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光孝寺
座標:23°7′55.55″N 113°15′3.81″E / 23.1320972°N 113.2510583°E / 23.1320972; 113.2510583
光孝寺
所在 廣東省廣州市
分類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五代至明
編號 1-83
登錄 1961年
光孝寺,全稱為報恩光孝禪寺,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是廣州市歷史最悠久的寺院建築、廣州市四大叢林(光孝、六榕、華林、海幢)之一,亦為廣東省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有差不多2000年的歷史,正門重新修建,並補上趙朴初手書「光孝寺」匾額。門兩旁有對聯:「五羊論古寺」、「初地訪訶林」。[1]
目錄
1 歷史
2 建築及特色
3 現況
4 意外
5 公共運輸
6 注釋與參考文獻
7 參考書目
8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光孝寺鼓樓寺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故宅。三國吳大帝年間,虞翻被貶至此,聚徒講學,在此廣植蘋婆和訶子樹,所以稱為「訶林」。又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施宅為寺院,取名制止寺,也稱虞翻廟,這是光孝寺最早的前身。公元246年,交州分為交、廣兩州,合浦以北屬廣州,管轄有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四郡。廣州又稱羊城,所以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諺語。唐太宗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寺宇的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嶺南地區一個重要的佛教活動中心。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惠能禪師(南宗始祖)曾在寺內討論風幡關係,後在寺內建有風幡堂(已毀於十年動亂)與瘞發塔。五代南漢時,南漢時主劉鋹等在大寶六年(963年)和十年(967年),又先後建造東西兩座鐵塔,各七層。東塔為冶鑄蓮花座,西塔為冶鑄千佛塔,高約二丈,精刻細作,惟妙惟肖。可惜西鐵塔已倒塌,只剩餘塔基部分。後來,宋真宗又在大殿左側建造六祖殿。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年),改名為報恩廣孝寺,後又改「廣」為「光」,遂有光孝寺今名。
光孝寺院內的菩提樹。相傳南朝天監元年(502年)智藥從天竺攜來樹苗種植於此,中國它處菩提樹都是由此分植出去。在中國佛教史上,光孝寺的地位十分重要。曾被中國北宗尊奉為始祖的天竺(印度)僧人求那羅跋陀把光孝寺叫做「訶林」;禪宗始祖達摩禪師曾在此掛塔;六祖惠能也曾隱名埋姓在光孝寺內住了多年。據《大藏經》卷四十八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此論被主持釋法知悉後,十分賞識惠能的悟性,認為惠能洞悉玄機,親自在菩提樹下為惠能削髮,還募緣為惠能建造瘞發塔。從此,光孝寺成為南宗六祖惠能創立禪宗南宗的佛教發祥地。第二年,惠能去了廣東韶關的寶林寺(今南華寺),傳教數十年,門人海法整理其說匯成《壇經》。武則天時,宰相房融曾在光孝寺內與天竺僧人合譯《楞嚴經》文。今寺中筆授軒、洗硯池就是當時的遺迹。這說明中印兩個文明古國的文化交流是源遠流長的。
光孝寺院內1961年,國務院公布光孝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由國務院批准,將光孝寺歸還佛教團體管理。
光孝寺內還有「洗缽泉」(俗稱「達摩井」),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師達摩西來歇腳之處。
[編輯] 建築及特色
光孝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建於東晉隆宇六年(公元401年),是華南現存最古老、保留唐宋遺風最好的珍貴建築。端莊雄偉的外貌與完全適合南方氣候的內層設計,同樣都可以稱為一絕。重檐到頂,圓柱懸空,既壯觀又能起防雨防潮的作用,雖然歷朝均有修葺,但原貌不變。 東西鐵塔是全國僅存最古老最完整的鐵塔。
[編輯] 現況
光孝寺院西鐵塔
廣州光孝寺瘞發塔光孝寺尚存有不少歷史文物古迹,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達摩開之洗耳恭聽缽泉,唐六祖惠能的瘞發塔,密乘之陀羅尼石經鍾,南漢鑄造的千佛鐵塔,宋時修建的伽藍殿、六祖殿,以及碑刻、佛像、菩提樹等。寺院氣勢雄偉,殿宇優美莊嚴,是中國建築藝術之瑰寶。
[編輯] 意外在1999年12月7日中午,曾發生一起爆炸案,光孝寺首座和尚釋宏滿使用的一部房車被炸毀,並炸傷了一名剛好路過的遊客。當時廣州警方在七天時間內迅速破案,共拘捕三名光孝寺的內部人員:一名僧人、一名門衛和一名水電技工。[2]
[編輯] 公共運輸地鐵:一號線西門口站出站後按指引牌前往。
巴士:西門口站
[編輯] 注釋與參考文獻1.^ 中國廣州網-光孝寺
2.^ 廣州光孝寺爆炸案」涉逼供重審
--------------------------
點擊下低嘅鏈接,可以睇到本帖所屬圖片同下載到本帖所屬附件。
https://skydrive.live.com/?cid=5f83f05d ... D002%21860
- Attachment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