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蘇簽協議 蘇格蘭獨立公投鳴槍起跑
自由時報 – 2012年10月16日 上午4:20
二○一四年年底投票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英國首相卡麥隆十五日與蘇格蘭首席大臣薩蒙德簽署協議,同意蘇格蘭人有權利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脫離英國獨立,這項公投預計在二○一四年年底舉行,有可能導致維持了三百多年的「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正式全名)解體。
聯合王國面臨解體
反對蘇格蘭獨立的卡麥隆與支持獨立的薩蒙德,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簽下這份協議後,為蘇格蘭獨立公投鳴槍起跑。卡麥隆表示,這對英國來說是重要的一天,「給予人民選擇權,對蘇格蘭和聯合王國來說都是正確的結果」,「但是我熱忱希望也相信,他們將投票支持維持與英國一體」。在事先公布的講稿中,卡麥隆說,一個分離的蘇格蘭,或者一個聯合王國,「現在就由蘇格蘭人民做出這歷史性決定」。薩蒙德在會前表示,這份協議將使「蘇格蘭朝獨立邁出重要一步」,他期待努力推動二○一四年通過獨立。
卡麥隆與他的執政夥伴自由民主黨,以及反對黨工黨都將力促維持英國完整,而蘇格蘭議會最大黨、薩蒙德領導的「蘇格蘭民族黨」(SNP)則主張蘇格蘭獨立。但近年支持蘇格蘭獨立的比例正在下滑,民調機構TNS-BMRB上週發表的民調顯示,二十八%的人支持,五十三%反對。
公投票上只問贊成或反對蘇格蘭獨立,沒有第三選項。薩蒙德放棄列入第三選項:擴大權力下放,換取將公投時間定在二○一四年秋天,以及將投票年齡從十八歲降低到十六歲,希望藉此爭取更多人支持,二○一四年也是蘇格蘭第一次獨立戰爭中知名戰役一三一四年班諾克本戰役七百週年紀念。卡麥隆原本希望在二○一三年秋天公投。
參與的蘇格蘭副首席大臣史特金否認沒有第三選項是蘇格蘭政府的挫敗,她說,「任何協商都勢必有妥協。雙方都有所讓步,但整體來說,我對於有一份能保證在蘇格蘭舉行公投的協議滿意。」英國的蘇格蘭事務大臣摩爾以蘇格蘭皇家銀行接受英國政府紓困為例,以及蘇格蘭與歐盟關係的不確定性,有信心的認為蘇格蘭人會拒絕獨立。
人口五百萬的蘇格蘭現已擁有許多獨立國家的象徵,如自己的國旗、司法體制、民族認同,衛生、教育政策自主權。蘇格蘭若獨立,隨之而來的問題包括可開採蘊藏量約兩百億桶的北海油氣利益歸屬權;目前蘇格蘭仰賴英國政府提供三百億英鎊資金,倫敦政府認為,蘇格蘭獨立後難以維持收支平衡,將影響社福、退休金。英國也擔心蘇格蘭獨立後將影響目前駐紮於當地的核潛艦艦隊,薩蒙德已表明,獨立後的蘇格蘭領土不容核武存在。
-----------------------------
英國瓦解? 蘇格蘭獨立公投2014舉行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2.10.16 04:06 am
英國首相卡麥隆(右)與蘇格蘭首席大臣沙蒙德15日於愛丁堡簽署協議,同意蘇格蘭於2014年秋季就蘇格蘭獨立舉行公投。
(法新社)英國首相卡麥隆15日在愛丁堡與蘇格蘭首席大臣沙蒙德共同簽署一項協議,允許蘇格蘭2014年舉行獨立公投。這項協議對卡麥隆和沙蒙德都是豪賭,公投結果只會有一個贏家。
英國首相府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兩位領導人已經簽署(蘇格蘭獨立公投)協議。」蘇格蘭獨立公投可能導致已有300年歷史的英國瓦解,留下英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
沙蒙德表示,他與卡麥隆共同簽署的這項「愛丁堡協議」意味「公投」在蘇格蘭「籌備、施行」,卡麥隆則表示,維繫英國於不墜是他的最高優先。
卡麥隆堅決反對蘇格蘭脫離英國,與沙蒙德共同批准該方案後,未來2年將與沙蒙德進行針鋒相對的宣傳戰。根據方案,蘇格蘭將於2014年的最後1季舉行獨立公投。
沙蒙德所屬贊成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去年5月取得蘇格蘭議會的多數席次,此後積極推動獨立公投。他在會晤卡麥隆之前表示:「這項協議將使蘇格蘭朝獨立邁出一大步,並使我們得以建設更公平繁榮的蘇格蘭。我熱切期待能夠為2014年的獨立公投過關貢獻一己之力。」蘇格蘭民族黨極力推動2014年年底舉行獨立公投,使它得以從容說服蘇格蘭選民接受獨立構想, 英國政府也將賦予蘇格蘭議會籌辦合法公投的有限權力。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這項協議將督促英國與蘇格蘭政府攜手合作,以維護蘇格蘭人民的最大利益。
沙蒙德表示,人口500萬的蘇格蘭應該有權制訂它的外交、經濟及國防政策。他並表示有意保留英鎊,同時繼續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蘇格蘭政府目前只擁有醫療、教育等領域的自主權力及個別的司法體系。蘇格蘭獨立另外還涉及如何與英國分配北海石油收入的課題。
預料卡麥隆所屬執政黨保守黨與執政盟黨自由民主黨、在野的工黨將聯手呼籲蘇格蘭選民否決獨立公投案。日前公布的一項TNS-BMRB民調結果顯示,多達53%的蘇格蘭選民反對獨立,贊成者僅28%。
-----------------------------
英相政治豪賭 同意蘇格蘭獨立公投
最快一年半內舉行
〔編譯魏國金/綜合倫敦十日外電報導〕英國政府表示,政府同意給予蘇格蘭舉行脫離英國獨立、具約束力的公民投票的權力,該獨立公投可能在一年半內舉行。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首席大臣薩蒙德說,他將在本月底提出蘇格蘭政府的公投建議案。
英國首相卡麥隆九日在召開內閣會議前指出,雖然他強烈反對英國分裂,但由於投資人一再詢問蘇格蘭是否將脫離英國,抑或將維持現狀,「我該投資嗎?」所以他主張應儘快舉行相關公投,因為蘇格蘭地位的不明確已損及英國其經濟。
蘇格蘭民族黨(SNP)去年五月在黨魁薩蒙德的領導下,首度贏得愛丁堡議會的絕對多數,當時他承諾,將在二○一六年前舉行獨立公投。卡麥隆的行動,被視為是趕在薩蒙德取得支持獨立的足夠力量前,舉行相關公投的權謀。據衛報十日報導,薩蒙德公投建議案將以二○一四年為公投時間。
英相發言人表示,財相奧斯本在內閣會議主導討論,他專責研究蘇格蘭公投議題的委員會。發言人說,在取得最後的法律建議後,會在未來幾天將觀點提交國會,依法也只有國會可以下令進行有約束力的投票。普遍認為,卡麥隆政府在一些前提下,將支持具約束力公投,條件包括︰公投在十八個月內舉行,而非SNP計畫的二○一四至二○一六年間;此外,公投僅是單純的蘇格蘭是否應留在英國,而非SNP希望的多重選項。
最新民調 54%蘇格蘭人盼留在英國
智庫「英國未來」九日公布的調查指出,五十四%的蘇格蘭人希望留在英國;相較之下,僅二十九%支持獨立。該民調於去年十二月初進行,受訪人數為四百九十七人。
卡麥隆八日表示,薩蒙德知道蘇格蘭人內心不想完全脫離英國,因此當局必須進行釐清該議題的決定性行動。
蘇格蘭副首席大臣斯特金則反擊說,公投時間應由蘇格蘭政府決定,而公投結果則是取決於蘇格蘭人民,卡麥隆政府公然干預蘇格蘭政府與人民的權利。
-----------------------------
蘇格蘭獨立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格蘭獨立運動是蘇格蘭的一些政黨、利益集團以及個人的一種政治訴求,目標是從聯合王國中脫離出來並恢復國家主權。
[編輯]歷史
蘇格蘭王國在公元843年完成統一後,曾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在1296年被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幾乎完全佔領,持續的抵抗運動使得1314年班諾克本之戰後蘇格蘭重獲實際獨立,並在1328年與英格蘭簽署的「愛丁堡-北安普頓協議」中獲得承認。
1707年,蘇格蘭和英格蘭兩國通過《聯合法案》,使得蘇格蘭成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1]
2012年1月9日,英國首相卡麥隆在召開內閣會議前指出,雖然他本人反對英國分裂,但為了避免蘇格蘭的地位不明確影響英國的經濟,所以卡麥隆將在2014年前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此舉與蘇格蘭民族黨的黨魁薩蒙德所主張的完全不同,薩蒙德主張將在2016年前舉行獨立公投。對於何時應該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卡麥隆跟薩蒙德所主張的公投時間差異,權謀論者視為卡麥隆舉行相關公投的目的,是趕在薩蒙德取得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足夠力量前先作解決。而且到時後的公投議題也不是蘇格蘭民族黨所希望的多重選項,而僅為「蘇格蘭是否應留在英國」單一選項而已。[2]
2012年2月21日,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發表微博「讓蘇格蘭出去競爭吧。這對大家都有好處。」表態支持蘇格蘭獨立,蘇格蘭首席部長亞歷克斯·薩爾蒙德隨後對其言論表示讚賞。[3]
2012年5月25日,蘇格蘭多個黨派在愛丁堡啟動「是的,蘇格蘭」獨立公投拉票活動,請求蘇格蘭公眾支持蘇格蘭在2014年獨立,脫離英國,但是調查顯示只有33%的蘇格蘭人支持獨立。[1]
2012年10月10日,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說:「允許蘇格蘭人民公投,並非自己所願」,蘇格蘭執政黨認為當局「在發展蘇格蘭問題上既不給錢,又不給權」。[4]
2012年10月15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和蘇格蘭首席大臣亞歷克斯·薩爾蒙德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簽署了關於蘇格蘭進行獨立公投的最終協議,協議規定,蘇格蘭獨立公投在2014年舉行,投票公民的年齡必須15歲以上。[5]
-----------------------------
蘇格蘭獨立公投看民進黨
◎楊綿傑
蘇格蘭即將舉辦脫離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獨立的公民投票,身為統治者的英國,展現了寬容大度,同意由蘇格蘭人民決定自己的未來。當一個地區,其人民已凝聚一定之共識,並以此為強烈訴求,即使是身為母統治國,仍能予以尊重,其主權在民的貫徹精神,實為世界之典範。
不論英國當局內心真正抱持的態度為何,但他們對外至少展現了泱泱大國的氣度;反觀海峽兩岸,即使曾有過歷史淵源,但如今不僅毫無從屬關係,甚至各自從制度、文字、生活習慣到思想等,都已呈現迥異的狀態,實在令人不解中共對台的文攻武嚇,到底正當性何在?
隨著謝長廷先生的登陸,近年來,國民兩大政黨對中共的態度,已由背道而馳,轉為有些許的重疊性,而轉向的是民進黨。這不免讓人產生疑慮,雖然台灣的民主蓬勃發展,但對於國家主權的積極作為是否就將停滯不前?公投建國恐將隨著民進黨登陸,而離台灣人民越來越遙遠了!
(作者為台聯黨青年軍)自由時報1016
- Attachments
-

- 1.jpg (17.89 KiB) Viewed 231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