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24th, '11, 20:01
海南直屬縣市
文昌市
文昌市的地理位置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級市
地理
總面積 2,403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558,000
其它
郵政編碼 5713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C
網站: wenchang.gov.cn
文昌街頭
文昌街頭的牛群
文昌市是中國海南省東北部沿海下轄的一個縣級市。面積2403平方公里,人口55.8萬。東南北三面臨海,海岸線長210千米,沿海多天然良港和沙灘。
文昌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文化之鄉、排球之鄉。歷來重視教育,因此文化發達、人才輩出。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地理
3 行政區劃
4 名人
5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6 另見
7 參考
8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在西漢時建紫貝縣,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改文昌縣,歷經2000多年,1995年撤縣建市。
[編輯] 地理
文昌地處熱帶邊緣,屬熱帶季風氣候。沿海地區風較大,夏秋季影響海南島的颱風有75%是從文昌登陸,故有「颱風走廊」之稱[1]。
[編輯] 行政區劃
現全市共有17個鎮,市人民政府駐文城鎮。
17鎮分別為:文城鎮,重興鎮,蓬萊鎮,會文鎮,東路鎮,潭牛鎮,東閣鎮,文教鎮,東郊鎮,龍樓鎮,昌灑鎮,翁田鎮,抱羅鎮,馮坡鎮,錦山鎮,鋪前鎮,公坡鎮。
[編輯] 名人
宋氏家族:宋嘉澍(1863年-1918年),實業家及傳教士,他是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之父。
陳策(1892年-1949年):中華民國海軍中將,國民黨海軍中廣東艦隊的名將。曾協助孫中山在廣州對抗陳炯明,抗戰時負傷截斷一腿,有「獨腳將軍」之稱。日軍攻陷香港時,陳策帶領數十名英軍成功突圍,獲英皇頒授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張雲逸(1892年-197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編輯]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海南太空發射場,又稱文昌太空發射中心,位於文昌市附近。於2009年9月14日正式開工建設,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由於此地點的緯度較低,離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轉造成的離心力可以讓火箭負載更多的物品。這中心將用於發射正在研製的重型長征五號系列火箭。
[編輯] 另見
文昌雞
七洲列島
[編輯] 參考
^ 海南文昌市
[編輯] 外部連結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文昌市
文昌市政府網站
文昌網
海南文昌市簡介
海南文昌市地圖
--------------------
瓊海市
概覽
所屬行政區 中國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級市
地理
總面積 1,692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4) 459,070
其它
郵政編碼 5714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C
瓊海市是中國海南省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海南島東部,萬泉河口。東線高速公路經此。面積1692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571400。區號0898。
著名的博鰲亞洲論壇就位於本市海濱的博鰲鎮。
[編輯] 地理
瓊海市地處海南島東部,距海南省省會海口市86公里,距南端的國際旅遊城市三亞市163公里。南距萬寧市60公里,西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瓊海市總面積1710.4平方公里,現轄嘉積、中原、博鰲、潭門、長坡、萬泉、塔洋、大路、陽江、龍江、會山、石壁十二鎮。嘉積城區為市府所在地。博鰲水城特別規劃區面積41.8平方公里。瓊海市屬於熱帶季風及海洋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24°C,年平均降雨量2072毫米,年平均日照2155小時,年平均輻射量為每平方118.99千卡,終年無霜雪。
隱藏▲瓊海市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22.7
(72.9) 23.8
(74.8) 26.8
(80.2) 29.8
(85.6) 32.1
(89.8) 32.7
(90.9) 33.0
(91.4) 32.6
(90.7) 31.1
(88) 28.8
(83.8) 25.9
(78.6) 23.2
(73.8) 28.5
(83.3)
平均氣溫 °C (°F) 18.5
(65.3) 19.7
(67.5) 22.6
(72.7) 25.5
(77.9) 27.4
(81.3) 28.3
(82.9) 28.4
(83.1) 27.8
(82) 26.8
(80.2) 25.0
(77) 22.1
(71.8) 19.2
(66.6) 24.28
(75.7)
平均低溫 °C (°F) 15.8
(60.4) 17.1
(62.8) 19.8
(67.6) 22.7
(72.9) 24.3
(75.7) 25.3
(77.5) 25.2
(77.4) 24.7
(76.5) 24.0
(75.2) 22.4
(72.3) 19.4
(66.9) 16.5
(61.7) 21.4
(70.5)
降雨量 mm (英寸) 31.4
(1.236) 43.5
(1.713) 47.5
(1.87) 125.4
(4.937) 215.4
(8.48) 196.5
(7.736) 178.8
(7.039) 280.4
(11.039) 367.6
(14.472) 345.7
(13.61) 159.6
(6.283) 68.2
(2.685) 2,060.0
(81.102)
相對濕度 (%) 87 88 87 86 85 84 84 86 87 86 85 84 85.8
平均降雨日數 (≥ 0.1 mm) 10.6 11.1 10.1 12.1 15.0 14.6 12.9 17.9 17.5 16.5 13.4 10.8 162.5
日照時數 116.3 101.6 150.3 181.4 219.3 225.3 251.4 215.4 179.8 162.5 121.1 112.2 2,036.6
來源: 中國氣象局 2011年2月25日
--------------------
萬寧市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級市
地理
總面積 1884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55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15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C
網站: wanning.hainan.gov.cn
萬寧市是海南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海南島東南部。面積1884平方千米,人口55萬。
[編輯] 旅遊景點
東山聳翠萬州城
牛嶺
將軍樹
碧海情深海洋世界
尖嶺溫泉
東興亭湖賓榭
萬寧青雲塔
神州半島
萬寧青梅林保護區
神龜山
濤和港「一廿」慘案紀念碑
南燕灣
山欽灣
大花角
吊羅山森林公園
大洲島
東南亞風情村
日月灣
山根灣
石梅灣
東山嶺
興隆溫泉
[編輯] 酒店住宿
萬寧大酒店
[編輯] 外部連結
萬寧市政府網站
--------------------
五指山市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級市
地理
總面積 1,129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4) 110,100
其它
郵政編碼 5722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D
網站: wzs.gov.cn
五指山市是海南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原名通什市。位於海南島中南部,面積1129平方千米,人口11萬。它以海南島上最高山峰五指山因而得名。該島最大河流萬泉河就發源於五指山市境內。郵政編碼572200。區號0898。
行政區劃
五指山市下轄沖山鎮、南聖鎮、毛陽鎮、番陽鎮、暢好鄉、毛道鄉和水滿鄉。
外部連結
五指山市政府網站
--------------------
東方市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級市
政府駐地 八所鎮
方言 海南話
地理
總面積 2256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9) 43.5萬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726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D
網站: dongfang.hainan.gov.cn
本文介紹的是海南省的一個城市。關於巴拉圭的一個城市,詳見「東方市 (巴拉圭)」。
東方市,是位於海南島西部、瀕臨北部灣的一座港口和化學工業城市,面積2256平方公里,現有人口43.5萬人,下轄八所鎮、東河鎮、大田鎮、感城鎮、板橋鎮、三家鎮、四更鎮、新龍鎮8鎮,以及天安鄉、江邊鄉2鄉。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簡介
3 旅遊
4 事件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
歷史
東方市歷史悠久,早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便設置九龍縣。到了隋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置感恩縣,歷屬珠崖郡、昌化軍、南寧軍、儋州、崖州等。 1949年12月,將昌江、感恩兩縣,位併為昌感縣。1952年4月,析置東方縣,駐地為東方村。1953年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59年遷治八所港。1987年12月,改為東方黎族自治縣,並由海南省直轄。於1997年3月撤縣設東方市。
簡介
東方市政府設於八所鎮,現時仍是省定貧困市,全市人口43.5萬,漢、黎、苗、回等族共同居住,其中漢族佔34.5萬人,黎族8.8萬人,苗族等其他民族共約2千人。當地方言為海南話,而普通話亦能大致通行[1]。
屬於熱帶乾濕季氣候,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面積較大。全市年平均氣溫24 ℃,降雨量1150毫米,降雨日數較低,日照充足。境內建有大廣壩水電站,是海南島最大的水電站。農業主產芒果、香蕉、木薯、甘蔗、橡膠等,特產海鹽和各種水產品。
城區八所港是海南島最重要的天然深水港口,臨近石碌鐵礦,附近海域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因此大力發展了臨港化學工業,並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化肥、合成氨、甲醇生產基地之一。
隱藏▲東方市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23.3
(73.9) 23.7
(74.7) 26.3
(79.3) 29.9
(85.8) 31.9
(89.4) 32.3
(90.1) 32.2
(90) 31.8
(89.2) 31.2
(88.2) 29.5
(85.1) 27.1
(80.8) 24.3
(75.7) 28.6
(83.5)
平均氣溫 °C (°F) 19.0
(66.2) 19.8
(67.6) 22.4
(72.3) 26.2
(79.2) 28.7
(83.7) 29.4
(84.9) 29.3
(84.7) 28.8
(83.8) 27.6
(81.7) 25.8
(78.4) 23.0
(73.4) 20.0
(68) 25.00
(77)
平均低溫 °C (°F) 15.9
(60.6) 17.1
(62.8) 19.6
(67.3) 23.2
(73.8) 25.7
(78.3) 26.8
(80.2) 26.6
(79.9) 26.0
(78.8) 24.7
(76.5) 23.0
(73.4) 19.9
(67.8) 16.9
(62.4) 22.1
(71.8)
降雨量 mm (英寸) 7.6
(0.299) 14.2
(0.559) 17.4
(0.685) 30.0
(1.181) 88.3
(3.476) 146.8
(5.78) 140.2
(5.52) 176.2
(6.937) 170.9
(6.728) 129.3
(5.091) 26.5
(1.043) 13.9
(0.547) 961.3
(37.846)
相對濕度 (%) 81 83 82 79 77 77 77 80 82 81 77 77 79.4
平均降雨日數 (≥ 0.1 mm) 3.6 4.9 5.0 5.5 7.2 7.5 7.8 11.5 13.3 11.5 4.6 3.3 85.7
日照時數 179.2 147.6 185.3 213.9 270.6 244.2 263.5 236.1 217.2 211.2 202.2 187.0 2,558.0
來源: 中國氣象局 2011年2月25日
旅遊
東方市內有設有3個自然保護區,包括:大田鎮的坡鹿自然保護區、東河鎮的獮猴嶺熱帶雨林保護區,以及四更鎮的面前海灣黑面琵鷺保護區,分別被列為國家級或省區自然保護區[2]。
事件
2009年3月,東方市感城鎮數千村民發生大規模械鬥,並打砸鎮政府[3],當地鎮政府和邊防派出所被燒燬,事件導致1死6傷。3月31日下午,東方市委常委會決定,免去感城鎮鎮委書記秦國華職務[4]。
參考資料
^ 東方市人文地理
^ 東方3處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家或省級保護
^ 海南東方市部分村民因孩子起糾紛打砸鎮政府,海南日報
^ 海南東方市感城鎮書記被免職,大公報
外部連結
東方市政府網站
--------------------
儋州市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級市
地理
總面積 3265平方公里
其它
郵政編碼 5717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C
網站: danzhou.gov.cn
儋州市是海南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但境內有廳級的洋浦經濟開發區。位於海南島西北部。西漢時在此設立儋耳郡。面積3265平方千米,人口89萬。郵政編碼571700。區號0898。洋浦經濟開發區位於海南省西北部的洋浦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長24公里。佔地面積31平方公里。下轄干沖、新英灣、新都三個辦事處。常住人口3.7萬人。
[編輯] 外部連結
儋州市政府網站
--------------------
臨高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
政府駐地 臨城鎮
- 鎮數 10
地理
總面積 1317平方千米
海岸線 114.7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47.3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1800
電話區號 0898
網站: lingao.gov.cn
臨高縣是海南省西北部的一個縣,位於海南島西北部。
目錄
[隱藏]
1 歷史沿革
2 經濟
3 交通
4 風景名勝
5 文化
6 人物
7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沿革
臨高古名富羅、臨機。秦時屬象郡。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屬儋耳郡。漢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屬珠崖郡。隋大業三年(607年),建毗善縣,屬珠崖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毗善縣改名富羅縣,屬儋州。同年,撤富羅縣改設臨機(雞)縣。唐開元元年(713年),改名臨高縣。民國時期,先後屬廣東省瓊崖行政公署,南區善後公署,海南特區行政公署。
1950年4月21日,臨高縣解放。1958年11月30日,和澄邁縣合併為金江縣。1961年5月,從金江縣分出。1988年4月,屬海南省。
[編輯] 經濟
目前臨高縣經濟以農業為主,境內有2個國有農場。
[編輯] 交通
環島西線高速公路和粵海鐵路貫穿臨高縣境內。
[編輯] 風景名勝
臨高縣風景名勝有百仞灘、居仁瀑布、高山嶺、臨高角等。
[編輯] 文化
臨高木偶戲
臨高木偶戲是人偶同台演出的木偶戲。它主要流傳於海南島西北部的臨高、儋州、澄邁地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臨高人偶戲是我國稀有劇種,藝術獨特,歷史悠久,廣為群眾喜愛,被譽為「世界少有,中國一絕」。
特點 演出時不設布幛,演員擎仗頭木偶化裝登台,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主要唱腔「阿羅哈」和「朗嘆」,用臨高語演唱,伴奏以雙鎖吶為主。 臨高木偶戲原來的木偶,只有拳頭般大小,造型也不大講究,1979年以後,對木偶進行了改進,演員一人一偶,按照劇情登台表演,時而以人為主,時而以偶為主,常獲得觀眾的陣陣喝彩。引 許多地區演出木偶戲,只設小小的舞台。台上圍著布幛,演員手擎仗頭木偶在幕後操縱和演唱。可是,海南島臨高縣的木偶戲演出時,則是採用大舞台,不設布幛,演員擎仗頭木偶化裝登台,互為一體,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自古至今,自成一派,成為我國木偶藝術園地稀有的劇種。
臨高木偶戲內容 現狀 臨高人偶戲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重要文化載體,具有獨特的表演藝術,主要特點是,舞台不設布幛,演員手擎木偶化裝登台,人與偶在 臨高木偶戲 台上同扮一個角色,以人的表演彌補木偶感情之不足。以來自本地民歌調「阿羅哈」和來自道士調的「朗嘆」作為主要唱腔,優美動聽,地方特色濃郁。戲劇大師田漢1962年到臨高縣視察工作,觀看人偶戲的演出後,稱讚人偶戲為「稀有品種,不同凡響,表演靈動,唱腔動聽」,並賦詩云:「椰子林邊幾曲歌,文蘭江水裊新波,此間亦有劉三妹,唱得臨高生產多。」人偶戲古老的傳統劇目甚多,解放後也演創作的歷史劇和現代戲。
歷史 據《中國藝術》記載,中國木偶戲正式形成由人直接操縱,木偶裝扮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簡單故事是在南北朝,特別是北齊時代(公元550至577年)。 相傳,南宋時期,木偶戲從大陸傳入瓊島後,很快在海南繁衍發展。在臨高縣,民間的驅魔逐妖、去病除災、祀神還願等活動,多請木偶參與。這種開始純為祭神的活動在後來歷代的發展中逐漸成為人們藉以娛樂的方式。清康熙修《臨高縣誌》載:「臨俗多信奉神道,不信醫藥。每於節例,端木塑於肩膊,男女巫唱答為戲,觀者其眾,曰驅魔妖,習以為常。」 早期的偶像,多取神、佛之形,大小如拳頭,故又稱「佛子戲」。其後,偶像逐漸增大並人形化。如民間老藝人陳和成幾代相傳的二十多個木偶像,其中三個腦後刻有「康熙」字樣。因其藝術特點為演出時不設布幛,人與偶同台表演,即表演者手撐木偶,化裝登台,唱念做打,均與所持木偶同演一個角色,其表演形式,或操作木偶做戲,木偶為上半身,演員配以身段步法,或以演員的表情補充、豐富偶像表情之不足,所以,民間稱此木偶戲為「人偶戲」。
特色 臨高木偶戲唱腔,主要以〔啊哈〕、〔朗嘆〕為主。後來從臨劇中吸收了〔快板〕、〔哩哩妹腔〕、〔七字板〕、〔丑腳板〕、〔小放牛〕、〔噯嗬哩〕、〔平板〕、〔月光光〕、〔白芙蓉腔〕、〔哭板〕等以民歌、民間音樂經整理、創作而成的唱腔。此外,還吸收了瓊劇的〔程途〕、〔嘆板〕、〔苦板〕、〔江浪腔〕、〔教子腔〕等板腔。 唱詞句式以四句為主,兼有六句、八句甚至十多句,唱句以五字、六字、七字為多,唱詞不需押韻,但講究平仄。如四句式唱段,第一句仄或陽平,第二句陰平,第三句陰平或去聲,第四句上聲。每唱至第四句的最後一個詞為關鍵詞,演員不唱出,而只用音樂過序代替,讓觀眾參與猜想,若猜對了就唱出,台上台下,渾然一體,饒具特色。
發展過程 早期的樂隊建制有五人,樂器有大、小嗩吶,三弦(或秦琴)、椰胡、竹笛和打擊樂。六十年代後,樂隊增至十人左右,並增設了揚琴、二胡、月琴、笛子、秦琴以及西洋樂器大提琴、黑管等,打擊樂也由原中鼓為主轉為以大小木魚為主,兼用板、鼓、鑔、鈸、鑼的擊樂結構。 在表演上,由於「人偶同演」和「單純人演」兩種形式同時並存,互相促進。演人偶戲,注意發揮人與偶,偶與偶,人與人等人偶之間互為一體的多姿多彩的表演方法;演臨劇則吸收了廣西桂劇、壯劇、瓊劇等兄弟劇種的水袖功、扇子功、手巾、台步等技巧,使表現手段更趨豐富。 早期的人偶戲演出,各行當角色的演員均不化妝勾臉。直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不論各行當角色的演員均為化淡妝、俊扮,不勾畫臉譜。但木偶偶像的臉譜則較豐富。如老行中老夫、花臉(老父)、山賊和醜行中的官丑、小丑,均勾畫臉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生旦都塑造得十分俏俊美麗,丑角則都被雕刻得非常醜惡,胖者肥頭肥腦,瘦者皮包骨頭,對比十分鮮明。在色彩上,有紅臉、白臉、黑臉、五彩臉幾種,人物身份不同,分別漆上不同的顏色。 由於臨高人偶戲的唱詞通俗易懂、生動形象,人們非常喜愛,在群眾中植有很深的根基。臨高人在平時生活中都喜歡哼唱上一段,不少老人甚或孩童,也能隨口唱上個幾十句、上百句。現在,每逢祭祖、婚慶、生日以及家中孩子考上大學等喜慶活動,當地的老百姓們也都會請劇團來村子裡表演。附近一帶的農民也騎摩托車或用手扶拖拉機載人前往觀看,十分熱鬧。演出的帷幕在富有地方色彩的「阿羅哈」音樂中徐徐拉開,演員一人一偶,按照劇情登台表演,時而以偶為主,耍盡偶味,情趣盎然;時而人偶合作,協調和諧,變化多姿:時而由人替演,彌補木偶的不足,保證動作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常獲得觀眾的陣陣喝彩。
表演技巧 人偶互補———臨高人偶戲表演技巧。[2]表演時,根據劇情需要,演員在偶的相對位置探出頭來,以臉部豐富的表情或眼神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感情或情緒。如臉露笑容,則示心情高興;如瞪眼睛,則示憤怒或痴獃等。坐下時,演員在偶間適當的位置內翹起二郎腿,組成特別的身段功架,表示人物洋洋得意的情態。臨高人偶戲演員王忠、王明亮最擅長此技。在一些神話劇中,演員將偶向高處或遠處拋,幾個空翻後站立另一個地方,以示劇中人物的「能耐」。 打虎功———臨高人偶戲武生表演特技。一人左手操縱虎頭,右手操虎尾,另一人左手操縱偶,一手拿棍(或不操縱木偶),相互對搏。此特技表演可歸納為追、閃、撲、擒、持、踢、打七功。「追」即虎追人;「閃」即人轉身躲避如閃電;「撲」即虎向人撲來;「擒」即人迅速將棍子壓住虎脖子;「持」即虎反過頭來咬住棍子,雙方難解難分;「踢」即人飛腿踢虎,虎翻在地;「打」即人用棍子擊打老虎。 晃「牛耳」———臨高人偶戲雜角表演技巧。「牛耳」即帽翅。人偶配合造型後,演員藉助手腕的力量,使劇中知縣黑紗帽的一邊「牛耳」不斷搖晃,以表現劇中人風流得意的神態。老藝人許永青擅用此技。 斬金剛鏈———臨高人偶戲表演特有的形式。多在中原與番邦交戰時運用。表演時,番方在舞台正中拉起一條繩子(代金剛鏈)將舞台分為兩半,雙方兵馬各在左右進退,一般不能逾越繩子的另一邊。在激烈的鑼鼓介和伴奏音樂聲中,表演各種武打動作,場面氣氛熱烈、緊張。最後,中原方斬斷「金剛鏈」,表示戰勝;番邦兵則敗逃。 拱手作揖———臨高人偶戲表演身段。演員過位時,同類、同僚之間(如正面人物與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彼此一定要互相拱手,女性側腰,男性胸前,躬身作揖。 跺腳———臨高人偶戲表演程式。凡一方用唱腔教訓或憤怒指責另一方時,唱至唱段最後一拍,必用右腳重重一跺。演員跺腳須合節奏,腳一跺下,過門音樂即起。
[編輯] 人物
臨高名人有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張岳崧及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王佐。
[編輯] 外部連結
臨高縣人民政府
--------------------
澄邁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
政府駐地 金江鎮
地理
總面積 2068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48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19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C
網站: chengmai.hainan.gov.cn
澄邁縣是海南省的一個縣。位於海南島北部。面積2068平方千米,人口48萬。縣人民政府駐金江鎮,郵政編碼571900。區號0898。
--------------------
定安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
政府駐地 定城鎮
地理
總面積 1189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31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12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C
網站: dingan.gov.cn
定安縣是海南省的一個縣。位於海南島東北部。面積1189平方千米,人口31萬。縣人民政府駐定城鎮,郵政編碼571200。區號0898。
另見
南麗湖
文筆峰
--------------------
屯昌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縣
政府駐地 屯城鎮
地理
總面積 1232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27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16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C
網站: tunchang.hainan.gov.cn
屯昌縣是海南省的一個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北。面積1232平方千米,人口27萬。縣人民政府駐屯城鎮,郵政編碼571600。區號0898。明代名臣海瑞生於該縣新興鎮石峽村。
[編輯] 風景名勝
主要風景名勝有石峽村海瑞祖居、臥龍山等。
--------------------
昌江黎族自治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自治縣
政府駐地 石碌鎮
地理
總面積 1569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23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27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D
網站: changjiang.hainan.gov.cn
昌江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西部的一個自治縣,在昌化江下游。
隋大業三年(607年),以至來縣地析義倫、昌化、吉安三縣,昌化、吉安設在本縣境內;民國三年(1914年)昌化縣易名為昌江縣,隸屬廣東省;1987年12月20日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制,改名為昌江黎族自治縣。
--------------------
白沙黎族自治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自治縣
政府駐地 牙叉鎮
地理
總面積 2117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18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28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D
網站: baisha.hainan.gov.cn
白沙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的一個縣。位於海南島中西部。面積2117平方千米,人口18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牙叉鎮,郵政編碼572800。區號0898。
--------------------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自治縣
政府駐地 營根鎮
地理
總面積 2706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20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29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D
網站: qiongzhong.gov.cn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的一個自治縣。地處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北麓。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營根鎮,郵政編碼572900。區號0898。
行政區劃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轄7個鎮、3個鄉:營根鎮、灣嶺鎮、黎母山鎮、和平鎮、長征鎮、紅毛鎮、中平鎮、吊羅山鄉、上安鄉、什運鄉。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國營新進農場、國營大豐農場、國營陽江農場、國營烏石農場、國營南方農場、國營嶺頭農場、國營加釵農場、國營長征農場、國營乘坡農場、國營太平農場、國營新偉農場。
--------------------
陵水黎族自治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自治縣
政府駐地 椰林鎮
地理
總面積 1128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33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24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D
網站: lingshui.gov.cn
陵水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的一個自治縣。位於海南島東南部。面積1128平方千米,人口33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椰林鎮,郵政編碼572400。區號0898。
[編輯] 空戰事件
1965年4月9日,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突擊者號航空母艦(CV-61)VF-96中隊的4架F-4B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8師24團的四架殲-5戰鬥機在中國海南陵水上空發生空戰,解放軍宣布美軍F-4B在空戰中發射空空飛彈將另一架F-4B擊落[1]。美軍宣布擊落一架MiG-17戰鬥機,損失一架F-4B。損失的F-4B飛行員是特倫斯·M·墨菲中尉和羅納德·J·弗根,飛機序列號602/NG,建造序號151403,該機可能是被解放軍殲-5戰鬥機擊落或己方誤傷[2][3]。
[編輯] 名勝
南灣獼猴保護區,香水灣風景區(包括雙帆石),南平溫泉,風果山瀑布,陵水角。
[編輯] 參考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之最. 解放軍報. 2006年11日16日 [2009-05-14].
^ Mc.Donnell Douglas F-4 Phantom 2. WINGS PALETTE. 2006年4日11日 [2009-05-14].
^ [|Brad Elward]. US Navy F-4 Phantom II MiG Killers (1) 1965-1970. Osprey Publishing. 2001. ISBN 978-1841761633.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自治縣
政府駐地 保城鎮
地理
總面積 1161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16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23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D
網站: baoting.hainan.gov.cn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的一個自治縣。位於海南島南部內陸,五指山南麓。面積1161平方千米,人口16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保城鎮,郵政編碼572300。區號0898。
--------------------
樂東黎族自治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海南省
區劃類別 自治縣
政府駐地 抱由鎮
地理
總面積 2747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46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72500
電話區號 0898
車牌首號 瓊D
網站: ledong.hainan.gov.cn
樂東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的一個自治縣。位於海南島西南部。面積2747平方千米,人口46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抱由鎮,郵政編碼572500。區號0898。
--------------------
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
主要官員
主任
副主任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海南省人民政府
機構類型 海南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行政級別 正縣處級
管轄範圍
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
島嶼面積 13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 200多萬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 244人(2004年)
通用語言 普通話、海南話
電話區號 +86 (0)898
郵政編碼 573100
車牌代號 瓊C
聯繫方式
總部
地理坐標 16°50′3″N 112°20′15″E / 16.83417°N 112.3375°E
實際地址 海南省西沙群島永興島
郵政編碼 573100
駐海口辦事處
實際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泰華路9號
郵政編碼 570105
電話號碼 +86 (0)898 66774847
駐文昌辦事處
實際地址 海南省文昌市清瀾路
機構沿革
1959-1969 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
1969-1981 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
1981-1988 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8- 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
顯示▼ 對應機構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定的新的領海基線[1]
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簡稱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西沙辦事處或西沙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於1959年3月設立,負責行使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其邊臨海域的主權與管轄權。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為正縣處級編製,辦事處駐西沙群島上的永興島虛擬鎮。
中國共產黨海南省委員會的派出機構稱作中國共產黨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工作委員會(簡稱西南中沙工委或西沙工委)。
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駐海口辦事處設在海南省海口市泰華路9號,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駐文昌辦事處設在海南省文昌市清瀾路。
目錄
[隱藏]
1 永興居民委員會
2 歷史
3 設施
4 劃分
5 三沙市
6 參考文獻
7 外部連結
8 參見
[編輯] 永興居民委員會
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根據島上的漁民情況,將永興島虛擬鎮下分二村:南村和北村。2006年12月25日,西沙工委組織召開西沙群島永興島駐島居民辦事處、漁民大會,從中選出3名村委會主任與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漁政漁監站領導和西沙邊防支隊永興派出所領導負責領導永興居民委員會。居委會翌日開始辦公,辦公室設在西沙邊防支隊的永興派出所。
[編輯] 歷史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於1959年3月24日在西沙的永興島上成立,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1969年3月4日更名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1981年10月22日再次恢復為「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的縣級辦事機構。1984年10月1日海南行政區成立後由行政區人民政府接管。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成立,西沙辦也隨之劃歸海南省管轄。1988年9月19日正式更名為「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2]
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三次會議針對領海範圍等爭端議題作出了具體的增補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一向聲稱中國南海的西、南、中沙群島包括近35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合中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並在官方的地圖上以九段線與南海諸島的插入圖標示,認為這是中國的「藍色國土」(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自1994年11月16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雖然中國大陸多數地圖仍然使用這種標示法,但1996年5月15日中國中央政府公布了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定的新的領海基線。[3]其中含有西沙群島的實際領海基線與南沙的擬定領海基線,從而可以類推出新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等海域的範圍和界線。這包括領海基線以內的島嶼、礁嶼、暗沙、內水31,000平方公里。辦事處就設立在中國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永興島上(西沙群島宣德群島組群中的一島)。
[編輯] 設施
島上還設有邊防派出所。島上的水除了靠淨化雨水外,每趟從海南過來的一艘砂輪也給島上的軍民拉去幾噸飲用水。另外還種了一畝菜田。俗話說「出國容易,到西沙難」,以前要想去西沙只能靠漁船(中沙、南沙只有軍事人員才可通往,且中國的實際管轄權有限)。在南海的諸島中交通航線只通往西沙群島的永興島,1977年,周恩來總理批准修建的一艘總噸位為2160噸,載客量為200人的「瓊沙1號」砂輪開始投入使用,以便永興島與海南島間的交通。1997年在送往廣東湛江修理時被颱風損毀。「瓊沙2號」總噸位為1410噸,載客量為100人,運行了十多年,於2007年1月正式退役。現在只有「瓊沙3號」一艘砂輪,是島上的軍民的「生命船」,也是極少數的考察員去永興島的唯一途徑。「瓊沙3號」船長84米,寬13.8米,總噸位2500噸,載客200人,載貨750噸,2007年2月10日首航。「3號」固定航行於永興島與文昌清瀾港之間,全程約186海里,平均航行時間為13至15個小時,約每20天航駛一趟。[4]西沙群島的全部島嶼均由中國實際管轄,但交通不便且島上沒有特別的接待設施,所以一直沒有開放旅遊。自2005年起,海南省委專門設立了領導小組研討未來永興島開放旅遊的可能性。[5]
[編輯] 劃分
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下分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三個鄉級行政區:
西沙群島(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469037):
由永興島虛擬鎮上的永興居民委員會管轄,中國控制西沙的所有島嶼。
越南亦聲稱擁有對西沙所有島礁的主權,名義上劃歸峴港市(Thành phố Đà Nẵng)黃沙島縣(Huyện đảo Hoàng Sa)管轄。
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代碼 469039):
由中沙島礁虛擬鎮上的中沙島礁虛擬居民委員會管轄。
細長環礁(麥克萊斯菲爾德沙洲)尚未有軍民駐紮,實際是無主土地。
中沙群島範圍內僅有菲律賓控制的黃岩島(亦稱南巖島)高于海平面,與東部的不少淺礁一併劃入三描禮士省(Lalawigan ng Zambales)。
南沙群島(代碼 469038):
由永暑礁虛擬鎮上的永暑礁虛擬居民委員會管轄,管轄中國實際控制的8礁和曾母暗沙。
中華民國對南沙的所有島礁宣稱主權,實際則控制太平島、中洲礁1島、1礁,與東沙群島一同列入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
越南對南沙群島的所有島礁聲稱主權,列入慶和省(Tỉnh Khánh Hòa)長沙島縣(Huyện đảo Trường Sa),實際控制4島、15礁、3沙洲、3灘、1堡。
菲律賓對南沙東部的部分島嶼聲稱主權,列入巴拉望省(Lalawigan ng Palawan)卡拉延鎮(Bayan ng Kalayaan),實際控制7島1礁。
馬來西亞對南沙南部的部分島嶼聲稱主權,列入沙巴州(Sabah),實際控制4礁1暗沙。
汶萊政府依照簽署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距離汶萊領海200海里內的南海海域列為汶萊專屬經濟區,劃歸「捕魚區第4區」。這片海域覆蓋了馬來西亞控制的南通礁、越南控制的南薇灘與尚未被任何國家控制的奧援暗沙,但沒有明確地對這些淺礁聲稱主權。[6]
[編輯] 三沙市
2007年11月19日,海南省文昌市市委宣傳部政府官員張先生在接受香港《明報》的電話訪問時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已批准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提議,將西沙辦升級,設立正式的縣級市「三沙市」,取代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來管理這三個群島。並稱將由距離西沙群島最近的文昌市來承擔三沙市的補給工作,三沙市的後勤補給基地、碼頭供給基地將會建在文昌市的清瀾港。三沙市將成為包括衛星發射中心在內的文昌市「九大發展亮點」之一。《明報》這則報導亦稱文昌市市委書記謝明中早在10月26日舉辦的市委全體會議中就已透露了國務院批准設立縣級市的消息,當時仍只用「X市」的字樣來代表未設立的縣級市。報導還稱,未來會開闢永興島的觀光旅遊業。[7][8]
然而除了《明報》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相關消息來源。截至一年多之後的2009年1月,三沙市尚未納入海南省政府網站的行政區劃介紹。[9]
在法國抗議的民眾
12月3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勇在回答越南通訊社的記者問時對此表示抗議。[10]他重申了越南的立場,認為越南具有充分的歷史依據和法理基礎證明,越南擁有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認為此舉措侵犯了越南領土主權,不符合兩國高層領導的共識,也不利中越雙方為尋求海上問題根本和長久解決辦法而舉行的談判進程。希望能夠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2002年簽署的東海(東中國海)問題行為準則宣言的基礎上,通過多方面和平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南海(南中國海)諸島的主權問題。[11][12]12月9日,越南的兩百多名學生利用網際網路傳播消息,組織在中國駐河內大使館前與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館前遊行抗議。上午9點多,來自河內國家大學理工大學的數百名學生高舉標語牌在中國駐河內大使館前示威抗議,他們高呼「打倒中國」、「越南萬歲」等口號,甚至還有少數過激份子向館內投擲石子。一個多小時後,警方出動,驅散了示威群眾。[13][14]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12月11日的記者招待會上,重申了中國對這些島嶼「無可爭辯的主權」,希望越南政府制止事態的發展,而並未證實或者否認「三沙市」的設立。[15][16][17]12月15日,超過200多位美籍越南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了反對中國政府的示威。[18]19日,約300名美籍越南人再次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小西貢舉行示威遊行。[19]22日法國和英國的越南人在巴黎、倫敦舉行了遊行活動。[20]
[編輯] 參考文獻
^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的聲明,南沙群島在線,2005年3月15日
^ 中國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島歷史與現狀(圖文),鳳凰資訊,2008年3月10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國農業信息網,2003年7月2日
^ 西沙「生命船」瓊沙3號首航羅保銘參加儀式(圖),搜狐新聞網轉載《海南日報》,2007年2月11日
^ 公僕在線:《西沙,我可愛的家鄉》,海南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2007年5月27日
^ (英文)潛在的漁業投資海域,汶萊達魯薩蘭國政府漁業部
^ 海南籌建三沙市 爭議海域設轄區面積約全國1/4,《明報》新聞網加東版,2007年11月20日
^ 海南籌建南海三沙市 面積接近全國陸地四分一,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1月20日
^ 行政區劃,海南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2009年1月14日造訪
^ 中國設三沙市越南抗議侵犯主權,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2007年12月4日
^ 中國設三沙市 越南抗議侵犯主權,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2007年12月4日
^ (越南文) 越南政府對中國設立三沙市的抗議,越南外交部官方網站,2007年12月4日
^ 越南學生在中國使館外示威維護主權,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2007年12月9日
^ 越南學生抗議中國計劃設立三沙市,美國之音,2007年12月10日
^ 中國回應越南民眾示威重申南海主權,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2007年12月11日
^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越南發生針對中國的所謂抗議示威活動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方網站,2007年12月11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舉行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方網站,2007年12月18日
^ (越南文)越南人在華盛頓的示威,英國廣播公司越南文網,2007年12月11日
^ (英文)小西貢群眾把反抗中國示威帶到了洛杉磯,奧蘭治縣紀事報,2007年12月19日
^ (越南文)英、法反對中國示威活動,英國廣播公司越南文網,2007年12月22日
[編輯] 外部連結
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網站
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鄉鎮網站
行政區劃網關於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的簡介
[編輯] 參見
南中國海:南海諸島
東沙群島:台灣問題
西沙群島:西沙之戰
南沙群島:赤瓜礁海戰
中沙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