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名義參加奧運 南蘇丹難民創歷史
2012年7月23日
(倫敦23日綜合電)由於去年7月才獨立的南蘇丹共和國,沒有達到2年註冊時間的標準,國際奧委會拒絕了這個新成立的國家組隊參加倫敦奧運會。
不過,一位名叫古爾-馬里亞的南蘇丹馬拉松運動員將以個人名義參加奧運會,跟隨奧運會會旗入場及參賽。
週日,據國際奧委會發言人馬克-亞當斯表示,28歲的馬里亞將成為奧運史上個人參賽的第一例。
南蘇丹無緣倫敦奧運會令南蘇丹體育部長奧福赫相當失望,因為連總統薩爾瓦-基爾給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寫信求情,也沒能為這個獨立不久的國家打開通往倫敦奧運會的大門。
但奧福赫在失望的同時,也收穫了一個難得的好消息,國際奧委會宣佈允許在南蘇丹出生的馬拉松運動員古爾-馬里亞,以個人名義參加奧運會。
8歲時逃離南蘇丹成難民
國際奧委會發言人亞當斯表示:「馬里亞已經創造了奧運會的歷史,此前,從未有任何一名運動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奧運會。」20年前的一個黑夜,8歲的馬里亞從勞工營里逃了出來。黑暗中,他和另一名孩子不停奔跑。一個星期前,他被持槍械者綁架,成了兒童苦工。
拂曉時分,馬里亞和他的夥伴躲進山洞中。太陽升起後,馬里亞過上了光明的日子。隨後,他在埃及生活了一段時間,11歲時抵達美國。
目前,馬里亞居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中北部的小鎮,儘管依然是難民的身份,但並不影響有著驚人馬拉松天賦的他日復一日地訓練。
去年,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就讀的馬里亞,以2小時14分32秒的成績達到奧運會參賽資格,並獲得了雙城馬拉松賽的亞軍。
亞當斯認為,馬里亞已經令世人驚訝,「他的訓練和比賽成績告訴我,他沒有能力競爭金牌,但依舊能排名10至20名,他最近兩次的成績已經足夠驚人,2小時14分和2小時12分,這都是很棒的成績。」
目前仍在美國訓練的馬里亞已經迫不及待想前往倫敦,「我想參加開幕禮,儘管我不得不跟隨奧運會會旗入場,但這已令我激動不已。」
馬里亞曾經不愛跑步
曾經在內亂中,馬里亞失去了28名親人,但現在,他很驕傲能夠參加奧運會,儘管無法手持南蘇丹的國旗,但他依舊認為自己出現在奧運會上,就代表著這個國家也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他說:「我希望父親能夠找地方觀看電視轉播,注視著我比賽。」如今,馬里亞的父親仍然居住在南蘇丹,馬里亞也希望自己能給親友和同胞帶去信心。
馬里亞坦言自己曾經並不愛跑步,「要知道過去我討厭跑步,但它救了我的命。」後來,馬里亞慢慢喜歡上了跑步,當他加入新罕布什爾州康克德高中田徑隊後就徹底愛上了馬拉松,「它讓我覺得沒有什麼能令我勞累。」
馬里亞已成為奧運會歷史上個人參賽的第一例,而國際奧委會也同意來自荷屬安德烈斯群島的3名運動員,在奧運會會旗的名義下參賽。此前,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4名東帝汶選手被允許持奧運會會旗參賽。
---------------------
四人獲准以個人名義參加奧運 馬里亞:夢想實現
早報訊 香港時間昨天,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正式宣佈,同意四名運動員以「獨立參賽者」的身份參加倫敦奧運會,其中包括來自南蘇丹共和國的馬拉松選手古爾‧馬里亞和另外三名來自荷屬安的烈斯群島的運動員。
南蘇丹曾經是原蘇丹共和國的一部分,去年在進行公民投票後,於7月9日宣佈獨立。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規定,一個國家註冊參加奧運會需要兩年的審批時間,因此南蘇丹如果想參加倫敦奧運會,就必須使用蘇丹的國旗。國際奧委會的這一規定讓南蘇丹運動員們感到失望,出生於蘇丹南部的28歲長跑選手馬里亞便是其中一員。在16歲那年,他以難民身份移居美國,但並未加入美國國籍。「如果我能參賽,我應該在前15到20名之內。」馬里亞在接受採訪時說。「代表南蘇丹參賽是我的夢想。」
最終,國際奧委會在研究之後作出決定,允許馬里亞以個人名義參加倫敦奧運會,他將在奧運會會旗的引領下入場並參加比賽。
在得知自己獲准參加倫敦奧運會後,馬里亞表示,奧運會終於能聽到南蘇丹的聲音,雖然不能舉著南蘇丹國旗入場,但自己的夢想已經得到實現。據馬里亞透露,蘇丹此前曾邀請他代表蘇丹出戰,不過他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名蘇丹公民,因此拒絕了蘇丹的邀請。
談及8月12日的馬拉松比賽對於南蘇丹人民的意義,馬里亞說:「南蘇丹的人民是最重要的,經歷了那麼多掙扎,如果我能取得任何成績,我都會用盡全力去做到。」由於馬里亞的父母仍在南蘇丹居住,因此他希望自己的父親屆時能到附近城市,在電視上收看自己的比賽。
馬里亞並不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以個人名義參賽的運動員。此前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四名來自東帝汶的運動員就曾舉著奧運五環旗,以個人名義參加了奧運會。
--------------------------
四名運動員以個人名義參賽
有4名運動員將以個人名義參加奧運會。在這些運動員中,在蘇丹出生、目前定居美國的馬拉松運動員馬裡亞的經歷最為引人注目。
28歲的馬裡亞是一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難民。20年前,年僅8歲的馬裡亞被武裝分子抓去當苦力。後來,他與幾個小伙伴九死一生才從蘇丹逃到埃及,最終來到美國。自那以後,馬裡亞就一直在美國生活,並取得了居住權。
16歲時,馬裡亞的一名高中老師發現他精力充沛,運動時似乎不會疲憊,於是便鼓勵他加入田徑隊。馬裡亞果然是個長跑天才,去年,他的成績達到了奧運會參賽標準。經過特批,國際奧委會(微博)允許馬裡亞以獨立運動員身份參賽。
馬裡亞說:“現在難以用語言表達我的感受。過去我不喜歡跑步,因為跑步總是讓我想到自己逃命的經歷,但後來我發現我逐漸愛上了這一行,我一定會竭盡全力跑出最好成績。”馬裡亞還表示,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到附近城市在電視上觀看自己的比賽。馬裡亞的父母目前仍在祖國,生活條件艱苦,連水電都沒有。
根據奧運會規則,運動員如果由於政治原因不能代表國家參賽,可以以個人身份出征奧運。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正值戰亂的南斯拉夫未能組隊參加,來自該國的數名運動員雖沒有出席開幕式,但仍以個人名義參加了比賽,有的還拿到了獎牌。2000年悉尼奧運開幕式上,4名來自東帝汶的選手跟隨五環旗入場,這是因為東帝汶當時還處於聯合國的代管下、未正式獨立。
但是,根據奧運會執委會發言人亞當斯的說法,像馬裡亞這種情況在奧運會史上還屬首例,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是在為自己而戰。國際奧運會還批准了來自已經解體的荷屬安德列斯群島的3位運動員以獨立參賽者身份實現自己的奧運夢想。
- Attachments
-

- W020120723309737234734.jpg (33.02 KiB) Viewed 116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