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居
陶陶居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由黃澄波創建於1880年(清光緒6年),陶陶居擁有的高雅格局,跟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使該茶樓在廣州茶樓中擁有殿堂級的地位,歷年來均是各方的文人雅士樂於聚首的地方。
目錄
[隱藏]
1 名字的由來
2 歷史
3 建築
4 馳名食品
5 花絮
[編輯] 名字的由來
陶陶居原名「葡萄居」,後由廣東鉅賈譚傑南(另一說法是一位陳姓的商人)購入後改名,取其「樂也陶陶」之意。關於在茶樓大堂上耀眼的牌匾上「陶陶居」的命題,傳說是清末文人康有為的手筆,有說康有為到廣州講學時,是該茶樓的常客,因而為茶樓題字;亦有說這三個字是康有為為替愛妾「陶陶」居所題的字,後才落入茶樓老闆手中。文化大革命時期,陶陶居曾被迫換上「東風樓」招牌。至1971年9月,陶陶居的舊招牌才「重見天日」。
康有為親筆所題的招牌
[編輯] 歷史
在未成為茶樓前,陶陶居原址是西關一位大戶大家的書院。陶陶居由黃澄波自理的時期,主要經營姑蘇清茶和細緻點心為主。清末民初,陶陶居拹著康有為的名氣,再加上店內清雅的裝修格局,在民國初期各方文人雅士聚會之地。曾經到訪過這裡的名人商賈包括巴金、魯迅,粵劇界名伶薛覺先、白駒榮等。但後來因經營不善,後繼無人,曾經在1927年(民國16年)因巨債而倒閉。直至1933年(民國22年)重開。
中國共產黨接管廣州後,陶陶居從公私合營企業過渡到國有企業。經歷三十多年,到1990年代,國家市場經濟改革,陶陶居亦是從眾多國企中變革求生的一員,約於2000年被幸運樓集團收購,從老國企轉為股份制籌集資金,並引進香港模式的管理。現在陶陶居亦被中國有關當局頒發「中華老字號」、「國家特級酒家」等稱號。2005年6月被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編輯] 建築
陶陶居充滿著嶺南建築風格。在該店於1933年重新營業時改建一番,當中大樓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上蓋置有六角亭,所選的彩畫灰飾等極富嶺南風格。內設卡座正廂、大觀園、濂溪清舍、八卦圖形等卡位,別具匠心。為了添上文人的清雅,室內牆壁更掛上名人字畫、詩詞對聯,尤其是七彩玻屏風上刻有詩畫,供茶客欣賞。
當幸福樓集團收購陶陶居後,曾經大事粉飾一番,幸好古舊的傢具保留得好,不失其舊式茶樓的風韻。
[編輯] 馳名食品
麻皮乳豬:多次獲國家表揚的乳豬,脆而不硬,咬落很鬆化。
奶皇包:有甜香的椰子味,當把包皮掰開時,鮮黃色的奶皇滿溢的漏出來。奶和蛋黃的比例適中。
[編輯] 花絮
相傳從前陶陶居是以白雲山的九龍泉水泡茶做招徠的,並由專人負責走到那處擔水。煮茶時更用紅泥小火爐,有專人侍候。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9%B6 ... 6%E5%B1%85
- Attachme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