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飲講食、我哋好味嘅粵菜
Post a reply

魚翅

Sep 25th, '11, 20:27

魚翅


天九翅

魚翅湯

魚翅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品之一,始見於《宋會要》,是山珍海味中的一種,「鮑參翅肚」中的「翅」所指的正是魚翅。魚翅以鯊魚的鰭製成,通常與雞湯等煮成魚翅羹。有說中國人食用魚翅的習慣源於鄭和,《明宮史》記載,明熹宗喜食以魚翅、燕窩、蛤蜊製的「一品窩」,《本草綱目》載「(鮫魚)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並肥美,南人珍之」,香港則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魚翅轉口站及銷售點,港人吃魚翅的風氣約於19世紀中開始。

魚翅本身沒有特別的味道,煮好後形成透明的絲狀。香港亦有人以肉絲、木耳絲等物裝成的路邊便宜小吃「碗仔翅」。日本亦有生產人造魚翅(素翅)。

[編輯] 魚翅的爭議

魚翅作爲中國菜的一部分,至今依然存有爭議聲音,特別是在非華人地區。

反對食用魚翅的聲音指出,因為魚翅的價格甚高,吸引世界各地漁民爭相在海中捕殺鯊魚。由於鯊肉價值很低,因此魚翅漁業者在撲鯊後,僅割下鯊魚的鰭部分,便將鯊魚拋回海中以保持更多的空間存放價值更高的魚翅。這些鯊魚並不會立刻死亡,但會因失去游弋能力窒息而死,或者被其他鯊魚捕食。部份關注動物及生態團體近年落力宣傳請求大眾不要吃魚翅,主要原因不僅是捕殺魚翅的過程殘忍,更因為由此導致鯊魚總數大幅減少——30年來下降了90%。[1]大量捕殺海洋生態系統金字塔頂端的鯊魚,也會導致大量中小型魚類因失去天敵而數量暴增,從而嚴重打亂整個海洋生態平衡。[2]


然而,亦有針對上述的說法反駁指出,食用魚翅並不會如部分組織所指對鯊魚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脅。

根據聯合國附屬機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CITES),過去評核約370多種鯊魚中,大白鯊、鯨鯊及姥鯊屬於受瀕危絕種威脅的品種,其中鯨鯊及大白鯊魚鰭並沒有太多翅針,過去不會被用作魚翅, 但現時亦成為商人的獵物並成為瀕危品種;姥鯊魚鰭,亦即價錢極其昂貴的天九翅,因姥鯊數量大幅下降關係,近年已很少機會能捕獲,在香港的入口量佔整體比例則遠低於1%。

現時魚翅主要來自並未瀕危的藍鯊及青鯊,但現時捕鯊地區未有對瀕危品種立法禁捕, 故對瀕危品種已構成重大的生存威脅。專家指出隨中國經濟起飛, 魚翅需求已大幅上升, 故對整體鯊魚將構成重大的生存威脅。

2010年5月28日,美國夏威夷州州長林格爾簽訂法案,並獲得參眾兩院通過,禁止餐廳出售及嚴禁民眾買賣魚翅。違者會被罰款5,000至15,000美元,三犯者除罪款外更會判監一年[3]。

[編輯] 參見

魚翅撈飯
[編輯] 參考

^ Laura Marquez. Rising Demand For Fins Contributes To Decline In Shark Population, Critics Charge. ABC News. 2006-10-30 [2008-06-21].
^ http://www.wwf.org.hk/chi/conservation/ ... in/faq.php
^ 夏威夷禁魚翅 美國首個州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D%9A%E7%BF%85
Attachments
SharkFinTin9.jpg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