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港澳反支殖新訊
Jan 30th, '10, 18:23
30-1-2010
香港《東方日報》
香港最慘烈塌樓本港發生歷來最嚴重的「冧樓」災難。土瓜灣馬頭圍道一幢被當局指無即時危險的五層高唐樓,昨午疑有工人在地舖拆牆時破壞結構,整幢樓坍塌,十秒鐘變成廢墟及活埋住客。大批消防員動用重型機械挖掘,暫已掘出三具屍體,仍有人失蹤,而附近唐樓亦危危乎,當局要封樓檢驗及疏散過百住客。
馬頭圍道唐樓坍塌變瓦礫,消防搜救被埋居民。 (陸智豪攝)
至昨晚深夜十一時,消防員在現場挖出的三具屍體,包括一名四十歲女子、一名四十一歲男子及另外一名男子。另外,事件中有兩名男途人受輕傷。消防處表示,據報仍有至少兩人失蹤,消防員會通宵搜救及清理現場。
成幢冧晒 街坊困空中樓閣
現場為馬頭圍道四十五號J,有五十五年樓齡,該唐樓與毗鄰十幢同類唐樓相連,一梯兩伙。昨午一時許,唐樓閣樓約四百平方呎面積外牆首先崩塌,大堆碎石空降行人路,途人急忙四散躲避,街上傳來一片驚呼慘叫,有途經巴士乘客報警。
消防員在接報三分鐘後,消防車抵至之際,整幢唐樓在隆然巨響中,由上至下一層疊一層垂直塌下,在短短十秒內,即變成一堆兩層樓高的瓦礫堆,連毗鄰四十五號外牆都被扯開,露出後樓梯、鋼筋及水管,整條馬頭圍道沙塵滾滾,交通即時中斷,有居民被困在搖搖欲墜的「空中閣樓」中,消防員升起雲梯將被困的兩名男女救下。
由於鄰近的唐樓亦有倒塌危險,當局即時將庇利街至鶴園街一段馬頭圍道封閉,其中現場唐樓G及H座要即時封樓及進行加固工程,百多名居民要緊急疏散,由當局登記及安置,不少市民趕至現場尋找親人,慶幸逃難者均相擁而泣。
消防員晚上挖出一具屍體。
多人活埋 消防爬瓦礫搜索
拯救人員根據生還者提供的資料,相信有多人被活埋,立即調派廿多名消防員爬上瓦礫堆,用生命探測儀器偵測被困人士位置,並徒手搬開磚塊或用鐵鏟工具挖掘,消防處又動用兩部挖泥機和一部重型吊臂,移開巨石加快救援。消防處處長盧振雄表示,出動一百名消防員展開搜救,包括廿名特種搜救隊人員。由於失蹤者被巨石壓着,搜救有困難,需花時間徒手挖掘。
塌樓前原貌
地舖裝修 疑拆牆影響結構
至下午二時四十五分,消防首先在瓦礫堆中找到一具女屍,在晚上七時及十時再挖出兩具屍體。
據現場消息稱,肇事唐樓地下的空置店舖,前身為成衣店,事發前有數名工人在舖內進行拆牆工程,不排除影響到原本已脆弱的樓宇結構。政府高官及屋宇署人員其後到場了解,屋宇署指該樓早發現有問題,已發出修葺令,當局正追查樓宇結構紀錄,警方重案組昨晚向目擊者落口供及尋找裝修工人,並翻看附近店舖閉路電視影帶調查。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130/00174_001.html (有影片)
Jan 30th, '10, 18:51
瞬間「炸」冧樓恐怖如911「成幢樓好似畀炸彈炸冧,真係冇諗過香港會有咁恐怖嘅事發生!」馬頭圍道唐樓瞬間消失的「恐怖三部曲」,令目擊者驚心動魄,慘烈境況猶如港版九一一。先是有住客聽見唐樓傳出嚇人的異響,繼而一樓外牆向行人路隆然塌下,一名女子逃生無路攀出窗口求救不久,整幢樓完全坍塌,最後她被震飛,與唐樓同時「粉身碎骨」,剎那間馬頭圍道飛沙走石,捲起滾滾的灰塵,一度掩蓋馬路。 
唐樓瞬間「粉身碎骨」,消防員徹夜挖掘搜索。 (張曉楠攝)
「冧樓呀!救命呀!快啲走呀,走啦!」昨日在午飯繁忙時間,熙來攘往的馬頭圍道,突有六至七名裝修工人從現場唐樓進行工程的地舖衝出,各人頭也不回地拚命狂奔至對面,一邊高呼求救。街上行人起初不明所以,望向大廈始赫見閣樓外牆塌下大堆碎石如雨灑下,地下巴士站數名候車乘客及其他途人爭相走避。
據目擊慘況的金舖東主許先生形容,大廈坍塌後飄起沙塵,他看到二樓有一名女子危坐窗邊,「好似想跳樓逃生,但又唔敢」,揮動一隻鞋求援,消防車迅速趕抵之際,即傳出「砰隆」巨響,整幢樓由底開始向下被扯塌,大量石屎、冷氣機飛墮落街,只見剛才那名求救的女子被震離外牆,消失在大堆瓦礫中。許稱:「初初以為只係冧一邊牆啫,點會諗到咁樣成幢樓冧落嚟?成幢樓好似畀炸彈炸冧咁,真係冇諗過香港會有咁恐怖嘅事發生!」
塌樓一刻捲起滾滾灰塵,途人爭相走避。 (有線電視畫面)
居民紛奔出驚呼狂叫
目擊塌樓的街坊李太亦驚訝說:「當時好似地震,又好似美國九一一,真係好得人驚!」居住對面大廈的她驚聞巨響及震動,發現街上有多名穿睡衣居民奔出,大量雜物、竹枝及床褥飛落街,各人驚呼狂叫,場面異常混亂。有目擊者指,最恐怖的是,唐樓先塌一小部分,當時已有消防車及警員趕到場,這時唐樓才完全塌下,消防員亦生死一線,幸及時撤離,無人被埋。
有人逃不及被活埋,有人則及時逃出鬼門關,有地舖商戶稱,事發前曾聽見唐樓傳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聲,已心感不妙,其中住五樓的李太和女兒驚稱,之前覺得大廈在搖晃,但未理會,幸有男鄰居拍門勸她急忙逃生,沒料一步出梯間,天花已有多塊碎石崩塌,聽到身後傳出砰砰聲異響,兩母女及時逃離險地,事後慶幸逃出生天。
消防員深夜發現第三具屍體。

消防員下午在瓦礫堆中抬出第一具女屍。
以為地震 抱嬰衝落樓
事發時,住客徐太正與嬰孩在家睡覺,被嘭一聲嚇醒,起初以為地震,隨即聽到有人呼救,於是抱起嬰孩及拖住另一女兒跑落樓,當時街上聚滿人群。她憶述驚險情形猶有餘悸:「好彩嗰時咩都唔理走咗落嚟先,點知我一轉身望已經見到成幢樓冧落嚟喇!」有住客哀嘆:「應該有鄰居走唔切,咁大堆石屎,想搵到條屍都難。」

塌樓慘劇示意圖
目擊者指二樓有一名女子攀出窗口揮鞋求救。

不久後,整幢唐樓如積木般坍塌,途人爭相走避。
Jan 30th, '10, 19:02
鳳姐(女性性工作者)與嫖客恐同遭活埋【本報訊】發生坍塌的馬頭圍道唐樓內有不少「鳳樓」,據悉最少有三名鳳姐搵食,相信有鳳姐慘遭活埋。有認識鳳姐的人士透露,其中一名鳳姐逃離前曾先後拍過樓下兩名「姊妹」的門,但叫「辣妹」的鳳姐當時有客,另一人則無應門,結果塌樓後有兩名鳳姐音訊杳然,不排除與嫖客同遭活埋。 
坍塌的唐樓內有不少「鳳樓」,其中一名鳳姐在網上登廣告相,牆壁有一對男女海報。
消息指,塌樓現場有三層樓的部分「劏房」(性工作屋),一直有鳳姐開工,大部分是租住,但其中一名鳳姐早前更花了十數萬元購入單位,早前曾發現大廈牆身有裂痕,遂致電地產經紀理論。事發時她感到大廈搖晃,驚恐下樓拍門通知兩名「姊妹」,但其中一鳳姐稱:「我有客呀,做埋先」,而另一個鳳樓則無人應門,該鳳姐於是獨自離去,不久大廈便塌下。
據悉,事發時正在接客的「辣妹」曾在網上登廣告相,相中顯示其床頭牆壁有張一對男女的海報,昨塌樓後只剩貼有海報的殘壁,睡床所在位置隨整間房完全消失。「辣妹」據稱姓李,內地人,日前向朋友透露希望農曆新年後搬走,豈料未過年唐樓已塌下。
塌樓後一張曾貼在「鳳樓」內的海報仍貼在殘壁上。
查牌甫離開 警員避過一劫
另有消息指,意外前曾有警員到現場及附近座號查牌,離開不久大廈即塌下,避過一劫。至昨傍晚,所有在肇事唐樓工作的鳳姐資料已被刪除。性工作者關注組織紫藤發言人稱,有在現場工作的姐姐仔聯繫方法,但至昨傍晚未能與任何一個聯繫上,各人正盡力與她們取得聯絡及託其他姐姐仔尋找。
Jan 30th, '10, 19:25
酒樓部長飛奔災場尋夫【本報訊】土瓜灣發生塌樓慘劇後,死者及失蹤者家屬驚聞噩耗後趕赴現場,情緒激動。男死者的繼子歸咎於閣樓裝修出問題導致塌樓,令剛巧調假留家午睡的繼父葬身瓦礫中,他又批評當局安排混亂,要無家可歸的住戶「瞓地」。一名穿旗袍制服的酒樓女部長飛奔災場尋夫,雙眼通紅向警員訴說﹕「我老公仲喺裏面瞓緊覺呀!依家打極電話都無人聽!」女警在旁安慰,並記錄其夫資料。 
穿制服的女部長(右)飛奔現場尋夫,哭成淚人。(冼耀華攝)
失家園住戶怨安排亂
男死者廿二歲繼子陳先生稱,死者平日逢周四休假,本周剛巧調假至周五,故昨在家中午睡,豈料發生冧樓意外喪生。他又指,唐樓自上周起每日下午均有工人到閣樓清拆僭建物,令牆身剝落及龜裂,早前他曾向地產公司反映事件,但經紀堅持無問題。昨午陳眼見門鉸鬆脫、房門傾斜,心知不妙,立即與妻子及歲半大的女兒離開唐樓,並通知「鳳姐」鄰居逃生。
陳憶述,他到地面時見到大批街坊走難。突然聽見一聲巨響,唐樓應聲倒塌。陳死裏逃生,舒一口氣。他嘆謂,意外後無警員通知他認屍,又要求他在社區中心「瞓地」,極度不滿當局的安排。
附近酒樓姓李女部長,獲悉自己的寓所發生塌樓後,來不及換制服便立即執起銀包及手機,箭步飛奔往現場,沿途不斷用手機向親友哭訴:「我老公喺裏面……打唔到畀佢呀!」
李女跑抵肇事現場,心亂如麻惶恐丈夫情況,無視警方的封鎖,穿越封鎖線膠帶衝入現場。警員見狀攔截查問,她向警員表示她與丈夫居住肇事大廈,並激動地說:「我老公仲喺裏面瞓緊覺呀!依家打極電話都無人聽!」女警安撫她後查問其丈夫的體形及年齡,以便救援人員拯救。李女滿臉恐懼,熱淚盈眶,不斷用手機多次撥電嘗試聯絡丈夫無果,不停在現場踱步徘徊,苦候丈夫消息。
其中一名男死者的繼子一家三口講述慘況。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130/00176_004.html (有片)
Jan 30th, '10, 19:26
青年助婆婆救人救己好人有好報,絕處可逢生。轟轟聲起,牆現裂縫,六十五歲的湯婆婆昨身處危樓之中,其他人及時逃走,她卻動作緩慢,情勢危急下尚冀望執拾細軟。隔鄰廿五歲萍水相逢的「四眼」(即「戴眼鏡」)小伙子,不忍獨留長者於險地,請纓扶她返家取東西,但轉頭準備再出門時牆已塌下,兩人退入廚房,原以為死定了,死神卻放過他們,拾回性命。若小伙子不是陪婆婆返家而是撐扶她逃生,以婆婆行動緩慢,結果可能已不同,難怪婆婆說:「小伙子救了我,其善舉也救了自己。」 
居於頂樓的湯婆婆被困,不斷揮手求救。
奇迹發生在四十五號B座五樓。獨居於D室的湯婆婆下午眼睏,換了睡衣,看畢電視節目,準備睡一個暖烘烘午覺,那頭剛躺在床上,卻突然聽見一把女聲在房外大叫「走啦!走啦!」緊接「轟轟」之聲此起彼落。湯婆婆茫然步出走廊,見到C室姓李母女與B室小伙子猶如盲頭烏蠅團團轉,期間大廈牆身如電影橋段般,慢慢浮現手指般粗大裂縫,午睡不成頓變逃亡。「仲唔走,幢樓有問題呀!」李氏母女見裂縫不斷擴大,催促婆婆離開,婆婆卻擔心無證件難在街上走動,拋下一句「等我拎番啲嘢先」便獨自回房。做裝修的小伙子見狀大呼「嚟唔切啦,嚟唔切啦,要走啦!」惟見婆婆無意回頭,剎那間他鼓起勇氣說「你行得慢,等我扶你」,撐着婆婆回房執拾細軟,未幾準備走出門外時,卻見天花落下細粉,牆身一塊塊剝落。小伙子尖叫「唔掂啦」,兩人逃進廚房,驚天動地的一幕幾乎同一時間展現眼前。
「四眼」青年仗義協助湯婆婆脫離險境。
唸觀音菩薩保佑
周邊地台一塊塊塌下了,牆身不見了。婆婆嚇得面無人色之際,命運卻捉弄她,塌陷到了她身邊突然停了下來。信奉觀音的她,頓覺世界變成了地獄,六神無主地唸「觀音菩薩請保佑」。小伙子邊安慰她「唔使驚」,邊向消防員呼救,大半小時過去,兩人終被救了下來。
「唔知係佢救咗我,定我救咗佢……?好人原來真係有好報,佢救咗我嘅生命,亦都變相救咗自己,真係好感謝佢!」湯婆婆說,被困時既擔心自身安全,亦害怕鄰室李氏母女未及逃生,「如果唔係返去拎嘢,我行得咁慢,可能已經被活埋」。她亦慶幸有如此好鄰居,指小伙子三個月前才搬至上址,與她萍水相逢,今次卻像她兩個兒子般安撫她,救她一命,感到心中一絲溫暖。她透露,小孫兒預計下周出世,她可見證新生命誕生兼再當祖母,真是幸福。
湯婆婆在消防員協助下登上雲梯。 (陸智豪攝)
店員勇救小女孩
患難見真情,倒塌大廈側的一間小型影音店亦有救人故事,有網民在網上論壇貼文透露,該店一名職員昨午從街坊口中得知該大廈有危險,念及其同事一家三口包括小女兒居於該大廈,但當時其同事卻去了午膳,該職員遂自告奮勇衝上單位抱起小女孩往店內暫坐,不足兩分鐘,大廈已倒塌。如沒有這批無名英雄,相信遇難者數目會大幅增加。
Jan 30th, '10, 19:27
拯救驚險萬分嚇煞街坊
【本報訊】「唔好行出嚟!」湯婆婆獲救的經過驚險萬分,正當逾百消防員與「時間競賽」,冒死走上危樓疏散居民並架起雲梯救人之際,被困樓上的湯婆婆急於奔出露台待援,卻險被墮下的冷氣機及碎石擊中,嚇煞圍觀途人,消防員步步為營,終成功把湯婆婆及「四眼」青年救下,不禁揮汗微笑。
「救命啦,呢度……喺呢度。」消防員在事發後第一時間冒大廈再塌之險,爬上廢墟徒手搜救,挖掘時分外小心翼翼,頻頻仰望高處。未幾,急促腳步聲從鄰座四十五號F舊樓樓梯傳出,只見大批消防員上樓協助疏散居民,或用揚聲器呼籲,「快啲走,好危險。」大批居民神色慌張扶老攜幼離開。
冷氣機碎石飛墮
身處五樓的湯婆婆等兩人因大廈搖搖欲墜,未敢貿然逃生而被困,惟有不斷揮手高聲呼救;消防員曾用斧頭劈斬後門,惟不得要領,至下午三時許,消防人員架起雲梯挨近查看,有住客做手勢顯示被困人數,湯婆婆見雲梯靠近,連忙行出露台待援。
豈料碎石及一部冷氣機突然跌下,嚇得圍觀途人尖叫,消防員立刻喝止:「唔好行出嚟,唔好行出嚟!」湯婆婆隨即縮回屋內,而雲梯上的兩名消防員則靠近量度露台與雲梯間距離,其中「四眼」青年問消防員:「可唔可以喺後門行落去?」被消防員拒絕。
消防員未幾用救生繩將婆婆繫穩,青年則應要求取來疊櫈方便消防員踏腳及用鉸剪切斷露台三條晾衫繩,婆婆終在消防員扶助下登上雲梯落樓,期間她曾展露笑容向圍觀街坊揮手。不久,另一青年亦被救下,兩名消防員完成任務後擊掌喝采。
Jan 30th, '10, 19:33
坍塌搜救專隊首受考驗【本報訊】消防處剛於去年底在「特種救援隊」中挑選出逾百名精英,成立「坍塌搜救專隊」,搜救專隊昨日首次接受考驗,派出其中廿多名隊員進駐塌樓現場搜救被埋人士。搜救專隊隊員均曾接受進階坍塌搜救訓練,專門負責處理樓房、橋樑、隧道、山坡及各類構築物的坍塌事故。 
坍塌搜救專隊成員用生命探測器在瓦礫中尋找失蹤者。
去年11月成立
消防處「特種救援隊」及「坍塌搜救專隊」於上月十一日正式命名。特種救援隊之前以特別救援隊為名,在二○○○年成立,隊員有六百多人,部分曾到英澳等地受訓,該隊功能包括坍塌、攀山、高空、密閉空間、急流及交通意外等救援工作,曾出動協助四川地震。
坍塌搜救專隊則由特種救援隊中挑選精英,去年十一月七日成立。專隊成員集中派駐西灣河、九龍灣及東涌消防局,以便接受專門訓練,隊員日常會編入「大搶」車更,執行一般滅火及救援職務,一旦發生建築物坍塌事故而需大型搜索或救援行動,通訊中心便會調派專隊出動。
專隊在有需要時亦可出發到境外協助執行搜救任務,為節省境外搜救動員時間,所有成員除正常輪更工作外,亦被編成紅、黃、藍三隊,輪流候命準備隨時執行境外搜救工作,每次候命為期三個月。消防處近年亦不斷引入方便坍塌搜救的新裝備,包括可在狹窄空間進行拯救的電動液壓救援工具、用作支撐有倒塌危機牆壁、橫樑的救援支撐組合,及搜尋瓦礫下生還者的搜索儀。
Jan 30th, '10, 19:36
行車地板震前租客急搬走【本報訊】半年前曾居於肇事大廈的陳先生,親睹塌樓恐怖一幕,事後雙手緊抱約一歲半愛兒佇立街上。他憶述事發時,聽到有人大叫救命,大廈隨即瞬間塌下,擔心大廈對出巴士站有人會否被壓着。對於逃過一劫,他猶有餘悸,坦言﹕「諗唔到真係塌落嚟!」
陳先生透露,他半年前與家人租住肇事大廈二樓套房,惟曾試過半夜好夢正酣時,每當有大型車輛駛經,即「感覺到個地板都震」,認為住所結構不穩。
他為求安心,慌忙與家人搬離另覓新居,現租住肇事大廈對面樓宇單位,陳先生怒斥:「呢啲咁嘅樓仲裝修租畀人住!」
肇事大廈前租客陳先生,表示半夜睡時有大型車輛途經感「地板都震」,於是與家人搬離另覓新居。 (左錦鴻攝)
Jan 30th, '10, 19:40
避過一劫店東要服驚風散【本報訊】「我聽到舊舖成棟樓冧晒,嚇到依家要食驚風散!」曾租用事發唐樓地舖經營成衣出口店逾八年的黃先生,因租約期滿搬走個多月後,一家人慶幸逃過大災難,男東主良久未能平復情緒,更要服用驚風散「定驚」。 
成衣出口店黃太(左)慶幸已搬走,獲女街坊慰問。 (鄭家如攝)
避過一劫的黃與妻子昨日心情忐忑,意外後陸續有逾卅名街坊前來慰問,又送贈下午茶和驚風散,但夫婦兩人仍然難免激動,更希望該班受影響舊街坊吉人天相。黃稱:「當初我係迫於無奈咁搬走,仲嫌呢度冇舊舖咁旺驚冇生意,估唔到今次一家人冇事,乜都賺返晒!」妻子亦頻呼:「真係好好彩!」
黃透露,他們搬走前,該舖早前發生塌牆事故被投訴,遭屋宇署發出修葺令。當局更提醒拆牆時,要先安裝工字鐵鞏固,但有街坊聲稱昨未見工字鐵。黃續笑說:「我諗今晚應該瞓唔着,所以啲街坊約定我哋去唱K散心!」
Jan 30th, '10, 19:53
災民徬徨北帝廟避難平日香火鼎盛的馬頭圍道北帝廟,昨成為塌樓災民的避難所,大批居民湧來查詢生死未卜的親人下落,每雙眼充滿焦慮及惶惑,有的有家歸不得,望着已毀家園一臉無奈,擔心何去何從。警方傍晚更在廟外馬路設立臨時停屍間,不時傳來認屍親友的嚎哭聲,見者心酸。
塌樓意外波及毗鄰大廈,附近一間銀行即時關門,女職員離開時顯得倉皇。 (冼耀華攝)
「阿sir(対男警の英文尊称),我屋企人唔見咗!」這是昨日北帝廟前最常聽到說話。事發後,警方隨即封鎖毗連塌樓的兩幢舊廈,疏散受影響的居民到北帝廟外空地避難,並成立登記處方便市民查詢。
小孩嚷回家取校服
不少居民聽到塌樓事故後,紛紛趕到北帝廟查詢家人下落,惟失蹤者眾多,居民不斷焦急地等待,憂心忡忡。受影響者不乏南亞裔人士,他們到場後眼見居住上址的親人生死未卜,禁不住眼泛淚光,部分人情緒激動地不斷查問,有女子更失聲痛哭,需在旁親友安慰。
「阿哥,我屋企冧咗,都唔知點算?」僥倖逃過一劫的住客,不停致電親友,說不夠兩三句,又抽抽噎噎地哭起來。住戶倉皇逃生,均來不及帶同財物,有老婦抱着愛孫逃命,連奶樽都無帶走,嬰兒肚餓大哭,老婦一臉無奈嚷着﹕「乖啦,知你餓得好淒涼!」亦有小孩赤腳逃生,因家園被毀,書本及校服被埋,擔心不能再上學,纏着媽媽說要返家取校服。
卅多名居民昨竟日聚集北帝廟,眼神都顯得很無助,不知前景如何,「錢包都冇帶,食飯都冇錢」;其後,有慈善團體在場派發飯盒,居民就地蹲下吃,神情木訥,猶如劫後餘生的災民一樣。居民黃先生說,他一家四口居住鄰廈三樓,幸家人全都外出,得以逃過一劫,但住所已變危樓,有家歸不得,又無錢租屋住,擔心生活都成問題,希望可安排入住公屋。
大批南亞裔人士趕到北帝廟查問失蹤親友下落。 (冼耀華攝)

警方在北帝廟對開一段馬路旁搭起帳篷設立臨時停屍間。 (朱偉坤攝)

肇事唐樓全幢塌下,警方隨即封鎖毗連舊樓,大批居民受影響。
網民為受害者祈禱
至晚上七時許,雖然災民獲安排暫住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惟仍有不少人前來打聽親友消息,警方則在北帝廟對開一段馬路旁設立臨時停屍間,期間一名死者女親友認屍時捶胸痛哭。塌樓意外多人活埋,有好心網民自發在網上為受害者祈禱,「希望失蹤盡快搵番」、「願神保守死者靈魂安息,安撫亡者家人的心靈」、「祝福死者早登極樂」、「無家可歸的,希望他們可以快啲搵到地方居住」。
晚上聖匠堂社區中心有四男一女受影響居民,包括兩名南亞裔男子,因為身體不適,分別送院檢查。
Jan 30th, '10, 20:14
老婦攬着議員哭訴【本報訊】土瓜灣舊樓坍塌災難令不少家庭痛失家園,政府昨晚開放附近戴亞街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以及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作臨時收容中心安置災民,並派發毛氈及所需日用品,甚至嬰兒用品和奶粉。社會福利署則為災民提供膳食、情緒上的輔導和支援。
受影響災民由警方協助到社區中心暫避。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晚表示,社署和民政事務總署已成立跨部門支援中心,截至昨日傍晚,已登記廿四個家庭、四十七人。他稱,若個別家庭有經濟困難,樂善堂慈善關懷基金會因應需要提供經濟援助。
民政署發言人亦稱,會協助有需要人士申請緊急援助,包括華人慈善基金的緊急撥款;截至昨晚七時,共卅七名市民向九龍城民政事務處求助,卅四人入住上述臨時援助中心。香港紅十字會亦動員至少十八名本地緊急賑災隊隊員,向受影響居民派發日用品及提供心理支援服務。
職員昨晚將飯盒送到社區中心接濟暫住居民。
開放兩中心暫供棲身
至晚上七時許,大批受影響居民下班及放學後來到聖匠堂的四樓禮堂,個多小時已聚集四十多人;由於事出突然,許多人兩手空空、一臉徬徨,有老婦見到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到場更攬着其哭訴,頻嚷幫她尋找回家人。廖女士指,慶幸昨早突然要上班才逃過一劫,馬太則希望盡快結束無家可歸日子,又稱上址上周已收到房署修葺令,指若不維修或變危樓,沒料到「香港會冧樓」。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會協助地政總署提供臨時收容中心,安置受影響的居民,並已預留石籬臨時收容中心的單位供居民暫住。
Jan 30th, '10, 20:14
藝人蓋世寶憂愛犬安全【本報訊】無綫兒童節目主持人蓋世寶居於塌樓現場毗連的寶怡大樓,事發時她正在公司工作,當收到消息後即趕回家中,約二時許到達現場時已見布滿人群,而所住大樓已被封路,她向現場警員說家中有隻愛犬,十分擔心牠的情況,希望可入屋將牠接出來,但警員表明不能放任何人上樓。 
藝人蓋世寶一度要求警員准許返回住所,帶走愛犬。 (資料圖片)
租住大半年 有意搬出
蓋世寶引述警員解釋不准住客上樓的原因,一來是安全問題,二來若准許一人上樓,到時可能每個住客都說要上樓,難以控制。她說:「我亦好明白佢哋嘅意思,但我真係好擔心隻狗,唔知點算好,依家有家歸不得,佢哋又無話畀我知幾時可以解封,今晚都唔知有冇得返屋企。」
蓋世寶透露大半年前租住寶怡大樓,現旁邊發生塌樓事件,她亦有意搬出。
Jan 30th, '10, 20:19
主婦毀家園「唔知點算」【本報訊】一個災民一個故事,甘願與家人蝸居板間房過着艱苦生活的李太,沒想到連這個普通心願也屬奢望。她說,一家五口居住上址隔籬大廈一個數十平方呎單位,兒子尚在襁褓之中,疏散時趕着帶三名子女逃生,來不及帶任何財物,小孩書包亦遺留屋內,上學都成問題。
她自言家境貧窮,丈夫為家庭經濟支柱,但收入不多,只能租住板間房,住所大廈被封鎖後,亦無錢租住其他單位,即使大廈日後解封,亦無錢維修居所,希望政府能暫時安排他們入住空置公屋單位,協助他們重建家園。
李太昨晚帶着子女入住社區中心,她希望政府安排他們入住公屋單位。 (鍾健國攝)
天真女孩不知愁
李太昨晚與丈夫及三子女入住社區中心,擠在地上睡覺,少年不知愁滋味,女兒在陌生環境反而顯得雀躍不已,不時笑着周圍跑,與母親憂愁的臉容,形成強烈對比,她慨嘆:「唔知點算,屋企都冇埋。」
Jan 30th, '10, 20:30
老業主自嘲變無主孤魂【本報訊】舊樓倒塌導致許多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五十三年前,一名七旬老翁以萬餘元購入肇事大廈鄰廈五樓一單位,兩夫婦因無兒無女,相依為命,原以為有一個安樂窩養老,誰料一聲塌樓巨響,好夢難圓。
老翁坦言,居住上址已經多年,雖知大廈極度殘舊,但因無錢惟有住下去,從無想過會有問題,誰料鄰廈竟會坍塌,居住的大廈亦被波及,變成危樓,他有家歸不得,無瓦遮頭,譏諷自己為「無主孤魂」。
帶着老伴逃離現場的七旬翁,事後猶有餘悸講述事發經過。 (李少雄攝)
嘆兩老晚境淒涼
他事發時與妻子急忙逃生,突聽到轟隆巨響,赫見樓梯大量沙塵飄出,視野模糊,連忙偕妻走上天台,竟見鄰廈整幢坍塌,轉眼間變成瓦礫,嚇得目瞪口呆。
他稱,經過今次事件,即使其大廈解封,也未必敢再居住,而夫婦倆因無親無故,再加上無家可歸,晚境淒涼。
Jan 30th, '10, 20:40
危樓驗唔出 屋署馬虎今次駭人塌樓慘劇揭露港府檢驗舊樓過程粗疏及錯漏百出,有草菅人命之嫌。屋宇署署長區載佳在現場承認,分別在○四年及本月向肇事舊樓發出修葺令,最近一次檢查無發現有即時倒下的危險,自我踢爆屋署檢驗工作草率馬虎。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即時「補鑊」,除要求馬上檢驗慘劇的整條街同樓齡樓宇外,還要勘察全港所有五十年樓齡以上的舊樓。
屋宇署曾向肇事唐樓發修葺令,但指無即時倒塌危險。 (冼耀華攝)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炮轟港府無能,「唔死人都唔做嘢」,不滿強制驗樓「歎慢板」,置市民生命於不顧。香港測量師學會亦批評強制驗樓計劃拖延太久,要求政府加快立法程序。
○四年首次要求維修
屋宇署昨派員到事發現場調查,認為下塌舊樓隔鄰45G及45H兩幢樓有結構性倒塌危機,需即時封閉。署長區載佳指出,當局○四年曾向肇事樓宇發出修葺令,本月再發出另一個修葺令。他說:「發覺佢(下塌舊樓)要修葺,本月曾發出修葺令畀業主,當時檢查結果未至於會即時會冧,但係要修葺」,塌樓原因則要詳細調查。
林鄭月娥昨指,今次事件反映舊樓缺乏維修可威脅公眾安全,馬頭圍道一帶的舊樓約在一九五五年落成,與下塌舊樓的建築結構一樣,她已要求屋宇署馬上全面勘查,要求該署巡查全港五十年樓齡以上的舊樓,防止再發生同類悲劇。
專營舊樓收購的田生集團主席區永華表示,該集團兩年前曾經聯絡該地段一列十八幢舊樓的小業主談收購,可惜上址不少業主已失去聯絡或已離世,未能順利收購。
全港現有一萬六千幢樓齡三十年以上樓宇,十年後更會增至二萬六千幢,當局十三年前已提出強制業主定期驗樓,但計劃一拖再拖,估計最快要到明年底至二○一二年初始望實施。王國興已要求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及發展事務委員會召開緊急聯合會議,檢討五十年樓齡舊樓的檢驗標準,確保樓宇結構安全。
塌樓鄰廈的單位外牆亦被扯脫。

西九龍重案組昨到事件現場附近的地產公司檢走一批資料。

消防員在崩塌唐樓的殘餘部分搜救被困住客。 (伍鎮業攝)
無法查私人地方結構
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甄英傑說,屋宇署勘察主要關注樓宇有否僭建物,若單位內胡亂改建,屋宇署人員也無法知悉,即使日後強制驗樓,亦只涵蓋樓宇公共地方,驗樓人員亦不能進入私人地方檢查樓宇結構,這的確是潛在問題。
甄英傑指出,估計是地舖上手業主拆牆後,下手不知道,裝修時又沒有翻查圖則,加上樓上間成套房,也影響樓宇負荷,才會出現罕見的塌樓意外,建築界對此十分震驚。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 ... 6_016.html (有片)
Jan 30th, '10, 20:44
改建無王管亂拆主力牆
【本報訊】土瓜灣及深水埗等區舊樓僭建及非法改裝單位問題嚴重,危害樓宇結構之餘,住客及途人的安全亦受威脅,但政府一直闊佬懶理,未有積極取締。有地產代理指近年不少居港的福建人購入舊區唐樓,再間成多間套房出租圖利,該批業主喜聘用同鄉黑工進行內部改裝工程。為求樓盡其用滿足業主要求,此類裝修黑工甚至會將單位的主力牆,甚至樑同柱鑿去一半或整幅拆去,損害樓宇結構安全。
聘黑工裝修 無視安全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不少內地裝修黑工活躍於舊區,他們專門協助進行舊樓單位的改裝工程,由於他們屬非法勞工,「好使好用,業主叫佢做啲乜佢都肯做,唔會理合唔合乎安全」。他表示,由於業主並非自住,大都無考慮過安全問題。
深水埗區議會副主席譚國僑承認,不少舊樓業主有將單位改作套房出租,他亦聽聞部分改裝工程由黑工負責,亦不排除有違規改建情況,過去他曾收到不少涉及改裝工程引致樓下滲水等的投訴。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國際理事會理事謝建華對本港發生舊樓整幢倒塌事件表示震驚。他批評政府並無監管舊樓的裝修工程,令致裝修工程質素參差,例如有業主因為美觀緣故,擅自將煤氣喉或石油氣喉改為入牆,萬一喉管日久失修洩漏,便成為計時炸彈。
Jan 30th, '10, 20:57
鳳姐與嫖客恐同遭活埋
【本報訊】九龍城、大角咀及深水埗等地區舊樓林立,當中不乏擁四十至五十年樓齡的唐樓。區內地產代理均稱,類似塌樓慘劇中的舊唐樓大多是發展商收購目標,故業主寧願丟空都甚少出售,希望一朝被人收購可取回較高回報,而在此段等候收購的日子,大部分舊樓單位便遭分割成劏房,租客以低收入人士為主,部分更成為鳳樓集中地。
租客多低收入人士
紅磡區地產代理公司東主劉先生表示,區內大部分舊樓都至少有四十年樓齡,買賣市道疲弱,業主以本地人為主,通常都是買入放租,或是等候發展商收購,甚少自住。他指舊樓的租務市場十分活躍,業主一般會將單位劃分為套房或板間房,以增加租金收入,現時板間房的租金約每月一千六百元,套房租金為每月二千五百元。他坦言,舊樓租客以低收入人士為主,如新移民、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或新婚夫婦,部分租客更是「一樓一」(一屋一個)的鳳姐。
深水埗物業代理洪麗英亦擔心塌樓慘劇會打擊唐樓的租賃市場,「我聽到都成個嚇呆咗,買家同租客心理上都會有影響,我諗短期效應生意會少一至兩成。」
Jan 30th, '10, 21:00
死傷者賠償可民事追討
【本報訊】土瓜灣塌樓事件導致人命傷亡責任誰屬引起關注,法律界人士梁永鏗指,業主及法團負上「管有及維修」大廈責任,大廈管理公司則有「管理」大廈的責任,故今次事件死傷者可分別循民事向三者追討賠償,若涉事物業無法團及管理公司,則全部責任將落在業主,保險業界指大廈全險及家居財物保險,以至第三者責任保均可賠償事件中各方損失,但此三類保險現時皆非法例強制購買的保險。
買「全險」(全保険)不包家具損失
由於今次事件據稱與其中一個單位的裝修工程可能有關,梁永鏗表示如有證據證明由該項工程引起,業主或租客又被查證聘請不合資格的裝修公司,則有關人士以至該裝修公司均需要承擔責任。
死傷者賠償方面,國際專業保險資訊協會會長羅少雄表示,雖然明年實施的建築物管理條例規定,法團需至少購買一千萬元的第三者責任保,但現時新法例仍未實施,業主或法團或未必有足夠資金賠償,惟部分個人「家居財物保險」包含第三者責任保,若沒有購買法團第三者責任保,或保額不足以賠償,業主或租客可以「家居保」內的第三者責任保補貼。
至於業主及租客損失,香港保險業聯會發言人指出,如大廈購有「大廈全險」,保險公司會計算還原單位後的原價值賠償予業主。至於單位內的財物損失例如家具及裝修等,則需要業主或租客有購買「家居財物保險」才可依據單位面積賠償。
Jan 31st, '10, 22:55
31-1-2010
揪冧樓元兇土瓜灣「冧樓」災難,消防員昨晨完成廿一小時搜救行動,在災場共尋獲四具屍體,當局已核實兩男兩女死者均為住客,同時展開追查「冧樓」元兇的蒐證行動。消息稱,事發時有數名工人在唐樓後巷清拆僭建物,逃出現場後即玩失蹤,警方重案組正抽絲剝繭搜尋各人下落,昨邀請包括判頭在內的兩男一女助查,但有人否認曾拆卸主力牆或結構支柱,而屋宇署亦取走磚石樣本化驗及尋找目擊者調查肇因。
重案組探員與鑑證人員,在塌樓現場蒐證。 (鍾健國攝)
整幢坍塌的馬頭圍道四十五號J五層高唐樓現場,消防員經通宵挖掘,昨晨六時四十一分挖掘出一名女子的遺體,至十時許清理現場,證實再無失蹤者,結束搜救行動。另一方面,在冧樓奪四命慘劇後,屋宇署人員展開全港檢驗舊樓大行動「補鑊」,同時派人到現場循三個方向調查肇因,包括檢查結構、取走殘垣樣本化驗及找目擊者蒐集資料。據悉,案件會交由死因庭進行研訊,警方西九龍總區重案組亦展開全方位調查,試圖揭開事件真相。
通宵搜救
大批消防員冒生命危險,通宵在廢墟中搜尋被活埋居民。 (張曉楠攝)
疑拆僭建工人逃出玩失蹤
昨晨十一時許,廿多名重案組探員及鑑證科人員,返回現場勘察,並用攝錄機拍下廢墟的細節,又到附近大廈尋找目擊者。消息稱,由於事關四條人命,警方出動百多名人員參與調查,其中兩隊負責為肇事及外圍大廈的住客及街坊錄取口供,以了解樓宇近日的結構及地下空置店舖進行工程的情況,另一隊人員再結合消防處及屋宇署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餘下兩隊則跟進死因及現場指揮工作。
消息指,警方的調查方向有多方面,包括唐樓結構是否早已出現問題,如長期滲漏影響結構安全,最終可能因一些事故,導致整座大廈倒塌。但是,由於不能排除有人在現場清拆僭建物時,觸及到唐樓主力牆或結構支柱,故在場的工人亦成為調查關鍵。現場消息稱,事發時有目擊者見到六、七名裝修工人由空置的地舖逃出,警方在尋找他們時,卻發現有人玩「失蹤」,並關掉電話。
昨日:完成清理
五層高唐樓坍塌現場,昨經清理後,仍抹不掉居民的陰影。 (李少雄攝)

前日:堆積如山
唐樓前日倒塌,十秒間變成大堆瓦礫。

工人加固危樓前,在現場拜祭求安心。
住客曾投訴 地產舖女東突停業
經過追查,警方昨成功聯絡到兩男一女,包括一名裝修判頭及一名工人,女子則是其中一人的妻子,三人昨被邀請協助調查,但有人否認曾拆卸主力牆或結構支柱。警方發言人昨晚表示,案件仍在調查中,暫沒有人被捕。
另外,有地產代理透露,肇事唐樓的租務由附近一間地產舖包辦,女東主在此經營十多年,事前曾有租客投訴住所有問題,但該女東主昨晨突鎖閘及暫停營業,並拒回應事件。據悉,事發時正在裝修工程的舖位,前身是成衣店,舖位交吉廿多天,近日才有工人開工。
另一方面,由於肇事大廈旁的樓宇仍有傾斜及塌下危機,屋宇署派員運送大型工字鐵到場,對毗鄰唐樓作臨時鞏固工程,確保樓宇結構安全。
地產舖女東主昨晨鎖閘離去。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131/00174_001.html (有片)
Jan 31st, '10, 23:10
350消防冒死搜救
【本報訊】經歷一場「冧樓」災難後,馬頭圍道頓成人間煉獄,消防處總動員三百五十人拯救,更出動王牌隊伍「坍塌搜救專隊」,帶備大批先進儀器,爭分奪秒以人手及機器並用進行挖掘,最終在瓦礫中尋回四具屍體。消防處坦言搜救工作面對很大困難,因毗連舊樓搖搖欲墜,期間更有冷氣機從高處墮下,在場的消防員冒死挖掘及上樓疏散居民,期間更遇上住客拒絕離去及通道封閉,增加救人難度。
消防處九龍南分區指揮官官岳忠昨晨總結搜救行動時指,事件中共出動三百五十人,四十三輛消防車及十八輛救護車,前日下午一時四十三分收到通知,至昨晨十時廿三分停止,約廿一小時搜救。消防員更出動去年十一月成立的「坍塌搜救專隊」,該隊成員曾參與四川大地震救災行動,均是特別拯救小隊精英,並使用生命探測儀器、聲納探測器及視像鏡頭搜救,每當發現生命迹象,即轉用小型機械及人手挖掘。
上樓疏散 住客拒離去
官續稱,消防員剛抵達時,毗連危樓亦搖搖欲墜,不時有冷氣機等雜物跌落街,加上災場布滿石屎及鋼筋,雖然危樓隨時倒塌,但在場的消防員均冒着生命危險挖掘。此外,上樓疏散居民,期間有住客不願離去,亦有消防員從後樓梯上樓搜救被困人士,惟通道被磚頭封死,需架起雲梯救出被困危樓的一對男女。
Jan 31st, '10, 23:28
副學士家中苦讀遇橫禍冧樓災難中最年輕死者為一名勤奮副學士,每日在家苦讀,準備再戰高考圓大學夢,惜天意弄人,當他在家中專注溫書時,不察大禍臨頭,結果大廈十秒間「粉身碎骨」,青年被活埋慘死,其相依為命母親在災場驚聞噩耗,難抵喪子悲痛,一度不適送院。
慘劇中最年輕死者童慶濤(廿歲),與母親同住上址,其他親戚全在內地。阿濤為品學兼優好學生,中學時入讀油麻地天主教新民書院,熱愛生物科、打籃球及踢足球。阿濤立志升讀大學,修讀心理學,故讀書用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其姓鍾好友網上憶述﹕「他的認真程度確實值得同儕學習,正當同學都紛紛放學回家之後,卻只有阿濤一個獨自留校溫習至晚上。」
第一名死者:姓盧女子 46歲
被挖出時間:14:51(29/1)
所居層數:3樓

消防員前日下午救出姓盧女子,送院時奄奄一息。

第二名死者:姓蔡男子 40歲
被挖出時間:19:12(29/1)
所居層數:2樓

四十歲姓蔡男死者繼子指事發時其父剛調假在家午睡。

姓蔡死者的媳婦及孫兒死裏逃生。 (鍾建國攝)
高考失手 自修再戰
阿濤寫字端正,寫得一手秀麗楷書和行書,在校曾奪得硬筆書法比賽高級組冠軍,但其老師擔心其寫字太慢,在公開考試中較輸蝕,幸他不負所望,成功升上預科,惟高考卻滑鐵盧,只能升讀理商科副學士。不過,他雄心不減,自修備戰高考,以圓大學夢。
第三名死者:童慶濤 20歲
被挖出時間:22:40(29/1)
所居層數:4樓
去年,他於一間茶室做暑假工,幫補家計,其後每日在家發憤讀書,屢向朋友借高考試題影印練習。事發時,阿濤母已上班,他如常在家溫習,非常專注,當大廈坍塌時疑未及走避,活生生埋葬瓦礫內死亡。消息稱,阿濤母驚聞噩耗後,歇斯底里地嚎哭,需送院檢查。她事後在尖沙咀一佛堂,為愛子設立靈位,昨晚七時起,約四十多名死者生前師生好友到來拜祭。
曾教過阿濤的虞老師稱,他是阿濤的中文課老師,亦酷愛書法,阿濤經常把其作品給他點評,虞稱讚﹕「喺香港同年紀中,好少人寫字咁秀麗端正。」另一名傅老師指,阿濤為中文學會副會長,待人有禮,令她印象深刻。她續稱,死者樂於助人,與同學合作做專題報告,通常由他一人完成,但總是聲稱與同學一起完成。
死者童慶濤的親友悲痛欲絕。


死者童慶濤生前好友昨到尖沙咀佛堂拜祭。

傅老師(左)指阿濤生前樂於助人,待人有禮,對事件深表難過。 (張學儀攝)
網上群組 留言滿瀉
阿濤同窗得悉噩耗之後,在網上成立組群悼念他,一日內已經有近二百人留言。有女友人網上哀悼﹕「真的很想繼續跟你聊天、打球、打邊爐、行山、游水。」另一人亦寫道﹕「他不但成績優異,而且對感情非常專一,我仍然記得阿濤與女友分手之後,他向我哭訴,泣不成聲。」
此外,姓李女死者證實為一名藝名「辣妹」的鳳姐,租住三樓一單位接客,據悉,她生前曾向朋友透露,希望農曆新年後搬走,惟前日卻慘被瓦礫活埋。至於姓盧女死者,有指剛搬至上址與女兒同住,原打算短住數日,豈料飛來橫禍,無辜枉死。而四十歲姓蔡男死者,平日逢周四休假,本周剛巧調假至周五,在家中午睡時意外喪生。
第四名死者:姓李女子 37歲
被挖出時間:06:41(30/1)
所居層數:3樓

一名男子(左)在現場傷心落淚。 (曾昭安攝)
Jan 31st, '10, 23:39
死者家屬獲發七萬撫恤
【本報訊】土瓜灣塌樓災難令數十個家庭無家可歸,社會各界紛紛向受影響災民伸出援手,其中樂善堂分別向每名死者家屬發放最高五萬元撫恤金,以及向每戶受影響居民發放五千元現金支票,香港中華總商會亦向每名死者家屬發放兩萬元撫恤金。民政事務總署昨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受影響居民發放一千元救濟金。
昨日截至下午六時,共有廿三名居民登記入住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及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政府亦繼續為災民提供毛氈及膳食,同時分別為嬰兒、長者,安排奶粉及稀粥。樂善堂及中華總商會分別向災民撥出緊急善款,死者家屬目前已獲至少合共七萬元的撫恤金,以解燃眉之急。
租酒店供暫住
九龍城區議會主席王國強昨聯同廿多名區議員探望受影響居民,他稱,眾議員間共籌得四萬元,將向每名死者家屬發放一萬元撫恤金應急,另已租下酒店房間,讓部分人暫住兩、三日。九龍城區議會稍後將與政府部門開會,商討安置居民問題。
香港紅十字會賑災部副主席劉冰表示,事發後已派出十八名義工及提供足夠二百人使用的大批物資到場,由於部分人士情緒仍然激動,故需進行心理輔導。有部分長期病患者,因在疏散時無帶同藥物逃生,會方昨安排他們找醫生處方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Jan 31st, '10, 23:42
還有兩鳳姐未能聯絡【本報訊】最少有三名鳳姐在坍塌舊樓內營業,除了其中一人證實在塌樓慘劇中遇難,其餘兩人仍芳蹤杳然,性工作者關注組織紫藤昨仍未能與她們聯繫上。紫藤慨嘆道,願意出租予姐姐仔作鳳樓的單位不多,故即使明知危險,姐姐仔亦只能冒險,集中在日久失修的舊樓內捱貴租擔風險開業。 
坍塌的大樓殘壁上仍貼有一張曾貼在鳳樓內的海報。 (資料圖片)
套房月租要萬元
紫藤發言人吳雅珊透露,根據資料顯示,塌樓現場有三名鳳姐營業,紫藤有三人聯絡之法,但歷經逾一日,仍無法與任何一人取得聯絡,亦不知三人有否家人,已拜託三人的姊妹及同鄉等試圖聯繫她們,惟至昨午仍「完全冇結果」。至於慘劇其中一名女死者姓李,與當中一名鳳姐相同,紫藤昨午按手頭上資料仍不能確定兩者是同一人,會繼續設法了解。
吳雅珊稱,內地以至其他地方的性工作者能營業開工的地點不多,若在私人樓宇會被指擾民,大廈有電閘亦不方便客人出入,姐姐仔不會選擇,因此一樓一鳳多集中在舊式唐樓,一來鳳姐行動較自由,且多是一梯兩伙、戶數較少,對其他住戶構成之不便較少。
她坦言,即使舊唐樓居住環境及衞生較差,但願意將單位租予鳳姐的業主不多,在選擇不多下,鳳姐惟有聚於唐樓開業,業主甚至因而「叫價叫高啲」且可一直加租,一、兩百呎的套房月租已要八千至一萬元,更不包水電。而近一年經濟欠佳,嫖客唔肯使錢但入行人數增加,加上警方掃場掃得勁,姐姐仔做生意非常困難,她們明知單位日久失修有潛在危機,亦根本無錢維修、改善環境及搬離。
Jan 31st, '10, 23:45
嫌項目無錢賺市建局唔吼【本報訊】灰飛煙滅的馬頭圍道四十五號J座建於一九五五年,屬於樑柱框架式結構,而整幢樓由一間公司持有,早在八三年起已收到當局清拆令或修葺令。據了解,馬頭圍道四十五號一列舊樓已有地產商進場收購打算重建,故市區重建局未有列作重建項目。
八度接修葺令
土地登記冊資料顯示,馬頭圍道四十五號J座分別在一九八三年、二○○五年、二○○六年及去年,先後八次收到當局的清拆令或修葺令。在九一年,喜事佳有限公司以六百五十萬元購入整幢樓,該公司董事為翟愛聯,本報昨日到翟位於何文田窩打老道的住所,但找不到翟回應塌樓事件。市場消息指翟愛聯近年曾放售該幢樓,叫價約三千萬元。
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副主席何鉅業說,樑柱框架式結構的柱身厚度與牆身厚度差不多,加上批盪之後,看起來分別不大,只是柱身由石屎混凝土組成,而牆身則由磚砌成。
早在土地發展公司年代,當局已有調查紅磡及土瓜灣一帶舊樓,但至今在該區的重建項目寥寥無幾,市建局一直被詬病只進行有利可圖的項目,而非優先處理真正殘破的舊樓。
前土發總裁、立法會議員石禮謙說,他不記得肇事樓宇是否當年土發認為有需要拆卸重建,但認為市建局不應只做有錢賺的項目,亦要照顧其他利潤較低的舊樓。石禮謙說:「強制拍賣舊樓重建的門檻降低後,可望加快私人進行舊樓重建,若只由市建局做,恐怕要等到天光。」
馬頭圍道四十五號J一至四樓圖則。
Jan 31st, '10, 23:50
一氈度寒夜災民控訴「只派得一張氈,自己只着兩件衫,想要多張毛巾都冇,成晚都覺得凍!」受影響災民前日被安排入住聖匠堂,但卻未能暫時安定下來,有災民投訴,會堂內生活設施不足,禦寒被褥不夠,更不知何日才能返回家中收拾等,均令他們大感不滿。有人更指一度被當作人球,怒斥當局安排不善。 
災民前晚起陸續向有關部門登記。
入住聖匠堂社區中心的災民徐先生表示,他居住塌樓毗鄰,昨晨零時返家,想上樓查看,但他聲稱警員以極差的態度大聲驅趕他,最後他到了聖匠堂暫住,但僅得一張氈,想多取條毛巾亦不成,凍得整晚無法入睡,無奈現時有家歸不得,「都冇辦法啦,唔通瞓街咩!」
淪為人球怨聲四起
另一位災民陳太則激動指摘當局未有妥善安排,「我們45號」的居民無家可歸,政府想安排我們去油麻地的社區中心,然後又說去石籬暫住,之後一點都不知,將我們當人球!」陳先生說:「都幫唔到我!」
與丈夫居於馬頭圍道45G天台單位的楊小姐表示,雖然事發時及時跑落樓避過一劫,她仍需暫居聖匠堂,未知日後如何打算。「過年前先發生啲咁嘅事真係好唔開心,好彩逃過一劫,但係尋晚成晚都瞓唔到。」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到聖匠堂探望災民後表示,民政事務局與民政事務總署已做了大量協調工作,經與房屋署聯絡後,將會安排石籬的中轉屋讓入住聖匠堂的災民暫住,並會提供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設施,如被鋪、雪櫃、熱水爐等,希望爭取於明日入住石籬的中轉屋。
曾德成稱,前晚已發放一些基本需要的現金予災民,亦收到不少慈善團體表示願意提供一些善款資助災民,樂善堂亦已發放救濟金。現時有些災民暫住親戚朋友家,住聖匠堂社區中心的災民則有二十七人,因為經常有人離開,亦有人折返,數字正在統計中、是浮動的,但中轉屋的安排足夠給予全部災民。
紅十字會人員送來衣服及毛氈等物資。 (麥潤田攝)
情緒不穩接受輔導
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服務部副主管劉冰表示,事發後派出十八名義工到場支援,並帶備日用品,包括毛巾、鬚刨及牙刷等,足夠二百人用,部分災民情緒不穩,感到傷心。義工中有輔導組人員安慰災民,經輔導後,昨日部分災民如常上班。
另外,有三名老災民因患長期病需服藥,但是藥物留在住所內,故經已通知社署安排送他們到診所看醫生配藥。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 ... 6_007.html (有片)
Feb 1st, '10, 00:11
鄰樓裂痕處處居民大逃亡【本報訊】塌樓現場相連的部分樓宇昨已解封,有不少居民上樓查看居所狀況,發現裂痕處處,觸目驚心。有居民透露,以往已發現樓宇有結構問題,但未聞政府有切實要求業主驗樓及維修。事發後大批居民恐住危樓,紛紛執拾細軟離開,出現「逃亡潮」。 
坍塌樓宇毗鄰的危樓外牆塌下,內裏仍滿布災民的家居物品。 (吳子生攝)
修葺令未見執行
據記者所見,昨日解封的唐樓殘舊不堪,樓梯及天花亦發現石屎剝落露出鋼筋。有居民指,政府聲稱過去有對大廈發修葺令,但大廈的殘舊及僭建情況仍未改善,可見政府並無認真要求業主執行。毗鄰塌樓的45C張貼屋宇署通告要求修葺,詎料不足十日已成為危樓。
不少住戶返回解封單位均大嚇一跳。其中43J的盧小姐稱,天花出現了兩條更大的裂痕,一條長四呎,另一條長兩呎,地面亦傾斜,極度擔心會塌下來,業主問她是否繼續租住,惟她已決定即日搬走。
居住45D的林先生稱,返回單位後赫見橫樑有的幼裂紋變成大裂紋,睡房的天花亦出現多條裂紋,他十分擔心,但家境並非富有,只好硬着頭皮暫住。租住45A的獨居長者張婆婆稱,最近赫然發現單位內天花橫樑出現一道道裂縫,去年雨季時單位內滲滿雨水,恍如一個魚塘,惟靠綜援維生的她無錢搬走。
身兼大廈業主立案法團秘書的43H住戶李小姐指,事發後她曾與其他業主開會商討樓宇問題,樓宇單位早已有裂痕及露鋼筋,去年十一月申請參加屋宇署樓宇更新大行動計劃,現決定加快進度。
有居民在樓宇解封後收拾細軟離開。 (林少權攝)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 ... 6_008.html (有片)
Feb 1st, '10, 00:18
印裔翁失機票證件返鄉受阻【本報訊】居於仍未解封的45H四樓一個印度裔家庭,在事件中不但要愁對家園被毀,其中,年老祖父返鄉探望重病妻子的行程,亦恐受阻,因其證件機票全遺失「廢墟」內。有關當局則表示,已聯絡印度駐港領事館協助。
該個五口之家,事發時,父親外出工作,母親恰巧因事要往女兒的學校,而分別在牛頭角閩僑小學讀小二及小六的兩名孫女則正在上課,只有六十四歲的祖父在家,幸獲鄰居協助平安逃離現場,他憶述,事發時他由警員破門救出,匆忙得連假牙也來不及取走。
一家五口現暫住聖匠堂社區中心。兩孫女的姓鄧老師昨探望後表示,兩女童情緒不穩,感到不開心及不想進食,幸經安慰後已稍有好轉。
雖然一家人慶幸無恙,但對突然無可家歸,感到徬徨,而祖父原本打算日內返鄉探望重病的妻子,但因證件機票均留在倒塌的住所內,無法如期成行,更添擔憂,他們已向政府求助,希望能盡快補回證件。
印度籍六十四歲男子(右)希望盡快補回證件返鄉探妻。
巴漢望取回珍貴舊照
與妻子及一對子女,居於馬頭圍道45G一樓的巴基斯坦籍漢Ahmad Ashfaq(三十五歲),雖然家無長物,但不少珍貴的舊照都遺在家中,希望能取回,不致失去美好回憶。事發時,只有他一人在家,他憶述稱:「當時成間屋突然好震,好似地震咁,維持咗半分鐘,我即刻衝落街,轉頭就見到幢樓冧咗!」他所住的單位幸未被毀,但已成危樓無法居住,現時一家四口暫居社區會堂。
來港已有十七年的他原本是建築工人,但現時失業而靠綜援過活,因此家中並無貴重物品,但夫妻的結婚照片、子女的童年照等珍貴相片,全部仍遺在家中,他希望未有受損,日後能取回。他稱社區會堂提供的物資尚算充足,但他們提供的中式食物則不太合胃口,他又對塌樓仍存陰影,前晚未能安眠。
Feb 1st, '10, 00:22
愛犬困災場狗主憂心忡忡【本報訊】慘劇現場的搜救工作已停止,但部分狗主卻因仍未尋回愛犬而憂心忡忡。居住塌樓毗鄰仍未解封樓宇一樓單位的余小姐,租住單位僅兩星期,事發時,余小姐因上班避過一劫,但她飼養了一年多的小花狗,卻留在家中,她相信小狗仍被困在內,故昨日想返回單位拯救愛犬,惟現場人員鑑於樓宇有危險,不准她進入,連她的母親亦被擋在大廈外,她大感無奈。 
余小姐要求上樓取回狗隻被拒。 (陳展鴻攝)
另一名婦人,昨則為獨居上址另一個未解封單位的女兒,返回現場尋找失蹤一歲狗女「阿花」,她表示,慶幸女兒在事發時並不在家,未有受傷,但女兒對未能尋回愛犬仍耿耿於懷,女兒因無暇到場,她遂代女尋狗,但亦被阻攔無法入內。婦人又稱,女兒以月租二千元租住上址,但由於上址樓宇殘舊,她當時亦曾阻止,不料附近樓宇竟會倒塌,她將會着女兒搬走,以策安全。
Feb 1st, '10, 00:35
即驗4000舊樓政府補鑊這宗本港歷來最嚴重塌樓事故,觸發社會關注高齡樓宇的結構安全,港府急忙補鑊,明日起巡查全港四千幢有五十年樓齡以上的樓宇結構安全,爭取一個月內完成巡查,如發現樓宇有即時倒塌危險,會立即要求屋宇署承辦商維修及加固。當局又研究是否可縮短現時強制驗樓、驗窗的立法時間表。不過,有立法會議員狠批當局推出強制驗樓是驗得太遲,拖得太長。
林鄭月娥(右二)表示會爭取在一個月內完成巡查全港樓齡超過五十年的樓宇。 (何天成攝)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午再到塌樓現場視察,聽取屋宇署人員匯報最新情況,並對事件中死傷者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據現場消息透露,屋宇署經初步調查顯示,倒塌樓宇上有僭建物。
林鄭月娥表示,屋宇署將成立四十支包括屋宇測量師、結構工程師及有關技術人員的隊伍,明日開始分區同步巡查全港四千幢樓齡超過五十年樓宇的結構安全,爭取一個月內完成巡查,即每日要巡查一百四十多幢,每隊每日至少巡查三幢樓宇。而該等樓宇之建築方法均很類似,都是有使用鋼筋及混凝土。
她續指,在巡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樓宇有即時倒塌的危險,當局會動員屋宇署的承建商進行維修及鞏固工程;若無即時倒塌危險但需要進行維修的樓宇,當局會按法例發出法定維修令,如果業主在維修上有經濟困難,港府會積極考慮將他們納入「樓宇更新行動」的第二類別。
另外,當局原預定用九個月完成審視強制驗樓及驗窗的主體法例,再用九個月時間完成相關配套工作,事發後當局會研究可否濃縮有關立法時間表,並稍後會向立法會交代。
附近大廈外牆石屎嚴重剝落。 (陳展鴻攝)
唔死人唔做嘢 議員狠批
對於港府「唔出事唔做嘢」,立法會工程界議員何鍾泰批評,政府在推行強制驗樓措施上一拖再拖,「做得太慢、太耐」,他指早於多年前,業界已提出檢驗全港舊樓,但「經歷四個(屋宇署)署長,依家先話遞條草案過嚟(立法會),搞得嚟都要一、兩年先完成立法」,炮轟政府把時間拖得太長。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巿規劃界議員劉秀成亦稱,強制驗樓「一早要做」,他批評屋宇署以清拆僭建物計劃即將完成而分批裁減七百個合約員工職位,做法太短視,「驗樓唔係淨係用肉眼睇,要驗埋石屎同其他結構,要好多人手」,他認為署方應繼續聘用該批員工應付大增的工作量。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