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港澳反支殖新訊
Feb 16th, '13, 17:00
双非儿童跨境上学加深中港民间予盾
2013-02-11
香港双非儿童问题带来的社会予盾近年不断深化。双非儿童是指父母均非香港人,但孩子在香港出生,因而有权享受香港市民的各种社会福利。过去十年间,在香港出世的双非儿童已超过十一万人,随著越来越多儿童适龄入学,由过去怀孕妈妈争医院床位延续到今天孩子争学位。(林静报道)
上月十五日清早,北区派位中心门外已有数十人在排队,大部分都是父母皆非香港人的双非学童家长。居于在深圳福田区的王女士向本台表示,当日早上五时许便起床过关到香港,她指一早计划让女儿到香港升学,五年多前花费十多万元在仁安私家医院分娩,女儿其后升读粉岭的一间幼稚园,每天都已经要跨境上学,新学年准备升读小一,自然要原区升学。
对于受香港市民批评,双非学童入侵北区学校,王女士坦承对此很反感。王女士:那怎会不公平,我的子女是拥有香港身份证的,有权来读书是吧。
根据数字,去年六月,小一入学派位的三千六百多个申请人当中,跨境的占了四成,比前年多出四百多个。其中三百五十多个学童因北区学位不足,被派到大埔上学,数目比前年多出一半。
到今年九月新学年,北区学额告急只有八百多个,小一统一派位上月收表结束后,教育局虽未交代北区递交申请表数量,但就透露,未计算借位及加派等补救措施,北区尚欠学额一千四百个,再比去年多欠四百个,即意味著,新学年要跨区就读的北区学生人数,很大可能比去年更多。
面对北区学位僧多粥少的情况,教育局长长吴克俭表示,会考虑增加班数并将空置课室回复上课用途,另外与保安局合作优化口岸安排,让跨境学生可到其他校区上课。局长又呼吁香港家长接受子女跨区上学,表示要尊重跨境学童到香港读书的权利。
吴克俭:跨境学童在香港出生,有香港出世纸,是我们香港成员的一部分,这点是很重要的。面对将来香港人口改变时,他们就是新力军,在这大前题处看,我们是要欢迎他。
面对北区近年出现学位荒,不少北区家长指责是双非学童抢学位所致,抱怨令到他的子女很大机会不能原区就读。
居于北区的李太太接受本台访问时批评,双非学童抢夺香港学生的资源,认为香港父母身为纳税者,他们的子女反而要为双非童让出心仪学校学位,教育局应尽快改革派位制度,给予香港学生较多分数,让他们优先选校,确保各区学额足够让香港学生升读,长远则需寻求人大释法,尽早截龙,减低内地孕妇来港产子的意愿。
李太:那些双非们拿著的地址是在深圳,那香港教育局不需要一定派北区的学位给他们吧,可以全港性派位给他们,那他们同样有学位。是,我们香港人也不想到偏远地方读书,但我们香港人无叫他们来港产子,无叫他们闯关到急症室产子,为何后果要由香港人负责。
面对北区学位短缺衍生出的中港矛盾,“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跨境及国际个案服务总监张玉清表示,他们机构一直有跟进跨境学童个案,认为政府若把跨境学童派到更远地区上学,学童的身心成长将造成不良影响,长大后难以融入香港社会。
张玉清:双非家长觉得现在跨区已经很远很辛苦,若日后派到更远不得在北区上学,对学生的身心构成的影响严重,若政府真的把跨境学童派到更远地区上学,那政府实在太短视,因为他们始终都是香港人,他们也会建构香港,所以若小孩时已感到香港人不接纳他们,不明白他们,他们会否感到自己是香港人呢。
根据统计处的数字,2001年在香港出世的双非儿童只有六百二十人,到2006年出生人数激增至一万六千人,而他们于去年开始,正正适龄入读小一,因此出现去年跨境学童到北区读书的数量突然彪升。
为了应付北区小一学位不足,教育局三年前宣布扩建六间村校,而工程要到今年九月才完工。为解燃眉之急,过去两三年,教育局惟有在北区的学校加班,增加学额。
北区小学校长会主席、上水惠州公立学校校长陈绍鸿曾向表示,以他负责的小学为例,往年全校的双非学生人数十个不够,但去年,单单在加开的小一班就增加了三十多人,认为人数突然增加,教学质素定当受到影响。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幼稚园跨境学童人数过去五年急增七倍,当中七成集中在北区,他批评是教育局规划不当,酿成灾难局面。
叶建源:这个问题,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问题弄得这样严重跟政府后知后觉有关,政府应该早几年,从统计数字来看到增是相当大,但到上年北区学童分派问题十分严重,但当时没有为今年的情况做预备、防范的工作。
叶建源认为,政府为跨境学童提供交通安排,扩大派位范围,是短期内改善北区学位荒的办法。
叶建源:其实问题可以减少严重性,原因是我们从数字可以知道,现在问题的症结,是跨境学童高度集中在北区,如果将跨境学童引渡到不同地方,其实相对地问题没有这么紧张。因为大部分跨境学童百分之七十五在北区,但这个情况和香港政府分配跨境学童入读香港学校有关,与整个流程设计有关系。如果跨区的方式能按照交通距离作更大、更宽的泊位网,问题可以大大减少。
叶建源分折,过去两年,双非孕妇大量到香港产子,未来该批双非子女适龄入学,届时问题将更为严峻,政府必须正视问题,制定长远策略。
叶建源:这一、两届都可解决到,我想长远来说规划能力很重要,规划能力包括预见跨境学童的增幅,现在政府在统计数字都不能够准确告诉两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有多少人。它只告诉几年后是短暂过渡期,但我估计这不是短期的,只少有10年时间,但10年的增幅如何,政府必须有密切的监察。
政府展望未来的工作,第一分派学位的行政安排要改善、第二预见能力,监察幼稚园升上来的情况要掌握得好,这个情况必须做得好才能解决问题。
香港事时评论员黄世泽认为,过去中港两地民众,因医院床位以至最近的抢奶粉事件,已经历不少仇怨,北区学位问题若处理不好,将进一步会埋下族群冲突的炸弹。
黄世泽:本来香港妈妈生小孩时,已不满双非,现在又争奶粉,现在长大了,又来香港争学位,好多人之前以为他们是不会来的,多年的憎恶,后果可以很严重,将来香孩和双非孩一起相处,会如何?我不知道。除非北区的小学全部收双非的学生,以后出香港社会做事,都会有很大问题香港政府要小心处理这事,否则会埋下族群冲突的根,因为很多时族群冲突是来自移民问题。
而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周三表示,按理今年大约有300名本地北区学生需要跨区到大埔升读小一,相信当局的措施能协助他们在原区就读。
吴克俭指现时有4间北区小学可以增加共24班学生,亦会有部份学生数目较少的学校,可以加派每班数名学生。他说,北区学生于六月公布派位结果后,如发现被派到大埔,可向当局求助,执行细节仍在研究中。
Feb 16th, '13, 17:04
HK依家終於感受到畀撈殖民嘅滋味係點喇,呢方面粵人有大把不幸同苦楚。粵撈族群衝突經已喺廣東上演過三獲。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