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
肇慶閱江樓
簡稱 肇
舊稱 端州
肇慶市在廣東省的位置圖
概覽
省 廣東省
行政區類型 地級市
行政區劃代碼 441200
下級行政區 2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4個縣
現任市長 郭鋒
現任市委書記 徐萍華
政府駐地 端州區
地理
中心坐標 23°03′0″N 112°28′0″E / 23.05°N 112.466667°E
總面積 15,056平方公里
氣候類型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 21.2℃ °C
人口
總人口(2006) 370.14萬萬人
本地語言 粵語
經濟
GDP(2006) 526.22億元人民幣
人均GDP 14,266元人民幣
其他
時區 東八區
郵政編碼 526040
電話區號 +86 (0)758
車牌號碼 粵H
網站: zhaoqing.gov.cn
肇慶市(漢語拼音:Zhàoqìng,粵拼:Siu⁶hing³;官方外文名稱為Zhaoqing,傳統粵語外文名稱為Shiuhing[1]),簡稱肇,是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認為是由於端州的靈氣使其當了皇帝,遂改端州府為肇慶府,御賜一名「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慶」。
肇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市政府駐端州區。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區劃人口
3 城區
4 主要景點
5 教育
5.1 高等教育
5.2 普通教育
6 交通
6.1 對外交通
6.2 市內交通
7 特產
8 友好城市
9 著名人物
9.1 與肇慶有關的歷史人物
10 參見
11 參考文獻
12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肇慶是遠古嶺南原居民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肇慶封開也是粵語發源地。考古發現表明,距今14萬年前左右,肇慶已有人類活動;距今一萬年前左右,這裡已開始向新石器時代過渡;大約5000年前,肇慶的先民已有鋤耕農業、家畜飼養業、編織業以及較先進的制陶業。境內的春秋晚期至戰國墓葬出土的青銅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長江流域楚越文化影響的痕迹,也有嶺南文化的顯著特徵。
肇慶是歷史悠久的嶺南名郡。在秦朝以前,肇慶是百越的居住地。前214年秦始皇帝討伐百越之後,肇慶分屬桂林郡和南海郡。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在今高要、肇慶市區、高明和三水西部、雲浮東部等地設置高要縣,屬蒼梧郡。縣名得自境內的高要峽,高要峽則因峽山高峻、峽水如腰而得名。隋開皇九年(589年)始置端州,轄高要、端溪等九縣。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置郡,端州改為信安郡。唐武德年間復為端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稱高要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復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故在端州置興慶軍節度;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為興慶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親賜御書「肇慶府」,自此更名為肇慶。
明嘉靖43年(1564年),兩廣總督府往廣西省梧州移轉,直到1746年(乾隆11年)的清朝再重返廣州的182年間,鄰近梧州的肇慶市發展成為了嶺南的政治中心。
滿清1790年馬俊良的京版天文全圖中的肇慶府
1958年析高要縣城區設肇慶市,1959年撤消併入高要縣,1961年復設市,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肇慶地區,設立地級肇慶市。
[編輯] 區劃人口
下轄端州區、鼎湖區、廣寧縣、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
代管高要市、四會市。
肇慶市各區(縣、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肇慶市 14,856.00 3,752,000 4,077,063
端州區 344,385
鼎湖區 152,455
廣寧縣 550,116
懷集縣 1,000,391
封開縣 483,087
德慶縣 369,630
高要市 741,992
四會市 435,007
[編輯] 城區
肇慶市區主要在端州區,而端州四路、天寧路一帶是最繁華的地帶之一,該處靠近主要景點七星岩,也有多家高級酒店,附近一帶亦有商場和汽車站,包括奧威斯大酒店(五星級)、星湖大酒店、好世界酒店、皇朝大酒店、華僑大廈、星湖國際廣場、肇慶大潤發購物廣場、肇慶凱德廣場(原稱肇慶嘉信茂廣場)、時代廣場等。
[編輯] 主要景點
肇慶市的主要景點有:肇慶府、宋城牆、披雲樓、鼎湖山、星湖、九龍湖、硯洲島、仙女湖、包公祠、七星岩、梅庵、閱江樓、崇禧塔、悅城龍母廟等。
[編輯] 教育
[編輯] 高等教育
肇慶學院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廣東金融學院肇慶校區
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肇慶理工學校
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肇慶外語學校
[編輯] 普通教育
中學
廣東肇慶中學
肇慶第一中學
肇慶市端州中學
肇慶市田家炳中學
肇慶十二中學
肇慶加美學校
鼎湖中學
高要第一中學
四會中學
德慶香山中學
廣寧中學
懷集一中
高要新橋中學
[編輯] 交通
[編輯] 對外交通
港口:西江肇慶港;
公路:321國道、324國道;
車站:肇慶汽車站、橋西客運站、城東客運站、城西客運站;
高速公路:廣肇高速公路、廣梧高速公路、江肇高速公路、廣賀高速公路
鐵路:三茂鐵路、南廣高鐵。
[編輯] 市內交通
公共汽車:肇慶市主城區目前有24條公共汽車線路,除3、5、15、21路車的票價全程為4元,其餘線路均為2元。多條小巴線路通達周邊鄉鎮。
計程車:白天的起步價為5元,2.4元/公里;夜間的起步價為5元,2.6元/公里。每程額外收取燃油附加費1元。
[編輯] 特產
肇慶亦出產文房四寶之一的端硯,是書法的重要工具之一。除此以外,肇慶還出產裹蒸粽,是著名的粽子之一。五指毛桃、霸王花、紫背天葵、肇實亦是當地特產。
[編輯] 友好城市
美國庫恩拉皮茲[2]
英國博爾頓
[編輯] 著名人物
梁寒操
吳大猷
鄧兆祥
余漢謀
黎雄才
趙善歡
蘇廷魁
[編輯] 與肇慶有關的歷史人物
六祖惠能
包拯
宋徽宗
利瑪竇
羅明堅
朱由榔
葉挺
張聞天
[編輯] 參見
西江日報
[編輯]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1947年廣東政區及郵政式廣東地名一覽》,大部分根據粵語標準音廣州話拼寫,其他部分由潮汕、客家、官話或其他方音拼寫而成。
^ 廣東省締結友好城市關係一覽表. 廣東外事網 [2008年9月22日].
[編輯] 外部連結
肇慶市人民政府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2%87 ... 6%E5%B8%82
- Attachment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