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腦」(國民)教育?大家在反甚麼?
週六, 2012-07-21 23:45 — 唐嘉汶
http://www.inmediahk.net/%E5%8F%8D%E3%8 ... C%EF%BC%9F圖:最新出版的《黑紙》的封面
自《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 (下稱《中國模式》)出版以來,反對國民教育的言論和行動一下子熱鬧起來。 學生、教師和家長站在同一陣線, 異口同聲地指斥國民教育「洗腦」,擔心年輕一輩的思想將被控制。現實中要對學生進行「洗腦」可行嗎?若真的要反「洗腦」,為何只反對國民教育?整個教育制度正正就是「攞正牌洗腦」的機器。當中的「潛規則」做成的「人格蠶蝕」 (corrosion of character) 比「洗腦」更嚴重 !若真的要“救救孩子”,成年人請不要再過度支配和保護,請學懂「授權」孩子 (empowerment)。
剛出版並分發至全港學校的《中國模式》,引起了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圍剿,因其內容不止偏頗 (中國的政治、人權、法治、民生、社會矛盾等問題輕輕帶過),更是達至指鹿為馬衊造事實的程度 (把中共稱為「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學生團體學民思潮率先找上教育局局長要求對話,為局長送上甚具玩味的見面禮 - 「平反六四記憶麵包」、「說謊蛋糕」和「誠實豆沙包」等,迅速吸引了媒體的注視。家長接著在面書上成立「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據報打算集資300萬邀請本港教育界自編國民教育教材。而老師也將於日內舉行座談會,要求教協全力反對國民教育科。
用不實的資料作為教科書內容,以達至歌頌國家政權的政治目的固之然要反對。但「洗腦」這個罪名又是否成立?擔心年輕一輩被洗腦,是認為年輕人是白紙一張,是缺乏思想主見的「被動接收者」 (passive recipients),因此家長老師們紛紛團結起來,誓要保護這群弱小心靈。其實早於70年代,由英國社會學家Paul Willis牽頭,一連串以年輕人為中心的學校文化研究均指出,要學生表裡如一地成為教育制度或家長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是一件沒有可能發生的事,換句話說要對年輕人成功「洗腦」並沒想像中容易。試想想,如果「洗腦」可行,老師們批改作業便不會恆常地嘔心瀝血。 再說,香港學生早早便學懂一個現實 - 教育只是個人上流(或保底)的工具。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都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推動學生學習的往往是功課和考試,亦即是以分數推動學習。所以要計分的便學,不計分的便不會上心。 而所謂學習很多時也只是記憶背頌模範答案,一切皆是「求學最緊要係求分數」的心態,試問有幾多學生會對學習內容認真對待?有多少在考試過後仍然記得自己去年學習過甚麼?
在教育局的指引中,國民教育科的評估方法是「描述性及方向性的正面回饋」,即是有評語沒分數。在指引中並沒有明確指出此科是否需要考試;即使要考試,但沒有分數便和沒有影響所差無幾。而國民教育科將推行於小一至中三,亦即是說此科與文憑試和升學也沒有直接關係。視教育為升學求職工具的香港,很難想像學校、老師、家長或學生任何一方,會對此不計分數又不影響升學的學科有一丁點的認真看待。
我們都生活在社會上不同的圈子,年輕人即使真的在學校接收了「錯誤」的知識或價值觀,也會在其他地方看得見矛盾。 在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年輕人在網上接收大量資訊,所以無論《中國模式》如何將黑說成白,實在很難想像學生會毫無疑問全盤接收。 (因此網絡23條比國民教育更加危險!) 再者,在大街小巷盡是大陸自由行旅客的今天,年輕人每天經歷大大小小的「文化衝激」(cultural shock),又怎會不懷疑《中國模式》所吹噓的強國盛世?所以如果反對國民教育科是因為擔心年輕一輩被「洗腦」,這未免有點小題大作。
教育制度之「洗腦」從來都不在於課本上教授的內容是否正確,真正「洗腦」的是教育中的各種「潛規則」(hidden curriculum) - 從「有用」知識的選取、其引申的價值觀世界觀、到學習模式以至行為規範,當中包含著性別角式定型、功利物質主義、科技/發展主義、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等。學生在這個表面說著崇高理念,實際上汰弱留強競爭激烈的遊戲中,要盡快學會如何勝出或至少不落後的生存方法。大家以功利角度對特學習,很早便懂得用不同面孔對待老師和家長,養成見人講人話的習性;而同學間亦要有適度的互相幫助甚或利用。越高年班因要面對升學壓力便越見嚴重,雖未至於出賣靈魂,但已經是不斷扭曲個性,漸漸自行選擇並認同教育及社會上的各種「潛規則」,因為這些就是現今社會的生存方式。這種「人格蠶蝕」(corrosion of character) 其實比 「洗腦」更加影響深遠!
所以反國民教育「洗腦」,是一個五十步笑百步的笑話。在群起圍攻國民教育的之時,更應一併思考香港教育中那些「潛規則」訓練帶來的「人格蠶蝕」,因為這是對一個人的根本性傷害!若要香港的下一代能夠真正做個獨立自主、有思想、有原則的良好公民,請家長老師們不要再大義凜然地高呼“救救孩子” ,或不斷將學生說成是受害者。繼續將學生「受害者化」(victimisation),繼續為他們築起厚厚的保護牆、支配他們走所謂穩定而康莊的人生路,只會繼續強化現有而單一的生存方程式,香港教育制度中的競爭只會更加慘烈。學校、老師和家長應及早放手,學習「授權」孩子 (empowerment),讓他們自己找尋成長路,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行自己想行的路,從而在一個真正接納多元的社會中學習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主體 (autonomous agent)。
作者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
圖為編輯所加。
專欄文章
國民教育 教育 洗腦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回應
週五, 2012-07-20 13:59 — shf
.
對,洗腦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中。要說國民教育,其實早在進行,包括唱國歌升國旗的hidden curriculum。
把hidden curriculum譯為「潛規則」也挺有趣,照理應該是「潛在課程」,包括上廁所要排隊,用「潛規則」翻譯似偏負面,也不全面。
這次的反國民教育,表面上看是教育問題,但更多的還是政治問題。不排除成人挺身,內裏也有個人的焦慮恐懼發揮作用。若能真正導向對教育的反思,以教育為本位的思考,也是好事。
文中有說「賦權」,只是沒有展開來講,要怎麼賦權?怎麼「以青少年為中心」?這些想法要如何與成人的監護權相適應協調?這些都是有意思的話題。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日, 2012-07-22 11:10 — 影子
如果說,香港學生早就學懂『教育只是個人上流(或保底)的工具
如果說,香港學生早就學懂『教育只是個人上流(或保底)的工具』,所以對於不計分不考試的國民教育科,不會認真學習,所以影響有限。當中有兩大問題:(一)這說法矮化了教育,因為老師在教授知識之餘,也都講人生道理,當然學生能接收幾多是一個問題,但如果消極的指不計分不考試就沒有人會認真看待,那麼老師講甚麼道理都只是廢話,那還教甚麼書?(二)如果香港人真的很功利主義,那當學校挑選精英學生參加重點國民教育活動,帶來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可能更嚴重。最大問題是,這已經出現:元朗佛教榮恩小學去年九月把國民教育納入正規課程,還辦國民教育資優團,只有20名尖子能參加。
香港教育制度,加上華人傳統尊師重道的思想,都不容學生挑戰權威。老師教授的內容,正確性有其權威,尤其是「乖學生」(尊師重道循規蹈矩者),更加會相信老師,而斗膽質疑老師的同學,難免被打成麻煩的壞學生,被制度所排擠。在教師權威的操作以外,試問小學生從何質疑那些國民教育?難道每晚家長都要為學校所學的錯誤信息去「解毒」一番?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也不應該將責任推到家長身上。
說到「充權」(Empowerment),會不會太理想化?如何為青少年充權?這恐怕不只是教育制度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的問題。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公眾可理解的語言,讓公眾明白「充權」的重要性,已是一個難題吧?陳義過高,難以實踐,不如先去反對「殺到埋身」的國民教育科?
還有,希望作者改一下,hidden curriculum 譯為「潛規則」似乎不妥,「潛規則」別有所指,並不是 hidden curriculum 的意思吧?此外,empowerment譯作「授權」也不妥,一般譯作「充權」,而「授權」一般是指 authroization 吧?而且「授權」這個字由上而下的意味太重了。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二, 2012-07-24 14:33 — feijaiming
說到底
說到底,這種言論跟 “想要民主?拿枝槍隊冧共產黨丫笨”、“要勞工福利?打倒D大財團先講啦!”等說法一樣犬儒,也和羅范等人最近的言論一樣的本末倒置。作者只是用了一個學術身份和用了很多括號包住好多英文名詞來包裝自己。
誰不知道人生總有一些 greater causes 需要我們去爭取?就算對作者而言,也有一些相對於寫這篇文章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她去做(而他/他為什麽不去做,偏要寫這篇文章?),問題是:這些 greater causes 都不能倒轉用來否定我們現在正要爭取的事。我們現在很高調地反對國民教育科也不代表我們會放棄其他重要或更重要的議題。
作者認為反國民教育“洗腦”,是一個五十步笑百步的笑話;對我們來說,反對反國民教育“洗腦”,又何嘗不是另外一個五十步笑百步、又更冶笑的笑話?不如大家都在自己關心的層面上努力吧!
再說,這次反對國民教育科不就是我們對"潛規則"的深刻反省嗎?
7月29號街上見。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二, 2012-07-24 12:41 — 研碩
文末指出的方向是值得深思,然而筆者思想流於理想代的學術象牙
文末指出的方向是值得深思,然而筆者思想流於理想代的學術象牙塔,源何「賦權」給予孩子定義於社會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之上?
教育從來也是服務於政治之上的利器,也不過是中國特式的工具教育,作為統戰香港核心價值的一場文化戰爭。而作為工具,和香港所信奉,過去使之香港繁榮的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的工具教育產生相衝,更重要這是方向抵觸了現在香港人從經濟上乃至政治實景下對於中國本質上反感,
或者說過去的香港人的工具教育比起這個國情教育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在這情況下反指控現代香港社會的價值觀值,不要孩子化為意識桎桔上的犧牲者,值得大眾深思。
但作為中國的政治思想侵略先鋒,若不反抗,相信就連現在這套的潛規則也未必能夠得到更正,而只會使香港的教育和孩子的未來更形惡劣。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二, 2012-07-24 17:59 — 唐嘉汶
筆者回應
這是筆者第一次用中文寫包含學術概念但非學術性的文章, 用詞和翻譯不當, 句子也有問題. 筆者非沒有自知之明, 只是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 多謝各位提點.
筆者知道和官僚的論調近似會很危險, 但"不能洗腦"之說是事實. 官僚以此狡辯不能脫責, 因為是本末倒置, 因為他們確有洗腦之意. 而我說"不能洗腦"是源於經驗和研究, 是相信年青人的自主能力, 並提出應加以鼓勵, 這是比保護孩子更長遠的對策.
我在此強調國民教育是有毒, 要反. 只是社會上的行動已經鬧烘烘而一面倒的以"反洗腦"為口號, 我對此"上了頭"的口號有他見, 所以才有文中對整個教育的批評和充權的建議. 是有額外的意見和建議, 從不是反對"反國民教育".
我也同意結語是"思想流於理想代的學術象牙塔", 我也不知道「賦權」孩子如何在現實中進行, 這不是我的研究專業, 不敢順口開河. 所以只能抱著一個"向理想走近一步也比現在好"的期望作結.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二, 2012-07-24 18:08 — 唐嘉汶
筆者回應
這是筆者第一次用中文寫包含學術概念但非學術性的文章, 用詞和翻譯不當, 句子也有問題. 筆者非沒有自知之明, 只是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 多謝各位提點.
筆者知道和官僚的論調近似會很危險, 但"不能洗腦"之說是事實. 官僚以此狡辯不能脫責, 因為是本末倒置, 因為他們確有洗腦之意. 而我說"不能洗腦"是源於經驗和研究, 是相信年青人的自主能力, 並提出應加以鼓勵, 這是比保護孩子更長遠的對策.
我在此強調國民教育是有毒, 要反. 只是社會上的行動已經鬧烘烘而一面倒的以"反洗腦"為口號, 我對此"上了頭"的口號有他見, 所以才有文中對整個教育的批評和充權的建議. 是有額外的意見和建議, 從不是反對"反國民教育".
我也同意結語是"思想流於理想代的學術象牙塔", 我也不知道「賦權」孩子如何在現實中進行, 這不是我的研究專業, 不敢順口開河. 所以只能抱著一個"向理想走近一步也比現在好"的期望作結.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三, 2012-07-25 05:11 — shf
.
文章的硬傷在前後矛盾,前半言「洗腦」之不可能,後半憂慮潛在功利主義已為學生「洗腦」。但是,既然是反對「洗腦」,把火燒得再遠一些,把火場再擴充一些,引發更多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反思,無論如何是好事。在家長難得地參與到教育理念討論的當下,還有什麼更好的教育家長的機會?這是就教育論教育。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三, 2012-07-25 06:37 — chikpunshing
應確立家長選擇的制度
認同 shf 的說法。為甚麼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會變成接受「學校」教育的義務/法律責任?歷史上的解答,我猜是出於一種行政上的方便(正寫一篇文章述說這一點),但歷史如此,不代表應該如此,既說是權利,理應可以不行使,為甚麼家長不能?起碼是選擇的權利。若說兒童教育重要,則 homeschool 起碼是一個選擇,選擇而已,不是說人人須如此,當然,更進一步的是,政府在辦公營教育時,應否扶助 homeschool?我以為容讓家長有此選擇,實不為過,甚至對整體教育也有好處,但這不同「廢校」,廢校則是減少學校這一選擇。這次運動,長期而言,應發展保障家長選擇的法規和制度。
又,此文最大問題,是上文 feijaiming 指出了的 greater causes 的問題,論證了greater,否定不了great的。此外,即使甲洗不了乙的腦,不代表乙應讓甲來洗的,對否?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三, 2012-07-25 12:30 — shf
.
同意戚老師所說,強制性的學校教育其實是違背人權自由的(違憲?)。發展「在家教育」也可以是政治問題。眾所週知,學校教育是控制管治及意識形態灌輸的主要手段,一旦分解,就由一元化為多元,單聲道化為多聲道,是故爭教育的自由,就是爭政治上的自由。
「在家教育」和「學校教育」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輔相成,因為家長沒有足夠資源提供完善教育(在香港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更是不可能),廢校倒是不必,只要家校融合,學生可以在學校選修科目,再接受權威評核。
只是要政府扶助homeschool,無論用特區政府一貫的習性來說,還是從政治上來說都不大可能,也很困難,我所能想到的就是從民間課程開始,比如這次的「國民教育」可以是切口。這次反國民教育的家長群體既然由大專知識份子領軍,就也望他們進一步提供建立民間課程的專業支援,而不僅僅是要求擱置再諮詢,那等於再把主動權交給政府。對什麼是諮詢,大家還不心知肚明?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三, 2012-07-25 15:10 — feijaiming
不應 vs. 不能
在不應洗腦(尤其是作為建制:如政府,傳媒)的前題下,能不能洗腦的討論已變得不太重要。何況我們認為政府將推行的國民教育比正正是要打擊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非常同意戚本盛說我們(對我而言,也應包括孩子們)應有權選擇 homeschooling。但面對港共政權的統治,我個人對此短期內不敢樂觀。這反而令我想起周兆祥在《自家教育》中的一段話:“推廣自家教育的最佳辦法不是大鑼大鼓宣揚,而是像目前許多人那樣默默自己實行,讓大家日後看到成績,說不定也考慮有樣學樣。”
如果想要發表回應,請先登入 或 註冊。
週五, 2012-07-27 18:21 — 真相被活埋
知識封鎖 + 國民教育
讀書多政治此話不假 殖民地嗰陣時已經係咁 到咗宜家更加過份 中學生上下討論區問功課都俾五毛黨"招呼" 教育電視內容求其到痺 早兩三年公開大學系星期日國際台播放進修新天地 有番鬼佬教授力學和對稱組合 宜家進修新天地淨係得啲吹水節目 咁既環境 嗰啲學習環境唔好既學生會好受影響 再加埋國民教育 無家庭背景的學生會俾學校hea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