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飲講食、我哋好味嘅粵菜
Post a reply

嶺南魚生

Sep 27th, '11, 14:51

嶺南魚生


據《南越遊記》載,嶺南人喜以草魚作魚生,佐以瓜子、花生、蘿蔔、木耳、芹菜、油煎麵餌、粉絲、豆腐乾混合而成的調料[5]。據說荔灣艇仔粥也是從魚生發展過來。

[編輯]順德魚生

順德魚生[6]一般以淡水魚為主,品質好的順德魚生以約750克的「壯魚」為食材,買回來後先放在山泉水餓養幾天,以消耗體內脂肪,令魚肉實甘爽。殺魚時在魚下頜處和尾部各割一刀,然後放回水中讓魚在游動放血,了無淤血的魚片便潔白如雪,晶瑩剔透,放血的程序若把握不好,魚肉帶紅色水分也多。片好之後要再放進冷凍一會,魚生才會爽滑和有甜味。
進食時蘸以蒜片、薑絲、蔥絲、洋蔥絲、椒絲、醬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絲、炸粉絲,再加上油、鹽、糖混合成的調料。魚皮則可涼拌。

[編輯]潮汕魚生

潮汕魚生[7]多以養於沙塘中的草魚為食材,重三斤左右最為適宜。早上把買回來的魚放在清水裡養著,到下午才去魚鱗、開膛,掏出內臟後將一層魚皮削去,然後沿脊骨取下左右兩邊肉,切除肋骨和魚腹。擦乾血污,把魚放在比較通風的地方,讓魚被風吹至富有彈性。晚上就可以切片食用。
佐料分咸甜兩種:鹹的是豆醬拌小磨香油;甜的則是三滲醬、梅膏醬,另備有一碟生切蘿蔔絲或楊桃片。可謂色、香、味、型俱佳。通常在吃魚生會喝魚頭湯和吃魚片稀粥。

[編輯]佛山九江魚生

以拌(粵語稱為「撈」)的形式食用,故又稱「撈魚生」(拌魚生)[8],現時的製法可追溯至清末,通常以海鯇為食材,買回來後養一個月,期間不餵食,讓魚體內的廢物排出,並減掉多餘脂肪。然後殺魚、放血、開膛,之後不能冷藏,要現做現吃。上桌時在魚生的表面放上檸檬葉絲,吃時魚生會有一股清香。

配料可多至十九種,包括炸米粉絲、炸芋絲、炸麻花、京蔥白、薑絲、蘿蔔絲、尖椒絲、指天椒、欖角碎、酸藠頭、生蒜片、花生、芝麻、白砂糖、白醋、花生油、鹽、胡椒粉。冬季先放魚肉再放配料攪拌,讓魚吸收配料的香味。夏季則先把配料拌勻再放魚肉,保持魚肉鮮美。魚肉以外的配料,放下去的先後也有一定程序,比例也要掌握得好,雙手各持一雙筷子,先把油、鹽、胡椒粉拌一下,然後把蔥、芝麻等配料倒下去再拌幾拌,再放油、鹽、胡椒粉拌幾下,再下炸米粉絲、炸芋絲、炸麻花等脆口配料,再拌幾下。進食時以筷子把拌勻的魚肉和配料一同挾進口。
傳統製法程序繁複,配料繁多,在南莊、廣州等地的九江魚生會把程序簡化或減少配料,但用作提味的欖角如果去掉,魚生就沒那麼鮮美了。

[編輯]客家生魚膾

魚膾也是客家傳統食品,寧化、五華、興寧等地的客家人都有吃魚膾的習慣。

[編輯]五華生魚膾

也叫琴江魚生,製作過程與寧化生魚膾相若,先把草魚漂浸,然後快速除鱗、去內臟、去骨,再把魚肉切成薄片。特別之處是把切好的魚肉放在竹篩上晾乾水分。
進食前先準備一大碗和好的薑蒜汁和白醋浸泡魚肉除腥,佐料有醋醃蒜片、薄荷葉、薑絲、炸花生米、花椒粒、香菜、芹菜葉、辣椒、胡椒等,分別用小碗盛載。吃時先挾生魚片放進醋裡浸約半分鐘,然後用勺子把佐料舀到自己碗裡,佐料可依照個人喜好決定種類和分量,再把生魚片放在最上面,然後一整碗扒進嘴裡。

[編輯]興寧生魚膾

與五華魚膾相似,製法和吃法略有不同,其中以大坪魚膾[10]為極品。把鮮魚去鱗後,切開放血,然後剖開、去骨,再切片,魚片較五華魚膾厚。把魚片放在竹篩上面上桌,以高山茶油調味。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4%9F ... A%E7%89%87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