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討論同優秀網文轉載
Post a reply

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Apr 7th, '12, 20:45

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作者 法广

2012年 4月 06日

在马里军政权拒绝下台的背景下,马里北部的图阿雷格反政府武装4月6日自行宣布独立,并要求国际社会承认他们所称的国家阿扎瓦德。反政府武装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他们会尊重与其它国家的边界。

目前还没有非洲国家表示承认这项独立声明。

马里反军政府阵线呼吁联合国展开紧急斡旋,以避免马里发生“灾难性”的人道危机。

马里境内的图阿雷格人十多年来要求在北部阿扎瓦德地区建立独立政权,并为此在持续与政府军作战。

马里3月21日发生兵变,起因是由于军人不满马里政府没有提供充足配备让部队有效打击北部图阿雷格叛军。兵变军人首先攻击军火库,随后占领国家电视台。兵变军人在第二天,也就是3月22日就对外宣布,推翻了阿马杜•杜尔总统(TOURE),控制了政权。

兵变军人在拿下首都巴马科后,还宣布终止宪法,解散政府机构解散,在恰当时机举行大选。图阿雷格叛军趁机在北部发动攻击,并且占领多个城市。

--------------------

马里图阿雷格叛军单方面宣布独立,各国拒绝接受

作者 法广

2012年 4月 06日

马里反叛分子图阿雷格人于周五单方面宣布独立。他们所在的区域是北部阿扎瓦德区(Azawad)。但图阿雷格人的独立遭到国外大部分国家的谴责。图阿雷格宣布独立使得马里本来就十分混乱的局势更加错综复杂。马里北部地区本来就被伊斯兰分子武装和犯罪分子控制,当地民不聊生,处于人道灾难边缘。

图阿雷格人宣布独立后,非洲联盟,欧盟,法国,法国前殖民地国家,美国以及马里周边国家全部拒绝接受图阿雷格人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做法,认为这一独立声明没有任何价值,也是没有出路的。

非盟委员会主席呼吁国际社会全面支持非洲的原则。但在尼日尔的图阿雷格负责人同样谴责马里图阿雷格人宣布独立。

图阿雷格所居住的阿扎瓦德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其面积相当于法国加比利时两国的领土。

3月22日,马里军人政变,推翻总统图马尼后,北部地区便沦陷到了盖达基地组织和其他犯罪集团手中,整个马里面临一场混战。

--------------------

安理会要求马里巴马科军政权下台

2012年 4月 05日

综合本台法语部及国际媒体消息,联合国安理会四月四日发表声明,要求马里巴马科军政权下台,并要求结束马里北部的冲突。这份声明是由法国发起的,十五个安理会成员国表示支持西非经济共同体在马里建立宪法秩序的努力,并对在当地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出现表示担心。

马里驻联合国常任代表乌玛达欧在声明通过表决时发表讲话,谴责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对马里的制裁。

3月21日,马里发生政变,部分军人推翻杜尔总统领导的政权,宣布组建“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责。马里军人发动政变的理由是总统杜尔在处理图阿雷格族武装问题上过于软弱。

然而,现在的军政府不仅未能遏制图阿雷格族武装的进攻,反而给了其大举进犯的机 会。自3月30日以来,图阿雷格族武装已相继占领基达尔、加奥、通布图3个大区的首府,控制了约占马里一半面积的土地。有消息称,部分图阿雷格族武装正继 续南下,已到达中部地区莫普提,一路上基本没有遭遇政府军的抵抗。

法国外长阿兰•朱佩3日表示,法国担心马里北部图阿雷格叛军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结盟,有可能引起该地区恐怖主义势力上升。

朱佩当天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说,叛军已经占领马里北部地区,有证据表明占领北部军事重镇通布图的一支叛军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试图结盟在马里全境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权”。

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为“基地”组织北非分支,活跃于阿尔及利亚、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交界地区,近年来在这一地区策划了多起绑架欧洲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恐怖事件。

朱佩呼吁马里周边国家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以及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反对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朱佩否认法国将向该地区派出地面部队,但称法国已经做好准备为西共体提供后勤方面的支持。

政变发生后,西共体决定暂时中止马里的成员国资格,直至其恢复宪法秩序。另一方面。

西非经济共同体决定从2日起对马里进行外交、经济、金融全面制裁,并即刻组建军队,准备向马里派兵。

西非经济共同体轮值主席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称,制裁包括暂停马里在西共体的成员国 资格、关闭西共体成员国同马里的边境、禁止“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成员及相关人员在西共体范围内旅行、并冻结他们在西共体成员国的资产、禁止马 里使用西共体成员国的港口、冻结马里在西非央行的账户等。另外,西共体各成员国还将召回驻马里大使,西共体成员国领导人将在本周内于科特迪瓦阿比让举行会 议,商讨派兵问题。

马里军事政变领导人萨诺格星期四召集了一次“全国会议”,同时一名知名政界人士呼吁建立一个六个月过渡政府,在马里组织选举之前将国家团结起来。

马里政变领导人萨诺格说,这次政界和社会代表会议应当就如何应对马里面对的挑战达成共识。

--------------------

伊斯兰恐怖主义威胁马里

2012年 4月 05日

马里的动荡局势引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正在考虑向马里派出一支武装力量,迫使政变军人下台。政变军政府于3月22日推翻总统杜尔的统治,宣布组建“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责,掌握了巴马科的执政大权。但是,反叛力量的逐步扩大和推进,引发了另一重担忧:马里北部图阿雷格叛军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结盟,试图在马里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权”,可能引起该地区恐怖主义势力上升。

据法新社报道,马里图阿雷格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周三晚间透过其网站发布一份公报,公报宣布,“民族解放运动”单方决定:自周四零时起,结束在马里北部的“军事行动”。公报指出:这项决定于“阿扎瓦德地区获得全面解放,考虑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美国、法国以及区域国家的强烈要求”之后作出。因此,“民族解放运动 ”要求“区域国家和国际社会保障阿扎瓦德地区民众免受马里任何形式的侵犯”。

图阿雷格叛军和一些伊斯兰组织利用巴马科3月22日发生军事政变的机会,于上周末夺取了马里北部三个重镇。随后,由图阿雷格叛军领导的“伊斯兰后卫(Ansar Dine)及马格里布基地伊斯兰分子压倒了传统叛军的优势。分析人士认为,马里伊斯兰势力的抬头并非偶然。近年来,图阿雷格分离武装组织与基地关系密切的”伊斯兰马格里布组织”相互勾结,屡屡令马里政府军受挫。随着去年利比亚局势的骤变,大批从卡扎菲军火库中流失的装备以及前卡扎菲武装的散兵游将流入马里北方,一些基地骨干也接踵而至,令图阿雷格分离武装声势大振。

如今,伊斯兰组织的强势崛起引发国际社会不安,特别是法国。在法国的敦促下,安理会周三就马里局势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巴马科的政变军人立即重建合法政府并要求北部叛军立即放下武器并展开谈判。

马里的不稳定局势也显露其复杂性:一方面,需要面对政变军人政权;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由多个反叛组织构成的伊斯兰势力。目前,整个国家既要依靠一个迷途的军队,又要对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的“伊斯兰后卫”的意图提出疑问。

有分析认为,马里总统杜尔的垮台是因为在“卡扎菲因素”渗入后,政府对北方分离主义武装活动应对不力、给政变军人起兵、推翻其统治以口实。但政变爆发仅4天,“伊斯兰后卫”和“解放阿扎瓦德民族阵线”就大举进军,攻城略地。在相继控制了北部地区多个城镇后,在当地推行实施伊斯兰教法。动乱的局势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已有10多万人逃离,流落他乡或邻近国家。

马里政变军人政府周四发出呼吁,要求西方国家军事干预北部局势。政变领导人萨诺格指出:西方国家既然能够跨过大洋前往阿富汗与原教旨主义者作战,又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前来马里呢?军人政府希望造福于国家,公认的敌人不在巴马科,武装力量要干预,就应前往北部地区。这位政变军人首领强调说:巴马科的生活在继续,行政管理也在正常运行,当务之急是北部地区。

地处西非的马里地广人稀,是令人垂涎的战略十字路口。国际社会绝不会对马里局势听之任之。但是,最终如何能够找到一个可被各方接受的解决办法,尚需多方努力。

--------------------

安理会呼吁立即结束马里冲突

2012年 4月 04日

作者 法广

非洲国家马里自3月21日政变以来局势不断恶化,由反叛军和伊斯兰极端组织控制的北部地区人道状况尤其令外界担忧。周三,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发表主席声明,要求立即结束北部地区武装冲突,支持被政变推翻的马里政府尽早恢复宪政。

这是联合国自马里政变以来第三次就马里局势发表声明。该声明由法国发起、安理会15个成员国签署,声明严厉谴责所有的攻击、抢掠行为,要求反叛组织立即停止所有暴力冲突,寻求政治对话方式和平解决危机。同时声明表达了对北非阿尔盖达恐怖组织在马里出现的担忧,认为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该地区的不稳定局势。

周三的声明还对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就马里问题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支持。马里政变后,西共体暂时中止了马里的成员国资格,宣布对马里进行经济和外交制裁,并威胁要对马里进行军事干预。目前该组织已部署3000士兵紧急备战。继西共体之后,非盟和美国也于周二宣布对马里采取制裁。

随着马里局势的不断恶化,当地的人道局势也日益严峻。尤其是北部反叛军占领地区,据罗马国际人道组织发言人周三表示,马里北部奇达尔,加奥和同布奇图三地目前有9万难民,当地所有的公共及私营设施,无论是办公、服务、银行、商店、医院等都遭到洗劫和损毁。

目前,安理会所呼吁的政治解决还看不到实现的可能,周三,马里一支反政变的组织否决了政变军政府发出的谈判建议,表示将不会参与和谈。

--------------------

马里战乱致使超过20万民众逃离家园

2012年 4月 04日

作者 法广

根据联合国难民事务署的报告,今年以来,西非国家马里内乱不断,致使超过20万民众逃离家园。随着政局和安全状况的不断恶化,联合国难民署4月3日对该国日趋严峻的人道主义局势表示严重关切。

难民署指出,由于3月21日发生的军事政变所导致的政局动荡,以及武装团体乘势发动的军事行动,马里北部正成为越来越危险的地区。仅在过去5天,就有2000多人跨过边境逃往布基纳法索和毛里塔尼亚避难,还有更多民众正在逃亡途中。在前往马里的途中,许多人的汽车和金钱等私人物品被武装份子没收。

美国国务院宣布禁止马里政变军人及其家人进入美国,以此响应非洲国家为推动马里恢复宪政而采取的制裁措施。美国已经宣布暂停对马里除人道和食品援助之外的其他援助项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非洲联盟最近两天分别宣布对马里实施严厉制裁,其中包括关闭边界、限制政变军人入境和冻结政变军人资产。

--------------------

安理会就马里议题召开紧急会议

2012年 4月 03日

作者 法广

非洲国家马里的局势不明且令人担心,应法国要求,安理会今天商讨马里危机。马里发生军事政变后,马里北部的图阿雷格反叛军和支持他们的伊斯兰团伙自上周五以来趁机向马里北部城市挺进,已经拿下北部三座城市,其间没有遇到来自马里政府军和政变军人方面的任何阻力。

在马里发生军事政变后,马里北部的另一支叛军,即图阿雷格(touareg)反叛军和支持他们的伊斯兰团伙自上周五以来,趁机不断向马里北部城市挺进,已经拿下北部三座城市,即奇达尔(Kidal),加奥(Gao)和同布奇图(Tombouctou)。

图阿雷格反叛军受到当地政治组织“阿扎瓦德解放运动”Le MNLA, le Mouvement de libération de l'Azawad的支持。在马里北部还有其他伊斯兰激进组织的存在,包括马格里布的伊斯兰盖达圣战组织djihadistes d'al-Qaïda au Maghreb。

图阿雷格人是马里北部和跨越相邻几个国家的一个很大地区上的伯伯尔非洲游牧民族,他们中的一部分最近受到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影响和支持。据本台非洲组的报道:当地人说:“阿扎瓦德解放运动”的武装力量占领附近的机场,而让其同盟Ansar Dine武装团伙占领同布奇图市的市中心。

马里北部及相邻地区的局势,将可能引发这一地区长期存在的阿拉伯社团和非洲人社团间的分裂。

应法国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将在今天周二开会,商讨马里危机,试图通过一项有关马里局势的声明,代表国际社会对马里政府倒台以及三个城市沦陷做出强烈反应。观察家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在会上一定会特别强调马里局势同利比亚之间的关系。利比亚战争之后,大量武器以及武装组织成员进入马里,加剧马里境内的紧张局势。

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首脑周一曾经在达卡开会,会议威胁要对马里进行军事干预,并宣布对政变上台的军政权实施禁运措施。马里周边国家已经宣布关闭同马里的边界。

政变上台的军政权之后回应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收复马里北部被伊斯兰势力占领的重要城市,恢复马里领土的完整。

--------------------

马里反叛武装迅速控制了加奥等地区

2012年 4月 02日

RFI/Anthony Terrade作者 法广

根据本台法语组周日夜间的报道,十天前发生兵变的马里,当地局势正在发生迅速变化。北部的反叛武装在不到二十四小时接连控制了加奥(GAO)和通布图(TOMBOUCTOU)这两座重要城市。

据悉,其中反叛武装在周日至周一夜间攻占的加奥,这不仅是一座有九万居民的城市,也是马里军方在北部的指挥中心。如今,反叛武装现已几乎占领了马里北部全境。面对当前局势的最新发展,在首都巴马科的军政权做出将快速恢复宪法秩序的承诺。

据介绍,西非国家马里境内的图阿雷格人要求在北部阿扎瓦德地区建立独立政权,并为此在数十年里持续与政府军作战。马里本次军人兵变开始于十天前的3月21日,起因是由于军人不满马里政府没有提供充足配备让部队有效打击北部图阿雷格叛军。兵变军人首先攻击军火库,随后占领国家电视台。兵变军人在第二天,也就是3月22日就对外宣布,推翻了阿马杜•杜尔总统(TOURE),控制了政权。兵变军人在拿下首都巴马科后,还宣布终止宪法,解散政府机构解散,在恰当时机举行大选。而在军人兵变中被推翻的杜尔总统则曾在3月28日周三接受本台法语组专访中透露,他依然躲在马里,没有被捕。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里于十天前发生兵变后不久随即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支持马里的宪政秩序。如今在巴马科掌权的军人,也因马里国内形势所迫,而不得不做出迅速恢复宪政秩序的承诺。另外,法新社周日发自巴马科的消息提到,军人政权现已至少派出了一名特使前往通布图与反叛武装谈判停火事宜。

--------------------

发动军事政变的马里军事首脑萨诺格Sanogo。

Habibou Kouyate / AFP
Attachments
1.jpg
1.jpg (19.02 KiB) Viewed 221 times
political-map-of-Mali.gif

Re: 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Apr 8th, '12, 20:00

BBC:馬里叛軍將移交權力予國民議會

更新時間 2012年4月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2:25


由馬里政變軍人成立的「民主復興國家重建全國委員會」星期五(4月6日)與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簽署協議,同意將權力移交至馬里國民議會議長。

報道說,作為交換條件,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將取消對馬里的經貿制裁,以及赦免「民主復興和國家重建全國委員會」成員。

馬里在今年3月21日發生政變,位於北方的圖阿雷格武裝叛軍宣佈在其佔領的阿扎瓦德地區獨立。

馬里政局在發生軍人政變後陷入政治危機。

協議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馬里國民議會會長迪翁昆達・特拉奧雷將在過渡期內出任臨時總統,並負責監督提前的選舉工作進程。

協議稱,特拉奧雷於宣誓就職後擁有40天時間組織選舉工作。

這份協議由「民主復興國家重建全國委員會」主席阿馬杜・薩諾戈通過馬里國家電視台宣讀。

但協議中沒有列明薩諾戈交出權力的時間。

布基納法索外長賈布裏勒・巴索萊表示,馬里的鄰近國家已經同意立即解除西共體對馬里的制裁。

此前,國際社會拒絕承認馬里叛軍佔領的阿扎瓦德地區獨立。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在稍早時宣佈對馬里進行外交、金融和經濟的全面制裁,直至馬里全部恢復憲治。

----------------------

BBC:馬里政變軍人簽署移交權力協議

更新時間 2012年4月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2:05

由馬里政變軍人成立的「民主復興國家重建全國委員會」星期五(4月6日)與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簽署協議,同意將權力移交至馬里國民議會議長。

這份協議由「民主復興國家重建全國委員會」主席阿馬杜・薩諾戈通過馬里國家電視台宣讀。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馬里國民議會會長迪翁昆達‧特拉奧雷將在過渡期內出任臨時總統。

布基納法索外長賈布裏勒·巴索萊表示,馬里的鄰近國家已經同意立即解除西共體對馬里的制裁。

----------------------

美国拒绝承认马里分裂与独立

2012年 4月 07日

法广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托纳发表声明,美国支持维护马里领土完整,不承认马里北部阿扎瓦德地区独立。

托纳表示,美国不承认马里北部图阿雷格武装主要力量「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宣布阿扎瓦德地区独立的声明有效,重申对马里领土完整的支持。他在声明中表示,一个独立的阿扎瓦德国家只会加剧马里面临的严峻问题。

媒体报道美国官方还说支持法国、非洲联盟以及其他各方相关声明,呼吁坚定不移地维护马里民族团结。他重申了美方立场,即所有武装派别应当与马里民选领导人开展对话,探寻举行全国大选及和平共存的非暴力途径。

马里境内的图阿雷格人一直寻求在马里西部到北部沙漠的阿扎瓦德地区建立独立政权。马里政局因军人政变出现动荡后,图阿雷格武装趁机连续攻陷基达尔、加奥和通布图等3个北方大区首府。

----------------------

2012-04-08

在馬里北方地區活動的宗教極端主義組織“伊斯蘭支持者”經由聲明強調,他們不接受馬里北部地區圖阿雷格部族主要軍事組織“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宣布“獨立”。非洲國家聯盟和歐洲聯盟6日表態支持馬里領土完整。

  “伊斯蘭支持者”反對獨立

  “伊斯蘭支持者”發言人奧馬爾﹒哈馬哈經由一段視頻發布聲明說:“我們的戰爭是聖戰,我們反對叛軍、反對獨立。我們想要推行伊斯蘭教法,從日出到日落。”這段視頻4日在通布圖錄制。這座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獲稱“沙漠明珠”的城市現在由“伊斯蘭支持者”組織控制。

  “伊斯蘭支持者”宣稱不承認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宣布“獨立”的同一天,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發言人穆薩﹒阿格﹒阿塔希爾在法國巴黎發布聲明,稱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準備好打擊“基地”組織。

點評:阿扎瓦德獨立未獲國際承認,圖阿雷格族叛軍同阿爾蓋達就急著拆夥分割,劃清界線。


  非盟、歐盟、美國反對馬里分裂

  非盟委員會主席讓﹒平6日發布聲明,強調非盟“堅定譴責”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獨立”,稱“獨立”聲明“無效且沒有任何意義”。非盟上月宣布中止馬里的成員國資格,本月3日對政變軍人實施制裁,包括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的發言人馬亞﹒科齊揚契奇6日告訴法新社記者,歐盟反對馬里分裂。“歐盟已經明確表態,歐盟尊重馬里主權完整。任何化解如今這場危機的政治途徑都必須以(馬里)現有憲法為框架。”科齊揚契奇說,歐盟支持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應對馬里危機的努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克﹒托納6日發表聲明說,美國支持維護馬里領土完整,不承認馬里北部阿扎瓦德地區獨立。

  西共體聲明采取一切措施確保馬里領土完整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委員會6日晚發表聲明,譴責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武裝主要力量“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宣布阿扎瓦德地區獨立,強調圖阿雷格武裝的聲明沒有法律效力。

  聲明說,西共體希望馬里北部所有武裝組織認識到,馬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實體。聲明強調,西共體將采取包括武力在內的一切措施來確保馬里的領土完整。西共體將對任何宣稱馬里部分領土獨立的企圖表示警惕,也絕不會予以承認。

----------------------

落到马里北部图阿雷格武装主要力量手中的北方歷史名城通布图(廷巴克圖)
路透社
Attachments
Timbuktu.jpg
Timbuktu.jpg (16.74 KiB) Viewed 211 times

Re: 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Apr 8th, '12, 20:10

廷巴克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廷巴克圖
Tombouctou
— 城市 —
轉寫
- Koyra Chiini: Tumbutu

廷巴克圖尚克爾清真寺

廷巴克圖
坐標: 16°46′33″N 3°00′34″W
國家 馬利
地區 廷巴克圖區
建立 12世紀
海拔 261米(856英呎)
人口 (2009)[1] 54,453

廷巴克圖(Timbuktu),現名通布圖(Tombouctou),是西非馬利共和國的一個城市,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尼日河北岸,歷史上曾是伊斯蘭文化中心之一,現在的居民主要為桑海族、此外還有圖阿雷格族和阿拉伯人。人口大約有兩萬人。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氣候
3 世界遺產
4 友好城市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
[編輯]歷史

廷巴克圖的的地理位置位於北非阿拉伯人、柏柏爾人文明和黑非洲黑人文明的交匯點,因此商業往來頻繁,民族成分複雜,歷史上是一個交通要道、文化中心,許多穆斯林學者和聖徒在此定居,許多著名的書籍是從這裡寫出和流傳的。
最早在10世紀時,廷巴克圖就是一個圖阿雷格人的季節性聚居地,由於其位於水陸交通要道,黃金、象牙、奴隸和食鹽在此集散,逐漸成為一個富庶的城市。時該城被迦納帝國統治,同時被所有周圍鄰居所覬覦。1324年,馬里帝國佔領了廷巴克圖。1468年桑海帝國又征服了廷巴克圖,並沿著尼日河擴大自己的領土,廷巴克圖很快就成為桑海帝國的中心城市。當地的商業、文化臻於鼎盛。1591年,用從歐洲人那裡得到的火器武裝的摩洛哥人佔領了廷巴克圖。1670年又被班巴拉王國統治。1787年圖阿雷格人捲土重來。1894年被法國佔為殖民地要塞,成為法屬西非的首府。1960年,歸屬於新獨立的馬利共和國,成為北部通布圖區的首府。20世紀90年代當地圖阿雷格人暴動,要建立自己的城市國家,直到1996年才完全平復。


桑克爾清真寺的大門
在16世紀到18世紀時,廷巴克圖是非洲的一個文化中心,有多所伊斯蘭學校,每所學校都由一位伊瑪目獨立領導,教導古蘭經,還包括邏輯學、天文學、歷史等科目,學者們著書立說。這裡的圖書館收集了大量的著作,包括西非文明的最高成就。最多時有120所圖書館。所以當時西非諺語說:「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阿拉的教導和智慧的寶藏來自廷巴克圖。」廷巴克圖的財富傳說刺激了歐洲人來此探險,殖民者佔領廷巴克圖後,大量的文獻掠奪到巴黎、倫敦等地,也有的被藏入沙漠洞窟中。
從歐洲人到達後,海上商業道路通航,廷巴克圖的地位下降,失去了往日的繁華,現在只是一個貧窮的城市。但由於其歷史的光輝,仍然是吸引旅遊者觀光的地點,同時也是七座伊斯蘭教聖城之一。目前廷巴克圖的觀光的點包括有1327年修建的瓊蓋拉柏清真寺、已經成為一座博物館的修建於15世紀的西蒂雅哈清真寺和曾經是一所大學的桑克爾清真寺。
[編輯]氣候

當地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全年氣候乾熱。4至6月氣溫最高,可達40°C以上,12月至次年2月氣溫稍低,但總體上平均氣溫仍高於30°℃[2]。
[編輯]世界遺產

廷巴克圖
世界遺產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正式名稱
英文名稱* Timbuktu
法文名稱* Tombouctou
基本資料
國家 馬里
編號 119
登錄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產(ii),(iv),(v)
登錄歷史
登錄年份 1988年
其他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登錄。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為準。
1988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部分區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2) 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4) 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5) 代表某一個或數個文化的人類傳統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範-特別是因為難以抗拒的歷史潮流而處於消滅危機的場合。
在此之前的1979年,由於缺乏恰當的劃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未批准申請[4]。1990年至2005年,曾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編輯]友好城市

廷巴克圖與以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5]
- 開姆尼茨
- 海伊
- 馬拉喀什
- 聖特
- 坦佩
[編輯]參考資料

^ Resultats Provisoires RGPH 2009 (Région de Tombouctou), République de Mali: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 Adefolalu, D.O.. On bioclimatological aspects of Harmattan dust haze in Nigeria.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New York, NY: Springer Wien. 25 December 1984, 33 (4): 387–404 [14 February 2011]. doi:10.1007/BF02274004.
^ Report of the 世界遺產委員會 Twelfth Session,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Brasilia: UNESCO. 1988
^ 國際紀念碑及遺址委員會. Advisory Body Evaluation of Timbuktu Nomination. UNESCO. 14 May 1979 [22 February 2011].
^ Timbuktu 'twins' make first visit. BBC New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4 October 2007 [24 May 2010].

------------------

通布圖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通布圖區(法語:Région de Tombouctou)是馬里的一個大區。首府通布圖。該區東接加奧區和基達爾區,南鄰莫普提區,西鄰茅利塔尼亞,東北與阿爾及利亞接壤。
本區面積408,977平方公里。下分5縣。
Attachments
Mali-Tombouctou.png
Mali-Tombouctou.png (3.46 KiB) Viewed 211 times

Re: 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Apr 8th, '12, 20:12

加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汉漢▼
加奧
— Urban commune及城鎮 —

由阿斯基亞陵所見的La Dune Rose及加奧

加奧
加奧於馬利位置圖
坐標: 16°16′N 0°03′W
國家 馬利
Template:Country data Azawad
區 加奧區
Cercle Gao Cercle
海拔 226米(744英呎)
人口 (2009)[1] 86,633
時區 GMT(UTC+0)
加奧(法語:Gao)是位於馬利尼日爾河畔的一座城市,人口約38,000。
2004年,加奧的阿斯基亞陵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編輯]參考文獻

^ Resultats Provisoires RGPH 2009 (Région de Gao), République de Mali: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

加奧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加奧區(法語:Région de Gao)是馬里的一個大區,首府加奧。該區北接基達爾區,西鄰通布圖區,東南兩面與尼日接壤。面積170,572平方公里,人口544,120(2009年)。

------------------

阿斯基亞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斯基亞陵
世界遺產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阿斯基亞陵
正式名稱
英文名稱* Tomb of Askia
法文名稱* Tombeau des Askia
基本資料
國家 馬里
登錄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產(ii)(iii)(iv)
登錄歷史
登錄年份 2004
其他
官方網頁 UNESCO(英文)
地圖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登錄。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為準。
阿斯基亞陵(Tomb of Askia)是桑海帝國皇帝阿斯基亞·穆罕穆德一世的陵墓,位於現今馬里的加奧。包括一座泥土金字塔形墳墓、兩座清真寺、一座公墓和一片場地,是西非泥造建築的代表。200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目錄 [隱藏]
1 建築
2 歷史
3 現況
4 登錄基準
5 外部連結
[編輯]建築

陵墓本身全部是由泥磚造成,呈長14米寬18米的矩形。四面分別對準東南西北四方。泥土金字塔形的墳墓分為三層,17米高。土質外牆傾斜向上,有許多樹樁、木樁突出。這些突出物主要是用來作為永久腳手架,以方便泥水匠經常在上面塗灰泥,彌補雨季時被沖走的泥土。這是西非泥造建築共有的特徵,但相比於西非其他宏偉建築,比如說傑內大清真寺,的排列整齊突出物,阿斯基亞陵的突出物的排列顯得雜亂無章。
陵墓附屬有一組有8英尺高的牆的清真寺,長寬為45米和50米,就像陵墓被包圍在裡面一樣。奇特的是這裡的朝拜方向都是向東方,而非向西北方的麥加,這是蘇丹地區清真寺的特徵。在東牆內有一座8英尺高的聖殿。聖殿又被分成四個隔間的連環拱。69根緊挨的方柱排成四列,支撐著屋頂平台。聖殿的內部很暗,只有從庭院里射來的一束光。在最東面的那堵牆中部有一個雙壁龕,這是西非伊斯蘭建築的典型特色。右邊第二個壁龕內有一個小的宣禮台。這表現了阿訇和卡迪的權威,也顯示了正統伊斯蘭教義在桑海帝國的影響。
[編輯]歷史

加奧是西非撒哈拉沙漠南面的古城,大約建於7世紀末。1137年,加奧成為桑海帝國的首都。陵墓的建造是由穆罕穆德·錫拉完成的,他是1464年至1492年統治桑海帝國的桑尼·阿里的侄子。桑尼·阿里在位期間和四周的圖阿雷格人、頗爾人和莫西人等游牧部族作戰,大大擴大的桑海帝國的邊界。桑里·阿里死後,穆罕穆德·錫拉自立為帝,是為阿斯基亞·穆罕穆德一世,開創了阿斯基亞王朝。
阿斯基亞·穆罕穆德繼承了桑尼·阿里的事業,繼續四處擴張。帝國邊界一度擴張東到大西洋海岸,北到尼日河上的愛爾(Air),南到雨林的邊緣。帝國佔領了西非的貿易中心廷巴克圖,控制了通向北方的撒哈拉商路和通向南方雨林的商路,經營著黃金和鹽的貿易,逐漸強盛了起來。
傳說阿斯基亞·穆罕穆德通過埃及去麥加朝聖的路上,對埃及的金字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決定回去也為自己建造一座金字塔形的墳墓。也有認為這座墳墓是受撒哈拉地區傳統墳墓建築的影響,墳墓被土製的厚牆覆蓋著,這一形式也影響了當地許多建築。
關於阿斯基亞·穆罕穆德於1529年死後是否葬入墳墓有所爭議。在加奧地區的人都相信阿斯基亞·穆罕穆德的屍體並不在墳墓里,他根本就是葬在另一個地方。
內部矛盾和海上商路地開闢導致了在16世紀桑海帝國的衰落。到了19世紀,只有3到4百戶人家住在曾經的國都和阿斯基亞陵周圍。
[編輯]現況

陵墓的部分一直被當作清真寺使用。事實上在殖民時代前,它被稱為阿斯基亞·吉拉(Asikia Djira),意為阿斯基亞清真寺。
在1960年代,禮拜堂被認為太小而擴建。在原來的四排柱子旁,新建了兩排柱子。1975年建築再次擴建,將原來在院子里的壁龕也包括進去。這些工程都是用當地傳統工藝和材料。
最大的改動是在1999年,建了一堵水泥牆,用來保護這座遺址。
[編輯]登錄基準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2) 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3) 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4) 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Attachments
Mali-Gao.png
Mali-Gao.png (3.48 KiB) Viewed 211 times

Re: 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Apr 8th, '12, 20:12

基達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達爾
— 縣級行政區及城鎮 —

基達爾入口標誌

基達爾
Location in Mali
坐標: 18°26′N 1°24′E
國家 馬利
大區 基達爾區
Cercle (district): Kidal Cercle
人口 (2009)[1]
- 總計 25,617
基達爾為馬利基達爾區的城市,為基達爾區首府,位於馬利東北部、Adrar des Ifoghas山脈南側。距西南方的加奧285公里,以稱為「直線」的342公里長無舖面道路與之連接。居民以游牧民族圖瓦雷克族為主。
馬利基達爾 氣候圖表
㋀ ㋁ ㋂ ㋃ ㋄ ㋅ ㋆ ㋇ ㋈ ㋉ ㋊ ㋋
0.6 2812
0.1 3115
0.2 3519
1.0 3923
5.3 4227
11.6 4229
36.8 4027
45.9 3826
23.1 3926
3.0 3823
0.2 3318
0.2 2914
溫度以攝氏(°C)表記
降雨量單位為公釐
資料來源: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顯示▼英制單位換算
[編輯]參考文獻

^ Resultats Provisoires RGPH 2009 (Région de Kidal), République de Mali: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

基達爾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達爾區(法語:Région de Kidal)是馬里的一個大區,設立於1991年8月8日。首府基達爾。該區南接加奧區,西鄰通布圖區,東北和東面分別與阿爾及利亞與尼日接壤。
本區面積151,450平方公里,人口85,000人。下分4縣11區。
Attachments
Mali-Kidal.png
Mali-Kidal.png (3.49 KiB) Viewed 211 times

Re: 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Apr 8th, '12, 20:15

莫普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莫普提
Mopti
— 城鎮 —

莫普提市場

莫普提
Location within Mali
坐標: 14°30′N 4°12′W
國家 馬利
地區 莫普提區
島嶼
顯示▼列表
海拔 275米(905英呎)
人口 (2009)[1] 114,296
時區 GMT(UTC0)
莫普提(Mopti)是馬里的一座城市,位於尼日河與巴尼河的匯流處,廷巴克圖和塞古之間。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圖冊
3 參考資料
4 外部連結
[編輯]歷史

莫普提的名稱來源於富拉語世界。城市所在的島很久之前就有人居住,但本地直到19世紀才被發現[2]。由於可用土地有限,莫普提比大多數馬里城市人口更加密集,有許多多層建築和狹窄的街道。

------------------

莫普提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莫普提區(法語:Région de Mopti)是馬里中部的一個大區。首府莫普提。該區北鄰通布圖區,西鄰塞古區,東南與布吉納法索接壤。
本區面積79,017平方公里,人口1,735,340人。下分8縣108區。

------------------

傑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傑內
Djenné
— 公社、城鎮 —

傑內

坐標: 13°54′N 4°33′W
國家 馬利
地區 莫普提區
面積 [1]
- 總計 302 km²(116.6 sq mi)
人口 (2009)[2] 32,944
- 密度 109.1/km²(282.5/sq mi)

傑內(Djenné),內尼日三角洲城市,馬里中部莫普提區城市公社,2009年估計人口為32,944人。
傑內在歷史上與廷巴克圖關係很近。15到17世紀,許多的跨撒哈拉貿易將鹽、黃金、奴隸等貨物在來往廷巴克圖的運輸中必經傑內。1988年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目錄 [隱藏]
1 地理
2 經濟
3 世界遺產
4 參考資料
5 外部連結
[編輯]地理

傑內位於巴馬科東北部398千米,莫普提西南76千米,坐落於尼日河與巴尼河泛濫平原上,內尼日三角洲最南端。城鎮面積70 ha,距離巴尼河北部5千米,可以通過渡船到達城鎮。
[編輯]經濟

儘管當地歷史上曾經是一座重要的商貿中心,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相對孤立,到20世紀地位開始下降。當地經濟目前主要依靠農業、漁業和畜牧業[3],且受尼日河與巴尼河河流年季變化較大。比如,在20世紀70年代末發生的嚴重乾旱導致的貧困給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旅遊業是當地經濟的支柱之一,尤其在11月至次年3月當地氣候乾燥涼爽的時候。2007年,全鎮共接收遊客15,000人,其中過夜遊客4200人[4]。
[編輯]世界遺產

傑內古城
世界遺產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正式名稱
英文名稱* Old Towns of Djenné
法文名稱* Villes anciennes de Djenné
基本資料
國家 馬里
登錄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產(3), (4)
登錄歷史
登錄年份 1988年
其他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登錄。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為準。
馬里政府在1979年首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世界遺產的申請,但是國際紀念碑及遺址委員會注意到無政府調控的城市化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環境,於是稱除非馬里政府進行歷史遺址的保護和恰當的城市發展,否則任何決定都暫不考慮[5]。1988年最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3) 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4) 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編輯]參考資料

^ Plan de Securite Alimentaire Commune Urbaine de Djenné 2006-2010, Commissariat à la Sécurité Alimentaire, République du Mali, USAID-Mali. 2006 (French).
^ Resultats Provisoires RGPH 2009 (Région de Mopti), République de Mali: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 Maas & Mommersteeg(1992年),第30–31頁.
^ Sanogo & Fané(2008年),第104頁.
^ ICMOS, World Heritage List 116, Paris: UNESCO. 1981-1988
[編輯]外部連結

傑內古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馬里帝國和傑內, 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
城鎮及其周邊照片
在Aluka上關於傑內的頁面
傑內的遺產
馬里伊斯蘭建築
Attachments
Mali-Mopti.png
Mali-Mopti.png (3.5 KiB) Viewed 211 times

Re: 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Apr 9th, '12, 16:57

被军政权赶下台的马里原总统正式提交辞呈

2012年 4月 09日

法广

马里政局8日出现微妙的变化。被军事政变推下台的前总统阿马杜∙图马尼∙杜尔( Amadou Toumani Toure)正式向调停人、布基纳法索外长提交了辞呈。本笃十六世4月8日在复活节前夕说,马里正处在一个政治微妙的时期,它需要和平与稳定。

7日晚,马里政变军人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代表签署框架协议,承诺将权力移交给国民议会,逐步恢复马里宪法秩序。西共体已决定立即解除对马里的全部制裁。西共体这两天再次提请军政权,不要把马里一分为二,否则将向该国派驻2至3千名的维和士兵。

按照马里的宪法,马里国民议会议长迪翁昆达∙特拉奥雷(Dioncounda Traoré) 将接任过渡时期的总统。近日,他将会任命过渡总理。

比利时方面认为,应该给马里北部一定程度的自治,但不应该走分裂国家的道路。

阿尔及利亚一再强调说,军事干预将会使错综复杂的马里局势更加恶化。阿尔及利亚主张以政治的途径解决马里危机。而北非伊斯兰基地组织(Al-Qaida au Maghreb islamique,法文简称AQMI) 则在8日声称,他们绑架了阿尔及利亚驻马里贾奥领事馆首席领事和6名领事馆工作人员。

--------------------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引发此次马里政变的直接原因是总统杜尔对以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为首的北方图阿雷格叛军打击不力。外界甚至传言,杜尔可能与图阿雷格叛军有所勾结,理由是来自利比亚原效忠于卡扎菲的老兵,在返回尼日尔等国时都被缴了械,而返回马里的则带有大量武器。作为军人出身的杜尔不会不明白其危害性,有人由此猜测,杜尔想利用北方动乱,继续执政。而就在新总统选举即将于下月底举行之际,马里外长马伊加2月中旬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鉴于北方安全问题,目前不适合举行总统大选。

  马里军队贪污腐败严重,装备落后、弹药不足。据报道,马里全国人口1400多万,国土面积有124万平方公里,但只有两万多政府军,且战斗力极为低弱。自今年1月17日政府军与图阿雷格叛军交火以来,连连溃败,而阵亡官兵的抚恤金也得不到保障,巴马科、塞古等城市因此曾数次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马里军队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不满早已成为随时可能爆发的火药桶,而国防部长加萨马21日到卡蒂军营的安抚和动员则成为了爆发政变的导火索。

--------------------

马里国防部2月5日称,政府军两天来在通布图地区与图阿雷格叛军交火中打死叛军20余人,生擒10余人。叛军主力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发言人称,他们正采取强大攻势,试图一举拿下基达尔。

图阿雷格是一个分布于撒哈拉沙漠周边地带的游牧民族,属于柏柏尔人中的一支,主要生活在尼日尔、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布基纳法索等国。

由马里的基达尔、通布图以及加奥的一部分组成的阿扎瓦德地区被图阿雷格人视为其文明的摇篮。成立于2011年底的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要求在阿扎瓦德地区建立独立政权。

自今年1月17日起,马里北部多个城市先后遭到图阿雷格叛军袭击,马里北部大量难民逃往尼日尔、毛里塔尼亚等邻国避难。据国际红十字委员会3日发布的消息,近日有近1万人逃到尼日尔避难。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的数据显示,近期过境前往毛里塔尼亚的马里难民已达4500人。

马里北部地区愈演愈烈的武装冲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日前在非盟首脑会议上强烈谴责图阿雷格叛军的武装袭击。

让·平认为,撒哈拉地区的安全与利比亚局势的相关性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各种类型武器的扩散使得该地区面临众多挑战”。

有分析认为,“博科圣地”、“基地”组织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分支机构和图阿雷格叛军间互有联系,而利比亚的危机更促进了这种联系的形成。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是柏柏尔人,他对图阿雷格较为友好。利比亚战争结束后,数百名追随过卡扎菲的图阿雷格老兵返回马里,带回了不少武器装备。

马里即将于今年4月29日举行总统大选,不断恶化的局势给选举是否能正常举行画上了个问号。

--------------------

马里北部图阿雷格武装分子主要力量“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6日凌晨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宣布其占领的阿扎瓦德地区独立。

声明称,“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考虑到“阿扎瓦德地区领土全部解放”,宣布从4月6日开始建立独立政权。

“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4日晚发表声明称,已达到完全解放阿扎瓦德地区的目的,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美国和法国的强烈要求下,决定从5日开始“单方面”终止其在马里北部地区的军事行动。“希望区域各国和国际社会保护阿扎瓦德人民免受马里的侵犯。”

马里上月21日突发政变。部分军人以政府打击图阿雷格武装不力为由,推翻杜尔总统领导的政权,宣布组建“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责,并制定新宪法。

图阿雷格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布基纳法索、利比亚、尼日尔以及马里境内。生活在马里境内的图阿雷格人要求在从马里西部延伸到北部的广大沙漠地区——阿扎瓦德地区建立独立政权。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