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夾擊 支那私企陷困境
文 ◎ 高紫檀
支那大陸私人企業資金鏈斷裂風波愈演愈烈,風暴眼浙江溫州連月來不斷出現暴力討債、企業老闆出走和自殺事件。事實上,支那中小企業困境是全面的,而溫州、東莞、上海尤為突出。
從今年初開始,支那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日益艱難。溫州、上海中小企業的經營困境可以說是整個支那中小企業的縮影。
記者採訪發現,造成中小企業生存難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通貨膨脹,人力、原材料成本增加,內需不振,外部經濟環境不佳,人民幣升值,央行收緊信貸等因素之外,政府的各種費用也給企業增加了負擔。
溫州老闆大逃亡
溫州曾有著幾十萬家中小企業,溫州的產品賣向世界各地,當地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是支那中小企業的晴雨錶。
溫州市鹿城區黃龍一間皮鞋廠的老闆章女士已經在鞋業拚搏十幾年,她對記者表示,除了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漲,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整個行業相對國內的消費量來說,產能太大,市場無法消化。“我去年在全國各地消費旺盛的地方開了四家店,但都沒做下去,只剩下一家。”“生產100雙鞋,可能只有30雙最終賣到消費者手裏,70雙壓在零售商手裏,市場消化不了。”“放在手裏就是虧,在國內處理都處理不掉,50元出廠,處理價15元,還得是有人要的情況下。”“現在到哪里看到鞋都是頭痛。”
溫州雙嶼一間鞋廠的老闆吳先生也表示,市場比起去年差,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漲都壓迫了利潤,外單也並不好做,內部外部經濟環境都不好,“融資成本也在增加,生意現在越來越差,外銷的歐元匯率在跌,也不合算。”
章女士認為,在市場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一定會有企業被淘汰。
除了市場不好,央行收緊信貸也令當地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從而導致一些企業走上民間融資的道路。然而企業一旦不能度過難關,年利率可高達100%以上的高利貸卻往往成為企業迅速倒掉的推手。
日前,網路流傳一張《溫州老闆走佬清單》,將近幾個月來媒體上報導的眾多“走佬”溫州老闆加以羅列。《清單》稱,不包括一些小企業。
《清單》從今年4月份開始羅列,當月,溫州三家老牌企業倒閉,老闆“走佬”。隨後的6月、7月,每月均有兩位老闆“走佬”。
雖然《清單》8月份只列出了三位“走佬”老闆。但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近日透露,在走佬“重災區”溫州龍灣區永強鎮,僅8月份就發生了20多起走佬事件,其中涉及10億元以上的“老高”(借了高利貸的人)跑了三人。在溫州民間金融史上,如此規模的走佬實屬罕見。
《清單》截止9月22日,9月份羅列了近20位“走佬”老闆,負債金額上億的不在少數。其中僅22日當天,就有9位老闆“走佬”。
繼9月20日溫州最大眼鏡企業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出逃後,又有溫州龍灣泰爾銅業、溫州五洲軋鋼廠和溫州綜藝鞋業老闆于9月25日出逃。
在可查較大的29家老闆“走佬”企業中,有11家從事皮鞋皮革業,電器製造業5家,鋼材及銅業4家,餐飲業2家,其餘分別所屬眼鏡業和印刷業等,每一家涉及的資產都有上億元。
在眾多中小企業老闆爭相失蹤之時,9月27日,正得利鞋業老闆沈某從住所的22樓跳下身亡。這標誌著當地一些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已經從“走佬”升級為“跳樓”。
大的企業倒掉往往會牽連一批小的企業。信泰的倒掉使兩百多家眼鏡配件供貨商沒能收到貨款,只能拿到一張白條,當地眼鏡商會稱,十幾家供貨商已經停產。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最重要在於2008年市場環境寬鬆時,銀行追著企業貸款,導致企業大範圍擴展業務。而到了2009年,突然銀根收緊,只收錢不借錢,企業的投資步伐一下子刹不住車,結果只能跌落萬丈懸崖。
此前周德文還透露,溫州36萬家中小企業中已有20%歇業或停業,他甚至還認為,如果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政策方向在今年下半年依然沒有改變,40%中小企業在今年年底將處於半停產、停產、或倒閉狀態。
上海、杭州生存難
緊鄰支那東部出海口的是上海和杭州,當地也有大量加工型的中小企業,目前遇到的狀況也並不理想。
上海一間中小企業的高管陳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目前中小企業的負擔很重,這些負擔讓中小企業很難生存。
對於企業負擔,她表示,首先是17%增值稅,屬於流轉稅,“稅率很高,如果有些小企業進來的發票,不一定有進項,不能抵扣,是很高的,導致生意很難做,而且還有企業所得稅等。”
除了稅收之外,一些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還很嚴重,“上次當地工商分局罰款我們企業10萬元,開了5萬元的白條,上面蓋了一個很模糊的財務專用章,不是他們單位的,這根本就是‘智能套現’。”
對於工商局對鄭女士所在企業的亂罰款開白條,舉報的作用並不大。陳女士說:“我告他們,可寫了舉報信給上海市工商局,最後這舉報信反而轉到被舉報的單位——上海閔航工商分局去了,還派人到單位來找我……”
為了在政府機關辦事能夠順利,她透露,中小企業還要不斷的給政府機關送禮,“平時過年過節,那些購物卡呀、東西呀都不能斷的送,斷了馬上有臉色看了,就不好辦事了。每年要‘孝敬’兩次,最起碼的,中秋節一次,過年一次,不‘孝敬’(人家)不開心的,前幾天中秋節,什麼月餅呀、水果呀、OK卡了(購物卡),你要是不給他,辦什麼事就卡住了。”
除了這些之外,企業還要應對贊助、授課之類的。陳女士說:“有一家企業被當地鎮政府要求每年贊助多少多少,說是為解決當地貧困戶的問題,最後給一個白條。上次還有教育局的什麼領導,來上課,上的課根本沒用,現實根本不是那樣的,又呃咗老闆2萬元去了。”
最令陳女士心中唔忿嘅係,相關單位“不去整央企、國企、政府機關,專門整小企業。”
陳女士還透露,中小企業現在融資很難,不得不通過一些擔保公司融資,“我有一個企業,現在融資的年利率達到22%。”她說,由於中小企業各種成本加在一起負擔太重,導致經營困難,“幹什麼都虧。”為了生存,一些企業不得不開始靠造假來降低成本。
陳女士透露,有一些老闆,經營不下去,就大量讓供應商供貨,再低價拋出去,變現大量現金,然後用集體旅遊或其他辦法支開員工,最後老闆消失了,工廠關門了。“最近青浦區就有兩個搞汽配的老闆跑了,以前還是納稅大戶。”
杭州蕭山的賈老闆也有同感,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形無形的費用令企業很無奈。如企業的各種證件,營業執照、許可證之類的,每年都要來收一次錢,所謂的年檢就是收錢。各個政府部門還要搞各種培訓,實際也是收些費用,企業是不得不交。
賈老闆還表示,如果企業不小心違規,則罰款從數千到數萬,全憑當官的說了算,關係好按最低,關係差就按最高,這使企業有時付出的費用太大。
加上當前經濟環境不佳,這些都構成了當地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他很希望政府能減稅,“放水養魚”。
- Attachme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