大厦。警队在大厦内除搜出各式炸弹武器外,还发现有设备完善、包括有手术室的战地医院。8月9日,根据紧急法令,警队封闭多间左派学校及发出煽动言论的左派报社,包括《香港夜报》、《新午报》和《田丰日报》。左派则以升级炸弹行动还击,在港九各处闹市放置真假炸弹。炸弹上多数以大字写有同胞勿近,电车、巴士、街道上都有发现。炸弹袭击除了扰乱市民生活外,人心惶惶,更造成无辜死伤。一名七岁女童及其两岁弟弟即在北角被一包装成礼物的土制炸弹炸死。负责拆除炸弹的警队爆炸品处理组及英军拆弹专家亦有被炸死或炸伤。8月22日,英国驻北京代办处被红卫兵放火烧毁。周恩来次日向英国政府道歉。至此,香港市民对暴力行为普遍出现反感,很多不受左派控制的传媒都反对暴动论,支持政府及警队维持秩序和治安。当中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主持人林彬多次在节目内对斗委会的目标和行为加以讽刺及贬斥;并以《欲罢不能》为节目名称,暗讽左派的罢工号召未能成功瘫痪香港。8月24日,林彬离开窝打老道寓所往商台上班,途中被人伏击。两名伪装成修路工人的凶徒将林驾驶的汽车截停后,放火将林及其堂弟林光海烧至重伤,二人其后死于医院。《明报》社长查良镛亦因为在报章内明确反对文革及暴动,收到死亡恐吓而一度离港暂避。
直至10月以前,真假炸弹未告平息。10月底,政府为提高市民信心及制造太平气氛,推出本土的香港节,抗衡左派的十一国庆及右派的双十国庆,左派则以数百大小真假炸弹阻止市民参加。最后,因为得不到市民支持,到了12月中,周恩来不得不向香港的左派下令停止炸弹风潮,持续八个月的六七暴动以失败告终。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5%AD ... 4%E5%8B%95―――――――――――――――
杨光,就系策划暴动的左派头号人物,“斗委会”主席。97回归后,获香港特首董建华颁发大紫荆勋章。是香港特区授勋和嘉奖制度下的最高荣誉。
-------------------------
http://ifree.xp3.biz/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