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區
概覽
所屬行政區 廣東省佛山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區劃代碼 440606
政府駐地 大良街道
現任區長 梁維東
鄉鎮街道數 10
- 鎮數 6
- 街道數 4
方言 順德話(粵語的一種)
地理
經緯度 22°48′N 113°18′E / 22.80°N 113.30°E
總面積 806.50平方公里(311平方英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10) 246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28300
電話區號 765(-2004年)
757(2004年-)
車牌首號 粵X
網站: shunde.gov.cn
順德區(曾稱順德縣、順德市,簡稱順德,官方外文名稱:Shunde,傳統威妥瑪拼音外文名稱:Shuntak[1]、Shunteh[2])是廣東省佛山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其東北面和西面是南海區,北面是禪城區,西南面是江門市蓬江區,南面是中山市,東面是廣州市番禺區。區政府所在地為大良街道。順德是「廣東四小虎」之一,也是廣東省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政治
3 經濟
4 人口
5 氣候
6 文化
6.1 藝術
6.2 飲食
7 交通
8 旅遊
9 人物
9.1 政界
9.2 商界
9.3 演藝界
9.4 古代文人/政客
9.5 藝術家
9.6 學術界
10 參考資料
11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順德早在先秦時期已經有越族先民活動痕跡[3],當時屬於百越的地方。後來秦朝統一嶺南,設置南海郡。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4]自隋朝,被編入南海縣。 [5]唐代的順德開始出現市集[3]。五代南漢時,則屬於咸寧縣。[5]到了宋朝就已有人定居,譬如區內的碧江村就是當時建立,並以造紙和腌筍聞名。[6]南宋末年,民眾隨同朝廷逃難,使順德人口快速增長。明朝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黃蕭養起義爆發。起義失敗後,為加強統治,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朝廷將南海的東涌、馬寧、鼎安、西淋四都和新會的白藤堡(1958年10月復歸新會縣)劃出,置順德縣,取「順天明德」之意,縣治太艮堡,並改名大良。明、清兩代由廣州府管轄。民國時,全縣分為十區。1914年6月,後屬粵海道管理。1920年,廢道後直屬省。
1949年10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順德,10月30日,容(容奇)良(大良)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1950年3月20日,順德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珠江行署。1955年,順德縣人民委員會成立,隸屬粵中行署。1958年,順德和番禺兩縣合併,改名番順縣,隸屬佛山專區。1959年6月,順德、番禺兩縣建制恢復,順德仍隸屬佛山專區。1968年,順德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佛山專區。1970年,佛山專區決定由順德縣負責圍墾位於珠海縣的大橫琴與小橫琴島之間的中心溝。1980年,恢復順德縣人民政府,隸屬佛山地區。1983年6月,撤銷佛山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後,隸屬佛山市。
1992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准順德撤縣設縣級市,4月30日,順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99年7月27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式批複關於確定順德市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試點市的意見,批複同意在維持順德市目前縣級建制不變的前提下,除黨委、紀檢、監察、法院、檢察院等系統和國家垂直管理部門仍維持現行管理許可權由佛山市代管外,其他所有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事務,賦予順德市行使地級市的管理許可權,並直接對省負責。2003年1月8日,順德併入佛山,撤縣級市設佛山市順德區。2004年1月28日,順德固網電話號碼升位,原有的區碼0765被取消,換成與佛山一樣的0757,並在所有固網電話號碼之前加上"2"字,成為8位的電話號碼。2009年8月17日 ,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式批複,同意佛山市順德區繼續開展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綜合改革試驗工作。批複同意在維持順德區目前建制不變的前提下,除黨委、紀檢、監察、法院、檢察院系統及需要全市統一協調管理的事務外,其他所有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事務,賦予順德區行使地級市管理許可權。2010年4月,經廣東省國土、規劃等相關部門的協調,並報請省政府同意,由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收回佛山市順德區在橫琴島中心溝順德圍墾區內的全部國有土地使用權。[7]
[編輯] 政治
主條目:順德擴權
順德區政府大樓
順德區行政服務中心(東座)
順德區行政服務中心(西座)
順德區人民檢察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順德區和國內其他地方一樣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執政黨是中國共產黨。1954年6月27日,順德縣召開了由全縣人民普選產生的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代表大會停止活動,直到1980年9月27日召開的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順德才恢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據1993年3月29日修訂的憲法規定,縣、市、市轄區的人大每屆任期為5年。[8]
1992年順德被確立為廣東省綜合改革實驗縣,並撤縣建縣級市,開始了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目標的行政體制改革。1999年順德被確定為「率先實現現代化試點市」,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享有地級市管理許可權,並直接對省負責[9]。
2002年12月,順德市被撤銷,併入佛山市後變成順德區,地級市管理許可權被取消,部分行政許可權受到限制。2008年年底,《佛山市順德區黨政機構改革方案》(又叫「順德大部制」)開始醞釀,2009年9月14日正式出台並施行。改革後,順德區黨政機構由原來的41個精簡到16個,分為政務管理、經濟調節與市場監管、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三類。改革後也增設了區政府政務委員,與區委常委和副區長兼任16個大部門的首長,實行部門首長負責制,並參加區聯席會議決策,從而縮短行政過程。[10] [11]
2010年9月,順德成立公共決策諮詢委員會(簡稱「決咨委」),為順德重大公共政策提供相應諮詢、論證和建議和民意徵集工作。委員會由48人組成,17人來自順德本土企業,20人來自學術機構,11人來自本地基層社區、文化教育醫療法律等行業;48人又被分成經濟、政府公共管理類、城市建設、社會類和文化類等5個界別,聘期2年,可連任。目前48名成員均由順德區政府相關部門推薦而組成。決咨委採取雙月制和季會制的會議制度,定期討論相關公共政策所涉內容。[12]
不久,順德容桂成為「簡政強鎮」改革試點,並於2009年11月9日率先部署改革,原來的28個部門和單位被整合為11個機構和2個分局[13]。2010年8月1日,順德區內其餘9個鎮和街道均開始實施「簡政強鎮」改革[14]。
2011年2月,《關於進一步完善和深化順德行政體制改革的意見》出台,順德區被廣東省確定為省直管縣試點,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15]。
目前順德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和6個鎮。
順德區行政區劃(2008年)[16][17][18]
街道/鎮 面積
(km2) 戶數 戶籍
人口 居委
會數 村委
會數
順德區 806.50 331,706 1,202,692 92 108
倫教街道 59.21 22,842 80,889 2 8
勒流街道 90.84 30,870 115,357 5 17
大良街道 80.19 62,068 209,104 19 2
容桂街道 80.17 56,277 197,280 23 3
陳村鎮 50.92 22,510 77,445 8 7
北滘鎮 92.41 29,884 113,194 8 10
樂從鎮 77.55 28,895 99,043 4 19
龍江鎮 73.78 24,314 96,084 9 13
杏壇鎮 122.07 31,497 127,051 6 24
均安鎮 79.36 22,549 87,245 8 5
[編輯] 經濟
位於順德大良體育館前面的大型鄧小平廣告牌
順德過往是以養蠶、養魚為主,有「魚米之鄉」之稱。由於養蠶工業非常發達,女性因為收入增高而地位提高,而自梳女成了古代獨立女性的代表。
自中國內地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順德積極發展工業,以電器產品為主,內地著名品牌「容聲」、「美的」、「科龍」、「格蘭仕」、「萬家樂」均在順德出產。
順德經濟發展蓬勃,地方富庶,是「廣東五小虎」之一 (其他四個城市為珠海、東莞、中山、南海),也在2005年中國百強縣中排行第二(第一位是江蘇崑山)。
順德2007年GDP達到1275億元人民幣,增長率達18%,人均GDP達到107991元人民幣(約14200美元)。
除容桂和杏壇外,順德其餘8個鎮街均為專業鎮,其中倫教的木工機械製造、樂從的大型專業市場、陳村的花卉業、勒流的小五金小家電、龍江的傢具、北滘的以家電、均安的以牛仔服裝和大良的機械及電力裝備都是其各自的特色產業。
[編輯]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順德區總人口2,461,701人,其中戶籍人口1,984,989人,共706,870戶家庭,平均每戶2.81人;總人口男性人口數1,329,396人,佔54%,性別比為117.41;總人口中14歲或以下有296,391人,佔12.04%;15至64歲人口為2,051,665人,佔83.34%;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3,645人,佔4.62%;每10萬人中具有大專以上、高中以上學歷的分別有8,786人、19,984人,文盲率1.54%。[19]
對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總人口增長45.31%,年均增長3.81%,平均每戶人口數減少0.67人,性別比上升5.79,14歲或以下、15至64歲和65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分別下降5.3個百分點、上升5.6個百分點和下降0.3個百分點;而每10萬人中具有大專以上、高中以上學歷的分別上升5,547人、5,031人,文盲率下降1.53個百分點。[19]
旅居港澳台的鄉親及國外華僑40萬人,為著名的「港澳之鄉」和「僑鄉」。這裡是珠三角純粵語區,和周邊地區同屬一個方言區。
[編輯] 氣候
順德風玫瑰圖
順德區位於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2.3℃,最低1.1℃,最高38.7℃,一年中日最高氣溫大於等於30℃有128日,而大於等於35℃有12.5日;平均降雨量為1660mm,平均每年有145日有降雨,雨季集中在4月至9月,佔全年83%,另外平均每年有6.6日是暴雨日;年平均雷暴日數為78.6日,其中8月最多,達到16日;平均濕度80%,其中12月最低,平均濕度72%,4月和6月最高,為85%;全年多北風,頻率為13%,10月至次年3月以北風為主,4~8月南風或東南風較多,年平均風速為2.4m/s,年平均大風日數為2日,而颱風集中在夏秋兩季;年平均日照時數1843小時,其中7~8月最多,2~4月最少,年日照百分率42%;年平均氣壓1011.0百帕,其中12月份最高,平均氣壓1019.1百帕,8月份最低,平均氣壓1002.9百帕;年平均蒸發量1596毫米,其中7月蒸發量最多,8月次之,2月最少。[20]
[編輯] 文化
順德圖書館
[編輯] 藝術
[編輯] 飲食
順德區的特色菜肴有大良雙皮奶、大良牛乳、大良炒鮮奶、大良崩砂、大良野雞卷、順德撈魚生、順德春花肉、水蛇粥、玉樹順德魚腐、竹筒田雞、肉末煎藕餅、均安煎魚餅、夜香脆魚片、南乳花生、威化紙包雞、香煎魚骨、倫教糕、家鄉釀鯪魚、梅子炆鴨、梅菜煎旦角、陳村粉、魚皮餃、椒醬肉、蜆蚧牛肉、龍江煎堆、薑汁撞奶、鮮奶綠豆沙、薏米雞湯等。
[編輯] 交通
順德擁有直通港澳的水陸客貨運口岸9個,其中國家一類客運口岸1個,二類貨運口岸8個。2009年底,公路通車裡程達1701.13公里,公路密度為211.05公里/百平方公里。順德區內已經建成了多路公共汽車網路系統,大良街道和各鎮以及各鎮之間的公交系統基本完備。2010年順德在大良街道主城區多個主要地段投放了號稱「城市動員」的腳踏車公共租賃服務。
廣珠城際軌道交通線路也通過順德區,開通碧江站、北滘站、順德站、順德大學站、容桂站共5個站。
[編輯] 旅遊
順峰山公園
清暉園: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中國十大名園之一,位於大良清暉路。
寶林寺:位於大良。
順峰山公園:位於大良。其中順峰山牌坊為亞洲最大的牌坊。
雙塔:青雲塔(神步塔)、舊寨塔(太平塔)。位於大良。
西山廟:位於大良。
長鹿農莊:位於倫教三洲建設東路,靠近番禺寶墨園。
馬崗森林公園:位於容桂。
[編輯] 人物
此章節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來改善這個章節。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異議而移除。
[編輯] 政界
陳馮富珍 -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
黎子流 - 廣州市前任市長
何志平 - 香港民政事務局前局長
曾鈺成 - 香港立法會主席
陳友仁 - 原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
[編輯] 商界
伍宜孫 - 已故香港永隆銀行創辦人
李兆基 - 香港恆基兆業集團主席
鄭裕彤 - 香港新世界發展集團主席
梁銶琚 - 香港恆生銀行創辦人
梁錦松 - 香港前任財政司司長、美國摩根大通銀行亞太區前任主席
黎智英 - 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
楊國強 - 香港碧桂園集團創辦人
羅定邦 - 已故香港著名實業家,羅氏針織時裝公司創辦人
[編輯] 演藝界
李小龍 - 已故香港武打巨星
馬師曾 - 已故香港粵劇名伶
薛覺先 - 已故香港粵劇名伶
新馬師曾 - 已故香港粵劇名伶
白駒榮 - 已故香港粵劇名伶
李海泉 - 已故香港粵劇名伶
白雪仙 - 香港粵劇名伶
羅艷卿 - 香港粵劇名伶
羅家英 - 香港著名粵劇老倌,影視演員
李香琴 - 香港粵劇名伶、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歐錦棠 - 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朱茵 - 香港電影藝員
何韻詩 - 香港歌手
梁靜茹 - 馬來西亞歌手
馮鏡華 - 已故香港粵劇名伶
馮淬帆 - 香港電影藝員
陳庭欣 - 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廖碧兒 - 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許家傑 - 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黎耀祥 - 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編輯] 古代文人/政客
黃士俊
[編輯] 藝術家
胡藻斌
陳德威
[編輯] 學術界
岑仲勉
岑光樾
[編輯] 參考資料
^ Ball, J. Dyer.. The Shun Tak Dialect. 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 queries on the Far East. 1900, 25 (2): 57-68.
^ Beijing Review. Help List [2011-06-17].
^ 3.0 3.1 歷史沿革. 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 [2011-03-16].
^ 順德歷史沿革. 順德博物館 [2011-03-16].
^ 5.0 5.1 順德縣. 順德檔案與史誌 [2011-03-16].
^ 碧江村. 廣東文物局 [2011-03-16].
^ 橫琴島順德「飛地」歸還珠海管理
^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 順德人大制度歷史回顧 [2011-4-5].
^ 王麗榕. 兩年三次發文 順德擴權難了利益糾葛. 時代周報. 2011-3-3 [2011-4-17].
^ 尹冀鯤,劉志文. 順德大部制改革:精簡2/3機構 副職不超過5個. 南方日報. 2009-09-17 [2011-04-05].
^ 錢昊平. 廣東順德大部制改革調查:全區局長減少大半. 騰訊網/新京報. 2009-01-17 [2011-04-05].
^ 尹冀鯤,歐陽少偉. 順德成立「決咨委」 重大公共政策先聽「外腦」. 南方都市報. 2010-09-13 [2011-06-01].
^ 陳宇. 順德容桂今部署簡政強鎮事權改革. 南方網. 2009-11-09 [2011-4-17].
^ 郁石,尹冀鯤,歐陽少偉等. 「簡政強鎮」順德9鎮街鋪開. 南方都市報. 2010-8-4 [2011-4-17].
^ 湯南. 廣東確定順德區為首個省直管縣試點. 廣州日報. 2011-2-13 [2011-4-21].
^ 佛山市順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 統計數據:年度數據 [2011-04-04].
^ 佛山市順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 分鎮(街道)面積行政區 [2011-04-04].
^ 佛山市順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 分鎮(街道)戶數與人口 [2011-04-04].
^ 19.0 19.1 順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 佛山市順德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珠江商報. 2011-05-27 [2011-05-27].
^ 佛山市順德區氣象局. 59-07年順德氣象概況 [2011-4-4].
[編輯] 外部連結
順德人民政府網
順德歷史人物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1%BA ... 7%E5%8C%BA--------------------
橫琴島中心溝
橫琴島中心溝,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珠海市大小橫琴島的中間,東堤與澳門的氹仔和路環隔海相望,西堤接著西江的磨刀門,面積約14平方公里,離佛山市順德區約130公里。該處有別於橫琴島其他地方,曾由「珠海經濟特區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中心溝辦事處」管理,成為順德的唯一飛地。該處現時以農業為主。[1]
[編輯]歷史
1968年:珠海縣在大小橫琴島之間中心溝進行圍墾,在溝的東端填海築堤50米。但因工程艱巨,故報請佛山地委提出合作開發。
1970年:順德縣杏壇、勒流、龍江、均安及樂從五鎮派出3200名民兵組成圍墾民兵團,把大小橫琴島填海連接起來。
1975年:中心溝圍墾工程完成,造出14平方公里土地。部份墾民在此定居,靠養魚、蝦、蟹,蠔為生。[2]
1987年:廣東省國土廳專門下發文件確認順德縣對中心溝的永久使用權。[3]
1994年,珠海市和順德市簽署協議,中心溝的土地行政管理權,歸珠海行使。
2001年:中心溝申請成為順德第一個通過認證的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4]
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將橫琴島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對口岸設置和通關制度實行分線管理。要逐步把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
2010年:經廣東省國土、規劃等相關部門的協調,並報請省政府同意,由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收回佛山市順德區在橫琴島中心溝順德圍墾區內的全部國有土地使用權。[5]
[編輯]參考
^ 珠海順德爭議地——橫琴中心溝如何謀變?
^ 橫琴島中心溝:順德異地管轄的一塊寶地
^ 中心溝38年民間記憶
^ 港珠澳大橋將建橫琴島順德飛地謀變
^ 橫琴島順德「飛地」歸還珠海管理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 ... 3%E6%B2%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