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1th, '13, 17:19
馬英九台灣撈政府公文要改“日治”為“日據” 惹獨派反彈
2013-07-24
台灣發佈行政命令政府公文書,日後一律改用“日據”,不是原來的“日治”,引起獨派反彈,指馬英九政府在語言上進一步“去台傾中”。有語言學家也指,有關用語來自中國的史觀,“日據”來自中原、皇朝的思維,並不妥當。(何山報道)
一字之爭, 在1895年到1945年,台灣被是“日(本)治(統)”還是被“日(本)據(佔)”?台灣內部已經引發多方的熱議。親綠的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對本台講,改動有共識的用語,是向中國的歷史觀靠攏。他說,“日治在台灣的歷史學界,1895到1945年是日治時代已經是完全的共識,硬是把大家公認的東西改掉,政治動機本身是很清楚的。”
賴怡忠說,“日據”是指非法佔據,但根據當時的狀況,是大清將台灣以“合法”割讓的方式割讓出去,要說這段歷史是非法佔據,就行不通。“至於說以中國的史觀來講,是日本借由與大清帝國打仗,把台灣拿走;後來又來到應有的地方(即支那用語所講嘅回歸支那);但問題是,這50年時間,大清帝國是以法律的條約,清清楚楚割給日本。如果要修改這一字之差,是要台灣人民認為那一段的日本的統治是非法的,是竊據的。”
英國同樣統治香港100年,當下主張香港本土運動、本身又是語言學家的陳雲對本台講,不管用甚麼手法取得,“日治”是中性的用語,較為適合。他說,“我寫英國統治香港,我也是用英治時期;但你說是日據,是指侵略所得的土地,準備要光復,那才叫日據。也就是日本還統治著台灣,要討伐。等於以前國府時期,說大陸是被共匪竊據,他是準備要光復,反功大陸的,但他現在都不會說是共匪區了。”
台灣教授協會則強調,“日治”是符合歷史事實的中立陳述的用法,沒有立場偏頗,認為沒有要更改的必要性。台灣的綠營人士就認為,馬政府是在玩弄文字遊戲,偷偷摸摸一步步在去台傾中,在意識形態上向中國靠攏。
賴怡忠並質問,改動為“日據”,那當時為日本政府服務的台灣人,是否就是“漢奸”呢? “對大家共認事實的變更,也在摧毀掉台灣人民在那段時間的共同記憶,到底那段時間,你要怎看那些台灣人民,在中國的史觀上,那些要根日本政府一起工作,生活(的台灣人),這些人通通都是中國所認定的漢奸嗎?都變成漢奸了,這對他們情何以堪。”
陳雲則分析,馬政府的文字改動,來自其“中原”思維。“他以自己是中原政府的傳承,即滿州、皇朝或滿清政府的繼承者來看(歷史),身為一個大中華民國的視野,現在光復了,所以是奇怪的,這應該是蔣介石的視野,現在居然是馬英九政府,有點不對稱。”
目前,在台灣官方行政院網站上,政府文書已全面捨棄“日治”改用“日據”;對於教科書,行政院長江宜樺則說,與教育部達成共識,政府公文與教科書不同﹐行雙軌制。