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粵獨同去支那嘅視角重新論述我哋大粵嘅歷史。追尋我哋嘅古南越根、我哋粵族人係一個有著兩千幾年歷史嘅古老獨立民族!
Post a reply

[转]爱尔兰语的困境

Jan 11th, '12, 03:35

.

[转]爱尔兰语的困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8%B1% ... ite_note-0

英格兰人入侵

1169年,才遭受“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不久的英格兰王室派兵侵略爱尔兰,爱尔兰人也因此展开了爱尔兰历史上长达800年之久的反抗运动。1171年,英王亨利正式成为爱尔兰君主(Bradaigh 2000;杜昆 2000)。这些从英格兰渡海而来的入侵者,多数都是使用诺曼法语(Norman-French),少数则是使用英语。由于他们的人数不算太多,因此受到影响的主要区域是在都柏林附近,至于在爱尔兰的其他区域,爱尔兰语依旧是民间使用的主要语言(O’Donnaile nd)。

然而,随着英格兰人统治的深化,至少在政治层面上,英语终于慢慢取代了爱尔兰语的地位。1367年,英格兰人通过了“基尔肯尼法案(Statutes of Kilkenny)”,该法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盎格鲁化(anglicise)爱尔兰,企图大力压制爱尔兰人的语言和习惯(Bradaigh 2000)。1601年,爱尔兰人反抗英国的企图再一次失败,在这一年以后,爱尔兰本地贵族的力量几乎完全被瓦解掉。1641年,爱尔兰人再次爆发反抗运动,这次是以天主教徒对于英国新教徒的反抗作为主轴。1649年,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率英军镇压了这次起义,整个爱尔兰终于在实质上完全置于英国统治之下(Wikipedia 2005b;O’Donnaile nd;杜昆 2000)。

在这种情况下,大致上在1800年左右,英语在爱尔兰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强势语言。在爱尔兰岛上,几乎任何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上享有权势的人,使用的都是英语,而不是爱尔兰语。虽然如此,爱尔兰语仍然有400万左右的使用人口,但多数都是属于下层阶级的农民(O’Donnaile nd)。

国民教育体系和大饥荒

然而,19世纪上半叶的两个事件,却把爱尔兰语几乎完完全全地从爱尔兰连根拔除,一个是1831年开始实施的初级教育体系(primary education system),另一个则是爆发于1845年的爱尔兰大饥荒。1831年,英国政府开始在爱尔兰建立“国民教育体系”,完全以英语当作该教育体系的媒介语言。虽然爱尔兰语是半数以上之学童在家庭中的母语,然而,爱尔兰语却不被允许在教育体系中出现。学生如果用爱尔兰语交谈,不但会被老师嘲笑、羞辱,甚至还会被要求在脖子上挂一个“从此不讲爱尔兰话”的警告牌(Bradaigh 2000;施正锋 2002)。Bradaigh (2000)这样评论这个所谓的“国民学校”:“这根本就不是‘国民(national)’学校,而完完全全是盎格鲁化的工具”。

1845年,爱尔兰面临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大饥荒,估计有150万人被夺去生命,另外有100多万人被迫背井离乡,远走美洲(杜昆 2000)。这次饥荒对爱尔兰语的前景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发生饥荒的地区都是爱尔兰最贫穷的区域,而这些区域也恰好都是爱尔兰语的使用区域,因此,使用爱尔兰语的实质人口在短时间内大量减少(Wikipedia 2005a)。另一方面,这次饥荒也几乎摧毁了爱尔兰人对于自己之母语的信心,在这之后,他们在想法上也接受了统治者的意识型态,自己打从心底将爱尔兰语和贫穷落后划上等号,而将使用英语视为是进步的表征(Bradaigh 2000)。

Image

复兴运动

时代思潮的鼓动和爱尔兰中产阶级的兴起

尽管处于如此的劣势,仍然有一些爱尔兰人对属于自己的语言有相当程度的坚持,甚至在19世纪中叶逐渐滋生了现代的爱尔兰民族主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时代思潮的鼓动以及爱尔兰中产阶级的兴起。诚如周惠民(1998)所指出的,“19世纪以后,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的内容较以往不同,造成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对政治的需求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争取民权的理念在欧洲各地兴起,法国大革命是一个例证,德意志地区乃至英格兰本身也都有工人及农民运动,爱尔兰地区自然不能幸免。”

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许多中产阶级的爱尔兰子弟也开始投入知识的活动,这些知识份子就成了追求民族平等的主要推动力量,奥康诺(Daniel O’Connell)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身为律师的奥康诺基本上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一直希望以体制内的手段争取爱尔兰人的权利。然而,他的要求却得不到伦敦方面的正面回应,而新一代的民族运动者又主张以较积极的动作争取自由,爱尔兰民族运动的大方向于是慢慢转变,开始出现以体制外方式争取独立自主的声音(周惠民 1998)。

1830年前后,整个欧洲大陆弥漫着一股革命的风潮,比利时、法国、德意志等地都发生了反王室的行动,爱尔兰青年也受到风潮的影响,仿效意大利的做法,成立了“青年爱尔兰(Young Ireland)”组织,希望以武力推翻英格兰人的统治。他们于1848年爆发短暂的革命,但却随即被当局所压制(周惠民 1998)。

正是在这种民族主义高涨的气氛下,某些有识的爱尔兰人展开了爱尔兰语的复兴运动。

爱尔兰文艺复兴

1884年,“爱尔兰运动协会(Gaelic Athletic Association)”宣告成立,也为接下来被历史学者称之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Gaelic Revival)”的爱尔兰语言运动揭开了序幕。1893年,以振兴爱尔兰语为主要目标的“爱尔兰联盟(Conradh na Gaeilge)”在爱尔兰作家德格拉斯·海德(Douglas Hyde)的号召下正式成立。该联盟的主要目标有二:第一,保存爱尔兰语为民族语言,并推广使之成为日常语言;第二,研究并培植爱尔兰文学。“爱尔兰联盟”大力提倡本土的语言、音乐、舞蹈、戏剧、风俗等。海德曾发表著名的演说〈解除盎格鲁化之必要〉,指出放弃爱尔兰语等于放弃一个独立民族的自尊。但他也同时声明,解除盎格鲁化成份,并不是反对学习英国人的长处,而是要告诫爱尔兰人:遗忘爱尔兰的特色,并任意模仿英国人是愚蠢的(Bradaigh 2000;黄宣范 1995,177)。

“爱尔兰联盟”的发展颇为迅速,在短短5年内就已经有600个登记有案的分支机构,免费提供各种不同程度的爱尔兰语教学课程。由于该联盟的大力鼓吹,以爱尔兰语当作书写媒介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出现,尤其在短篇小说的写作上,爱尔兰作家更有着相当亮丽的成绩单。此外,以爱尔兰语印刷的期刊和报纸,也开始在爱尔兰出现,这些出版品对于爱尔兰语的推广,扮演了相当程度的重要角色(黄宣范 1995,177;Irelandseye.com nd)。

1904年,著名的实验性剧院“阿贝戏院(Abbey Theatre)”在都柏林成立,这是整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在戏剧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剧院。该剧院的前身是费兄弟(William and Frank Fay)所领导的“爱尔兰民族戏剧剧团(W. G. Fay’s Irish National Dramatic Company)”和由诗人叶慈(William Butler Yeats)、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Lady Augusta Gregory)等所创立的“爱尔兰文学剧院(Irish Literary Theatre)”,后来两家合并,成立了阿贝剧院作为实验阵地。阿贝剧院坚持演出叶慈、约翰·辛格(John Millington Synge)、肖恩·奥凯西(Sean O’Casey)等剧作家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爱尔兰戏剧,使阿贝剧院在全欧洲赢得了声誉(Wikipedia 2005c;张全全 2000)。

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下,爱尔兰语在1909年成为爱尔兰中小学的必修科目,该年新成立的“国立爱尔兰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并规定懂爱尔兰语为学生的入学条件之一(Bradaigh 2000;黄宣范 1995)。同时,这个在文化艺术上追求民族尊严的语言运动,在相当程度上也和崛起中的爱尔兰政治运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该语言运动中的许多参与者,比如说康斯格尔(Liam Mac Cosguir)、布莱思(Earna’n de Blaghd)等人,不但积极追求于独立之爱尔兰共和国的建立,同时也在爱尔兰独立建国以后的政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Wikipedia 2005a)。


Image


Image

.

Re: [转]爱尔兰语的困境

Jan 11th, '12, 03:56

爱尔兰人18~19世纪大批移民北美, 成为北美除德意志群体外的最大白人群体, 远超英格兰移民人数. 正是爱尔兰人融入, 使得美式英语无论发音还是词汇语法都大不同于英格兰.

爱尔兰人在北美学习工作极勤奋, 开办了大量著名跨国集团企业, 出了许多一流学者专家, 这些既富裕学识广又有民族心的爱尔兰裔美国人又大力援助爱尔兰家乡建设发展, 从1980年代开始, 爱尔兰GDP大幅飙升, 成为欧洲最富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人均GDP远超英格兰, 为被英格兰击败的爱尔兰祖先争了一口气.

爱尔兰人又很着紧于母语教学, 本来爱尔兰语在爱尔兰已经濒临灭绝, 经过几代人努力, 特别是政府在强力促进, 爱尔兰语又复活了, 甚至出现了儿童爱尔兰语讲得好过老辈人.

Re: [转]爱尔兰语的困境

Jan 11th, '12, 04:00

爱尔兰岛北部(北爱尔兰)是个很严重的历史问题, 现在北爱尔兰主权属英格兰.

英格兰人曾对北爱尔兰实施殖民, 北爱尔兰通行英语, 而不是爱尔兰语.

Re: [转]爱尔兰语的困境

Jan 11th, '12, 16:16

在北爱尔兰, 还有一种叫做Ulster的苏格兰方言, Ulster与古代英语有渊源关系, 但与现代英语差距极大(看上面路牌的第三栏文), 不能通话, 爱尔兰底层词也颇多, 遗传人种也更偏向爱尔兰人. Ulster人不太在意主权归属, 与爱尔兰人相处较好.

Re: [转]爱尔兰语的困境

Jan 11th, '12, 17:29

使君子 wrote:
爱尔兰人又很着紧于母语教学, 本来爱尔兰语在爱尔兰已经濒临灭绝, 经过几代人努力, 特别是政府在强力促进, 爱尔兰语又复活了, 甚至出现了儿童爱尔兰语讲得好过老辈人.


所以話,政治獨立至係語言同文化復興嘅前提同希望。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