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市
別稱 鼉城
舊稱 莫陽
陽江市在廣東省的地理位置
概覽
省 廣東省
行政區類型 地級市
下級行政區 1個市轄區、2個縣、1個縣級市
現任市長 魏宏廣
現任市委書記 林少春
政府駐地 江城區東風二路62號
地理
中心坐標 21°51′0″N 111°58′0″E / 21.85°N 111.966667°E
總面積 7813平方公里
- 佔廣東省比例 4.4%
- 排名 廣東省地級行政區第10位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
總人口(2002) 240萬人
人口密度 307人/平方公里
本地語言 粵語、陽江話
經濟
GDP(2009) 518.7億元人民幣
其他
時區 UTC+8(東八區)
郵政編碼 529500
電話區號 +86 (0)662
車牌號碼 粵Q
網站: 中國陽江
陽江市(官方外文名稱為Yangjiang,傳統粵語外文名稱為Yeungkong[1])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市,現轄陽春市(縣級市)、陽東縣、陽西縣、江城區;東與江門市相鄰,西與茂名市交界,北與雲浮市相接,南臨南海。
陽江正在興建大型核電站——東平核電站。
目錄
[隱藏]
1 城市名稱
2 地理
2.1 氣候
3 語言
4 人口
5 旅遊
6 自然保護區
7 工業
8 物產
9 城市榮譽
10 名人
11 參考文獻
12 外部連結
[編輯] 城市名稱
陽江的名稱來源於流經陽江的母親河——「漠陽江」,而漠陽江的名稱又源「莫陽」,陽江最早叫「莫陽」。因為陽江古時候屬於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古越語中,「牛」為「莫」,(陽江話現在稱「牛」還叫「牛咩」);「羊」越語為「陽」,和太陽的「陽」。「莫陽」就是牛羊的意思,據此推測古代的陽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而漠陽江江邊現有一村,叫牛場村。陽江處於江之北,所以叫陽江。(中國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陰,山南水北曰陽)。至於陽春,古代「青」、「春」謂之東,陽春在江東邊,所以名叫陽春。
陽江作為古高涼縣、郡的治所,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陽江」還只是個地域概念,未有具體的城市存在。宋代以前的陽江,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經濟、政治中心,也不過是一個地形相對高起來的山坡或土墩而已。 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陽江正式始為陽江縣。 宋紹聖四年(1097年)知州丁璉(番禺人)依鼉山(現在江城第一小學周圍)築起一座土城,這就是陽江城的老祖宗。 長期以來,陽江的治地中心都在鼉山腳下,因此陽江又稱鼉城。[2]
[編輯] 地理
丘陵面積占陸地總面積的26.03%,山地面積佔42.73%,平原面積佔22.17%。海岸線長341.5千米,主要島嶼有30個,島岸線長49.3千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依山傍海,東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雲霧山環繞。境內最高山峰為望夫山脈的鵝凰嶂(廣東省第二高峰),海拔1337米,最長河流為漠陽江(廣東六大江河之一),全長199千米,南北貫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3]
[編輯] 氣候
隱藏▲陽江 (1971-2000)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19.6
(67.3) 19.3
(66.7) 22.1
(71.8) 25.7
(78.3) 28.9
(84) 30.6
(87.1) 31.5
(88.7) 31.6
(88.9) 30.8
(87.4) 28.5
(83.3) 24.9
(76.8) 21.4
(70.5) 26.2
(79.2)
平均低溫 °C (°F) 11.8
(53.2) 13.1
(55.6) 16.4
(61.5) 20.4
(68.7) 23.4
(74.1) 25.1
(77.2) 25.5
(77.9) 25.2
(77.4) 23.9
(75) 21.0
(69.8) 16.6
(61.9) 12.8
(55) 19.6
(67.3)
降雨量 mm (英寸) 35.6
(1.402) 71.6
(2.819) 85.0
(3.346) 241.6
(9.512) 464.3
(18.28) 387.4
(15.252) 358.9
(14.13) 391.2
(15.402) 232.3
(9.146) 103.9
(4.091) 41.2
(1.622) 29.7
(1.169) 2,442.7
(96.169)
相對濕度 (%) 74 80 85 87 86 86 85 85 82 75 69 68 80.2
平均降雨日數 (≥ 0.1 mm) 7.6 12.1 14.5 15.7 18.2 20.1 19.1 19.2 14.8 7.8 5.0 4.8 158.9
日照時數 127.6 73.4 65.7 79.7 132.5 159.2 211.4 180.0 180.2 198.8 179.3 169.1 1,756.9
來源: 中國氣象局 2010-06-30
[編輯] 語言
陽江市境內通行地區獨有的方言陽江話,跟標準粵語廣州話有一定的區別。另外在陽春市通用陽春話,在陽西縣儒洞鎮、沙扒鎮通用海話。
[編輯] 人口
陽江市各區(縣、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陽江市 7,810.10 2,357,300 2,710,268
江城區 634.63 653,790
陽西縣 1,435.00 498,063
陽東縣 1,702.67 465,913
陽春市 4,037.80 1,092,502
[編輯] 旅遊
陽江市是廣東省著名的濱海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有濱海沙灘、峰林溶洞、溫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
海陵島、陽春春灣——凌霄岩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海陵島的大角灣於2001年又被評為4A級國家旅遊區。
擁有陽江溫泉、陽春春都溫泉、陽西鹹水溫泉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將保存「南海一號」等古沉船。
[編輯] 自然保護區
廣東陽春百涌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陽春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
[編輯] 工業
工業開發區
陽江高新區
海陵島經濟試驗區
崗僑管理區
陽春站港工業區
江城銀嶺科技園
廣東陽東開發區
能源工業
陽江核電站,是中國到目前為止設計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採用「二代加」技術(中廣核CRP1000)核電技術的核電站,設計裝機容量達到600萬千瓦甚至可擴建到900萬千瓦。
陽西燃煤電廠,設計裝機容量達600萬千瓦。
陽江抽水蓄能電廠,是陽江核電站的調節配套電廠,設計裝機容量240萬千瓦。
海陵風力電場,設計裝機容量10萬千瓦。
[編輯] 物產
歷史上手制風箏較多,有南國風箏之鄉之稱,特色風箏有「靈芝」。
陽江是目前中國國內主要是刀剪生產出口地。
陽江地方特產有豆豉、蠔、蓋蘇文魚、禾蟲和全國聞名的陽江十八子菜刀,陽西的涼果,陽春的春砂仁和馬水桔。
南藥:春砂仁、益智、檀香、沙姜、藿香等。
特色小吃:陽江豬腸碌,桌球糕,杏仁茶,糕點「狗利仔」「酒杯印」。
其中陽江刀具、豆豉、豬腸碌被眾多陽江人「戲譽」為「陽江三件寶」(一說是小刀、豆豉、漆器,但生活中民眾更樂於接受前一說法)。
[編輯] 城市榮譽
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年1月26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節目的《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中,陽江市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城市,入選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陽江市,陽春市)
中國刀剪之都
中國風箏之鄉(陽江市)
中國公益明星城市(陽江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陽江市)
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陽江市)
中國詩詞之市、中國楹聯文化城市(陽江市)[全國唯一同獲兩稱號的城市]}
中國溫泉之鄉(陽江市)
中國蚝都(陽江市)
中國春砂仁之鄉(陽春市)
中國馬水桔之鄉(陽春市)
中國豬苗之鄉(陽春市)
中國蠶桑之鄉(陽春市)
中國孔雀石之鄉(陽春市)
中國菠蘿蜜之鄉(陽東縣)
中國雙肩玉荷包之鄉(陽東縣)
中國蚝鄉(陽西縣)
國家級近江牡蠣吊養標準化示範區(陽西縣)
廣東省衛生城市(陽江市)
廣東省園林城市(陽江市)
廣東省文明城市(陽江市)
廣東音樂之鄉(陽江市)[廣東省唯一地級市獲此稱號]
廣東漁業大市(陽江市)
廣東省雙擁模範縣(陽西縣)
廣東省林業生態縣(陽西縣)
廣東省山歌之鄉(陽西縣)
[編輯] 名人
關山月,現代著名國畫大師。
何士德,當代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新中國電影音樂奠基人之一。
鄧琳(1829-1893),字文石,號鼉陽居士.清代陽江著名教育家、公益家、藝術家。
曾慶存,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人陽江市江城區崗列玉沙村。地質學家曾慶豐的弟弟。
[編輯]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1947年廣東政區及郵政式廣東地名一覽》,大部分根據粵語標準音廣州話拼寫,其他部分由潮汕、客家、官話或其他方音拼寫而成。
^ 《陽江地方志》
^ 《陽江指南地圖》(廣東省地圖出版社,陽江國土資源局)
[編輯] 外部連結
陽江市人民政府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8%B3 ... F%E5%B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